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浙江电大《教育评价》复习资料

时间:2024-04-27 19:35:24 5A范文网 浏览: 复习资料 我要投稿

第一讲 教育评价概述

一、教育评价的概念

(一)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与绩效,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

(二)概念辨析

1、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

(1)教育测量不同于教育评价

测量是查明事实真相,而评价是对事实进行价值判断。在教育上,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用量表实施并以分数表示,这是测量。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指出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评价。

(2)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

因为教育测量常常作为教育评价的第一步出现,教育评价常常是根据教育测量的结果进行的,教育评价是教育测量的深化。

2、教育评价与教育评定

评定一词一直是用于对人,它包括分等、考试、证明合格等。我们可以评定学生学习某门课程的成绩,可以对某人的职务履行情况进行评定。在美国就有一个庞大的监测机构——全国教育进步评定协会。

(1)教育评定不同于教育评价

教育评定和教育测量一样,其目的在于说明真相,它是对人或人的群体某些属性较为系统、全面地描述,因此它只是在说明真实情况,而不进行价值判断,不对被评对象提出建议和咨询,只是得到确切的资料和结果。

(2)教育评定是教育评价的基础

与教育测量一样,教育评定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没有教育评定所提供的关于对人或对人的群体的详细确实的资料,教育评价无从谈起。同时,教育评价可以将教育评定导向深入,使教育发挥对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

(3)教育评定是多数教育工作者的日常工作,而教育评价更多是从事研究和开发人员的活动。

3、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

(1)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从根本上讲是共同的。即都是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作出判断,弄清教育现象或事实的价值高低、优劣。

(2)教育评估更多地注意了判断对象的复杂性。评价可以说是“绝对必然就是如此”,而评估“估计是如此”。因为有些教育现象或事实按严格、精确的方法进行有困难,主要依靠定性与定量结合、客观统计资料与主观描述资料并重的手段。

二、教育评价的特点

1.在评价的目的上,强调促进教育的发展。2.在评价的过程上,注重自评方法的应用。3.在评价的方法上,重视定性与定量的结合。4.在评价的内容上,重视立体评价和全面评价。5.在对待评价结果上,重视全面的解释和慎重的处理。6.在评价的手段上,强调科技与智能化。7.在评价的目标上,实行多元化与整合化。8.在评价的取向上,注重个性与差异性。

三、教育评价的种类

据评价的主体不同,可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体评价和社会评价),据评价的目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据评价的对象不同,可分为:以活动为对象的评价、以人员为对象的评价、以管理为对象的评价、以区域教育为对象的评价,据评价的对照标准不同,可分为:比较性评价、常模参照性评价、目标参照性评价,据评价的分析方法不同,可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据评价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评价、中观评价、微观评价,据评价的基准不同,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据评价的层次不同,可分为:分析评价、综合评价

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

四、教育评价的功能

(一)有助于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有助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提高教育质量。

(三)有助于使教育中诸要素组成部分处于令人满意的协调活动状态。

(四)有助于选择适宜的教育模式或方案。

(五)有助于促进教育管理的科学化。

 

第二讲 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

一、价值的本质

(一)价值与事实

1、价值与事实的区别

事实分为客观事实与科学事实。

就客观事实而言,它同价值区别明显,事实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事件或过程,是一种既定的事实,具有一种确定性,可以与人无关而存在。而价值虽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却因人而异,作为人的活动的产物,同人的需要有密切的关系。

就科学事实而言,它同价值区别也很明显。科学事实告诉我们客观实在是什么,它的属性和特征如何;价值则告诉我们客观事实在对于人来说怎么样,它好到什么程度和坏到什么程度等。

对于人类活动来说,事实和价值都是必须的。事实告诉我们客观实在的属性和特征,告诉我们在实际上应怎样行动,以及用什么技术、按什么方式行动;价值则告诉我们该不该行动,行动的规模应多大。所以,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包含着两种成分,即事实成分和价值成分,都是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结合。

2、价值与事实的联系

(1)事实中蕴藏着形成价值的可能性

每一事实都具有其特定的属性和功能,它们已经潜在地包含着对人有益或者有害的方面。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事实之中已经蕴藏着形成价值的可能性。这时的事实之所以还被称为事实,是因为他还不具备显现其价值的条件,还没有现实地表现出对人的价值。

(2)事实负载着价值

客观事物可以在人之先、在人之外而独立存在,与人或价值没有直接联系。但当人们把客观事物称作事实时,它就不是纯粹的自在之物,而是与人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事实一旦被人的科学探索活动所确认,就已经打上了人的印记,渗透了理论,预设了价值,受到了理论和价值的污染。

(3)人的需要是实现从事实到价值转换的关键

要想真正把握事实和价值的联系,我们还必须明确,价值所依赖的事实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关于客观事物、事件和过程的事实,从事实到价值,这中间还需要有关于人和人的需要的事实。

(二)价值与主体、客体的关系

价值是由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决定的,价值不能离开主客体而存在,它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1、价值与主体

主体:从事现实社会活动并以某种方式掌握世界的人。主体是人,而人未必是主体。

(1)物的价值与主体。物的价值不能离开主体人而存在,只有了主体人,只有同人的需要相联系,,物才具有价值,才能区分为美丑、好坏和益害。

(2)人的价值与主体。与物的价值不能离开主体人而存在一样,人的价值也不能离开主体人而存在。人是互为主客体的,每个人的价值都不是个人的简单行为,而是个人在同他人、集体或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为他人、集体或社会尽了什么责任,做了什么贡献。

2、价值与客体

客体:是主体社会活动所指向的客观对象,它包括自然、社会以及人本身。客体不等于客观存在物。

如同我们无法离开主体去谈论价值一样,我们也无法离开客体去谈价值。。价值作为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他自然离不开客体。客体的属性和功能决定着客体能否对主体有用以及用处的大小。需要明确的两个问题:

(1)价值并非是个人的主观因素。(2)价值并不等同于客体。

(三)价值与意义

1、价值是意义

“意义”在《汉语大词典》的含义为:一是指语言文字或其他信号所表示的内容;二是指价值、作用。作为第二种含义,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2、意义未必是价值

(1)价值不具有意义作为第一种含义。(2)价值不具有意义作为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含义。

二、价值与评价

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就是为了创造价值,满足自身或他人的需要。但价值并不是预期的,人的某一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价值状况如何,这需要人们对其过程及结果进行认识和判断,也就是进行评价。评价或者说评判价值,是创造价值的深化,也是实现价值的前提。

(一)评价揭示价值

所谓评价,就是人对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的一种观念性的把握,是主体对客体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所做的判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只有通过评价,才能揭示把握课题的价值,使客体的价值由潜在的形式转化为现实的形式呈现在人的面前。评价是揭示价值的重要手段。

1、评价是人类活动的一大特征

人们总是对于自己周围和自己发生的各种各样关系的事物,无不随时随地在进行着评价。2、评价是人类活动的前提条件对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说,一定的评价是必要的前提条件,正是通过评价,主体进行比较和选择,由此决定做什么和怎样做。3、评价是贯穿人类活动始终的必要因素

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需要人积极地创造价值,进行实践活动,而劳动者积极性的高低,评价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价值决定评价

(1)价值决定评价,主要是因为评价必须以价值为基础。(2)价值决定评价,还以为有什么样的价值现象,就有什么样的评价方式。

三、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教育评价原则是评价规律的反映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必须认识规律,遵循规律。人们在认识规律的过程中,依据自身对规律的理解和把握要确定一些行动的准则,这些依据对规律的认识而确定的就是原则。因此,教育评价原则既有其自身的客观性,又是基于人们的主观认识形成的,人的立场、观点和对教育评价的认识水平都对它有一定影响。因此,原则是言论与行动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它既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又是人们主观上的约定,因而原则是主观和客观统一的产物。教育评价原则就是人们对教育评价客观规律的认识,或者说是教育评价的客观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对教育评价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总之,教育评价规律决定了教育评价的原则,教育评价的原则反映了教育评价的规律,而直接指导教育评价活动的,是反映教育评价规律的教育评价原则。

