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中央电大《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3)

时间:2024-04-27 19:20:54 5A范文网 浏览: 复习资料 我要投稿

五、简答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1.简要说明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1)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2分)

(2)价值规律的作用体现在:(6分)

第一,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展开激烈竞争,促使生产者发生分化,造成优胜劣汰的结果。

第三,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2.简要说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主要表现。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2分)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是:

第一,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2分)

第二,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2分)

第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2分)

3.为什么说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需要?

(1)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就是发展同国外在商品和生产要素方面的交流。(2分)

(2)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是因为: (6分)

第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能从国际分工中获得绝对利益、比较利益以及利用比较优势。

第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能获得后发性利益。

第三,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可以在国际竞争中求得进步。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有何关系?

(1)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效率。(2分)

(2)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分)

(3)生产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多,由于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从而耗费在单个商品上的劳动量就会减少,价值量就会变小;反之,则相反。由此可以看出,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5分)

5.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如何?

(1)我国经济按所有制性质来划分,可分为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2分)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分)

(3)占主体地位的公有经济有两种形式,即国有经济、集体经济。(2分)

(4)非公有经济有私有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经济、外资经济等。(2分)

6.简要说明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

(1)宏观经济调控是指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以达到一定的目标。(2分)

(2)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6分)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增加就业。

第三,稳定物价。

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7.合理的产业结构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1)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以及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和相互关系。(2分)

(2)合理的产业结构的主要标志是:(6分)

第一,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

第二,各个产业部门互相协调;

第三,能够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第四,能够提供劳动者充分就业的机会;

第五,能够推广应用先进的产业技术;

第六,能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8.说明我国目前个人收入调节的原则和重点。

(1)我国目前调节个人收入的原则是:(4分)

第一,鼓励一部分人先富,同时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

第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个人收入调节的重点:一是对个人的高收入加以调节;二是对收入低、生活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提供帮助。(4分)

9.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为什么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

(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分)

(2)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这是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3分)

(3)虽然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即人们可以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但是,在经济活动中,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最终导致经济活动失败。(3分)

10.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1)社会的需求结构。(4分)

社会需求的结构提出对各类产品及其数量的要求,也就是提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要求,从一个方面决定社会总劳动如何分配于各个部门。

(2)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4分)

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主要从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长度、劳动强度三个方面决定生产各种一定数量的产品需要多少劳动量。它从另一方面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11.一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商品交易,在什么情况下能获得比较利益?

(1)商品国际价值的大小是由国际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商品国别价值的大小则是由生产国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分)

(2)只要用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比值较小的商品换回其比值较大的商品就可以获得国际比较利益。具体来说,可以发生在以下三种场合:(6分)

第一,用国别价值小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等于或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

第二,用国别价值等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

第三,用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相比其比值更大的商品。

12.科技进步是怎样推动经济增长的?

(1)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2分)

(2)技术进步通过两种途径来推动经济增长:一是技术进步通过对生产力三要素的渗透和影响,提高各个部门和行业的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二是在高科技基础上形成的独立的产业,其产值直接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13、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答案要点:

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是弥补市场经济缺陷的需要。

14、什么是资本循环?

答案要点:

资本依次经历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实现价值增殖,从出发点回到发出点的过程。

15、什么是超额剩余价值?

答案要点:

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16、简述商品价值量区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的意义。

答案要点: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但个别劳动时间的长短对商品生产者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如果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的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交换,他所耗费的劳动就得到全部补偿,利益没受损失,生产还可以维持。

  (2)如果商品生产者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的商品也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交换,其耗费的劳动就有一部分得不到补偿,生产就会亏损,利益就受到损失,在竞争中就处于不利地位。

  (3)如果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的商品也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交换,其耗费的劳动不仅得到补偿,而且还可获得较多利益,生产盈利性大,在竞争中就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因此个别劳动时间无论是大于、等于还是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会涉及到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关系到商品生产者在生产中的成败,直接影响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17、简述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与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答:(1)划分的目的和意义不同,划分c和v是为揭示m的真正来源,证明m是由v创造的;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则是为考察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m生产的影响。

  (2)划分的标准不同,区分c和v的标准是资本各部分在m生产中所起作用不同;区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标准是生产资本各部分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

  (3)划分的内容不同,c部分中的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属固定资本,而c中的原料、燃料、辅助材料和v部分属于流动资本。

18、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为什么这不否定价值规律?

