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浙江电大《教育评价》复习资料(2)

时间:2024-04-27 19:35:23 5A范文网 浏览: 复习资料 我要投稿

评价:即评定价值或评判价值,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及其程度作出判断的过程。教育评价: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社会确定的教育目标和价值标准,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受教育者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教育评价的目的主要有:获得信息的目的,诊断问题,促进发展的目的,控制和监督的目的,决策的目的。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导向的功能、诊断的功能、鉴定的功能、改进的功能、激励的功能、监控功能。教育评价特点:(1)教育评价是以事实判断为基础的价值诊断:(2)教育评价的基本标准是国家的教育目标(3)教育评价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4)教育评价过程是主客体互动、评价与指导的统一的过程(5)教育评价是一种心理特征鲜明的主体性活动。

教育评价的类型:1)按功能及用途的划分,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2)按参照标准划分,可将评价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3)按评价对象的层次、范围划分,可分为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4)按评价主体划分,可分为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5)按评价方法划分,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教育评价原则是在对教育评价规律的认识、总结教育评价的作用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的,反映了人们对开展教育评价活动的基本要求,人们对教育评价活动规律的认识程度制约着教育评价原则的内容。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激励性的原则,可行性原则,实效性原则。教育评价模式是教育评价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总体概括,是某种教育评价类型的总体构思。

泰勒模式是以教育目标为导向,把教育目标转化为可测量的学生的行为目标,并根据这些行为目标编制课程、教材或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然后依据行为目标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判断实际教学活动的效果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的程度。所以,泰勒模式又称为“行为目标模式”。

CIPP模式是由斯塔弗尔比姆于1966年创立。由教育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这四种评价所组成。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把教育评价看成是“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目标游离模式是斯克里文提出,他认为实际进行的教育活动,除会收到预期的教育效应外,还会产生各种“非预期的效应”或叫“副效应”,这种非预期的效应有时是很大的,而且既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积极的,所以,评价如果仅限于衡量教育活动的成果达到目标的程度是不全面的,而应该手机包括可能产生的相反效果在内的有关方案活动成果的全部信息,并作出价值判断。所以,斯克里文主张,在开展评价活动时,要尽量减少方案、计划制定者的主观意图告诉评价者,使评价活动的重点由“方案想干什么“转化为“方案实际干了什么”,最终使评价成为“没有偏见的”、自由的评价。由于这种评价模式将评价活动与目标相分离,所以称为,目标游离模式。

应答模式又叫反应模式或当事人中心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塔克于1973年提出的。该模式强调,教育评价工作应以关心教育活动方案的人所关注的有价值的问题为出发点,对这些问题给予应答。而发现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必须通过与关心教育活动方案的人进行接触,以了解他们的愿望。问题的确定强调价值观的多元化性和发散性,以尽可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问题确定以后,再根据问题制定评价方案,选择收集信息的方法和手段。教育评价过程是教育评价活动所经过的程序,同样具有时间的连续性、顺序性以及动态性。从内容安排上看,急哦啊与评价的过程主要包括评什么、为什么评、谁来评、怎么评和评价结果的处理等。教育评价过程涉及的银素较多,只有设计安排好教育评价的程序,才能使每一次具体的教育评价过程有计划地、高效地、有条不紊地进行。设计指标系统的程序步骤:1将评价目标分解,获得初拟指标2归纳、筛选,精简指标3专家论证。指标系统是根据可测或具体化的要求将评价目标逐级分解后所形成的既有层次又相互联系的、系统化的指标群,是具体的评价内容。指标系统有不同的层级,是由目标到指标,或由抽象到具体的多层级指标构成。

指标系统可分为条件类指标,过程类指标和成果类指标。

设计指标系统应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测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指标系统的建立,是在对一定评价目标层层分解的基础上实现的,是将评价的属性逐步具体化的过程。

教育评价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明确评价目的、分析教育评价背景、组建教育评价组织和设计教育评价方案。

教育评价方案包括:1,评价的目的和指导思想2,评价的内容3,对评价指标体系中方法、工具的有关说明。4,评价实施程序的说明5,附录。教育评价方案应具备的特征:目标性,可靠性,有效性,规范性,可行性。制定教育评价方案的步骤:一,确定教育评价的目的,二设计评价项目,即根据特定的评价目的设计评价项目,三,确定权重系数,四,确定评价标准。五,设计评价工具及采集信息所需表格。构建权集的方法:简单调查统计法,特尔斐法,专家排序统计法,矩证对偶比较法。教育评价的标准是指对应于相应的评价指标或项目,被评对象达到什么程度或水平才是合乎要求的或是优秀的,良好的等等。确定教育评价表准的依据主要有:1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3教育规律和人的心理发展规律4从被评对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5评价主体的需要。教育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1先进性2科学性3可接受性。教育评价标准的表达方式:1评语式标准2数量式标准3隶属度加评语式标准4量尺式标准。教育评价标准由三部分构成:1素质标准,也称条件标准。指从被评价的客体在承担或完成各项教育工作任务时应具备的条件角度确定的标准,也就是对应指标体系中条件指标系统各末级指标的评价标准。2职责标准也称过程标准、状态标准。所谓职责标准,是指从被评客体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完成的教育工作任务的角度确定的评价标准。3效能标准包括效果标准和效率标准,是指从被评对象完成工作任务的效果和取得这些工作西效果所耗费的时间、财力等角度确定的评价标准。