(二)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

1、方向性原则

教育评价,从某方面说是对教育目标实现程度作出价值判断。目标具有规定方向性,指导实践工作的作用,可是教育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

要贯彻教育评价的方向性原则,一是要依据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坚持“全体发展、全面发展”的思想;二是在教育的具体工作和实践活动中,应保持与总方向的一致性;三是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应是全面性的。

2、可行性原则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现象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评定,并根据测量和评定的结果作出价值判断,它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因此必须保证教育评价切实可行。

1)评价指标体系要简便易测。2)评价指标要有一致性和普遍性。3)不能过分要求精确的评价结果。4)评价方法必须力求简易。

3、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在一个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教育评价时,要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是本范围内的教育工作都能根据这个标准进行评价,并能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通过横向比较,可以看到学生个体各个方面发展指标,有助于评出先进,找出差距;进行纵向比较,可以看到学生个体发展的历程和教育质量提高的过程,从而进一步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横向比较一般应在客观条件相似的同档次中进行,在进行纵向比较时,应注意评价的起点,看基础,看发展,看提高的幅度,而不能只看与最高水平的距离。要贯彻可比性原则,必须对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明确的和可以检查的标准,要使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尽量量化。

4、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评价的项目要全面,收集的信息要全面,不能片面强调评价指标中的某一项目,不能偏听偏信。全面性原则是由我国的教育目的决定的。

要贯彻全面性原则,首先要抓住评价标准的全面性,全面、充分地反映教育目标;其次是在评价中要全面、充分地收集有关信息,不能偏听偏信;最后要运用多种评价工具。

5、目的性原则

目的原则是指在进行教育评价时,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为评价而评价。只有首先决定了评价目的,才能决定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的具体方法。目的性原则是由教育评价本身的性质所决定。

贯彻目的性原则,一是要目的明确,二是要制定出具体的目的,三是要让教育中的各个个体掌握评价的具体目的。

6、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我们在进行教育评价时,必须采取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主观臆断和参杂个人偏见。因为评价是否客观,关系到评价结果是否正确,关系到评价目的的实现。要贯彻客观性原则,评价者首先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在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过程中,在进行价值判断时,必须以事实为基础;其次要全面收集资料,不能只听个人的意见。

在遵循客观性原则的同时,也要注意发挥评价者的主观能动性。教育评价实际上是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的过程,必须对资料进行一系列的分析、综合、概括、抽象。因此,只有发挥评价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比较客观的结果。

7、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定量评价,就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从量的方面进行分析评价。这种分析侧重于量的方面,通过数量化的说明对所评价的对象作出解释。所谓定性评价,它侧重于质的方面,通过对评价现象进行质的、深层次的分析作出评价。

由于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有些是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对这些现象用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价清晰可见,简明易懂;但有些现象不易用数量来表示,必须用定性方法来评价。因此,在教育评价中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必须结合起来,互相补充,相辅相承。

8、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静态评价是指对被评价对象已经达到的水平或已经具备的条件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在评价时不考察评价对象过去的发展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只是考察评价对象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的现实状态,它有助于进行横向比较,便于看清评价对象是否达到了某种标准。动态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发展状态的评价,它在评价时注意评价对象的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势,重在纵向比较,便于看清评价对象的变化过程,从而发现其发展规律。

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进行教育评价时,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既要考察评价对象的现实情况以便横向比较,又要考虑评价对象的发展情况以便纵向比较。

9、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单项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某个方面进行评价,综合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进行完整的、系统的评价。单项评价必须考虑各个项目与整体的协调性,综合评价则必须以单项评价的各项目评价为基础。

教育工作是由许多子系统构成,它涉及许多相对独立的方面或组成部分,因此在评价时必须对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同时,教育活动又是一个及其复杂的活动,虽然它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是相对独立的,但各个方面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整体,只有把这些方面协调起来进行评价才能改进我们的工作。

因此,在教育评价中我们应把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结合起来,使单项评价成为综合评价的基础,使综合评价成为单项评价的发展。

10、评价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评价不仅仅是评定等级、鉴别优劣,还在于改进和提高,这就要依靠指导和正确的导向。指导是评价的继续和发展,它把评价结果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加以认识,并根据评价对象所具有的主客观条件,从实际出发,帮助评价对象掌握自身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发展的方向,扬长避短,争取更大进步。

11、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在评价工作中必须促进北评价者积极上进,从而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贯彻教育性原则,应做到:

应充分尊重和信任评价对象。要正确地处理评价结果。

第三讲 教育评价的步骤(程序)

作为按系统程序进行的评价工作,其一般步骤为下: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果分析处理阶段。评价的准备是评价实施的基础;评价的实施则是评价过程中影响最大的一个阶段;评价的结果分析,又是评价实施阶段的延续。评价活动的三个阶段紧密相连。

一、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教育评价具体实施前的预备阶段,是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是成功地开展教育评价的前提和基础,准备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评价的质量,影响评价功能的发挥。

(一) 背景分析

(二) 评价的组织准备

包括成立专门的评价委员会;设立一定形式的评价办事机构;聘请有关专家成立专家组等工作。

评价组织的任务是实地开展调查,审阅有关材料,然后对评价对象作出评价结论。

对专家组成员的要求:

1、 懂得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规律,具有丰富的教育工作经验。

2、 掌握评价的方法、技术,能解决评价中所产生的问题。

3、 作风民主,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为人正派,公正廉明,组织纪律性强。

(三) 评价方案设计

评价方案是评价活动的先行组织者,它是依据一定的评价目的,根据教育活动和评价活动的一般规律,对评价的内容、范围、方法、手段和程序等方面加以规范的基本文件。(注:评价目的与评价所依据的目标不同。例如:在学校评价中,评价目的是改进学校管理工作,提高办学水平,它所依据的目标则是学校的培养目标或管理目标。)

良好的评价方案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1、 目的性。评价方案须体现评价目的,并从各方面努力保证评价目的的实现。

2、 规范性。评价方案具有一定程度的统一性和指导性。

3、 可操作性。具体性、可实施性

完整的评价方案包括:

1、 评价目的、评价的内容和目的要求。

2、 评价准则(指标体系、概括性问题)P34、39及相应的权重P42

3、 评价方法。

4、 评价的时间安排、注意事项。

二、 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指实际进行评价活动的阶段,它是整个评价程序的中心环节,也是评价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

(一)实施阶段的具体过程

1、预评价

可以由评价组织者进行评价,也可以由被评对象自评

2、再评价

(二)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

1、相互沟通:可以从讲清评价的意义入手,务使各类人员了解评价的意义

方法:组织一定范围、一定形式的讨论会和座谈会,让教师和其他人员有机会就评价问题交换意见

2、收集信息(全面、可靠、有效)

方法:调查法,有以“问”为主的调查,比如问卷、访谈;以“看”为主的调查,比如观察。

3、评议评分(关键性意义、核心)

注意分项评判的科学性

4、汇总整理(全局性意义、过渡环节)

既要迅速又要准确

三、 结果分析处理阶段

(一)评价结果的检验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质量的价值判断,这个价值判断是否准确可靠,不仅反映教育教育评价工作的质量,而且对评价对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因此教育评价结果必须经过验证。

教育评价结果的检验,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要检查评价程序的每个步骤,看是否正确、全面地贯彻了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否真正把握了教育评价指标和标准,从而确认教育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要运用教育统计学的检验方法,对评价结果的统计量进行检验。

(二)评价结果的分析诊断

评价结果的分析诊断,就是根据评价的目的,对评价的结果和评价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诊断,帮助被评对象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症结所在,为被评对象总结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提供资料。

分析诊断的方法:

1、运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以静态分析诊断的背景(如评价对象现有条件,已取得的成绩等)来作动态分析诊断,看评价对象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1)趋势直推法。就是对评价对象自身的发展进行分析推断,也就是以它过去和现在的情况为依据,推测它未来的情况。

