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1、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是( B )。B、经济学
2、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 A )在国外的领土飞地。A、包括
3、常住单位是指(B)B、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的经济单位
4、房地产业和电力属于( D)。 D、前者为第三产业后者为第二产业
5、保险公司属于( B)。B、非金融企业部门
6、经济流量是指( D)。D、一定时期变化的量
7、国民原始收入(A)。A、是对增加值的最初分配结果
8、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属于( D)。D、前者属于第二产业,后者属于第三产业
9、一个企业的总产出包括该企业( C)。C、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10、某企业2000年的总产出按要素价格计算为500万元;按基本价格计算为580万元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为600万元;按购买者价格计算为620万元。则该企业在上报国民经济核算资料时应报的数字为(D)D600万元
11、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 B)。B、不包括在工业总产出中
12、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小型工具属于( B)。B、中间消耗
13、某地区2000年有关收入分配的统计资料为(单位:亿元):劳动者报酬300,生产税160,生产性补贴60,固定资产折旧80,营业盈余120。则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A)亿元。A、600
14、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提供全部使用的货物和服务总量是( C)。C、社会总产出
15、三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果应该是( C)。C、理论上相等,但实际中会有差异
16、投入产出表按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分为( D)。D、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17、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投入( C)。C、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两部分
18、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从横向看,表明(A )A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19、投入产出表的第Ⅱ象限主要反映( B)。B、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20、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 D)的数量。D、中间投入
21、完全消耗系数是( C)。C、直接消耗系数与各轮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22、收入分配核算的对象是( C)。C、当期的生产成果
23、收入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属于( A)。A、生产性收入
24、国内所有部门原始收入总和称为( B)。 B、国民收入
25、财产收入是一种( C)。C、生产性收入
26、某企业将本单位一批价值10万元的设备无偿转让给兄弟企业该项交易属于(C)。C资本转移
27、某大学一名大学生将所得的1000元奖学金捐赠给希望工程。该项活动属于( B)。 B、其它经常转移
28、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不包括( C)。C、珍贵物品上的支出
29、最终消费率是指( A)。A、最终消费支出与实际最终消费之比
30、非金融资产按产生的情况分为(B)。 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31、资本转移(C)。C、既可以是现金转移,也可以是实物转移
32、下列各项资产中属于非生产资产的是(D)。 D、土地
26、投资率一般是非金融投资额与(C)之比C、国民可支配收入
27、国民资产负债中的资产是指( A)。经济资产
名词解释
1、机构单位。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2、常住单位。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的经济领土内具体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3、经济利益中心。经济利益中心是指常驻机构单位在该国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场所,如住房、厂房或其它建筑物等,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的时期(一般以一年为准)。
4、生产者价格。生产者价格是指生产者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包括要素价格和单位产出的生产税净额。
5、增加值。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6、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7、直接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又称中间投入系数,是两个部门间直接存在的投入产出的数量表现,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中间投入的数量。
8、完全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是直接消耗系数和各轮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以反映最终产出与中间投入的关系。
9、财产收入。财产收入是指资产所有者向另一机构单位提供资产归其使用而得到的收入,是因资产使用权在一定时间内出让而产生的由使用者支付给所有者的报酬。
10、最终消费。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公共消费。由于考察标准不同最终消费有两种定义;一是以货物和服务的最终购销行为发生为标准,定义为最终消费支出。它是指由购买者向出售者购买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二是以消费对象的实际获得为标准,定义为实际最终消费,是指消费者实际获取的货物与服务的价值。
11、消费率。消费率是最终消费支出额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即:
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额/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12、非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是指非金融性的经济资产,包括各种具有实物形态的有形资产和各种不具有实物形态或依附于某种实物形态的非金融性无形资产。
13、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是经济资产的组成部分,指以金融债权(如通货、存款、贷款等)货币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公司股票等形式存在的资产。
14、投资率。投资率是投资主体在一定时期内非金融投资与国民可支配收入之比,即
投资率 = 非金融投资总额(或净额)/ 国民可支配收入总额(或净额)
15、国民资产负债核算。国民资产负债核算是指对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期初、期末所拥有资产负债存量状况的核算,以及该时期内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引起资产负债变化情况流量的核算。
16、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对外外汇资金的收支。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由各种经济往来而发生的收入和支付。
17、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是指经常居住在本地区的人口。
18、现有人口。现有人口是指在规定的标准时点下,在某个地区居留的人口。
19、社会劳动者。社会劳动者又称在业人口,是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
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那部分人口。
简答题
1、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什么?