教育评价的类型:按照标准的性质分,可以把教育评价的标准分为相对标准和绝对标准,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按评价的标准表达的形式分,可以把教育评价的标准分为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教育评价标准的这种相对与绝对、主观和客观、定量与定性等的划分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事实上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的转化关系。教育评价中常用的量表有:1类别量表2等级量表3等距量表4模糊量表

搜集教育评价信息的途径有:查阅文献,观察,调查,测验等,搜集评价信息的要求是:真实性、准确性、全面性、次量性。教育评价实施的步骤:一、宣传动员,目的在于:1)使参与评价的全体人员充分了解本次评价的意义和目的,激发他们内在的积极性。2)使参与评价的全体人员掌握评价的方法和步骤,理解各自的工作在实施评价中的作用、改进教育工作奠定基础。3)使参与评价的人员切实了解本次评价活动的具体过程,便于他们相互配合与协助,使教育评价活动能顺利实施。4)使参与评价的人员都能坚持以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为依据的价值取向,坚持正确的教育简直观;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按照评价的具体要求,认真负责的做好评价工作。二预评价,原因:1)把自我评价作为教育评价实施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全面地搜集信息,准确地形成价值判断。2)吧自我评价作为评价的预评价阶段,有利于减轻组织者的工作负担。3)把自我评价作为评价评价的预评价阶段,有利于真正发挥评价的促进改革和推动工作的作用。三、复评价,表现在:1)有助于提高评价的可靠性2)有助于提高评价结论的权威性,评价结论容易被大家所接受。教育评价信息资料的整理,主要是指将搜集到的全部教育评价信息,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及各层次、同层次间的结构关系,对信息资料反复加以核实、优化、分类、汇总,使信息资料具有集中性、针对性、外显性、达到把信息资料转化为评价被评对象的客观依据。教育评价信息资料的整理步骤要求是:一,归集信息资料二,审核信息资料三,对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汇编、建档。评价误差心理的含义:教育评价是人主观选择的活动,虽然评价的依据是客观事实,但事实的获得和价值判断,必定会受到评价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被评价者由于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作用,常常会出现“失真”的情况,从而导致评价结果不准确。评价中被评价者容易产生的障碍心理现象主要有:1被审心理2应付心理3迎合心理4防卫心理。被评价者障碍心理产生的原因:1需要心理失落2工作负担与心理压力。对被评价者心理的调控,主要是提高被评价者对评价的认识,并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保持良好的情绪。选择素质高的评价者,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能主动对被评价者的心理实施调控,使双方心理交流处于良好状态,使评价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他人评价中评价者误差心理产生的原因:第一,知觉定势的影响,第二,频数和次序效应,第三,肯定效应,第四,群体效应。他人评价中评价者误差心理的调控:主要是选拔高素质的评价者,并进行培训,另外应加强对评价工作的管理。知觉定势在评价中产生的误差有以下几种情况:1晕轮效应,也称社会刻板效应。他是指对评价对象的整体印象影响到对对象的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2逻辑误差,他是对被评价者的两个没有必然联系的属性进行评价时,由于对其中一个属性的肯定评价而导致对另一个属性也持肯定评价。3情绪效应。3情绪效应,人对事物的知觉受到情绪影响,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情绪效应。4投射效应。评价者常常以自己心理特征作为认知他人的准备,作为认识他人的标准,即所谓“推己及人”“以己度人”,把自己的特征投射到被评价者身上。自我评价中评价者误差心理产生的原因:一是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评价自己,二是参照别人的水平评价自己,三是通过自我分析评价自己。自我评价中评价者误差心理的调控:第一要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既不要盲目接受,又不要拒不理睬,要实事求是地吸收别人对自己评价中的合理成分;第二要注意把握与别人类比时的可比性,注意类比时的类同点,不滥比,而把类比当作启发自我评价、科学进行自我评价的手段,第三对自己的评价应该采取全面、发展的态度,要学会把别人的评价、与别人类比和自我评价统一起来,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力求客观。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多学习,提高自己对客观事物和自我的认识水平。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的基本手段,而自我认识又是个体自我调整的必要环节和前提。因此,在坚持多学习的同时,要坚持对自己多反思,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我认识的水平,自我评价的水平依赖于自我认识的水平。观察法是评价者通过自身的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评价对象的自然活动状态进行系统、深入地观察,以获得评价对象准确客观资料的方法。观察法的特征:一,观察的目的性与计划性。二观察的自然性和真实性。三观察的重复性。四,观察的能动性。五观察的任借性。观察法在搜集教育评价信息中具有特殊的作用:通过观察能够获得被评对象的比较充实、比较客观的原始资料,为教育评价提供重要依据和前提,观察也是体验一种教育评价思想和理论是否科学的重要途径。观察法的类型:根据观察时评价者是否借助于仪器,可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根据评价者是否直接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按观察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观察法和抽样观察法;根据观察的实施的方式可以分为有结构观察法和无结构观察法。观察法根据不同的角度分类及其区别是相对的,各种方法之间又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单独运用某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因此,在在实际观察时,应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才能获得最有价值的资料。教育文献法:是指根据评价目的和内容,搜集、鉴别、整理有关评价对象的文字记载或音像记录的资料,从中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教育评价文献信息的来源:档案与校历,会议记录,教学文案,课题成果,课程计划,学校管理制度,学生管理文案。教育评价文献信息查询途径主要有:网络查询,调查访问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调查各学校行政办公室和教导处(教研室)。教育评价文献信息的检索途径主要有:题名途径和著者途径,方式主要有传统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查询,也叫电子文献检索。

