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 应用文理学院专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班级 文理资源1101B
姓名 李伟军
学号 2011010319140
一、简述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35分)
分析北京故宫空间序列与布局特点。
众所周知,中国古人在漫长的营造史中,将中国古代建筑在选址布局、造型技巧方面,凝聚了浓厚的中国独特的艺术思想和哲学思想。古代宫殿建筑是古代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北京故宫作为自辽之后的历代皇家园林,集中体现着古代宫殿建筑的艺术特色。
一方面,紫禁城的建筑构思中,颇多体现着我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
紫禁城建筑的布局分为外朝与内廷两部分,外朝为阳,内廷为阴。为了体现外朝的阳刚之美,无论是面积的占用还是建筑的布局,甚至所选用的数目都以变现阳为出发点。紫禁城南北全长960米,而外朝所占竟长达600米,在这近三分之二的面积占用中,所有的建筑布局疏朗、恢宏、气势雄伟。纵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横为英武殿、太和殿、文华殿。三大殿的台基使用三层须弥座。太和殿的开间面阔为九,进深为五,正对应了八卦中“九五为至尊”的思想。另外,北京内城九门,皇城四门,皇帝稳坐天地之中,也同此理。九为最高阳数,称为阳爻,五为奇数中中央数字,九五组合是阳中之阳。另外,外朝的踏跺级数、台基、坎墙的砖层数多以奇数为准。
内廷则与外朝相反,所占面积较小,建筑布局密集紧凑,数目选用偶数,体现出一种阴柔之美。内廷中主要建筑是干清、坤宁两宫。干清宫为皇帝的寝宫,有时也在此召见大臣,处理国家要务。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周易》中“干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阴阳交泰,万物化醇”,因而两宫之间设交泰殿。以干清、坤宁宫为中轴线两侧设计的建筑,命名多以《周易》为内容。干清宫东门为日精门,西门为月华门,这样就形成了前为干,后为坤,东为日,西为月,以天、地、日、月为布局的内廷核心。在这核心两侧布置的东西六宫,恰与《周易》中阳爻为六相合。这样东西十二宫,仍为偶数,象征十二星辰拱卫乾坤。六宫之北是格局相同、东西并列的五个院落,被称为干东、干西五所。五为阳数,在内廷中何以出现阳数,是因为古人认为“善补阳者,当从阴中取阳”,在阴中安排阳数正符合阴阳学说的思想。另外,东西五所合起来为十,象征天干,仍为偶数;东西六宫合起来为十二,与地支相符。
阴阳学说不单注意了静止中的阴阳,还注意了变化中的阴阳,即阳中之阴、阴中之阳、阳中之阳、阴中之阴。太和殿为阳中之阳,因此无论从高度、开间、进深还是装修均要达到极致。干清宫为阴中之阳,为内廷之冠,因此多效仿太和殿。
与阴阳学说相辅相行的是五行学说。从紫禁城的总体布局来看,前朝为南,从火属长,正适合做施政的场所。寝宫在北,从水属藏,做寝居正相合宜。凡属文治方面的宫殿,均安排在东,从木,从春,如文职衙门的内阁、文华殿、贮存《四库全书》的文渊阁。凡属武备方面的宫殿,均安排在西,从金,从秋,如英武殿、负责军政大事的军机处。前朝皇帝的遗孀太后、太妃的生命过程属收,按五行来说属金,方位在西,因此明清太后、太妃所居住的慈宁宫、寿安宫、寿康宫都设在紫禁城的西侧。而皇子的生命过程属生,按五行来说属木,方位在东,因此太子居处东宫。
颜色对于皇权来讲,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黄色属土,五行居中央,代表国家。因此,紫禁城宫殿顶屋多用黄瓦。又按相生的理论,火生土,为赤色,所以宫殿门窗、宫墙多用红色,寓有滋生助长之意,以示兴旺发达。而皇子所居之宫,位于东,属木,相应颜色应为绿,故均用绿琉璃瓦。文渊阁用于藏书,黑属水,水能克火,故而用黑瓦,寓以保护书籍。
对于流经紫禁城内外的金水河,命名也以五行学说为指导。因河流是从皇城及宫中的西方流入,西方属金,金生水,所以称此河为内、外金水河。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在故宫的设计布局中也颇有体现。在选址方面,依山背水、藏风聚气、气感而应,乃为风水理论的理想基址。因此,紫禁城以景山为“镇山”,金水河入自天门,出自地户,状如玉带,蜿蜒城内外,形成“金城环抱”的冠带之势。在金水河开阔水面的衬托下,宫殿也更显示出高大恢宏的气势。
