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电大《汉语修辞学》期末复习资料(1)

时间:2024-04-27 19:27:03 5A范文网 浏览: 复习资料 我要投稿

语言的内部规律: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系统和规则

修辞的性质:修辞学就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技巧的一门学科。是由语言本身的交际功能所决定、并贯穿语言运用全过程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修辞的任务:学习修辞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修辞的方法和技巧,并注意在日常交际活动中自觉的加以应用,不仅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会有帮助,而且对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也不无裨益。

修辞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语言要素。从功能着眼研究这些语言要素的特点、规律经过综合运用后所可能体现出来的表达效果,即是从实用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

.修辞研究的领域:修辞研究应当涉及语言表达的一切领域,在字、词、句之外,像句群、段落、篇章、修辞方式以及跟语言表达密切相关的逻辑学和风格学。

修辞的基础:把话说通,做到文从字顺。所谓把话说通就是要求用词造句必须合乎语言的规范。

语言的规范,是指语言运用中明确一致的标准。

决定句子、文章正误优劣的四个方面的因素  事理,逻辑;规矩,习惯;情味,色彩;声音,语气。

语言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言本身的环境,第二种是指语言的社会环境,包括时代、民族、地区、社会的特点,

同义的语言形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一些基本意思相仿而在修辞色彩上各有差别的语言形式。惟其基本意思相仿,才使“同义的语言形式”的“选择和运用”成为可能,惟其在修辞色彩上各有差别才使“同义的语言形式”的“选择和运用”有了必要,这也许就是修辞学与“同义的语言形式”之间一切联系的基本出发点。

广义的同义形式:在某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表达基本相同意思的语言形式都属语言的同义形式。

狭义的同义形式:只包括一般的同义词语和句式,而不应当包括那些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临时创新的变异方式。

同义形式的选择:按照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和安排同义的词语和句式,是修辞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语言的变异现象: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采用某种小变化、小创新故意突破语言表达的常规(语音、词汇、语法的一般表达习惯和规范,以及通常的事理逻辑、文体风格方面的要求),使它产生某种特定的修辞效果的作法,我们称之为语言的变异现象。从修辞的角度看也可以称为语言的变异形式。

修辞的变异形式三个范畴:逻辑范畴的变异如:拟人、借代、比喻、反语都是修辞的变异形式;风格范畴的变异:一是句式(包括虚词和语气)风格的变异。一是词语风格的变异;语法范畴的变异:最常见的是词语的活用、捏合和创新三种形式。

同义词:修辞要研究的是非严格意义的同义词。包括语言词汇里核心意义(指概念内涵)相同或基本相同,但有各种各样细微差别的同义词,和在一定的上下文和语境里构成同义关系的词。前者是语言里约定俗成的同义词,不以语言环境为转移,可以称为“语言同义词”。后者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就不一定具有同义关系,可以称为“言语同义词”。

同义词三种差别:意义,情味和用法。

由并列的同义词语形成的联合结构,有下述修辞作用:a利用同义词意义上的同中之异,互相补充,使内容表达得更周密、更充分、更圆满。b利用同义联合形成对偶、排比的结构形式。C、利用同义联合使语句音节匀整平稳。

语言反义词:概念意义表示对立关系的反义词和经常用来对举的反义词是约定俗称的,不以语境或上下文为转移,称之为“语言反义词”。

言语反义词:概念意义并没有对立或者对比关系,作者在一定的上下文里临时用来表示对立或对比的现象,离开上下文就失去了这种对立或对比关系的反义词是一种用词上的变异,可称之为“言语反义词”。

影响词语搭配的三个因素:词义上的选择;语法上的选择;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

词语的规范化:根据普遍性、需要性、明确性的原则对待方言词、文言词和新词、生造词。

骈立格的作用:骈立四字格对仗工整、意思般配、自成一套。把整齐和错综、匀称和变化、具体和抽象巧妙地结合起来,达到整齐而不雷同,匀称而不呆板,精炼而不晦涩,集中地、具体而微地体现出汉语整齐的美和抑扬的美,是形成汉语音乐性、精炼性的重要因素。用得好可使文章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响亮又有文采,而意思也表达得圆满酣畅。