教育评价的调查法,是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测验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有关评价对象信息与资料的方法。调查法的特点:调查问题的现实性,反映问题的真实性,样本的代表性,灵活性。调查从明确调查目的和内容开始,以提交调查研究报告结束,步骤为:1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2选择调查方式3制定调查计划及提纲4实施调查5调查资料及数据的处理。问卷调查法是书面提出的问题,由评价对象作答的方式进行搜集资料的方法。它是调查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问卷调查的优点:一是时间灵活、效率高;二是取样不受限制三是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无须面对面接触,具有一定的回避效果。问卷调查法的局限性:一是设计比较麻烦,二是回收率问题,回收率较低,会影响其代表性。另外,被调查者填答问卷时可能出现估计作答或回避本质性东西的现象,影响信息的准确性。因此有时还要结合访谈了解深层次的信息。问卷结构一般包括:标题、指导语、正文等。问卷问题的形式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封闭式的形式有:是否式问题2单选式问题3多选式问题4排序式问题5划记式问题6表格式。问题设计的要求:1问题的表述力求简单清楚,避免使用模糊的或专业技术性术语2问题数量要适度3问题的措词尽量运用中性词,避免使用导向性或暗示性语言。4提供答案的选项应蕴盖问题答案所有内容5尽量能避免使用否定性问题或双重否定性问题6问题排列要整齐美观,先易后难。访谈调查法是指评价人员或确定的访谈者与访谈对象面对面地交谈,从而了解情况、搜集有关评价资料与信息的方法。访谈调查法的局限:一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费,效率较低,不适应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调查;二是标准化程度低,不易进行统计分析,它比较适合于个案研究,或作为问卷调查的辅助手段使用,三是访谈者的访谈技巧和态度等会影响调查结果。运用访谈法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一是充分做好访前准备,访之前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访谈计划,确定访谈问题,设计访谈记录卡,并对访谈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同时要理解访谈对象各方面的特点,以保证访谈能够顺利进行。二是选择适当时间、地点和场合进行访谈。三是访谈者需要由访谈对象的熟人引见,四是建立一个自然融洽的访谈氛围五是访谈者要注意提问技巧;六是要严守保密的承诺,如果要用录音机,事先应征求访谈对象的同意,七是认真作好访谈记录。抽样调查法是从全部评价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对总体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调查,并据此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评价资料和信息。抽样的基本方法包括:1简单随机抽样2分层抽样3系统抽样4整群抽样。测验法是指借助各种测试题对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某些心理特征进行测量,从而获得评价信息和资料的方法。在教育评价中,长通过测验来测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测验的质量分析包括项目的难度、区分度分析和测验信度、效度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筛选和修订项目,提高测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测验法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把测验分为不同类型:1按照测验的性质分,可以分为成就测验和心理测验,2按测验时机分,可分为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和终结性测验3按试题类型分,可分为客观性测验和主观性测验4按测验的标准化程度分,可分为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5按解释分数的标准分,可分为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编制测验的一般程序和要求是:1确定测验的目的和用途2明确要测量的学习结果3选择恰当题型,编拟、征集试题4对试题进行初步质量分析5构成试卷。描述一组数据特征的量数有:集中量数、差异量数。描述一组数据的规律性的量数称为集中量数。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性的量数称为差异量数。

标准分数是原始分数与平均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

描述变量间线性相关程度的量数称为相关系数。

在教育评价和教育科学的研究中,常需要进行平均数间、比例间或分布间差异的检验,以确定被比较的对象间是否存在实质性差异,即差异的假设测验。

根据指标的特征,评价中常用的指标量化方法有一次量化和二次量化法。

分项评价数据的汇总是指将末级指标逐项测量赋值得到的信息进行逐级综合,显示出被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值,以便为下一步对评价结果的处理提供基础。

