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A
安史之乱:755年,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及其部将史思明以讨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叛唐,叛军的烧杀抢掠,激起各地军民的抵抗,叛乱持续8年。它使北方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唐朝中央政权的力量日益削弱,逐步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从此由强盛走向衰落。
B
班超:东汉著名外交家。奉东汉政府之命出使西域,任西域都护。帮助西域各国摆脱匈奴的奴役,使西域重新纳入汉政府的统辖之下。他经营西域三十年,对巩固我国的西部疆域,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八旗制度: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创立了八旗制度。他根据战争的需要和女真族的传统习惯,把原来的牛录组织加以扩充,逐步建立了八旗制度,用以编制女真族人民。八旗分别为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它是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组织,既是军事组织,又是行政组织和生产组织。
北京人——发现于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有70至25万年了。先后发现了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六具,还有一些头骨残片及股骨、胫骨、下颌骨、牙齿等,属于40个以上的男女老幼不同的个体。北京人的身体各部进化得不平衡,四肢进化较快。在其洞穴中还发现了10多万件石器,还有用火的痕迹。北京人不仅会使用天然火,而且还会保存火种
C
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国的一次赋税改革。开始实行以亩为单位征收耕地税的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实际上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税率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过程。
春秋五霸:春秋时期,诸侯国不再听命于天子,相互兼并,各大国都争当霸主。一般认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为“五霸”。实际上宋襄公想称霸却未做到。而吴、越两国却相继到中原争霸,影响较大。
澶渊之盟:公元1004年,在辽圣宗及肖太后率领下,辽军大举南下攻宋,宋真宗也北上抗辽。辽军至澶州受挫,双方对峙。后来双方议和,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输辽十万两银,二十万匹绢。史称“澶渊之盟”。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曹操为并吞江南而与刘备、孙权进行的一场有决定意义的战争。曹操在统一北方以后,于208年乘胜会师南下,统一长江流域。刘备、孙权联合起来抗击曹操。联军五万余人与曹军二十余万相遇于赤壁。曹军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又由于长期行军作战,疲惫不堪;内部矛盾严重,士气不振。最后孙刘联军大败曹军。这就是决定“天下三分”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
D
大运河: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今北京),南通余杭(今杭州),由北到南分别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著名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对中国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国家的统一都起了巨大作用。
《大唐西域记》:唐代高僧玄奘去天竺求经,历经十七年,学成回国后撰写《大唐西域记》一书,记载了旅途所见所闻一百三十八国的历史和地理等。这是研究中古时代中西交通和中亚、南亚以及西亚部分地区历史、地理和宝贵资料。
F
分封制: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周天子把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分封的诸侯在封国内握有军、政、财权,职位世代相袭,世卿世禄。他们与周王室保持臣属关系,承担出兵、戍守、纳贡和服役的义务。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当时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宋等。
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九十余万大军南下,企图消灭东晋。东晋派谢石、谢玄等率北府兵八万迎战。两军在肥水激战,前秦大败。苻坚逃回北方。此后形成了南北长期对峙的局面。
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秦朝内部发生了有关统治方针的争论,博士淳于越攻击郡县制,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建议,下令焚毁秦以外的史书、诗书及诸子百家书。第二年,有一些方士议论秦始皇滥用刑罚,秦始皇下令活埋方士、儒生460多人。这两件事,历史上叫做“焚书坑儒”。焚书坑儒不仅扼杀了春秋末年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局面,而且使古代文化遭到严重的损失。
父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是由氏族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社会组织形式。其主要特征是:男子居于支配地位,妻子从夫而居,辈分从父系计算,财产由父系继承。父系氏族制的产生是和农业及饲养业的发展分不开的。这时,男子不再以狩猎、捕鱼为主,而是代替妇女从事农业和饲养业,事农业和饲养业已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父系氏族公社内部以男子为中心分裂为若干个大家庭,个大家庭又分裂为若干个一夫一妻的小家庭。至此,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在瓦解,代之以地缘为条件的农村公社在形成,以小家庭为单位的私有制在产生,人们随着贫富的不断分化,阶级在形成中。
G
郭守敬:元代科学家,他在天文、数学以及水利工程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创造了简仪等一系列天文观测仪器,其中简仪比欧洲同样的仪器早三百年。他制订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确和使用最久的历法。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为争夺对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有决定意义的战争。袁绍以精兵十万,劲骑万余匹,南渡黄河。袁绍虽兵多粮足,但军纪松弛,人心涣散。曹操能用于迎战的士卒不过两、三万人,兵、粮都远不及袁绍;可是曹操将士用命。公元200年曹操以五千奇兵,夜袭袁绍军于官渡附近的乌巢,全烧其粮草、辎重,袁军大乱。他又乘势以万人,大破袁军主力于官渡。这就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的“官渡之战”。