词语的变异形式;突破一般搭配习惯,突破词性常规和突破词汇规范三种类型。包括:1、相关词语的反常搭配;2、临时改变词性;3、临时仿造词语。

成语的活用和翻造:1、成语的活用:是根据题旨情境的需要,对成语的内容或形式的灵活运用,包括利用旧形式,赋予新的内容,和用新的形式来表达固有的内容,两者都是对原有成语的变异运用。(1)旧瓶新酒式2)改头换面式;成语的翻造:利用成语的框架,抽换其中一两个语素,从而注入崭新的内容,表达跟原来成语相反或截然不同的意思,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的变异,称之为“翻造”。

句式:指的是句子的结构方式。

句式的分类:从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叙述,描写,评议,判断

从语气的角度可分为:陈述,祈使,感叹,疑问等

从结构的角度分为:独词句,主谓句,非主谓句

从语言形式的角度: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

短句:字数少,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包括短的单句和复句里结构简单的分句。

短句特点: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结构简明、节奏紧凑,语音的停顿与意义的段落相一致,比较适合表达强烈、激昂的感情。

长句特点:结构复杂、层次多、容量大,可以用来精确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一般用于书面语,尤其在政论文和科技文献中用得较多。

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匀称的句子。整句的主要形式是对偶、排比和叠用。

对偶:把形式上对称,意义上互相关联的两个语言结构并列在一起,在比较工整的对偶里,词同词对称,词组同词组对称,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类相当,平仄相对,意义上也要求有一定的联系,相互补充,互相映衬,合在一起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排比: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结构相似的词组或句子排列成串的一种格式,在形式上不像对偶要求得那么严格,只要求大体整齐匀称,整齐中可以有参差,参差中却又透着整齐。这种句式可以包含丰富的内容,表现连贯的语势,适宜于阐述道理,叙写景物或抒发感受。

叠用,主要特点是用故意重复词语、句子甚至句段的方式来渲染气氛、强调语气或着力抒情。也称为反复。

蝉联:用前一句的结尾部分做后一句的开头部分,这样几个句子(一般要求三句以上)紧密衔接起来,造成一种前递后接,语气连绵,音节流畅,结构严谨的句群。这样的句群形式,比较适宜于推论事理的连锁关系,或者叙述事情的承接、递进关系,反应事物的内在有机联系,也称作“联珠”或“顶真(针)”。蝉联常用于民间曲艺,这时的蝉联格式往往不大严格,比较灵活。

回环,也叫回文,是指相邻的两个短句或词组在词序上互相颠倒,在意思上也形成回环往复的一种格式,用以揭示事物之间互相关联、互相转化的关系,往往言简意赅,富有哲理性。

这种格式,有时还可用来表现某种强调、夸张的意味或幽默、俏皮的情调。

散句:是与整句相对而言的,凡不属整句的句式都属散句的范畴。是结构不同,形式错落的句子。散句是语言的自然形态,锤炼得好,同样能生动活泼地表达出复杂、丰富的思想内容。

设问和反诘(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反诘:反诘是用反问的句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也是一种无疑而问。所表达的意思跟它的表面形式正好相反,即肯定的形式(不含否定词)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形式(含否定词)则表示肯定的意思。

连惯式是指由同一话题,同一角度出发组成的上下文,前言后语之间是一种承接的连贯的关系。注意几点:

并列式指的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的话题、角度,或是同一话题的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方面组成的上下文,前后句子间是一种并列或对比关系。

用时间词表示时间,有时是指出在时间长河中所占据的某一个“点”,也就是指出时间的位置,一般称之为“时点”。有时是指出在时间长河中所占据的一个段落,也就是表示时间持续的长短,一般称之为“时段”如“三小时”。表示时段的词做主语、宾语是指明事情持续时间的长短。

一句话里包含着两个联合结构,前一个联合结构里的并列成分跟后一个联合结构里的并列成分互相搭配,构成两套平行的句法关系,交叉搭配:两个联合结构里的并列成分在结构和意义上都相互交叉地发生关系。