(2)趋势横推法。就是拿评价对象与同类者相对照进行分析推断,来确定评价对象在同类中的位置。

2、因果分析法。就是要分析影响达标程度的原因及其结果,要在影响达标的诸因素中,分析出促进或干扰的因素以及带来的后果。

3、效果与过程统一法。就是在分析教育评价结果时,既要看评价对象的工作成绩,又要看这些成绩的取得过程。

(三)评价结果的信息反馈

为发挥教育评价的作用,评价结果的信息应向有关方面反馈。一是要向有关领导部门汇报评价结果,为他们进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二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同行中公布评价结果,使同行相互借鉴;三是向评价对象或被评单位反馈,必要时要对有些结论作出慎重的解释,并向被评者提出今后改进工作的意见。

(四)评价工作的总结

1、总结评价工作的经验教训,探寻评价活动的规律,提高教育评价工作效益,使教育评价走上科学化轨道。

2、开好评价工作总结会,总结评价工作,表彰、奖励教育评价开展好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推广优秀的被评者的先进经验,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3、建立教育评价资料档案,将教育评价过程中的各项文件、计划、方案、数据和总结等,立卷建挡,并建立教育评价档案管理制度,由专人妥善保管,以备查阅和研究之用。

四、 教育评价程序中的调控

(一) 评价程序调控的意义

所谓评价程序的调控就是指遵循评价过程的活动规律,对评价的可控因素进行调节和控制,把调节的控制与程序步骤联系起来,使内在调控和外在调控有机结合,形成评价程序调控机制。

内在调控: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进行心理调控,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评价思想,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自觉地运用评价原则来克制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达到自我调控的目的。

外在调控:对评价活动、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进行监督控制,根据规定的程序步骤,运用督促检查、协调指导、鉴证审核、沟通信息等行之有效的技术进行调控,使群体和个体按照既定评价目的和要求进行评价活动。

(二) 评价程序中各阶段的调节与控制(王P76)

(三) 教育评价程序中的心理调控

1、评价心理及其对评价过程的影响

在影响评价结论信度与效度的因素中,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心理状态。因为他们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评价过程中指标体系的制定、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测量与评定,以及对评价结果的解释与运用等。因此,为了提高评价结论的真实性,在评价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做好各项工作的外在调控之外,还必须及时分析和做好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在各项程序中的心理调控。

(1)评价心理及其分类

1)涵义:评价心理:指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大脑对评价过程的反映,既包括评价者及被评价者反映评价现实的心理现象,也包括他们对评价现实反映的行为方式。包括:一是指在评价过程中主评者与被评者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二是指在评价过程中表现出的较为复杂的心理现象;三指在评价过程中表现出的本质的和较稳定的心理品质。

2)分类

按照心理学范畴,可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按照教育评价范畴,可分为:主评心理、被评心理

(2)评价心理对评价过程的影响

1)影响对指标体系、标准体系和计量体系的理解。2)影响评价信息的收集与分析。3)影响评定与评价。4)影响评价结果的解释。5)影响参评人员的合作关系。

2、评价者在评价程序中的心理行为与调控

(1)评价者可能产生的心理行为

1)角色心理。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与于负担着一定的角色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教育评价中,这种心理往往使评价者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专门知识技能、自己的品质、爱好和特长去要求被评价者。如果评价者的要求与评价指标一致,就能对评价起积极作用;如果超过评价指标的要求,那就必然影响到评价的客观性。

2)晕轮效应。指在个体的认知过程中将知觉对象的某种印象不加分析地扩展到其他方面去。这种心理在教育评价中可能出现两种偏差:一是以好盖差,“一好遮百丑”,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某一方面产生好感,而把这种好感弥散到其他方面去,掩盖其缺点;二是以差盖好,就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一方面得出较差的印象,而把这种不好的印象迁移到其他好的方面去,对其优点做出不信任的解释,抹杀其优点。

3)次序效应。也称之为先入为主效应,指由于被评者进入评价者知觉领域中的先后顺序不同,从而影响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包括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

4)期望心理。也称之为理想效应,指评价者以预先对评价对象的希望来评价被评价者。这种心理在评价中的表现为:一是实际评价结果达到或高于预先的期望值,评价者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喜悦心情,给被评价者以偏高的评价;二是实际评价结果低于预先的期望值,评价者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求全责备。

5)同行心理。又称类群效应,指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由于同类、同专业的群属关系而影响评价的客观性的一种心理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同行是冤家”,同行之间评价可能产生有意识地贬低;二是“同病相怜”,这可能会使评价者对被评价者产生同情,有意识地褒扬;三是“君子不处嫌疑间”,可能使评价者产生避嫌的心理行为,使评价出现不负责任的现象。另外,类群关系的亲疏、远近等也会影响评价的客观性。

6)成见心理。社会上流行一句话“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已经具有了某种看法,在评价时将会围绕着固有的看法去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解释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不论是对被评者的好感成见,还是对被评者的恶感成见,均不利于评价的客观性。

7)从众心理。指评价者受团体中多数人的意见的压力所引起的一种心理现象。有时由于领导者的独裁、专家的权威或派生与小集团的利益,也会出现从众心理。在教育评价中,从众心理的积极方面是容易形成一致性意见,减少无谓的争端;消极方面就是不利于充分发挥民主,易于使少数人的正确观点和意见的不到肯定和采纳,从而形成团体偏见,影响评价的客观性。

8)对比效应。指评价者由于评价对象之间相互对比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通常所说的“矮子里选高个”、“鹤立鸡群”等就是这种效应。其结果是评价者因被评对象的不同的对比而不能客观地认识被评对象,从而造成评价时抬高或降低被评者的客观水平。

9)时尚效应。指评价者对时髦的事物的趋向、崇拜而影响评价结果的一种心理。

10)疲劳效应。指评价者在自身生理和心理疲乏的状态下进行评价,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的一种心理现象。

11)逆反心理。指在一定条件下,评价者的某些言行使另一评价者产生了与其主观愿望相反的感觉,从而引起负向要求和行动的一种心理现象。

12)本位心理。指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表现为评价者在评价时坚持反映自身所代表的小集团或局部领域的利益、要求及价值观。

(2)对评价者心理的调控

心理调控是指对心理行为的调节与控制。

1)选拔考核关。(硬调控)2)评价技能的训练。(软调控)3)思想品德教育。(软调控)4)评价管理调控。

3、被评价者的心理行为与调控

(1)被评价者的心理行为

1)期待心理。指被评价者得知评价的消息后,期待评价的到来。这种心理往往产生在工作中较有成效的被评价者。积极方面是便于与评价者主动配合,提供工作方便;消极方面容易出现为了获得理想的评价“弄虚作假”。2)被审心理。被评价者接受他人评价时,认为自己是评价对象,从而产生被动接受评价审查的心理。这种心理多数产生在工作成效差的被评价者身上,消极表现是评价准备工作表面化,评价要求不认真学习领会,评价工作不主动积极,等他人一锤定音。3)疑惧心理。被评价者对评价活动的意义未能真正理解时,往往会有怀疑和恐惧心理,担心领导者借评价来搞什么名堂,影响自己的声誉和前途。4)求实心理。是被评价者在了解教育评价之后,自己不希望得到过高或过低的评价,只想从评价者那里得到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5)拒绝心理。指被评价者不乐意接受评价的一种心理。强度小的表现为软拒绝,强度大的表现为硬拒绝。原因一是对评价意义不理解,二是自己工作无成效或成效不明显。6)逢迎心理。表现在对评价者接待上规格高,环境布置的气氛浓,语言上曲意逢迎,投其所好,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假象。

7)应付心理。由于被评价者对评价意义认识不清,从而消极对待评价活动的一种心理现象。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时马马虎虎,不客观认真地认识自我,而是走过场;提供材料不全,评价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对评价人员提出的各项要求拖拉延误,以各种借口敷衍。