可靠性,是指测量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精确性。教育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涉及到测量工具和方法本身的质量以及操作者操作时对标准把握的准确性等问题。

检验教育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重复评价法,分半法,W系数法。

有效性,是指测量和评价结果反映的是否是预测量或评价的被评的本质属性以及这种属性被测量到的程度,测量学中用效度系数来描述。对评价结果有效性的检验,一般主要从评价内容和方法的有效性及评价预期有效性等方面进行检验。现代教育评价特别重视对教育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利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的评价观,会对相同的活动结果得出不同的结论,也会对被评价者带来不同的影响;而教育评价结果利用的情况,不仅影响评价的实际效用,而且影响后续教育活动的方向。教育评价结果能否得到科学地解释和积极有效地、充分地利用,对教育评价功能的发挥和评价目的的实现至关重要。教育评价结果的解释主要包括:1相对评价结果的解释2绝对评价结果的解释3个体内差异评价结果的解释。教育评价信息反馈的要求:一是反馈要及时,二是反馈信息要全面,三是反馈信息要标准,四是反馈方式要多样,五是反馈和指导统一。教育评价的结果经检验确定为可靠和有效之后,就应及时报告或反馈给与评价有关的当事人,以便充分利用评价信息改进工作。评价信息反馈利用的对象主要有三个:一是被评对象,二是教育行政部门或关心评价结果的人员及部门,三是评价方案设计者。15、 学生评价的含义及意义: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中最重要的内容和部分。学生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是教育评价的重要领域,也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实际操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会评价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通过对学生全面的评价,促使其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同时,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评价的意义有第一,有助于了解学生学习起点和发展状况,为确定教育教学目标和选择教育教学方法提供依据。第二,有助于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第三,学生评价为学生指明前进方向,促使学生不断改进和完善学习行为。第四,促进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第五,有助于了解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改进教学,提高质量。

16、 四种不同的学生评价观点:(1)选拔性评价观点(2)水平性评价观点(3)发展性观点(4)多元化学生评价观点。17、 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从当前学生评价改革的趋势来看,学生评价除了遵循教育评价一般原理中所提到的方向性、客观性、可行性、过程性等基本原则外,更应该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为基本指向,遵循发展性原则、多元化原则、全息性原则差异性原则。18、 教育目标的含义和性质:教育目标是确定学生评价目标的依据,理解学生评价目标,首先要清楚教育目标。教育目标就是根据人和社会发展需要,人们在教育活动之前,预先设想和确定的关于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向和要求,是教育活动最终期望达成结果的标准、规格和状态。教育性质:第一,层次性和连续性。第二,主观性与客观性。第三,预期性和发展性。第四,基础性与全面性。19、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有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包括对学生知识、理智能力和理智技能发展从低级到高级的一种递进的等级关系。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有接受、反应、价值评估、组织、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组成的性格化。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有哈罗提出的六个层次的动作技能目标:一是反射动作,二是基本——基础动作,三是知觉能力,四是体能,五是技巧动作,六是有意沟通,即动作沟通。辛普森提出的七个层次的动作技能目标。20、 加涅和尾田睿一教育目标分类:有言语信息、理智技能、认智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尾一的有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意志目标和技能目标。

21、 学生评价目标的结构:学生评价目标在本质上属于教育目标范畴,规定了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和阶段教育结束后,应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发展和变化的规定与要求。学生评价目标要充分体现国家的教育目标和学校的培养目标,以确保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否则,评价会偏离正确的价值取向,偏离教育目标方向。