国人暴动——西周后期,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山林川泽有所开发。至厉王时,他把王畿以内的山林川泽收归王室控制,不许中小贵族利用,亦不准劳动人民进入樵采捕捞。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当时,周公告诫他这样做会“民不堪命”。厉王不但不听,反而派人监视对他不满的人。对“谤王”者,一该屠杀。以致“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人”是居住在国都以内的人,多是平民,省份较高。至公元841年,国人发动暴动,反对周厉王,史称“国人暴动”
H
合纵与连横:关东各国为了抗拒强秦,组成军事联盟,称为“合纵”。秦为了破坏关东的“合纵”,以便于它向东方发展,就用军事压力和政治离间等手段,在关东争取盟国,称为“连横”。从事于“合纵”运动的主要人物是苏秦,从事于“连横”运动的是魏人张仪。
《汉书》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所撰。全书分纪、表、志、列传等部分,始于刘邦起兵,终于王莽覆灭,记述了二百三十余年间的史事人物,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完整、内容丰富的断代史。
户调式:是西晋的基本经济和财政制度,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均分土地,限制土地兼并,以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户调式共有三项内容,即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
J
九品中正制: 三国时魏国曹丕为了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实行的选官制度。规定,各州郡设立中正官,负责察防本地的人士,按品德和才能优劣评定为九个品级,政府根据品级高低,任命他们担任官职。助长了世家大族势力的增长。
甲骨文商朝的文字。19世纪末,在殷墟发现了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内容多为占卜文辞,反映了商朝后半期的宗教、经济、政治、军事、天文历法等,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军机处:清朝雍正年间成立的机构。职官有军机大臣、军机章京。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简,有些也由章京升任。其任用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只是奉旨办事而已。军机处成立后,一切机密大政均归其办理,它总揽军政大权,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它的设立,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
郡县制——是在春秋战国至秦代逐渐形成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地方行政组织机构。秦统一六国,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后增为四十郡。国君控制郡县的行政和军事权力,并直接任免郡县长官,并加以考核,从而统治整个国家。
K
开元之治: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唐玄宗在开元年间,励精图治,能够任用贤能,进行一些改革。因而这个时期,政局比较稳定,经济继续发展,唐朝进入鼎盛时期,被称为“开元之治”。
开元盛世: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唐玄宗曾人中央和地方许多官职,经历过不少政治斗争,有较丰富的政治和社会经验。即帝位后,他励精图治,任用贤能,革除积弊,改善吏治,发展生产。在他统治的前期开元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开元时期是唐朝最隆盛的时期。
L
李悝改革:李悝是我国古代法家的创始人,于公元前四百年左右被魏文侯任用为相,在魏国进行改革。主要内容是:削弱世卿世禄制度,选贤任能。“尽地力”、“善平籴”;制定《法经》。这些改革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稳定了社会秩序,使魏国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李时珍是明代著名的药物学家,他毕生行医,访采医药,撰成《本草纲目》五十二卷,记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附有动植物插画一千余幅。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的药物学成就,把我国药物学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世界药物学史上亦占有重要的地位
M
猛安谋克:女真族内部实行的一种军事和行政合一的制度。早在女真人的原始社会时期,猛安、谋克即作为部落和氏族组织而存在。猛安、谋克既是行政长官,又是军事首领。后来,随着女真族封建化程度的逐渐加深,猛安、谋克制度也在逐渐破坏。
《梦溪笔谈》:北宋杰出科学家沈括晚年用笔记体裁写成的一部科学著作。该书内容广泛,除记述我国古代的许多科技成就外,还记述他自己的不少科学创见,这部著作在世界科技史上占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
马可.波罗:意大利大旅行家,元朝时来中国并居留十七年之久,曾担任过扬州的官吏,还被委派出使过一些国家。回国后根据他的旅行经历,写成《马可波罗游记》。该书对元初的政治经济情况都有极详细的描写,盛称元朝城市的繁荣和富庶。使西文人大开眼界,引起他们对中国文明的向往。
母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是氏族公社的主要阶段。它的初期距今约有10万至1万年,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其发展时期月距今1万至5000年。母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妇女居于支配地位,丈夫从妻而居,辈分从母系计算,财产由母系继承。世纪星族外婚制,同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只有不同氏族之间的同辈男女可以互慰夫妻。后来发展成为对偶婚,就是在互婚的男女中各有一个主要配偶,但不严格。因此,所生子女仍知母不知父。这时氏族共财,实行原始共产主义。母系氏族公社初期代表性人类化石有山顶洞人、峙峪人、左镇人,其发展时期的代表性文化有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和半坡村文化遗址。
N
尼布楚条约:1689年在清朝政府作出让步的情况下,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南属中国,以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以东属中国,以西属俄国。这就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都是中国领土。条约签订后,中俄两国东段边界确定下来,沙俄的侵略野心受到遏制,双方正常贸易也有所发展。