此外,从建筑艺术角度讲,中轴线上的建筑组成了一条抑扬顿挫、高潮迭起的艺术序列。从大清门步入宫殿的前区,漫长的御街以及御街两旁连檐通脊的千步廊,形成了带有很强引导性的透视线,平淡而又简练,尽量压低气势。而当临近天安门的金水桥时,忽然呈现出空阔的广场,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在红色城墙的映衬下,外金水河石桥的汉白玉栏板与河两岸的栏杆纵横交错,远远望去,犹如缭绕的白云承托着宏伟壮观的皇城正门,气魄非凡。再往里走,进入气势收敛的端门前庭,御街两旁工整一致的朝房,产生了压抑而又平淡的气氛,为另一个更大的高潮——午门的到来作了酝酿。午门呈凸形,接近时,三面合围,咄咄逼人的气势迎面压来,加上高峻单调的红色城墙占满视野,使人感到有一种难以忍受的封闭、压抑和紧张。进入午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广阔豁亮的广场,留出天地空白,呈现无边的天际。院中横贯的内金水河,蜿蜒向南成弓形横卧在庭院之中。金水河上的五座石桥,洁白如玉、豪放醒目,隔河仰望太和门。这样的布局设计,有漫长,有豪放,有收敛,有高昂,层层深入,又层层紧缩,一系列的空间变换,远观、近观的不同视觉感受,使人神秘感和严肃感不断加强,从而使皇帝的威严得到了最充分的渲染。这种布局也正符合了儒家“君权神授,皇帝为万民之主”的思想。
通过以上对北京故宫空间构思的分析,不难看到,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融入了阴阳五行、风水以及社会宗法和礼教等一系列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体现着中国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彰显著古人极高的思想境界,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人的一份优秀建筑文化遗产,我们当将之继续传承,发扬光大。
二、简述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35分)
简述北京四合院建筑的文化内涵。
提起四合院, 人们首先想到还是北京的四合院。这大约要从元代谈起,元代大都的城市规划是十分严谨的,当时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就称赞大都的城市地面规划整齐,街道有如棋盘。这棋盘式格局的形成,是由于整个城市是由若干大街、小街、胡同切割而成的,而且街道的宽度亦有严格规定:大街宽24步(约37.2米),小街宽12步,胡同宽6步。街道和胡同都是南北向和东西向的,胡同两侧便是民居,所以北京的四合院十分规整。另外,北京四合院内的布署也十分讲究,除具备四合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在建筑结构与装饰上,都融合了经济文化,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民居形式。
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北京四合院 北京的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罗棋布,或处于繁华街面,或处于幽静深巷之中;大则占地几亩,小则不过数丈;或独家独户,或数户、十几户合居,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它形成了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大四合大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等。
室内取暖多用火炉,火炉以质地可分为泥、铁、铜三种,泥炉以北京出产的锅盔木制造,透热力极强,轻而易搬,富贵之家常常备有几个炉子。一般人家常用炕前炉火做饭煮菜,不另烧火灶,所谓"锅台连着炉",生活起居很难分开。炉子可将火封住,因此常常是经年不熄,以备不时之需。四合院内生活用水的排泄多采用渗坑的形式,俗称“渗井”、“渗沟”。四合院内一般不设厕所,厕所多设于胡同之中,称“官茅房”。
北京四合院讲究绿化,院内种树种花,确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爱种的花有丁香、海棠、榆叶梅、山桃花等等,树多是枣树、槐树。花草除栽种外,还可盆栽、水养。
盆栽花木最常见的是石榴树、夹竹桃、金桂、银桂、杜鹃、栀子等等,种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至于阶前花圃中的草茉莉、凤仙花、牵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
清代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
四合院一般是一户一住,但也有多户合住一座四合院的情况,多为贫困人家,称为“大杂院”。
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其他地区的民居有些就不是这样。譬如山西、陕西一带的四合院民居,院落是一个南北长而东西窄的纵长方形,而四川等地的四合院,庭院又多为东西长而南北窄的横长方形。
北京四合院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东西厢房与正房、倒座的建筑本身并不连接,而且正房、厢房、倒座等所有房屋都为一层,没有楼房,连接这些房屋的只是转角处的游廊。这样,北京四合院从空中鸟瞰,就像是四座小盒子围合一个院落。