22、 学生评价的基本内容:有学科学习效果包括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发展、学习兴趣、方法与习惯、科学精神与方面有思想品德和公民素养发展水平包括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民主法制素质、劳动素质,有学习能力与交流合作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有身心健康水平包括身体素质发展、个性心理素质,有审美素养。23、 学生自我评价的含义及方法: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期望、品德、发展情况、学习行为与结果及个性特征进行判断,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学生自我评价有公开的自我评价和潜在的自我评价。公开的自我评价是指按别人的要求进行且要将评价公开出来的自我评价;潜在的自我评价是自己有意识地进行,不需告诉他人的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的意义(1)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认识的基本手段。(2)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完善人格的形成。(3)重视自我评价,可以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责任感。(4)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提高。24、 学生小组评价的含义、一般操作方法:学生小组评价是以学生小组为基本单位的学习和表现进行价值判断,是获取评价信息,鼓励学生参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条重要渠道。学生小组评价对促进学生发展与提高有重要的意义:一,小组评价是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二有利于醋精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评价,三促进同伴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同提高。学生小组评价的一般操作方法首先,构建评价小组。其次,合理设置评价问题和内容。学生学校组评价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小组评价表、表现观察、小组评分等具体方法。小组评价主要运用于过程性评价,评价次数要适当,三四周一次,不能过度使用以免是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开展学生小组评价,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小组评价惊醒必要的指导。教师要创造和谐的小组评价氛围,注重良好人际挂你的建立,通过评价,提高每个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学生自我评价要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包括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展开过程之中和结束之后。主要的方法有:1利用老师提供的评价项目清单进行自评,然后写个人总结2学习日记3学生档案袋。25、 教师评价学生的要求:第一,提升教师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特别是学生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第二,把握学生心理,学会心理调控。第三,恰当地选择评机时机,坚持评价具体化。第四,掌握评价的语言艺术。第五,灵活运用各种评价类型,做到评价有度、有利。第六,反馈和解释评价信息要科学、合理。26、 教师评价学生的方法:有学业成绩测试、观察与调查法、评语评价法表现性评定、档案袋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优越性:第一,教师既是评价者又是执教者,能把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统一起来,有利于调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二,及哦啊是了解学生在接受知识中智能、性格、态度表现出的各种差异,使评价更客观,更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有针对性地诱导和鼓励学生,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帮助、激励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在尊重学生差异和主体性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的客观评价,有利于将评价与教学从对立转入统一。27、 教师评价的含义与作用:有的也称为教师考评,是指在正确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教育目标、要求以及教师所应承担的任务,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对教师的素质、工作过程以及工作绩效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价值判断的过程。理解教师评价的内涵,必须明确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评价是一种促进教师发展的途径和手段,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二,教师评价的依据应是: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师的根本任务和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和背景。第三,由于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如教育教学过程的因素、多变化和补缺定性,劳动的示范性,劳动过程的长期性,劳动成果的集体性等,决定了评价的示范性。教师评价的作用:1,有利于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刺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利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4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28、 教师评价的基本原则: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2)教育性原则(3)客观性原则(4)校本原则(5)动态性原则(6)激励性原则。29、 奖惩性教师评价的含义与弊端:奖惩性教师评价观点以奖惩和惩处为最终目的,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通过对教师过去表现的评价结果,作出解聘、降级、晋升、加薪、减薪、调动等奖惩性决定,主要功能是甄别和选拔,是一种面向过去、只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弊端有第一,评价功能单一,终结性评价占据主导地位。第二,评价标准单一,强调预定性。第三,评价内容单一。第四,评价主体单一。第五,评价方法单一。第六,评价对象单一。30、 教育评价的学科性质和作用:教育评价是教育科学领域中的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分之学科,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同时也是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课题。教育评价活动是现代教育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评价在素质教育中起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已经成为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教育管理和指导学校工作、提高办学效益和水平的重要工具,也是学校及教育工作者自身进行检查、反思、改进教育和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31、 西方教育评价的发展阶段:分为三个阶段,既测验运动阶段、评价理论形成及平稳发展阶段、评价专业化阶段。32、 “八年研究”:“八年研究”中提出的教育评价理论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美国布鲁姆等人从1948年开始围绕教育目标分类进行了研究,并于1956年完成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体系,1964年和1971年,先后完成了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体系。33、 教育评价的概念:就是对教育活动的价值作出评判,以推动教育活动的发展。第一种,强调教育评价是判断教育目标或教育计划的实现程度。第二种,强调通过评价搜集信息,为教育决策服务。第三种,强调教育评价是考察教育成绩的一种手段、方法。第四种,强调教育评价是对受教育者的变化极其引起因素作出的价值判断。第五种,突出满足社会和个人需要程度的判断。34、 教育统计学是将数理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从数量的角度研究教育现象的数量特征、关系、规律等的一门应用学科。教育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教育督导是指行使督导职权的机构和人员,受本极政府或同极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对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以保证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35、 教育评价与上述对象及教育评估、教育评定的关系:一般认为,评估与评价的概念相近,评估、评价也都是价值判断的过程,只不过评估的模糊定量评价的属性突出性,评定的精确定量评价的属性突出些,因为评定一般是在测量的基础上对客体作出结论。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教育评价和教育督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表现为(1)两者基本目的和过程一致,(2)两者活动的基本依据一致。区别主要有(1)对象的范围不完全相同。(2)主体不完全一致。(3)对结果使用的要求不同。36、 教育评价的研究对象:教育评价作为一门科学,它同一切科学一样,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教育科学群的各门学科都是以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在教育科学群中,有的是以教育现象整体为研究对象,有的是以教育现象的不同领域或不同层面为各自的特定的研究对象,这是教育科学群中各学科的根本区别。37、 教育评价的目的:包括获取信息的目的,诊断问题、促进发展的目的,控制和监督的目的,决策的目的,激励前进的目的。38、 教育评价的功能:1、导向的功能2、诊断功能3、鉴定的功能4、改进的功能5、激励的功能6、监控的功能。39、 教育评价的特点:1、教育评价是以事实判断为基础的价值判断 2、教育评价的基本标准是国家的教育目标 3、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4、是主客体互动、评价与指导统一的过程 5、是一种心理特征鲜明的主题性活动。40、 教育评价的分类依据及类型:可按不同的依据对教育评价进行分类,主要有五类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2、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3、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4、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5、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41、 诊断性评价:是指为了了解教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或使教育活动的形成、内容、过程等更适合活动对象的自身条件及需要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为了了解活动进行的状况,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提高活动质量而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结果进行的评价。相对评价:是指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设定标准的评价。绝对评价:是指依据某种需要或要求设定标准的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指以评价对象以往发展水平或某一状况作为标准的评价。宏观教育评价:是指对影响到社会范围的那些指导、规范社会教育活动的各种因素的评价。微观教育评价:是指对某项具体的教育活动、对实施和管理教育活动的组织与个人、对教育活动指向的具体对象等进行的评价。他人评价:是指由教育活动实施者以外的他人作为主体的评价。自我评价:是指教育活动实施者作为主体的评价。定性评价:是指采用开放的形式获取评价信息,运用定性描述的方法作出结论的评价。定量评价:是指采用结构式的方法,预先设定操作化的评价内容,收集并量化评价对象的信息,运用数学方法作出结论的评价。