Q
庆历新政:北宋中期,政治和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统治集团中一些有作为的政治家曾提出过各种改革意见。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他向宋仁宗提出十项改革方案,被采纳,并诏行全国。但由于改革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们的既得利益,从一开始就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反对,结果改革仅仅进行了一年左右就失败,因此事发生于庆历年间,史称“庆历新政”。这次改革虽然失败了,但却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揭开了序幕。
《齐民要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总结北方各族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编写了《齐民要术》。这部书分别论述了各种农作物、蔬菜、果树、竹木的栽培和育种,家畜家禽的饲养,农产品加工及副业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青铜器——青铜器是商代代表性的手工业。在殷墟一地出土的青铜器有数千件之多。主要有礼器,以酒器为主,造型美观,纹饰精巧。还有兵器和生产工具。这类器械质坚刃利,使用方便。青铜器的代表作是司母戊,含铜84.77%,锡11.64%,铅2.79%,锡铅合计14.43%,符合铸造青铜器硬度要求。司母戊鼎通耳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32.84公斤。
S
禅让时代:尧、舜、禹时期实行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叫作“禅让制”,这一时期史称“禅让时代”。
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着。内容是叙述从黄帝到汉武帝间的史事,体裁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本纪是君主的传记,表按年代列举主要史事;书记载典章制度。世家、列传为人物传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具有极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
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中原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同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发展起来。从长安通往葱岭以西各国,有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沿昆仑山北,一直到大秦;北路从敦煌沿天山南,到安息,再到大秦。这两条交通要道都以运销中国的丝织品而著名。
三国鼎立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历史上称蜀汉。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今南京。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授时历》
《授时历》为元朝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实施的历法名,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赐而得名,原着及史书均称其为《授时历经》。其法以365.2425日为一岁,距近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6秒,精度与公历相当,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每月为29.530593日,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它正式废除了古代的上元积年,而截取近世任意一年为历元。明初颁行的“大统历”基本上就是“授时历”,如把这两种历法看成一种,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达364年。《授时历》为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六月至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二月由许衡、王恂、郭守敬、杨恭懿等编创而成,元、明、清三朝史书都按此顺序排列编创者
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汉武帝时为太史令,幼时聪慧,年轻时周游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学术根基深厚,经历丰富。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始撰写《史记》,约用了近十年时间完成。全书上起黄帝,下迄”当代”(武帝时),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编年体和记事本末体,体例严整,内容丰富,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此后二千多年间的正史编纂创立规范
隋朝大运河:隋炀帝时开凿,运河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通余杭,北通涿郡,大运河分段开凿,前后历时五年,全长两千余里,是世界著名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对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国家的统一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经过十八年的努力,编成了《资治通鉴》。该书叙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景德六年(959年)以事系年,祥略得宜,史料翔实,考证谨严,文笔简结。以叙事为论人为主,兼及制度、文化、地理、民族,为一部极好的编年体通史。其批佞疾恶、倡导明治的精神,在封建社会中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公九卿制——历代中央政府的最高官位。周代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
秦、西汉时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 秦代的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屯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典客,掌外交和民族事务;宗政,掌皇族、宗室谱系、名籍;治粟内史,掌财政;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九卿之外,还有列卿。三公九卿以及列卿等,都各有自己的府寺,以处理日常事务。大事总汇于丞相,或最后请皇帝裁决。