答:(1)从总体上说,目的是对国民经济进行监测。分析、比较,为制定和分析政策及宏观调控管理服务。
(2)从内容上说,是揭示运行系统的主要经济功能及相互联系。
(3)从方法上说,是通过一系列规范概念、分类、核算原则、表现方式及逻辑关系,实现对运行系统的描述。
(4)从发展上说,国民经济核算将是国家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国民经济核算用哪些主要指标来描述国民经济运行的阶段和联系?
答:( l)在生产阶段,用 GDP来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
(2)在收入分配阶段,用国民原始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收入反映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的总量特征。
(3)在最终使用阶段,各种消费构成总量指标反映消费需求;储蓄作为积累领域的主要资金来源,向资本形成和金融市场分流。因此,可以用金融投资和负债、固定资本形成、库存投资以及其它非金融资产购买净额等指标来体现最终产品使用状况。
3、简要分析说明货物和服务各自的特点。
答:货物和服务各自的特点表现在:
(1)货物是有形商品,服务是无形商品;
(2)货物被生产出来后,在未被消费以前可以储存,而服务则不能被储存;
(3)货物的生产和消费是分离的,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发生的。
4、简要说明机构单位总产出核算的内容。
答:机构单位总产出核算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对生产要素最初投入的价值核算,即对地租、工资、利润等的核算;
(2)对货物与服务的中间消耗的价值核算,即对固定资消耗和中间产品消耗的核算;
(3)对生产税净额的价值核算,即对生产税减生产补贴核算。
5、什么是中间消耗?在核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
答: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在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主要包括:
(1)小型工具。一般是价值低于200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
(2)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
(3)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
6、投入产出表中存在哪些平衡关系?
答:投入产出表主要有以下平衡关系:
(l)中间投入十最初投入=总投入
(2)中间使用十最终使用=总产出
(3)某个部门的总收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4)第Ⅱ象限总量=第Ⅲ象限总量
7、简述经常转移与资本转移的各自特点。
答:(1)经常转移一般数额较小,大都经常地和有规律地发生,影响交易双方当期收入和消费水平。
(2)资本转移数额较大,不经常和有规律地发生,影响交易双方资产量的变化,接受方是处于投资目的。
8、简述消费的不同定义及标准。
答:消费是一种行为,是指人们使用货物和服务来满足生活需要的最终消费。
最终消费支出是指购买货物和服务支付的价值。其考察标准是以货物和服务的最终购销行为的发生为原则。
实际最终消费是指消费者实际获取的货物与服务的价值。其考察标准是以消费对象的实际获得为原则。
9、核算居民消费支出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核算居民消费支出总量,通常要就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进行。具体应注意:
(l)核算消费支出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
(2)消费支出既包括直接购买支出,也包括虚拟购买支出。
10、简述公共消费的含义极其分类。
答:公共消费由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和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最终消费支出组成,是指由政府和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承担费用,对社会公众提供的消费性货物与服务的价值,其中政府最终消费支出是主要部分。
(1)按照职能划分,公共消费支出包括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险和福利、体育和娱乐、文化等方面。
(2)从受益对象考虑,公共消费支出要区分为用于居民的和用于公共服务的两部分。
11、简要说明什么是生产资产,它有哪些分类?
