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电大《哲学引论》考试试题

时间:2024-04-27 19:29:07 5A范文网 浏览: 复习资料 我要投稿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哲学引论  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

并将字母填入括弧之中。每题1分,共10分)

1.康德的重要哲学著作包括(    )。

A.《形而上学》    B.《纯粹理性批判》

C.《实践理性批判》    D.《判断力批判》

2.哲学对思想文化的作用表现在(    )。

A.对革命的直接参与    B.对日常意识的反思

C.对学科前提的批判    D.对自由意识的促进

3.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是者”概念的哲学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巴门尼德

4.以下属于近代经验论哲学的代表人物有(    )。

A.培根    B.笛卡儿

C.洛克    D.休谟

5.在古希腊哲学中,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中心思想是(    )。

A.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一”    B.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

C.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    D.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

6.在传统认识论中,最为基本的认识路线有(    )。

A.观念论    B.经验论

C.唯理论    D.批判论

7.以下属于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有(    )。

A.弗雷格    B.奎因

C.萨特    D.康德

8.大乘佛教所主张的“三谛说”是指(    )。

A.真谛、世谛、俗谛    B.真谛、义谛、胜谛

C.空、假、中    D.空、假、真

9.从属于“结果论”范畴的最重要的代表性理论有(    )。

A.个人主义    B.功利主义

C.圣谕论    D.义务论

10.许多哲学家认为,后现代主义哲学兴起的标志是(    )。

A.《后现代状况》的发表    B.《词与物》的发表

C.《癫狂与文明》的发表    D.《新唯识论》的发表

二、辨析题(请辨别以下概念的异同,并简述理由。任选其中两道题

目进行回答。每题15分,共30分)

1.“理解”与“认识”

2.“强决定论”与“弱决定论”

3.“表现”与“表达”

三、简答题(请结合教材和自己的体会,选择如下任意两道题目简要

回答。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哲学是人类的一种思想探索性活动?

2.什么是经验?什么是理性?两者在认识中各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3.请说出两种在当代艺术哲学中有代表性的艺术定义,并简述其内涵。

4.请谈谈你对牟宗三先生“三统说”的理解。

四、分析题(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就所提问题

进行分析。答案不求一致,凡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者均可得分.

尤其鼓励具有创新意识的分析和体会。字数要求在800字以上。满分为40分)

在胡宁和塔帕尔肯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在一次袭击后失踪了,据说是让印地安人给抢走的。他的父母四处寻找,结果仍徒劳无获。几年过去了,一位来自内地的军人说起了他见过的一个蓝眼睛的印地安人,推测他很可能是那个消失的孩子。那对父母找到了那人(细节被省略了,而我不想凭空捏造),觉得还认得他。但那人经过荒漠和野蛮生活的熏陶,已经忘掉了家乡的语言。他顺从地又毫不在意地回到家里。他在家门口停住了脚(也许因为别人止住了脚步)。他看着门庭,仿佛认出了什么。突然,他低下脑袋,大叫一声,冲进门庭,穿过两个天井,直奔厨房而去。他毫不犹豫地把手伸进一口发黑的大钟,掏出了自己小时候藏在那里的一把长柄小刀,两眼露出了兴奋的光芒。父母则因为找到了儿子而大哭了一场。

也许紧接着这一记忆的是另一些记忆:年轻人无法忍受四堵墙壁,不久便回荒漠去了。我想知道的是在这一令人目眩的过去和现在交叉的节骨眼上,他究竟感觉到了什么。我想知道在这个儿子失而复得或彼此相认的一刹那,父母和家人(即使把他当作一个孩子或者一条狗)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选自《博尔赫斯文集.小说卷》

问题1:结合这个故事,请你谈谈一个人的“自我”究竟具有什么特征?故事中的父母是如何确认那个失踪的人就是自己的儿子的?

问题2:请进一步结合这个故事,谈谈“自我”的本质是什么?或者说,人是否有其“同一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哲学引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10分)

1.BCD      2.BCD      3.D        4.ACD      5.D

6.BCD      7.AB       8.C         9.AB       10.A

二、辨析题(30分)

1.答题思路:理解和认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事物的方式:“理解是在语言的逻辑界限之外进行思想,而认识是在语言的逻辑界限之内进行判断和推理;理解无需定义,具有抽象同一性的概念,而认识则必须使概念保持抽象同一性;理解可以通过不断地循环往返加深理解,而在认识中,概念的循环定义和循环推理却被认为是没有意义的;最重要的是,理解可以通过内心体验和现象直观来领会事情本身,而认识只能通过外在经验和逻辑推理去掌握是者之是(本质之是)。”如果说,对于“是”,我们可以认识;那么,对于“在”,我们虽然不能认识,但却是可以理解和领会的。

2.答题思路:决定论就其基本的倾向看,可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强决定论与弱决定论。所谓强决定论,就是主张自由与决定论的不相容性。按照这种观点,决定论排除一切形式的自由。所谓弱决定论,则是承认自由与决定论的相容性。它是一些哲学家在不愿放弃实际的自由,但又无法理解完全缺乏决定如何可能做到责任的需要与愿望的统一的情况下,尝试把实际的自由和责任与决定论统一起来的一种解释。如果说,强决定论在理论形态上与宿命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的话;弱决定论则在另外一个方向上表现得十分接近非决定论,但也同样不能归结为非决定论。

