以下10项长效扶贫的措施,请从中选择3个最有效的。
1.产业扶贫
2.低保
3.干部继续与贫困户对接
4.提高医疗保障
5.基础教育保障
6.将贫困户纳入监测
7.扶志
8.给予贫困学生学习资助
9.扶贫资金公开
10.定期回访贫困户
【任务】
任务一:按考号从小到大进行个人陈述,每人3分钟。
任务二:自由讨论,小组达成一致,50分钟。
任务三:按考号从大到小进行总结,每人2分钟。
【审题要点】
1.看材料
材料围绕着长效扶贫的措施展开。长效扶贫是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指的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构建长效扶贫机制,对于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
题中直接给出10条措施。
第1条是产业扶贫,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涉及范围广,扶贫力度大,可以带动脱贫群众主动创造财富,是非常被看好的一种的扶贫方式,也确实取得了良好效果。第2条是低保,是指因家庭成员存在重度残疾或疾病丧失劳动力,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其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救济方式,可以保证每个公民享有基本生活权利,对贫困者提供物质帮助。第3条是干部继续与贫困户对接,指的是在扶贫工作过程中,干部与贫困户保持沟通联络,及时回应诉求,有利于及时发现扶贫工作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第4条是提高医疗保障,有利于兜底低收入群体的身体健康保障、提升扶贫服务水平。第5条是基础教育保障,有利于抓实教育扶贫,确保义务教育阶段保障,办好基础教育,提升贫困群体素质。第6条是将贫困户纳入监测,可以将过去“不申请、不救助”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主动救助,社会救助工作更加精准。第7条是扶志,是指从思想上解决贫困问题,树立正确导向,让扶贫对象从“依赖中走出来”。第8条是给予贫困学生学习资助,有利于助力贫困生安心学习,是教育扶贫的具体体现。第9条是扶贫资金公开,有利于确保扶贫资金全部用在扶贫的刀刃上,针对性地加强资金管理。第10条是定期回访贫困户,能够帮助扶贫干部了解贫困户的脱贫情况,并针对出现返贫或新增贫困及时采取措施。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这10条措施可以从实施主体的角度分为三类,包括国家、干部和群众。其一,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包括第2、4、5、8条;其二,从干部执行的角度,包括第3、6、9、10条;其三,从群众根源脱贫的角度,包括第1、7条。也可以把措施按照时间轴分为三类,包括事前准备、事中推进工作、事后做好总结,其中扶贫前准备(前期顶层设计)为第2、4、5、8条,扶贫中工作推进为第1、3、7、9条,扶贫后总结回访为第6、10条。
2.看问题
题目要求我们从以上的措施当中选择最有效的三条,所以这里的选择标准就是以“有效”为标准,在选择时,我们就要考虑到所选取的措施是否能够真正实现长效扶贫,是否具有长远的良性效果。根据审题,可以把题干中的措施先去分类,然后再依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选择,比如可以从长效扶贫措施的根本基础、有效保障和有力举措等角度进行选择。
常见思路主要有两种:
1. 全面性为主:考虑到实现长效扶贫需要多主体通力配合,针对不同的分类,在每一类中对应选择一条措施,主要突出选择全面;
2. 时间进程类:考虑到完成扶贫工作是一件工作推进的过程,针对工作完成的时间进程,在每一个时间节点中对应选择一条措施,主要突出按时间节点推进的必要性。
3.看要求
(1)题干没有要求思考时间,考生们要注意聆听工作人员的要求,以便掌握思考时间,在有限时间内完成题目思路的构建。
(2)按考号从小到大进行个人陈述,每人3分钟。根据要求,考生按照抽签号码的顺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陈述即可,注意陈述要保持在3分钟以内,不要过短,不要超时。
(3)自由讨论,小组达成一致,50分钟。在这个阶段,一方面,小组必须达成一致,这就需要我们经过充分讨论后达成一致性的明确意见;另一方面,在50分钟内,可以用15分钟进行分类讨论,30分钟进行具体选择讨论,5分钟留作机动时间。