而南方许多地区的四合院,四面的房屋多为楼房,而且在庭院的四个拐角处,房屋相连,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并不独立存在了。所以南方人将庭院称为“天井”,可见江南庭院之小,有如一“井”,难免使人顾名思义,联想到“井底之蛙”、“坐井观天”的成语。
北京四合院是名符其实的院,宽敞开阔,阳光充足,视野广大。
还有一点,就是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丰富,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譬如东北地区汉族的套大院(东北农村四合院),符合北京四合院的前两个特点,但却不具备文化内涵丰富这一特点。
举例说,东北四合院的单扇门(中国传统多为双扇门的形式)、堂屋背后设“倒闸”作为贮物间等做法都使人感到是清代山东等地“跑关东”的移民带去的穷人习惯的延续。
四合院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其历史已有三千多年,西周时,形式就已初具规模。
正是因为以上几个特点,人们往往将北京四合院作为中国四合院民居的典型代表形式.
三、结合《北京地域文化》这门课,谈谈你的收获与希望。
(本大题共1个小题, 共30分)
学习此课之前,我对北京的了解仅限于知道它是古都、大都市,现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北京在西周时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的燕国的都城。自中国金朝起成为古代中国首都——中都。自元代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称大都。明朝自成祖后开始对北京进行大规模扩建,明朝时期北京成为第一个汉族王朝的首都。清朝在延续明北京城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修缮和扩建。至清末北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近代中国经过翻天覆地的变革之后,定北京为我国首都。 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9余年的建都史。自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大都、京师、顺天府、北平、北京。
北京明清皇家建筑、元大都宫殿明、清北京宫殿等故宫的艺术成就如何取得?
1、中轴线的艺术,宫殿的中轴线与城市的中轴线合二为一,突出了宫殿在都城中的核心地位。空间的处理以门为中介,以廊庑为中介,以屋顶为中介,形体的大小、空间的开阖对比反衬。
2建筑单体。建筑数字采用奇数(阳数),称为天数,通过一系列最高等级数字创造至高无上的皇权气氛。建筑图案采用龙凤图案。象征手法:小品陈设,强调中央集权立法的意义,例:嘉量、日晷(天子授时之意)、神龟、仙鹤等文字象征。建筑符号的表达走向成熟,宫殿建筑走向纪念性,封建晚期的宫殿与住宅分向。
北京市是中国第一个齐聚56个民族的城市,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480,384人。全市95.69%人口为汉族,除汉族外,蒙古族、满族、回族人口均超过万人。北京是综合性产业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国前列。第三产业规模居中国大陆第一。
面对新时期的北京,我认为要加强对北京饮食文化的探索实践,对北京人文文化的探索实践,对北京历史文化的探索,对实践北京建筑文化的探索实践。不管今后北京有多少其他地方的人群涌入,有多少外来文化的融合,作为北京这个从金代建都,经过元,明,清,直到现在仍是中国首都的大城市,应该特别珍惜并且保留老北京的地域文化,我们常说,要传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现在研究,追寻老北京人的各种特色,包括语言特色,生活特色,一句话,不要让老北京的地域文化失传。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2022年初中物理:伏安法测导体电阻04-27
2022年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练习题04-27
2022年初中物理:伏安法测电阻04-27
2022年初中物理:电阻与变阻器04-27
2022年初中物理:特殊法测电阻04-27
2022年初中物理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04-27
2022年初中物理:电流的磁场04-27
2022年初中物理知识:电与磁学习口诀04-27
2022年初中物理:电磁铁的应用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