42、 教育评价的原则: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实效性原则。43、 教育评价模式的概念、类别:是教育评价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总体概括。是某种教育评价类型的总体构思,它有如下特征。一是反映一个完整的教育评价;二是只对某种教育评价类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支架性的描述,不是具体的评价方案;三是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或中间环节,对教育评价实践活动具有导向和控制等功能。类别有指令性模式和说明性模式。44、 泰勒模式:如果教育的目标是高级智慧技能,那么就应该针对这些技能实施测量,而以往的教育测验运动所实施的课程和测验都是围绕着教科书以教科书为中心编制。他还认为,教育就是使人的行为方式发生变化和改进的过程。是教育评价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评价模式也是最有影响的模式,它以目标为依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CIPP模式:是由斯塔弗尔比姆于1966年提出的,这一模式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组成。CIPP模式最突出的优点是将四种评价结合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使评价活动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不仅重视最终结果评价,而且重视对目标本身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同时重视方案的形成性评价。45、 教育评价过程的含义和内容:是教育评价活动所经过的程序,同样具有连续性、顺序性以及动态性,教育评价的过程也是管理过程,是和管理过程相始终的。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为什么评、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和评价结果的处理等。46、 我国教育评价过程的三阶段说:加拿大学者认为,教育评价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明确教育目标并把教育目标具体化;第二阶段是设计可以准确测量这些目标的程序,包括常设情景、设计评价工具和搜索信息;第三阶段是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判断。我国学者一般把教育评价分为准备、实施和结果处理三个阶段。47、 教育评价目的的含义和分类:就是明确特点评价的直接目的,也就是明确为什么进行评价。一般而言,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主要以诊断、改进、促进提高活动质量为目的,另一类是主要以分等、鉴定、区分优劣为目的。48、 教育评价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明确评价目的、分析教育评价背景、组建教育评价组织和设计教育方案。49、 教育评价背景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发展背景分析,教育发展背景分析,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政策制度要求或评价委托人的需要分析,被评对象自身状况分析等。50、 教育评价机构的概念和分类:是进行教育评价的工作部门,是按照教育评价工作任务的要求,把教育评价人员有机地组织起来以便充分发挥评价人员积极作用的一种组织形式。主要有1、教育管理部门的评价组织机构2、社会学术团体的评价组织机构3、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力量结合的评价机构4、自我评价的组织机构