2、分别搭配:前一个联合结构里的并列成分依次分别跟后一个联合结构里的并列成分搭配,形成一种分系式的句法结构,常用“分别”作状语。

猝然并列:是一种修辞手法,故意把表面上毫不相干或没有多少联系的事物杂乱地罗列在一起,不伦不类,让人乍看起来感到突兀,出乎意外,而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骨子里有一根思想的红线贯串其中。这种超越常规的变异形式可收到讽刺或强调的效果。

明喻:明确地表示用甲事物来比况或说明乙事物的,叫做明喻,明喻常用“像,如同,恰似…”等词语把比喻的客体介绍出来。

暗喻:不明确表示出是在打比方,而是用“是、就是、成、变成”一类词语把“主体”直接说成是“客体”的叫暗喻,暗喻常带有强调或者夸张的语气,有时暗喻的主、客体之间,也可以用破折号来表现。

借喻:用原来适用于描写客体的词语直接借用来描写主体或代替主体。

比喻运用的原则贴切;注意创新;注意通俗、形象,

借代:抓住甲乙两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有意用乙事物指代、称谓甲事物的修辞方式叫借代。借代绝大多数是名词代替名词,其中尤以借用人物的某些特征来指代人物本身的最为常见。也可凭借事物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来进行借代。如借部分代整体,借具体形象代抽象概念,借事物的某种属性代事物本身等。

拟声:是用拟声的词语摹写外界的声音,给读者一种听觉的直感。

谐音,就是利用字词的读音相同或相近,借以表达新的意思。

绘景,运用各种形态变化的词语来描绘人物,事件的情状,使陈述的情景历历如绘。最常见的是采用形容词、动词的附加式或重叠式来表现。大多用于描述性的文字中。用得好,可细腻生动地再现某些感觉和动态。

对比:用不同事物间的对立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的某些矛盾对立面来比较就是对比。

映衬:语言表达中,以客体来陪衬主体的方法,也就是映衬。

夸张,从主观出发,采用艺术的手法,对客观事物故意夸大其辞,以加深人们的印象,引起人们的联想,收到突出形象、渲染感情等效果。是我国古典诗文中常见的修辞方式,现代诗歌中也常采用,能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给人鲜明深刻印象。

婉言:不直截了当说出本来的意思,故意把话说得委婉含蓄一些,把语气放得缓和轻松一些,叫做婉言。

双关:不直述本意,而是通过谐意或谐声的办法,将原意暗示出来,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具有比婉言更丰富更巧妙的修辞作用。

引用:人们说话写文章常需引用一些成语、谚语、典籍中的文句或名人语录之类,引用得好,有助于表达的精炼和生动。在政论文中,常把“引用”作为一种巧妙的揭露手段来加以运用,这时多半附有强烈讽刺色彩。

警策:有的修辞书里叫警句,指用精炼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丰富、含蓄,富有启发性或哲理性的内容,运用得好,具有言简意赅、发人深省的修辞效果。

警策性语句的构成方式:

判断式,通过精炼、概括的判断,从理性上来阐述事理。这种方式用得最多,可细分为联合、递进、是非、选择、问答等形式。

描述式,通过比喻、借代等手段,借用形象思维来阐述抽象的道理,给人以生动的启示。

抒情式。通过抒情的方式来表现某种含蓄的哲理或引申的感受。表现含蓄的哲理常常采用矛盾对比的方式——这种形似矛盾而实质统一的警句,往往具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效果 。

表现引申的感受则常采用引申、抒情生发开来的手法来点染感情,给人以新的感受或意境。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2015春中央电大《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复习资料2(整理版04-27

2015春中央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复习资料1(整理版)04-27

2015春电大《汉语修辞学》期末复习资料(3)04-27

2015春电大《汉语修辞学》期末复习资料(5)04-27

2015春中央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复习资料3(整理版)04-27

2015春电大《管理哲学》复习资料(1)04-27

2015春中央电大《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复习资料5(已整04-27

2015春中央电大《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复习资料2(已整04-27

2015春中央电大《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复习资料3(已整04-27

2015春中央电大《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复习资料4(已整04-27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