8)自卫心理。指被评价者在接受评价时为缓解焦虑情绪,避免受到攻击或伤害而产生的防御心理现象。会导致以下几种思想与情绪:紧张疑虑、旁观回避、夸耀显示等。

9)敏感心理。指被评者对评价结果过分关注而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集中在成绩敏感、利害因素敏感、公正敏感。

10)文饰心理。指被评者为了掩饰自身的某些缺点和不足,就会从自身之外寻找某种理由或原因来为自己开脱或辩解的心理现象。主要表现在投射转移、精神安慰、抱怨客观。

(2)被评价者的心理调控

1)充分认识被评价者的主体作用。如把评价者看作合作的伙伴、评价工作力求客观公正、评价工作应立足于服务。

2)提高被评价者的认识。包括评价的目的、意义、日程安排等。

3)应用多种方式评价,控制评价效应。如正向评价与负向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4)灵活多样地反馈评价结果。

5)加强过程的监督控制。(硬调控)

第四讲 教育评价的方法

一、教育评价信息收集方法

二、教育评价资料分析方法

(一)定性分析方法

1、哲学分析方法。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评价信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

2、系统分析方法。就是应用系统科学的原理来分析处理评价信息。包括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超循环理论等。

三大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整体原理

3、逻辑分析方法

就是利用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处理评价信息的一种方法。

主要有:归纳法、演绎法、分解法、综合法等。

(二)定量分析方法

1、综合指标法

相对指标分析法  

倍数——把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计算出来的相对数

成数——把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0计算出来的相对数

百分数——把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00计算出来的相对数  

千分数——把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000计算出来的相对数  

2、平均指标分析法1)简单算术平均数2)加权算术平均数

3、变异指标分析法

 1)极差R=最大值-最小值

 2)标准差

   离差=观测值-平均值

   方差=(观测值-平均值)的平方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标准差S.D=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3)标准分数Z及其应用

  (1)不同时间数据的纵向分析(2)不同群体数据的横向分析

(3)总数据的分析

三、教育价值判断方法

1、相对评价法(相互参照评价)

(1)相对评价的意义

选择评价对象集合中一个或者几个对象的水平为参照标准的评价方法。

特点:评价的标准来自受评群体的内部。

(2)相对评价的步骤

1)收集评价资料

2)确定评价标准: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

3)进行指标转换:排序法(名次法)、百分等级、标准分数、T分数

4)进行价值判断

(3)相对评价的优缺点

1)优点:相对评价由于是同类事物比较,所以比较容易掌握;相对评价个等级的价值意义比较明确,易于鉴定被评对象的优劣,可以作为评优的依据。

2)缺点:评价标准不科学,不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没有什么绝对的价值。

2、绝对评价法

(1)绝对评价的意义

选择评价对象集合之外的水平作为参照标准的评价方法。

特点:评价的标准来自受评群体的外部。

(2)相对评价的步骤

1)编制评价标准2)编拟测试量表3)统计测试结果4)进行绝对评价

(3)绝对评价的优缺点

1)优点:如果评价的标准设置得准确,则对评价对象的评价只有与标准一对照,就可以正确地呈现出来;如果评价是准确的,每个被评价者可以明确自己与客观标准的差距,从而激励被评价者积极努力,迎头赶上。

2)缺点:平价标准的设置容易主管,很难完全客观化,往往会偏高或偏低。

3、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包括横断评价和纵断评价

(1)个体内差异评价的意义

个体内差异评价就是评价对象自己与自己进行比较的评价方法。

特点:评价的标准来自学生自身。

(2)个体内差异评价的步骤

1)收集个体评价资料

2)统一评价标准。把不同时期、不同学科的学习成绩转化为导出分数

3)绘制比较直观图

4)进行综合评价

(3)个体内差异评价的优缺点

1)优点:在评价过程中不会给被评对象造成很大的压力,适合于因材施教;充分注意了个体的差异与发展,能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准确了解到个体的优势和弱点,以及努力的方向。

2)缺点:既不与客观标准相比较,也不与别人相比较,容易使评价对象自我满足。

上述三种价值判断的方法各有利弊,在一个具体的教育评价中是交织在一起混合使用的。对于各科学习效果的评价(基础知识、基本技巧、技能)和道德、行为、性格等方面的评价,应以绝对评价为宜;对于个别学生的学习指导,应以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为宜。

 

第五讲 学校教育评价

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教育评价的重点在学校。

教育评价也要“以人为本”,所以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是重点。

一、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是以学生为评价对象,对他们德、智、体、美、劳以及个性诸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学生评价的意义

1、有助于把握学生学习起点,正确地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育学策略。

学生在进入新一门课程学习时,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与能力作为基础,诊断性评价就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一门新课程的知识、技能、能力与学习态度的准备情况,从而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如在学生知识技能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补救性教学;在学生把原有的知识运用于新的学习方面迁移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重点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问题。

2、有助于评定学生学习的结果,做出恰当的教学决策。

在一门课程结束时,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与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做出判断,以便做出恰当的教学策略。如学生学习离预定的教学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时,教师就要考虑是否需要延续先前的教学,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在个别学生掌握不好的情况下,教师就要考虑是否采取个别辅导措施;当个别学生未达到教学要求时,教师学要考虑是否让他重修这门课程。

3、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的得失,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各种评价,教师能及时了解有关教学情况的信息反馈。当教学比较成功时,教师就应设法巩固已有的成绩;当教学活动与预期目标有较大差距时,教师就要找出问题所在,及时改进自己教学。

4、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学生找出存在的问题。诊断性评价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在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时,帮助他找出困难背后的问题。学生学习困难背后的原因很多,不能一味责怪学生不努力,而应使用各种评价手段找准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5、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的评价能引起学生的焦虑。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焦虑可以成为一种动机力量。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二)现代学生评价的特点

1、强调评价功能的形成性。现代教育评价在其目的上,十分强调参与和推动教育的发展。如在教育评价发展的早期阶段,测验主要是用来鉴别学生的。目的在于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现代的学生评价,主要用来诊断问题,改进教育,其目的则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2、重视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从泰勒开始,教育工作者就反对把评价仅仅当作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工具,他们要求评价需全面地反映教育目标,对学生认知、情感以及动作技能的发展做出全面的评价。与重视评价内容全面性相对应,评价工作者不再把测验当作唯一的评价工具,与各种被评属性相关的评价工具的开发也受到了评价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3、重视评价类型的多样性。现代教育注重为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早期单纯的总结性评价的基础上,现代教育评价根据学校教育不同阶级的需要,逐步地发展了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在内的多种评价,这样在学校教育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评价服务。

(三)学生评价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学生评价要围绕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发展性原则的核心思想。首先,要破除为评价而评价的思想。其次,要反对站在学生对立面的评价,破除“只有难倒学生,才能体现评价人的水平”的陈腐观念,要注重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发现发展中的问题,通过反馈信息,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最后,要反对仅仅为升学而进行的评价,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具和手段。

2、全面性原则。学生评价要紧扣教育目标,全面地反映教育目标。我们的教育目标包括德智体几方面的发展。对学生全面的评价要运用多种评价工具,根据评价的内容来选择评价方法

3、明确性原则。评价的目的要明确,评价的要求也要明确,这是明确性原则的基本涵义。评价的目的、要求明确了,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明确地目的与要求在教学活动之前就让学生了解,才能使学生朝着明确的要求去努力。

4、过程性原则。学生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要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要充分利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不同功能,在学生学习的各个过程提供不同类型的评价服务。

5、回馈原则。即评价结果要反映给被评对象——学生。

6、保密原则。即评价结果应适当注意保密。

(四)编制学生评价指标体系

1、编制指标体系的依据

能否制定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编制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来说就是确定该评价标准体系的各项指标(因素)、每个指标的权重和评价的标准。

(1)我国的教育目的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最基本的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