3.答题思路:“表现”与“表达”是艺术哲学的重要概念。所谓“表现”,是指用一个东西来代表另外一个东西,而这种代表也得到了观者的认可。例如,一枚徽章代表着某个宫殿,但它却与它所代表的宫殿毫无相像之处。最广义的“表达”,与“表现”一词的意思重合。但艺术哲学所说的表达,是一种狭义上的表达。与它联系在一起的,是某种属人的特性,而“寓情”和“移情”是它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东西是艺术作品,当且仅当它通过线条、形状、颜色、声音、行为和语词等向观众自我传递了某种动机、意愿、情感、体验等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或者:一件东西是艺术作品,当且仅当它澄清了某种情感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而与它是否打算把这种情感传递给观众无关。在这两个定义中,前者同时包含了“寓情”和“移情”这两个特点,而后者则只强调“寓情”的作用。表达理论比之表现理论的优势之处,就是它看起来要比表现理论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它不仅更适合于容纳近代浪漫主义运动诞生以来新出现并获得巨大成功的现代派艺术风格,而且也能够涵盖传统艺术哲学理论涉及探讨的那些内容。

三、筒答题(20分)

1.答题思路:哲学的思想探索性特征,首先表现为它所涉及的对象,往往是那些作为寻常信念基础的原则或假定;哲学的思想探索性特征,还表现为哲学本身的发展是历史的、连续的,但哲学所研究的问题,却是相对不变和基本固定的。

2.答题思路:所谓经验,在直观的意义上,就是借助人的感官所获得的关于作为认识对象的事物的感觉和知觉。按照经验论的观点,人的一切认识(知识)最初都来自经验,更确切地说是来源于人的感觉。人所知道的东西,至少就其作为常识的部分来说,绝大部分是来自人的感觉经验的。所谓理性,在直观的意义上,主要是指人的理智通过抽象或推理把握事物类的特性和一般性的能力。按照唯理论的观点,认识中感觉经验因素的存在是不能否认的,但它同样认为,就根源和基础来看,认识应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依存于理性的,而不是后天的、依存于感觉经验的。

3.答题思路:教材主要介绍了当代艺术哲学中三种有代表性的艺术定义(1)家族相似论:

是指艺术像一个家族中的各个成员之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相似之处,但它们并不共同享有某

个可观察到的因而是无差别的特点,当然更不用说是起支配地位的特点了。(2)惯例论:是指某些东西所以被作为艺术作品来看待,是因为它们在一整套惯例或称制度系统的联系中占据了一定位置的缘故。(3)意义形式论:是指一种把艺术判断看作是自足自律,不受日常情感影响,与一切伦理和社会方面的关切无关的,纯粹用于表达意义的形式性的东西的观点。(答出其中任何两种即可)

4.答题思路:所谓“三统”,即道统、学统和政统。“三统”说是牟宗三针对中国儒学乃至全部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而提出的建设蓝图。如果说道德的形上学是牟宗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的话,那么“三统”说则是其全部学说的理论归宿。

四、分析题(40分}

答题思路:

1.自我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我”的不变性;肉体的持存性;经验的实在性;“我”的私人性。从这几个方面,我们都可以分析故事中的父母和失踪的儿子的相认经过。

2.由此我们可以接着分析自我的本质问题。按照教材的介绍,支持自我存在的理由可以归结如下:自我是自己与其他的人或物区别的基础;经验主体和意识所有者是作为经验的一个确定的部分被包含在经验中的;我们能意识到一个持续存在的实体性的自我;经验和经验的主体、意识和意识的所有者是连成一体的。结合这个故事来看,自我当然是具有同一性的,因此自我必然是存在的,那些反对自我存在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3.但是,我们也可以接着分析:经过了那么多年的分离之后,这个失踪的人还能和他的父母建立原来的那种亲密关系吗?他的“自我”是不是已经发生了某种变化?他会不会接着回到荒漠中去呢?在“他毫不犹豫地把手伸进一口发黑的大钟,掏出了自己小时候藏在那里的一把长柄小刀”的时候,可不可以说是先前的“自我”和现在的“自我”的一种交会?但这种交会又能延续多长时间?同学们不妨进行各种各样的猜想,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2015春年1月湖南电大《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模拟练习(104-27

2015春年1月湖南电大《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模拟练习(304-27

2015春年1月安徽电大《开放英语4》期末考试试题04-27

2022中考数学四边形重点练习(10)答案04-27

2015春福建电大《国际贸易法》期末复习练习(4)04-27

2015春年1月湖南电大《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模拟练习(204-27

2015春福建电大《国际贸易法》期末复习练习(1)04-27

2022年初中数学等腰梯形练习题一04-27

2022年初中数学等腰梯形练习题二04-27

高三化学必修一上册知识点整理04-27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