答:生产资产又称可再生资产,是指作为生产过程的产出而存在的资产,由各年末被消费的产出积累而成,当其消耗或毁损后,可由生产过程再次复制。生产资产可进一步区分为固定资产、存货和贵重物品三类。
12、资本形成核算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资本形成核算的一般原则是,应注意区分资本形成与消费、与中间消耗之间的界限,注意资本形成与非金融资产核算范围的一致性,并与产出核算相呼应。除此之外,还应注意遵循以下具体核算原则。
(l)资本形成核算的记录时间,应以交易者(买者)获取资源所有权的时间为标准。
(2)资本形成核算的估价应遵循现期实际价格。
13、金融交易核算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金融交易应遵循以下原则:
(1)估价原则:按资产获得或处置的价格记录,不包括实费用、佣金和金融交易税;
(2)记录时间原则;当对应方是非金融流量时,金融核的记录时间要与非金融核算记录时间保持一致;双方都为融交易时,则应在金融资产所有权转让时加以记录;
(3)应采取净值和合并。
14、简述对外经济核算的原则。
答:对外经济核算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1)市场价格为估价基础的估价原则;
(2)权责发生制的记录时间原则;
(3)本国货币为记账本币的记账单位原则;
(4)交易日汇率为标准的本、外币换算原则。
15、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如下:
(l)借方记录支出性经济行为、金融资产增加和负债减少,前者如进口购买国外证券等,后者如归还借款等;
(2)贷方记录收入性经济行为、金融资产减少和负债增加。前者如出口、出售所持国外证券等,后者如对外发行证券等。
16、国民经济其它核算包括哪些内容?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
国民经济地区核算;
人口、劳动力核算;
环境及其他附属核算。
(五)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
【第1题】(理解记忆)
根据给出的资料,分别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某地区的GDP。
已知:(1)农业总产值为1200亿元,其中生产者自产自用部分价值180亿元。中间投入300亿元。
(2)工业总产值360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600亿元。中间投入120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为1200亿元,中间投入为480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为1200亿元,中间投入为240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出为1200亿元,中间投入为360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1200亿元,中间投入240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费用总支出为18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费按经常性支出的10%计算。
(8)全地区劳动者报酬总数为4200亿元,生产税收入为1200亿元,生产补贴为720亿元,固定资产损耗为2400亿元,营业盈余为1680亿元。
(9)全地区总消费价值为6000亿元,总投资为3840亿元,外地购入为2400亿元,输出外地为1320亿元。
答:(1)生产法:GDP=各部分增加值之和
=150+400+120+160+140+160+330=1460(亿元)
(2)收入法:GDP=700+(200—120)+40+280=1460(亿元)
(3)支出法:GDP=1000+640+(220—400)=1460(亿元)
【第2题】(理解记忆)
今有某地区1999年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
(1)总产出5800亿元;
(2)中间投入3200亿元;
(3)固定资产折旧300亿元;
(4)劳动者报酬2060亿元;
(5)生产税净额80亿元;
(6)营业盈余160亿元;
(7)总消费1800亿元;
(8)总投资700亿元;
(9)出口220亿元;
(10)进口120亿元;
试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分别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答:生产法: 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投入
=5800—3200 =2600
收入法: 国内生产总值=
固定资产折旧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
=300+2060+80+160=2600
支出法: 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
=1800 + 700 + 220—120=2600(亿元)
【第3题】(理解记忆)
某地区1995——1999年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
单位:亿元
年份 | 总消费 | 总投资 | 出 口 | 进 口 | GDP |
1995 | 200 | 180 | 40 | 30 | |
1996 | 250 | 190 | 55 | 51 |
|
1997 | 280 | 220 | 66 | 69 |
|
1998 | 301 | 205 | 70 | 60 |
|
1999 | 300 | 210 | 80 | 90 |
|
要求:(1)计算各年的GDP;
(2)计算各年的最终消费支出、总投资、净出口占GDP的比重,并分析其发展状况。
答:(1)1995年GDP=200+180+40—30=390
1996年GDP=250+190+55—51=444
1997年GDP=280+220+66—69=497
1998年GDP=301+205+70—60=516
1999年GDP=300+210+80—90=500
(2)
1995年:总消费率=200/390=51.28% 总投资率=180/390=46.15%
净出口率=(55—51)/390=1%
(其他各年略)
1999年:总消费率=300/500=60% 总投资率=210/500=42%
净出口率=(80—90)/500= —2%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根据维纳的两维成效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的是()04-27
登山运动员的登山服饰,为安全大计在服装色设计方面主要04-27
感受性是()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