(2)充分反映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

(3)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各地学校的实际。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年龄阶段的学生,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各年级各科的教学大纲来建立指标和确定标准。所谓学校实际,就是根据各地学校的师资、设备、环境等条件来建立指标和确定标准。

(4)“三个面向”的精神。

2、编制评价指标的方法

(1)目标分解法

目标分解法是通过对学生总的培养目标及各科教学大纲、各种规范和守则的具体要求来建立评价标准体系的。具体做法是先对学生日常表现的特征进行观察并记录,然后作具体的分析研究,揭示各种规范行为与日常行为现象之间的关系,并从中选出那些与学生培养目标有因果关系或高度相关的行为,作为评价的具体指标。如从学校效果的情况可以看到智育如何;与“学习态度端正”高度相关的常见行为有:上课专心、作业认真、主动学习、有钻研精神等;与“上课专心”高度相关的有:听课专注、积极发言、认真记笔记等等。通过逐级分解,把目标变为可测的行为表现的因素。

(2)价值分析法

以学生各方面的行为体现出来的社会价值或作用大小来建立学生标准体系的。它采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对人类过去的思想品德、学习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找出那些有益于社会和被社会高度评价过的各种行为,再从这些行为中找出现在社会所需要的行为,然后加工成指标。

(3)调查设计法

具体做法是通过调查、访问、观察、座谈会等方式向学生、教师、学校领导、家长以及有关专家、教育工作者收集有关指标。然后通过比较归纳分类、并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各科教学大纲设计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再把这些指标体系印成问卷形式请有关专家、教育工作者进行判断,最后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统计、帅选和修订。

(4)榜样研究法

是对学生中的先进典型人物的各个方面的特征作系统的研究,然后根据这些典型学生的行为表现制定学生的评价指标体系。

3、指标体系编制过程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1)指标的行为主体需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的指标表述是不恰当的,因为他的行为主体并不是学生。

(2)教育指标需用教育活动的结果而不是用教育活动的过程或手段来表述。如“学生应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也是一个不合格的目标表述。这一目标行为主体虽然是学生,但它没有表达教育活动最终要达成的结果。

(3)教育指标的表述需是确定的而不能是模棱两可的。西方的有些学者甚至反对用所谓“should be”“be able to”这样的字眼来表述教育指标。他们认为应该、可以只是表达了一种思想,并非是表达了必须完成的要求。

(4)对于用于评价和检查教学效果的具体目标来说,行为化的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需是具体的而不能是抽象的。如对“学生要掌握计算机的运用程序”这一目标来说,人们很难找到与“掌握”对应的动作,而可分解成“说出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列出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步骤”、“描述计算机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演示计算机操作的技能”等。

(五)学生评价的步骤和方法

1、知识能力水平评价

知识能力由“知识技能”和“基本能力”构成,可先分别作出评价。

(1)“知识技能”评价的信息主要来自考试、测验,每门学科的成绩都可根据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评定,然后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要综合学生的知识技能分数,一是要采用标准分数,二是采用加权求和法。加权求和法就是根据各学科的权重来计算学科的分数。各学科权重的确定可以以各学科周课时数的多少作为依据。如W学科=学科周课时数/参评学科总周课时数,现假设高一语文周课时为6,数学为5、外语为4,则各科权重为W语=6/6+5+4=0.4,W数=0.33,W外=0.27。

知识技能评价表

(2)基本能力评价。基本能力有三个要素: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评价信息以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观察记录的情况为基础,按照评价标准,采用多人评定法进行评价。该评价表一是要确定参评人员的权重,二是要赋予等级权重值。

基本能力评价表

注:0.87=[(5+4+4)/3]*0.2,90分=4.5/5*100其他值求法相同。

(3)“知识能力水平”的评价结果是由“知识技能”和“基本能力”评价结合而成的,如下表所示,知识技能和基本能力两项成绩再经过加权,可得该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加权平均分为88.7分。

学生知识能力评价表

2、政治思想水平评价

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有“政治理论知识”“政治素质”和“道德行为”三个指标。“政治理论知识”评价按教学大纲命题考试测验。“政治素质”和“道德行为”用多人评定法作出综合评定。

学生政治思想水平评价表

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方法主要是借助操行评定来进行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主要有操行评语法、操行计量考查法、人际关系评定法、人格评价法等。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使用更多的是操行评语法和操行计量考查法两种。

1)操行评语法是对学生的操行作定性的描述评价。它是班主任依据一定的思想品德评价指标,对学生在一学期、一学年或整个学习阶段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以评语的形式进行定性描述的评价方法。

写好学生操行评语应注意:一是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所指明的培养目标为依据,建立切实可行的操行评定指标。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力求公正准确,既要充分肯定成绩,又要适当指出学生的缺点,还要注意向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或改进的意见或希望。三是写评语前应在充分调查或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广泛听取教师、学生甚至家长的意见。四是写评语在用词上要尽量准确,恰如其分。

利用操行评语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优点是简便易行,能反映出学生思想的主要特点和发展状况。但这种用语言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定性描述,很难把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区分开来,因而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2)操行计量法主要是为了克服操行评语评定的模糊性,尽可能避免写评语时出现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而进行的一种探讨和实验。一般采用等级评分法和百分制计分法。

等级评分法是先将学生的思想品德各个方面制成若干指标,每个指标分成若干等级(一般分为A、B、C、D四等),每个等级给定一个分数,每个指标的分数累加的最高分(即每个指标都A等)是100分。制定出等级后,由学生按所列指标进行自评打分,再由评价小组逐项评定计分,然后平均和加权之后就是学生的操行评定分。

百分制计分法是在每学期开始给每个学生以80分的基本分,然后以学生的行为表现对照操行标准的规定予以加分或扣分。学期结束后,根据学生所得分数作为学生操行分数。学生平时操行加减分由班干部监督考核,经班主任审核记入登记表,定期向学生公布累计分数。

学生操行计量法的优点是使学生的操行数量化,比较精确,并使学生之间、班级之间、学生之间的学生操行具有可比性,有利于鼓励先进促落后。但该法的不足在于就是从这些数量化的成绩不能看出学生优点在哪,缺点什么,掩盖了学生的特点,不利于家长、社会的监督与帮助,且计分和运算也相对比较繁琐。

体质健康水平、审美意识水平、劳动技能和个性发展水平等项指标的评价多采用多人评定方法,在此不再一一介绍。

3、学生评价结果的合成

学生综合评价结果是由政治思想水平、知识能力水平、体质健康水平、审美意识水平、劳动技能水平和个性发展水平等六项指标的评价结果的合成而成。合成的办法是加权求和法。

学生综合评价表

(六)学生评价应注意的问题(王P370)

1、要以全面发展思想为指导,重视综合评价

2、加强对学生多的心理进行评价

3、要采用教师集体评价法

4、要重视学生自评

二、教师评价

(一)教师评价的意义(王P354)

1、教师评价概念

教师评价就是依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自身职责,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其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

2、教师评价的作用

1)有利于实现教师队伍管理科学化

2)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3)有利于促进教师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

(二)教师评价的基本要求(王P355)

1、坚持评价的整体性2、坚持评价的客观性3、坚持评价的教育性4、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三)教师评价的准则

在任何评价中人们不可避免要谈到评价的准则问题。研究表明,对什么是有效教学的观念往往与教师本人的观念有很大差距,并且,在一些教育专家所认定的有效的教学情景中,学生学习成绩往往并不理想。因而,如何科学地制定教师评价准则是教师评价中的一个重点问题。

1、教师评价准则研究的基本方法

(1)基于教育目标的准则研究

这种教师评价从教育的目标出发,把教学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当作评价教师工作的准则。但由于教学效果本身的特性,仅依据教学效果来判断教师工作,在很多情况下有可能产生较大偏差,因而在实践中常常受到教师们的反对。

(2)基于心理学的准则研究

不少教育心理学家以心理学为基础去研究教师评价的准则,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心理学概念与原则通常有:注意、记忆、迁移、强化、期望与信息处理等。这意味着教师将根据其运用“已被证实的心理原理”的程度而受到评价,也受到不少人的批评,尤其是那些将教学看成是一种艺术的人的批评。