51、 评价组织系统的结构形成及其特点:一般可分为直线式和矩阵式。直线式组织系统是简单的传统的结构形式。其组织层次单一,人员少而精,一般由3—7人组成,比较便于领导指挥。适用于项目单一的专题性评价。矩阵式组织系统是一种多元主体结构,它适用于规模教大的综合性评价。此种组织系统的特点,一是多维动态性,二是非常设性。52、 教育评价方案包括的主要内容:第一,评价的目的和指导思想。第二,评价的内容。第三,对评价指标体系中方法、工具的有关说明。第四,评价实施程序的说明。第五,附录。53、 教育评价方案应具备的特性:第一,目的性 第二,可靠性 第三,有效性 第四,规范性 第五,可行性。54、 制定教育评价方案的一般步骤:第一步,确定教育评价的目的 第二步,设计评价项目 第三步,却帝国内权重系数 第四步,确定评价标准 第五步,设计评级工具及采集信息所需表格,确定评价信息的统计方法第六步,确定评价的组织领导及实施程序。55、 教育评价目标的含义和特点:教育评价目标离不开教育目标,必须以教育目标为基础,与教育目标相一致,并通过评价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评价目标是体现教育目标的,是对评价对象要求达到的程度、水准的一种规定。教育评价目标具有抽象和概括性的特点。56、 教育评价指标和目标的比较:评级目标比较原则、笼统,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不具有可操作性。指标具有行为化、可测量的特点,是直接的、具体的评价内容。57、 教育评价指标系统的含义和分类:是指评价目标逐极分解后形成的既有层次又相互..联系的、系统化的指标群。分类:条件类指标、过程类指标和成果类指标。58、 设计指标系统应坚持的原则: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测性原则、可行性原则。59、 条件类、过程类和成果类指标的含义、地位和关系:条件指标是指反映实现评价目标所必须的物质基础的指标。作为评价对象的条件指标,一般指的是基本条件,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这类指标有时单独使用,有时列入指标系统中,有时作为参考指标。过程类指标是指反映为实现目标的实际工作表现的目标。工作过程是影响工作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过程指标与工作实施过程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工作过程的状态对实现目标起决定作用。成果评价是指反映评价对象水平与质量本质特征的指标,被评对象的水平与质量是目标实现程度的反映,因此,成果指标也称目标指标、效能指标,它不仅注重成果,而且重视投入产出比率。实现教育活动目标,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体现,因此成果指标是教育评价指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60、 设计指标系统的方法:1、将评价目标分解,获得初拟指标 2、归类、筛选,精简指标 3、专家论证。61、 概括性问题的特点:1、直接反映目标,评价的有效性高 2、简练而明确,突出主要因素 3、信度偏底。62、 概括性问题和指标系统的关系:概括性问题和指标系统,是评价内容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构成两种不同的评价范式。指标系统和概括性问题虽有不同,但联系密切。实际上,指标系统是概括性问题分解和筛选后的具体评价项目群,在设计指标体系时,目标分解的过程体现了从概括性问题到具体指标的过程,而概括性问题是指标系统的抽象与概括。第七章  教师评价1、教师评价的含义与作用:含义:也称教师考评,是指在正确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教育目标、要求以及教师所应承担的任务,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对教师的素质、工作过程以及工作绩效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价值判断的过程。作用:有利于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2、奖惩性教师评价的含义、弊端:含义: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通过对教师过去表现的评价结果,作出解聘、降级、晋升、加薪、减薪、调动等奖惩性决定,主要功能是甄别和选拔,是一种面向过去、只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弊端:评价功能单一,终结性评价占据主导地位;评价标准单一,强调预约性;评价内容单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对象单一。3、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含义: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以现代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和专业发展为目的,以评价对象为主体,评价双方在相互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运用适当的评价技术与方法,实现双方达成的评价目标的过程。4、两种教师评价的关系:是两种目的不同的评价观点,但两者并非水火不容。发展性教师评价并不是对奖惩性教师评价的完全否定和抛弃,而是一种继承和发展,是评价文化的改革与重构。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差异性;建设性;开放性;连续性。将两者整合起来不是在奖惩性评价中增加一些发展性奖项,而是在实施教师发展评价时适当吸收奖惩性中奖惩机制激励的积极因素,使奖惩机制为教师发展服务,关键是评价目的的改变。5、教师自我评价的含义、特点:含义:就是以自我为主体,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即教师依据评价原则,按照一定评价和发展目标,主动对自己的知识、能力、道德品质、教育教学工作等作出评价的活动。特点:主客体同一性;自我评价的信息具有直接性、丰富性、生动性;自我评价具有反思性;自评过程的循环性。6、教师自我评价应注意的问题: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观;明确自评标准,正确对待他人评价;创设良好的评价环境,教师自评制度化;处理好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关系。7、领导、同行评价应注意的问题:倡导民主,打破“管理者无过错”的传统观念;注重评价标准的生成性与灵活性;提高评价双方素养,尊重差异;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应用。8、班主任工作绩效:班级体的形成;教育合力的形成;学生道德风貌;学生学习指导;班级活动开展情况。1、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思想品德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师德);文化业务素质(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业务能力素质;身心素质。2、教师自我评价的方法:教师自我评价的层次;教师自我评价工具的设计和选择;教师自我反思。3、学生评价的含义、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含义:是学生对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行为等进行价值判断。方法: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问卷调查与学生座谈相结合;期中、期末评教与平时评教相结合。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端正评价态度,构筑积极的师生关系;让教师明白学生评价的目的、意义,把它变为教师的自身需要,获得教师的理解和支持;注意学生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和科学运用。