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又称三司。为最高军政长官。唐宋仍沿此称,但系虚衔。明清亦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一般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
W
五经:是《诗》、《书》、《易》、《礼》、《春秋》五部书的合称。这是我国保存至今最古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思想学术流派儒家的主要经典。《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集。《易》是我国最早的占卜用书。《礼》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部分礼仪制度的汇编。《春秋》是我国最早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文景之治:西汉刘邦的儿子文帝和孙子景帝统治时期,由于社会稳定,广大农民积极生产;也由于他们父子进一步改善政策,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使社会经济由恢复到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安定,物资丰厚,史称此时为“文景之治”
《文献通考》——是宋末元初人马端临所撰。该书共三百四十八卷,起自上古,,终于南宋嘉定 年间,以典章制度为主,收罗较齐全,略古祥今,由以唐中期以后最有价值。共分二十四门,体例仿《通典》。此书与杜佑的《通典》,郑樵的《通志》合称“三通”
X
行省制元朝行省即行中书省,是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元朝政府把大都附近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称为“腹里”,直属于中央中书省,其他地区则设十行省。各行省的组织均仿中书省,设丞相、平章政事等官员,以处理一省政务,凡民政、财政、军政无不统领。行省是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对后世影响极大。元朝以后,行省的名称一直沿用下去。
Y
元谋猿人——发现于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是在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170万年了。所发现的为同一个体的一左一右两颗上内侧门齿化石,此个体可能为一成年男性。此外,还发现有同一时期的石器、兽骨和一些碳屑及烧黑了的骨头等。据研究认为,这可能是当时人类用火的痕迹。
Z
周公: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政治家的周公其主要事件有三件:进行连征、进行分封(政治家的周公)、制礼作乐(思想家的周公)。他的思想对孔子的影响很大。
昭君出塞:昭君姓王名嫱,汉元帝时宫人。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内附,请求和亲。王昭君自请远嫁匈奴,即“昭君出塞”。此后汉、匈长期友好相处。王昭君和她的亲属三代人都曾为汉匈和好作出过积极贡献。
郑成功:明末清初民族英雄。在抗清斗争中,屡败清军。1661年,率大军渡海,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他在台湾设官府,兴办学校,招民垦荒,大兴屯田,进一步发展台湾。
贞观之治李世民即位后,于次年改元贞观。贞观共23年,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让农民有较多时间从事生产;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重视对人才的网罗,重视科举制度,善于纳谏。唐太宗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政策是比较成功的,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为唐朝树立了声威。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出现“贞观之治”。被认为是中国封建时代少有的“太平盛事”。
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率领船队出使西洋。船队从刘家港出发,经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再经印度半岛到波斯湾,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途经30多个国家。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昭君出塞:昭君姓王名嫱,汉元帝时宫人。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内附,请求和亲。王昭君自请远嫁匈奴,即“昭君出塞”。此后汉、匈长期友好相处。王昭君和她的亲属三代人都曾为汉匈和好作出过积极贡献。
张仲景:东汉著名的医学家。他钻研《内经》、《难经》等古代医书,并广泛收集有方剂,着《伤寒杂病论》一书。该书被后人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前者论述属于“伤寒”的若干病症,后者论述妇科、内科等多种常见病。它为后世医家尊为医圣。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共1362年。《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张骞通西域:西汉初年,西域的概念主要是指今天的南疆。汉武帝时,为了争取联合力量反击匈奴,于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大月氏。张骞的使命虽未完成,但带来了关于西域的情况。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乌孙进攻匈奴。但这个使命虽然也没有完成,但张骞的西域之行,建立了西汉与西域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张居正改革:明朝中期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挽救明朝的统治,张居正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有整顿吏治、整饬边防、兴修水利、清丈田地等。通过改革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同蒙古的关系,保障了农业生产,改变了赋税不均的状况。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2022年初中语文病句辨析技巧五04-27
2022年初中语文病句辨析技巧六04-27
高三物理上册必修一知识点整理04-27
高三物理上册复习必修一知识点04-27
2022年初中语文病句辨析技巧七04-27
高三物理上册必修一知识点归纳04-27
2022年初中语文病句辨析技巧九04-27
2022年初中语文病句辨析技巧八04-27
2022年初中修改病句的练习题及答案104-27
高三上册物理必修一知识点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