(4)按考号从大到小进行总结,每人2分钟。题目要求进行总结陈词。一方面,明确考号顺序,按要求做总结;另一方面,要树立时间观念,将总结控制在2分钟内。
【注意】
(1)树立时间意识。在本题的任务中,每项任务都对时间有明确要求,考生应当在时间要求的范围内完成答题,尤其在自由讨论中,要根据剩余时间的多少积极推动讨论进程。
(2)明确题目要求。题中要求小组讨论后达成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在讨论结束后必须拿出一致性意见。
(3)注意照顾自由讨论氛围。在自由讨论过程中,考生要注意场上氛围,对意见不同且剑拔弩张的组员委婉说和,争取达成一致性意见,推动讨论进程。
【示范答题】
本题是一道多选几题目,在进行选择之前,可以先将题干中的措施进行分类,再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选择。因此,可以先用10分钟对于措施进行分类,根据分类情况明确选择的标准。如果考生选择比较趋同,此时也可以采用直接选择法,直接针对有分歧的几个选项进行讨论。
陈述示范如下:
我选择的三个最有效的措施是第2、6和7条。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考虑到所采取的措施是否真正能够实现长效扶贫的目的,具体而言标准为全面性、基础性、灵活度、能动性。我将题干中的10条对策按照主体角度分成了三类,包括国家、干部和群众。其一,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包括第2、4、5、8条;其二,从干部执行的角度,包括第3、6、9、10条;其三,从群众脱贫的根源角度,包括第1、7条。
首先,选择第2条,是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出发的,考虑到了全面性和基础性。通过低保制度,可以对老幼病残等困难、弱势群体实现有效的社会救济,保稳定、促和谐,全方位保障国家各类困难群体的基础需要。而第4、5、8条,则集中针对教育、医疗等某一部分的脱贫扶助工作,因此,相较于第4、5、8条,第2条覆盖面更全,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其次,选择第6条,是从干部执行的角度出发的,考虑到了灵活度。将贫困户纳入监测,可以全面梳理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易发生返贫致贫的风险点,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发现返贫致贫人口并纳入帮扶,实现动态监管。而第3、9、10条,则是在某一时间节点做出的特定行为,缺少承前启后的动态了解,因此,第6条更能实现严把关口,保证扶贫脱贫的精准落地,体现灵活。
最后,选择第7条,是从群众脱贫的根源角度出发的,考虑到了能动性。扶志就是解决思想上的贫困问题,有助于实现从精神上脱贫,激发困难群众脱离贫困的志向,是真正具有长远效果的。而第1条,则是从国家自上而下的帮助入手,与第7条比较而言,群众的主动性稍显不足,因此第1条更侧重于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
纠结问题及解决方案
1. 考生因纠结分类导致的情绪问题
问题表现:某考生对于分类固执己见,对于其他考生推进讨论进程一事不赞同,表现得情绪激动,导致讨论无法推进。
解决方案:一方面,安抚其情绪,请其不要激动并重新陈述自己的理由所在;另一方面,充分肯定其思路,说明他所表述的从不同阶段进行选择这一个思路非常有道理,但是考虑到大家在个人陈述阶段的选择,更加倾向于按照主体进行分类。对于这个问题,不同观点的持有者都表明了观点,我认为大家本身的想法没有任何问题,对于扶贫措施而言,每个人心中都有更认同的,但是考虑到讨论要达成最终结果,不如我们可以求存异,稍微转变一下想法,先在这个部分达成一致。
2. 纠结于反复表述
问题表现:某考生期望表现,反复重复自己的观点和内容,拖慢进程。
解决方案:一方面,温馨提示其时间,希望其能够按照时间安排自己的发言;另一方面,可以对观点和内容表示认可,引导是否还有新的观点,可以向其说明,X号组员认为继贫困户对接,能够体现扶贫干部的主动作为,这一点非常有道理,但是将贫困户纳入检测其实也是包含继续与贫困户进行对接的,也能包含X号考生的想法,我们也可以从更多元化的角度提出其意义,X号考生是否也可以做一些其他的补充呢?。
来源:2020年广东无领导模拟题第17题教育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一年轻妈妈和外婆带孩子在公园捉迷藏,孩子在旁边办公区04-27
某网站刊登了一位贫困大学生写给当地民政局的感谢信,内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