(3)基于教师经验的准则研究(基于教育学的准则研究)

这是一种以那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的意见为基础而设计评价准则的研究方法。美国芝加哥市立大学曾对30名具有影响的教师进行调查,试图总结出好教师的基本特征。结果如下:1)所有的教师都能精心组织与规划他们的课程,对学生有较高的目标与期望,每一节课都能认真地加以设计;2)所有的教师都强调了对学生表达肯定态度的重要性;3)他们十分重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4)它们十分强调为学生提供经常性的反馈信息。

从实践来看,这种基于教师经验的评价准则研究,其结果最易得到教师的理解,但这种研究往往得到的是一大堆非常具体的教学行为的描述,因此有人批评说据此去评价教师工作,就有可能把教师引导到只注重教学的细节方面。

(4)基于教师职责的准则研究

从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履行的职责分析入手,也是研究教师评价准则的一种可行方法。然而,教师职责这一看似十分简单的题目,一当具体化时就引起了不同人的不同理解。一种在这一群人中被认为是当然的教师职责,在另一群人中则被认为是完全不必要的或完全行不通的。

(5)基于教师教学效果的准则研究

这种评价准则的研究利用过程——结果的研究设计,它试图在观察的基础上建立教师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变量:1)先期条件变量。包括教师的性别、经历、所属的社会阶层、所受教育与培训的情况、个性特征等;2)过程变量,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3)背景变量,包括学生年龄、能力、价值观、个性、学生家长所属的社会阶层、种族、学校条件、学校所在社区特点等;4)成果变量,包括长期的与短期的、认知的与情感的。

教师教学效果体现为学生的学习结果,在实践中,它以学生的考试成绩的提高为主要指标。然而在实践中,人们遇到了很多测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困难。

2、教师评价的准则

依据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的实验研究,在以上五种方法中,基于教师经验的研究方法不仅是教师最能理解与接受,而且也是在评价技术上最简单的方法。当然,在基于教师经验研究教师评价准则时,还要借鉴其他准则的研究方法。

1)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并有使这一关系与教学任务联系起来的能力。如教师与学生有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经历与特长,以及这些经历与特长对学习的影响;能敏锐地感受学生个人的特殊需要,并能据以调整教学工作;

2)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如善于鼓励学生在各种场合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容纳不同意见;能经常性地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以鼓励他们学习中的每一点进步;善于组织学生参与课堂上的讨论等各种活动。

3)明确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如思维清晰,逻辑性强;语言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4)最大程度地利用有关资源的能力。如能有效地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能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及时了解学生当前的发展;能有效地利用人际关系资源,帮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等。

5)适应新情况的自我判断能力。如能根据教学工作的变化,及时地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能根据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重点;能从学生学习的进展中,发现自己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能迅速地达成自身的目标。

(四)教师评价的内容(王P357)

包括教师素质评价、教师能力评价、教师工作过程评价和教师工作绩效评价。

1、教师素质评价

教师素质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基础和条件

1)政治素质2)文化素质: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3)专业素质

2、教师能力评价

教师能力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所具有的本领。

基本要求为:

3、教师工作过程评价

教师工作过程评价主要是对各项工作承担的数量、态度和完成工作时所采用的手段。

主要包括:

4、教师工作绩效评价

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主要是看他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了多大作用,也就是从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来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另外,教师的教与科学研究成果和指导课外工作质量,也是评价教师工作绩效的内容。

(五)教师评价的方法

教师评价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师评价任务所采用的评价手段和方式。

1、教师自评

教师自评是教师评价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这不仅因为它是收集必要信息的一个途径,而且因为它也是教师自我诊断的一个重要方面。“人贵有自知之明”,对教师来说,只有知道了自己哪些地方还比较薄弱,才能克服自己的短处,有的放矢地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与自我修养,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特长。

教师可以经常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但每次评价不必作出评价结论,也不是每次评价都必须将所有各项教学环节都进行评价。微格教学

2、学生评教

在教师评价中,学生评教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为世界许多国家所重视。因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他们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师生关系是否良好都有较深刻的了解;学生直接受到教师教学效能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观察比其他突然出现的评价人员更为细致周全;学生参与评教有利于师生沟通,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学生评教结果可以作为其他学生选课的参考等。

但是,教师评价的实践证明,教师一般对此都感到不舒服,他们大多对学生能准确地评判教师活动的能力缺乏信心。因此,如何使教师克服这类心理障碍,就成为学生评教结果能被有效地接受和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的关键。

3、同行评议

同行评议中评价者对课堂教学、教材以及对教师的要求都比较熟悉,故能提出由有利于教师工作改进的中肯意见和有价值的建议,有助于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对在教师中创造一种专业发展的气氛也有重要意义。但必须克服不正之风的影响,防止感情用事、违心办事等弊端。

为提高同行评议的质量,在学校中应建立经常性的听课与观摩制度。

4、学校领导和专家考评

根据各项教学工作指标的评价标准,对照评价对象的教学工作表现,逐项进行评价打分,最后作出评定。评价时应实事求是,不分亲疏远近,不凭印象,否则会使教师对评价产生不满心理。

三、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王P130)

(一)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的意义

1、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的涵义与特点

(1)涵义学校办学水平是指学校为了实现预定的工作目标,学校领导管理人员采取一定的措施,运用科学、可行的手段,引导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条件,以优化育人工作为核心开展学校各项工作,经过一定时期的努力而达到目标的程度或质量状况。

学校办学水平评价,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自身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和一定环境条件下,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教育评价理论和技术,对学校办学水平进行总体的价值判断,从而达到办学水平的提高。

(2)特点1)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为宗旨的目的性2)以管理工作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3)因学校类型不同而形成的评价指标的多样性

2、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的作用(1)有利于端正办学方向,具有指导作用。(2)能够测度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具有优化管理的作用。(3)能够反映学校各方面工作的优劣,具有激励督促作用。(4)有利于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与提高,起到探索规律、完善理论的作用。

(二)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的基本内容

1、学校办学思想评价

学校办学思想,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它关系到学校工作的一切方面,学校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教育的目标与措施,人财物和时间的配置,都受到办学思想的影响。(1)办学方向。指学校办学是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具体包括是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否坚持“三个面向”(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2)培养目标。指各级各类教育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是办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具体包括培养目标的规划与计划;素质教育的实施。(3)深化教育改革。指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的改变、有力的改革措施、改革的成果。

2、学校办学条件的评价

(1)学校中人力资源条件的评价。学校中的人力资源条件评价主要包括教师队伍评价和学校领导班子评价。师资队伍评价包括教师编制和教师结构两项指标,具体为教师数量、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源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等。有教职工1600人,其中特聘院士3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博士生导师35人,副高以上职称300余人。学校领导班子可分为数量与结构两项主要指标,具体为领导编制、人员配备、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等。(2)学校中财力资源条件的评价。学校中的财力资源条件主要指的是学校的教育经费,具体包括学校经费情况和教师待遇。

评价学校经费主要评价学校的公用经费,包括学校经费的预算、决算、增长情况,以及学校经费的来源、财务制度等。

评价教师的待遇主要包括教职工工资、津贴、奖金、住房补贴、医疗补助、社会保障及保险等。

(3)学校中物力资源条件的评价。可分为学校建筑和学校设备两类。学校建筑包括校舍规模及布局、运动休闲场所等。学校设备包括教学设备和总务设备,具体为教室设备、实验室设备、体育运动设备、办公设备、卫生保健设备、办公设备、宿舍设备等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校规模、主要建筑机场所占地面积、学校布局、校舍、主要教学设备及总务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管理情况。学校占地面积150万平方米。

3、学校管理工作的评价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及其队伍建设的评价,二是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水平的评价。

