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为开卷,请一定要参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指导》)
导论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包括时代背景、历史依据、实践基础三个方面。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从三个方面认识:西欧哪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看,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看,从行动指南的角度看。(参见学习指导P1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1、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的时间
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与确立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远的意义。
2、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的意义
(1)保证了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
(2)保证了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三、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1、解放思想史前提;
2、与时俱进是品质;
3、求真务实是条件;
4、实事求是是精髓。
第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论述
1.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对未来社会区分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2.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低级阶段,第二阶段称为高级阶段。
3.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说过,“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进行了再认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式提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党的十二大着重从物质文明还不发达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两方面来加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再次提出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把物质文明不发达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上更进了一步.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结构和精神文明的特点。
党的十三大报告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报告立论的基础,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党的十五大指出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作了科学的概括。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及其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党的十五大报告从几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作了全面的概述,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历史意义
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为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3.是我们党反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条基本路线明确规定了我们党在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中心任务以及为了实现这个中心任务必须坚持的政治原则、基本方针、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二)正确认识基本路线新的丰富内涵
1.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这是以科学分析当前国际形势为依据的。
2.必须坚持“两个基本点”
(1)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必须坚持改革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从改革的目的来看,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看,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从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来看,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对象是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的各种具体制度和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改革的原则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改革成功的经验。坚持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的统一;坚持“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的统一;坚持全面改革与重点推进的统一。
(3)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可以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获得比较利益;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按国际市场惯例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平等互利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抵制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腐朽思想侵蚀的原则。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基本纲领是党的十五大,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具体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从而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坚持和完善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坚持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发展民主、健全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实现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的目标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的。
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三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
1、社会主义概念及现实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意义
强调了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突出了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突破了长期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的传统观念,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全面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一,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正确认识剥削和两极分化;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也反复强调,必须尽快把工作的重点从革命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他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利益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可见,马克思主义者向来重视生产力的发展。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在社会有机体及其矛盾关系中,生产力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面临的任务很多,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压倒一切的根本任务,这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3.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贯穿着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其中落后的社会生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社会生产落后,经济上不去,国家的综合国力薄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难以得到满足。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除了依靠人民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精神,倡导合理的消费以外,关键在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此,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这需要我们把集中发展生产力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并在此基础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否则,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共同富裕就只会变成普遍贫穷。因此,只有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尽快搞上去,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才是解决现阶段主要矛盾的关键,才能达到共同富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4.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7、“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与“新三步走”占领步骤
邓小平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982年党的十二大肯定了邓小平设想,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21世纪50年的“新三步走”战略目标:
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
(1)注重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2)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3)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心壮志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我国目前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就全国总体情况来说,巩固和提高目前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在党的十六大上,江泽民同志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对策:
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04-27
高三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04-27
高三年级英语作文范文五篇04-27
高三英语上册必修一知识点04-27
高三英语必修一上册知识点04-27
高三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归纳04-27
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范例04-27
高三下册英语必修三语法知识点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