答:(1)生产价格是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而形成的价格。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2)生产价格形成后,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

  (3)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并不违背价值规律。首先,生产价格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其次,从历史上看,商品价值先于生产价格,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再次,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从整个社会看,剩余价值总量和平均利润总量是一致的;商品价值总量和生产价格总量也是一致的;生产价格的确定及其变动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9、什么是利息?影响利息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1)利息率是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的比率。

(2)影响利息率的因素有:①平均利润率的水平。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呈现同方向变动。②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平均利润率一定时,当借贷资本供大于求时,利息率下降,反之,利息率上升。③习惯和法律的传统。

20、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21、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答: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22、谈谈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第二,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三,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2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

答: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

在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4、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如何?

答: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内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5、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任务是掌握客观经济规律?

答: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是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

掌握客观经济规律,可以理解各种复杂社会现象,了解人类发展规律。

26、资本流通总公式是什么?总公式的矛盾是什么?怎么解决矛盾?

答:资本流通总公式:G—W—G'。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共同特点。

总公式的矛盾: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应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而资本流通的结果却产生了价值增值。

资本流通总公式既等价又增殖的原因:资本家卖到特殊商品劳动力,它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是价值。这样总公式的矛盾就就解决了

27、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工资的本质是什么?

答:资本从本质上说不是无而是以物为媒介的一种生产关系,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体现了剥削关系

28、不变资产与可变资产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答: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转移自身的价值,并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叫做不变资本。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叫做可变资本。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29、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概念和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从而剩余劳动时间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

联系: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它们都靠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区别:物质技术基础不同,从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

30、资本积累的实质是什么?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

答:剩余价值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去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因素:1.积累率=积累基金/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率

3.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4.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5.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31、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的概念和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剩余价值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

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叫做资本积聚。

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叫做资本集中。

区别:资本积聚会使社会资本总额增大,资本集中则不会增大社会资本的总额

联系:资本积聚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资本集中为更大规模资本的积聚创造条件。

32、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条件和存在的意义?

答:产生的条件:

1.伴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使不变资本的比例在递增,可变资本比例下降,使得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应下降。

2.资本主义进入大机器生产时代,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在增大。

3.资本相对于劳动力需求的过剩。

存在的意义

1.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建立一个庞大的产业后备军,以适应资本主义发展周期性的需要。

2.有利于加重资本家对在职工人的剥削。

3.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

33、如何理解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答: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积累会引起两个结果:一是财富的积累;二是同时又出现了物产阶级贫困的积累。二者间存在着本质、内在、必然的联系。

资本积累的过程,必然会造成扩大剩余价值的生产的过程,同时必然也是无产阶级贫困积累的过程。

马克思揭示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目的是揭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阶级对抗性质,也指明了无产阶级只有推翻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得到彻底解放。

34、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答: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地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执行三种职能,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生产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出售,收回预付资本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

(1)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存在;(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在时间上相继进行。

35、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它队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答: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

影响因素:1.周转时间的长短或资本周转次数的多少

资本的周转时间,是产业资本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经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实现了价值的增殖,然后重新回到原来的资本形式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它包括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资本的周转时间和资本的周转速度成反比关系。

资本周转次数,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资本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次数。资本周转次数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关系。

2.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占的比重大,整个资本的周转速度就慢;相反,流动资本占的比重大,整个资本的周转速度就快。

指导意义:应对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进行区分管理;应设法加快固定资本发周转速度;应加强市场营销理念,节约流通时间。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2015春浙江电大《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2)04-27

2015春中央电大《基础会计》期末复习资料(1)04-27

2015春浙江电大《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04-27

2015春浙江电大《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2)04-27

2015春中央电大《证券投资分析》期末复习题(1)04-27

2015春中央电大《证券投资分析》期末复习题(2)04-27

2015春中央电大《基础会计》期末复习资料(2)04-27

2015春中央电大《养猪技术》模拟测试题(1)04-27

2015春中央电大《养猪技术》模拟测试题(2)04-27

2015春中央电大《行政管理学(A)》复习资料 (1)04-27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