(1)学校领导管理人员的评价

1)个体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工作作风等

2)整体结构,主要包括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等

(2)学校管理水平评价

1)管理制度评价。主要包括制度的健全性、各项制度的可行性、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等。

2)管理过程评价。主要包括工作计划、计划执行、工作检查、工作总结等。

3)管理结果评价。主要包括学校文化环境、教职工工作风貌、人际关系、学校成绩等。

4、学校办学效率与效果的评价

(1)办学效率

效率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以尽可能少的活劳动消耗与物质消耗,生产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产品。办学效率是指在一定周期内学校为取得一定的教育结果而占用和消耗的社会资源的程度。由于社会资源始终是有限的,如何使投入到学校中的有限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生产出更多的符合社会要求的教育产品,就成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对学校办学效率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非教学费用所占的比重

从学校费用的支出来看,教育费用包括了教职工人员费、学生补助费、设备购置费、公务费、业务费等。各单项费用在总经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效率。

2)学校人员的构成

学校的人员构成是指教职工与在校学生数量的比例构成、教师与教学行政后勤人员的比例构成、在岗教职工与离退休教职工的比例构成等。

3)管理水平

实践证明,科学的管理对学校的职能具有放大和增效的作用,有效地管理能够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效。

4)合格工作量在总工作量中的比重

(2)办学效果

效果,即效益与结果,也就是指学校开展一定的教育活动后总会取得一定的结果,这种结果既可能体现于社会,也可能会体现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还可能体现在学校层面。从社会层面来看,办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方面的影响(一般从整个教育系统出发);从学校层面来看,办学效果体现在社会声誉与经济效益;从受教育者个体来看,办学效果体现于其素质发展情况。

1)学生质量的评价

学生质量评价是学校办学水平评价最主要的内容,评价的基本标准主要是看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个性及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的发展的质量。

2)社会声誉的评价

主要是社会和家庭对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这种评价影响到学校的声誉。

3)学校效益的评价

学校效益主要指学校利用自身的条件,通过各种途径直接创造的社会财富以及获得的经济收益。但由于教育活动本身的特性,这一点一般不是主要的评价指标,更多体现在非义务教育或者说高等教育。

4)办学特色评价

办学特色评价主要包括校风评价、学校工作风格评价、学校办学经验评价、学校管理特色评价等,其中校风是其核心部分。校风作为一种精神形态是难以测评的,一般情况下对它的评价都是以其“物化形式”——校容、校貌、校纪为评价对象。

(三)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的基本要求

1、要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获取大量真实的信息

2、要做到绩效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3、要做好参评人员的心理调控

第六讲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在中小学通常可以在两个层面上理解:一是包括学校教学管理在内的教学工作评价;二是教师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的评价。在这里重点讨论后者。

一、教学评价的意义

(一)教学评价的含义

教学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

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过程。教学过程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备课、上课、辅导和学生学业成绩考察与评定的全过程,以及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教学成果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就上的变化表现。教学成果评价就是评价学生学习后的学力、学习目的、态度、人格变化,以及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程度。

(二)教学评价的意义

1、是在教学中落实教育方针,端正学校办学方向的重要措施。2、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巨大动力。3、是促进全体教职员工关心教学的有效方法。4、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手段。5、有利于引导教师按教学规律进行教学。

二、教学评价的依据

1、教育方针2、教学大纲3、学生的身心特点

三、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二)要注意教学中各要素的整体功能1、教与学的评价2、传播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评价3、教学与教育的评价4、教学结构评价

(三)要重视教学效率

四、教学评价的内容(P188)

(一)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评价标准,对一节课中教与学的活动和效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

1、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2、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要求

(1)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明确、合理、适当、确切(2)教学的内容安排——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统一(3)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运用恰当(4)教学的形式和结构(5)教师的教学态度(6)教学基本功——板书、语言(7)课堂教学效果——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思想品德、个性

(二)其余教学活动评价

备课、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业考评

五、教学评价的步骤

(一)明确评价目的,端正评价态度

(二)制定和学习研究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三)确定评价方法(四)按计划实施评价1、要有一支素质较高的评价队伍。2、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3、要有严肃、认真、慎重的态度。(五)写出评价结论(六)进行评价信息反馈

第七讲 地方教育评价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国发[2001]21号)进一步完善了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基础教育的成效关键在地方政府。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加强地方教育评价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十分明显。

一、地方教育评价概述

1、地方教育评价的意义

地方教育评价就是依据国家对地方各级政府教育管理职责目标,对省、地、县的教育管理效果和教育发展水平作出价值判断,以促进地方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

其中,对县一级政府的评价是重点。

2、 地方教育评价的作用:可以为国家基础教育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认真履行“管教办学”责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二、地方教育评价的现状分析

1、地方教育评价改革的主要成绩

1) 初步建立起基础教育新的评价机制

2) 培养了一批基础教育评价的骨干

3) 取得了不少有推广价值的教育评价研究成果

4) 促进了中国教育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2、地方教育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案例说明)

1) 评价观念落后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2) 素质教育评价理念没有真正得到落实

3) 评价队伍的素质适应不了实践的需要

4) 教育评价的功能没有得到全面发挥

三、地方教育评价的内容

1、对县级政府的评价

1) 教育决策(教育观念、教育规划、运行机制、管理改革等)

2) 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管理队伍)

3) 办学条件(教育投入、教育环境)

4) 教育绩效(办学水平、学生质量、社会评价)

2、对乡镇政府的评价

1) 依法治教

2) 规范管理

3) 改善条件

4) 提高质量

一、 地方教育评价的对策

1、 把转变教育评价观念放在首位

观念老化比知识老化更危险

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全新的教育质量观

再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指标。

2、 不断创新地方教育评价机制

建立教育评价工作制度,规范地方教育评价活动

把教育经费和升学指标与教育评价结果挂钩,遏制“片追”势头

开展对教育评价的评价,约束领导的教育管理行为

3、 大力提高教育评价队伍的素质

提高对教育评价重要性的认识,重视教育评价队伍建设

加强教育评价培训,提高教育评价能力

结合校本教研,落实素质教育评价理念

4、 加强对地方教育评价的理论研究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指导。

加强对区域教育评价本质特征的研究

加强对素质教育评价方法的创新研究

加强对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加强对教育评价操作性实效性研究

5、 发挥高校在地方教育评价中的作用

  高校要为地方教育评价培训人才,提高教育评价人员素质

  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等形式组织学生深入中小学具体指导教育评价活动

  把地方教育评价的问题纳入大学教师的科研内容

  地方高校互动,促进素质教育评价的开展与落实

第八讲 大学教育评价

大学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大学教育评价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般的教育评价教材没有这部分内容,这里以专章讨论大学教育评价问题。

一、大学教育评价的概述

1、大学教育评价的意义

简言之,大学教育评价就是判断大学教育价值的活动。

具体讲:就是在科学的教育评价观指导下,依据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和技术对大学教育的要素、过程和效果作出价值判断,从而不断改善大学教育活动的过程。

2、大学教育评价的功能和作用

(1)具有导向功能,有利于端正大学的办学方向

(2)具有诊断功能,有利于提高大学的管理水平

(3)具有鉴别功能,有利于高等教育决策科学化

(4)具有发展功能,有利于提高大学的办学水平

二、大学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宏观分析

问题:(1)大学教育评价组织机构不健全(2)大学教育评价队伍不专业(3)大学教育评价的经费不保证(4)大学教育评价操作不规范

原因:(1)缺乏对大学教育评价应有的重视 (2)缺乏对教育评价理论的系统探索(3)缺乏对大学教育评价的宏观指导

2、微观分析

问题:(1)评价指标还是偏重于学科成绩 (2)学生还没有成为评价的主体(3)评价的方式还比较单一(笔试)(4)评价注重教育的过程不够

原因:(1)中小学教育评价弊端的惯性影响 (2)教育评价在大学没有普及(3)教育评价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4)教育评价经费短缺