4、领导、同行评价的含义、方法:含义:是指教育督导机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依据评价标准和准则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和专业发展等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方法:运用“走动管理”收集评价信息;运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教师;教师教学档案袋;课堂观察与调查;校长—同事评价法。5、班主任工作评价的内容:班主任素质;班级组织与管理(了解和研究学生、班级目标建设和工作计划、培养班干部、建立健全班集体制度、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协调配合工作、组织和指导各种班级活动、后进生转化工作、学生评价、学籍管理工作);班主任工作绩效(班级体的形成、教育合力的形成、学生道德风貌、学生学习指导、班级活动开展情况)。6、班主任工作评价的方法:班主任自我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1、教师评价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校本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激励性原则。2、世界教师评价改革趋势: 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恰当处理业绩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关系;统一的评价标准和个体化评价相结合;加强评价中与教师的沟通,促进教师对评价的积极参与。3、班主任工作评价的意义: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班级管理效能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质量的提升;有助于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有助于协调班级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第八章 教学评价1、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含义与辨析:指按一定的标准对课堂教学活动各要素、各要素发展变化和效果的价值判断,应包括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效果两方面的评价。辨析:课堂教学评价(范围窄、内容具体)和教学工作评价(对日常教学工作进行评价,范围广);课堂教学评价(评价的对象包括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和效果)和教师评价(对教师个人品质、工作职责、成就进行总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以随堂听课为主,不需专门组织,以他人评价为主)和观摩教学中的听课评课(目的单一,是专门组织的教学活动,以大量师生自评少量他评开展评价活动)。1、学校教学工作评价的内容:学校的师资队伍评价(学校师资队伍素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评价(目标管理、计划管理、组织管理、质量管理)、教学活动评价、教学绩效评价(教师教学工作业绩、学生学习质量)。2、学校教学工作评价的形式:自我评价、上级主管部门评价、社会评价。3、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效果。

4、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明确课堂教学评价目的;确定课堂教学评价内容、标准和评价者(确定内容标准评价者时间);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他评与自评,两者相结合);选择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实证性、人文性、两者相结合、课堂听课、评价结果的反馈)1、学校教学工作评价的含义、意义:含义:对教学是否达到了相应的质量要求的判断。意义:导向和指导作用;鉴别选拔作用;激励和发展作用。2、自评、他评的特点:自评: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利于评价标准的内化;形成被评价者改进工作的内在动力。他评:针对性强;使课堂教学评价全面;评价结果客观科学。第九章 学校管理工作评价1、学校管理工作评价的特点:整体性、全面性、协同性、主体多元性。2、学校管理工作评价的意义:1、能推动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2、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3、可以为改革学校管理工作提供比较准确的依据,有利于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益,促进学校管理的现代化;可以为学校领导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了解学校发展状况,进行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提供决策依据。1、学校管理工作评价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连续性原则、改进性原则。

2、学校管理工作评价的内容: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办学方向、培养目标)、管理队伍(学校领导班子〈个体素质、整体结构〉、教师队伍〈结构状况、教育管理理念、管理水平、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队伍状况、思想文化素质、工作能力、培养和提高〉、教学管理队伍〈教育思想、文化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培养和提高〉、总务管理工作队伍。1、学校管理工作评价的依据:要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为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有关规定为依据;教育科学原理和学校管理科学的原理为依据。2、学校管理工作评价的方法:自我评价、主管部门评价、社会评价。第十章 区域教育评价1、区域教育评价的含义和制约因素:对某区域的教育功效给予价值判断。狭义:对某行政区域的教育功效给予价值判断。广义:对某非行政区域的教育功效给予价值判断。制约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科技、文化、人口等。2、实施区域教育评价的程序: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果处理阶段。1、区域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导向性、整体性、可接受性、可操作性原则。2、区域教育评价的内容:区域领导的办学思想、决策和投入、区域教师队伍建设和地方课程开发、区域各级各类教育统筹协调发展和满足需要、区域办学物质条件及管理、区域教育财政管理、区域教育组织机构、区域教育环境建设、区域教育质量与效益。3、区域教育评价的主体: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部门及教育督导部门、领导及员工、家长及区域社会。1、区域教育评价的意义:有利于完善教育评价理论,丰富其方法;可以促进地方政府和各方力量重视教育,保证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有利于区域教育各要素的统筹协调和控制;有助于发挥协作优势,进一步加快我国实现“双基”的进度;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等的良性发展。2、区域教育评价的特点: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3、区域教育评价的组织机构:常设的区域教育评价机构和临时性的区域教育评价机构;自评组织机构、行政评价组织机构和社会评价组织机构。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2015春浙江电大《领导学基础》期末复习(1)04-27

2015春浙江电大《领导学基础》期末复习(2)04-27

2015春浙江电大《领导学基础》期末复习(3)04-27

2015春中央电大《综合英语(3)》期末复习04-27

2015春浙江电大《自然科学基础》期末复习04-27

2015春中央电大《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资料(04-27

2015春浙江电大《资源与运营管理》专科期末复习04-27

2015春中央电大《植物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04-27

2015春中央电大《文献检索》复习模拟题(8)04-27

2015春中央电大《文献检索》复习模拟题(7)04-27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