3、调控大学教育评价的对策

(1)提高大学教育评价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2)政府加强对大学教育评价的宏观感指导(3)在大学普及教育评价理论和技术把教育评价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把教育评价作为大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在大学建立教育评价研究机构

(4)全面发挥教育评价的功能

二、 大学生的评价

大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十分丰富,我们重点讨论对大学生的综合评价。

1、 大学生评价的意义

大学生评价就是依据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各类大学的培养目标,对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作出价值判断,从而为大学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活动。

开展大学生评价的作用: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自我完善;可以促使教师不断改善教学活动,提高教育质量;可以促使学校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2、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政治思想素质公民道德素质人文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综合能力素质

3、 大学生评价的实施策略真正让大学生拥有评价的权利,从制度上保障,从环境上保证

1) 坚持对大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2) 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大学生评价的重点

第九讲 教育评价建设研究

教育评价是一项政策性、思想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要在教育实践中发挥作用需要有利的社会环境和一定的条件。因此,与精神文明建设一样教育评价也需要加强建设。

一、教育评价建设的意义

1、教育评价建设的概念

教育评价建设,是指在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评价理论指导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完善我国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操作体系,改善教育评价的内外部环境,使教育评价顺利开展并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其功能的过程。

2、教育评价建设的内容

宏观方面:教育评价理论建设、教育评价法治建设、教育评价社会环境建设…

微观方面:教育评价队伍建设、教育评价硬件建设、教育评价制度建设…

3、教育评价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规范教育评价行为2)有利于优化教育评价环境3)有利于教育评价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育评价的法治建设

1、教育评价法治建设的意义

根据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教育实践的需要,建立健全教育评价的法律法规,引导、约束教育管理者的教育评价行为,从制度上保证教育评价的有序实施和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功能的过程。

2、教育评价法制建设的内容

1)建立和完善教育评价法律法规体系2)建立和健全教育评价组织机构

3)建立健全教育评价规章制度

3、教育评价法治建设的策略

1)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评价法》,规范领导者的教育评价行为

2)把教育管理者的评价行为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对违法者给予相应处理

3)发挥地方人大政协对教育评价的监督作用,改善教育评价的法制环境

三、教育评价队伍建设

1、教育评价队伍建设的意义

  教育评价队伍建设就是为了适应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数量够用、相对稳定的教育评价人员队伍,以保证教育评价的质量。

教育评价人员的素质要求:

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心理素质、评价专业素质、身体机能素质

2、教育评价队伍建设的内容

1)解决人员问题2)解决素质问题

3、教育评价队伍建设的策略

1)采取专兼结合的办法解决编制问题

2)强化培训提高评价人员的专业素质

3)发挥广大教师在教育评价中的作用

随着教育评价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评价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自身的质量。科学的评价能促进教育的发展,而错误的评价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对教育发展起破坏作用。

四、教育评价的元评价

教育评价的元评价是加强教育评价理论建设的重要方面。

(一)教育评价元评价的意义

1、元评价的意义

元评价的概念最早是从1965年美国对一项教育评价活动的评价中产生的。我国对评价活动自身质量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有人又把它称之为元评估、再评估、再评价、后设评价等。

按照一定的理论框架和价值标准对教育评价本身所进行的评价与研究称为元评价。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把整个教育评价这一学科作为对象加以研究和评价;二是对某一项具体教育评价活动的评价。

元评价的提出,从大处讲这是教育评价理论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教育评价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教育评价理论的进展,方法的完善,必然要求教育评价科学以其自身为对象加以研究和规范,这是科学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从具体评价看,由于各种教育评价在具体实施中,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甚得当之处,不同程度地存有偏差和失误,影响着教育评价功能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对既定的评价活动作必要的鉴定和监控,使它与评价的目的要求更加吻合,与目标更趋一致。因此,应当加强对教育评价的评价,使之更加合理与完善。

2、教育评价元评价与教育评价的关系

教育评价的元评价与教育评价有着密切的族系,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依存。可以说,没有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评价的元评价便成为失去了研究对象的一个空壳;而缺乏元评价的教育评价则是盲目的,难以得到健康的发展。当然,教育评价的元评价与教育评价毕竟不是一码事,它们有着诸多重要区别。首先,从研究对象上看,教育评价以受教育者的变化和造成这些变化的各种因素为对象进行评价和研究,而教育评价的元评价则是把教育评价本身作为对象加以研究和评价的。从目的和作用上看,教育评价是通过对被评对象的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和服务,或者是进行总结鉴定分等选拔或者反馈矫正改进工作,这都是为了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行元评价,则是为了规范教育评价的研究,监控教育评价活动,使其减少偏差顺利地实现评价目的,更好地发挥教育评价的功能,以获得良好评价效益。由于对象和目的各异,使得它们在内容标准和方法手段上也有明显差别,元评价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

(二)元评价的内容与标准

元评价的内容与标准可在两个层面上加以概括,即以教育评价理论为对象的元评价和以具体评价活动为对象的元评价。

1、以教育评价理论为对象的元评价的内容和要求

1)教育评价理论基础。要求教育评价的理论基础正确、科学,其本体论、认识论研究具有深刻性与合理性。教育评价作为一门科学,应具有坚实的理沦基础,理论依据应当科学、严谨。它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理清教育的价值主体与客体及其尺度,以及评价的主体与客体及尺度,科学地把握其内容、要求和关系。无论是制定方案、编制量表还是进行观察访谈和测试,无论是对学生评价,还是对教师、学校的评价,都应有明确合理的科学依据和法规依据。

2)教育评价理论框架体系。要求教育评价的原理原则明确合理,其理论框架科学完备,理论正确适用、概括性强。

3)教育评价结构与功能。教育评价的结构应具有组织统一性,各部分之间要协调一致,能够充分地发挥合乎各种情况和层次需求的功能。

4)教育评价方法体系。教育评价方法要科学、合理,要满足各个环节的需要,方法体系要完善,使方案制定得科学可行,信息搜集准确可靠,信息处理方便全面,符合方法的系统整体律、功能互补律和简便优化律。

5)监控机制。作为一个系统,教育评价应有良好的监控机制,能够较好地控制、调节和自我完善,以实现系统目标。特别是教育评价具有导向功能,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使得评价难免出现不当之处,这将给教育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2、 以具体评价活动为对象的元评价的内容和要求

1)以具体评价活动为对象的元评价内容和标准:

(1)对评价方案的评价

①评价对象明确;②评价目的明了正确;③评价标准合理,依据充分,表述清楚;④如果是设计了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其指标体系的结构和内容应体现评价的要求,界定清晰,权重分配恰当;⑤评价工作的计划周密得当,安排合理;⑥选用的评价方法科学可行,评价信息的搜集、分析处理方法得当,量表科学、可操作。

(2)对评价组织实施的评价

①评价的组织机构健全,职责明确;②评价的领导机构和成员对评价的组织领导得力,指导思想正确;③评价人员能履行职责,协调—,致,按照方案的要求、正确运用评价方法客观公正地实施评价;④评价符合道德要求;⑤被评者对评价的认识正确、态度积极、主动配合,提供的资料完备。

(3)对评价结果和效用的评价

①评价结果可靠有效,通过对评价信息采集和处理过程的分析,并结合抽样复核认定评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②评价结果的解释合理,结论恰当,被评对评价结论认可接受;③评价功效发挥较好,对被评有促进作用;④评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适时性;⑤在时间和人力财力上的投入合理,社会反响好。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2015春中央电大《养禽技术》期末复习资料04-27

2015春中央电大《养牛技术》期末复习资料04-27

2015春浙江电大《领导学基础》期末复习(1)04-27

2015春浙江电大《领导学基础》期末复习(2)04-27

2015春浙江电大《领导学基础》期末复习(3)04-27

2015春中央电大《综合英语(3)》期末复习04-27

2015春浙江电大《自然科学基础》期末复习04-27

2015春中央电大《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资料(04-27

2015春浙江电大《资源与运营管理》专科期末复习04-27

2015春中央电大《植物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04-27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