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浙江电大《小学教育》期末复习练习

时间:2024-04-27 19:20:26 5A范文网 浏览: 复习资料 我要投稿

1. 20 世纪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B        )

A.胡塞尔,伽达默尔 B.海德格尔,萨特材C.弗洛伊D.罗素,维特根斯坦

2.在以下各种一般研究方法中,人文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较为偏重

(  B  )

A.定量研究       B.定性研究       C.直觉领悟      D.情感激发

3.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决策功能,主要表现在它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必要的

(  A   )

A.理论知识依据  B.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C.文献情报资料 D.民意测验结果

4.爱因斯坦认为,有一种思维活动是科学创造活动的重要必经阶段。这种曾经对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都起过重要作用的思维活动是( A )

A.理性的直觉        B.感性的直觉        C.定量分析      D.灵感

5.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奠基作《史学要论》的作者是(  B    )

A.郭沫若     B.李大钊         C.范文澜         D.翦伯赞

6.实地研究的特殊优点是(   D       )

A.直接性             B.完整性         C.系统性          D.灵活性

7.人类耕种技术体系形成的时间,迄今约为( C   )

A.10000年前     B.5000年前     C.3000年前        D.1000年前

8. 19世纪形成高潮、特别强调文学艺术的表现功能的一种重要文艺思潮是( C  )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9.西方经济学的奠基者、《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作者亚当.斯密是

(  B  )

A.美国人         B.英国人        C.德国人       D.法国人

10.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开创得力于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骨干的倡导;主要倡导者

是( A )

A.蔡元培        B.胡适        C.陈独秀          D.李大钊

11.研究人的培养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是(  B      )

A.管理学      B.语言学       C.情报与文献学         D.教育

12.中国出版第一本《教育人类学》距世界出版第一本《教育人类学》约(  A      )

A.80年           B.70年           C.40年       D.30年

13.世界哲学的三大发源地是(  C        )

A.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巴比伦        B.古巴比伦、中国和古希腊

C.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          D.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希腊

14.霍桑实验所采用的实地方法属于(     C    )

A.直接观察    B.完全参与观察     C.半参与观察        D.非参与观察

15.文艺心理学、历史语言学等学科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的(   D      )

A.一级学科        B.二级学科        C.三级学科      D.交叉学科

16.从学科结构的层次着眼,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均属( B     )

A.二级学科,可以称为专业学科        B.一级学科,可以称为门类学科

C.三级学科,可以称为分支学科        D.一级学科,可以称为综合学科

17.我国把“马克思主义”列为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中的( A   )

A.综合性的主干学科    B.边缘学科       C.交叉学科     D.专业学科

18.有学者认为,人文社会科学成为公众最注意和最寄予希望的科学的时段为

( D  )

A.300年前后      B.200年前        C.100年前后      D.近半个世纪以来

19.西方早期的人文社会学说曾用以下形式回答和解释当时的社会问题(  C      )

A.神话        B.自然科学公式      C.宗教         D.心理学

20.研究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的学科是( B       )

A.管理学        B.经济学      C.法学        D.政治学

21.产生了持久深刻的影响然而并不属于近年来我国有关小学素质教育实验的运

动是 ( D )

A.愉快教育    B.和谐教育    C.生活教育    D.情境教育

2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开始以分门别类的面目出现的时间是(  C      )

A.15世纪       B.16世纪      C.17——18世纪        D.19世纪

23.事实上,各种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最后目标都是人,只是它们研究人的角度、

领域和层次不同。研究“时间中的人”的学科是(  C )

A.新闻传播学      B.人类学        C.历史学         D.社会学

24.一般认为,首次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一位(  C   )

A.政治学家        B.经济学家     C.传播学家     D.社会学家

25.把语言结构的变化与社会结构变化联系起来,以两者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交

叉学科是(   A    )

A.社会语言学     B.文化语言学   C.心理语言学    D.数理语言学

26.人文社会科学在思想建设中发挥作用,主要是依靠的力量是( A   )

A.理论     B.实践     C.社会环境     D.人的素质

27.世界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在(   A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28.新兴的决策科学(或称为决策理论)兴起于本世纪(  A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29. “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观点的首倡者是( B    )

A.科林伍德    B.克罗齐     C.鲁滨逊    D.布罗代尔

30. 20 世纪西方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的主流是( C     )

A.科学哲学   B.哲学解释学    C.分析哲学     D.结构主义哲学

判断题

31.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分主要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

32.社会形态的划分主要依据综合考虑社会物质发展水平,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关系状况,以及人的发展水平。×

33.新时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开放、重建与发展的根本指针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

34.要科学地解释人的本质.就必须用人的道德观念去解释。×

35.20世纪20年代率先创造性地专门研究教育的经济意义,设计出计算教育经济效益的方法的是英国经济学者。×

36.教育与社区关系以及学校内部社会关系的研究属于教育社会学的综合性研究。×

37.现代社会学研究在时间上拓展的主要标志是世界社会学的勃兴。

38.现代社会学研究往往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焦点,主要原因在于现代社会学越来越集中地研究社会生活中受到普遍关注的现象和问题。

39.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探索认识发生和知识增长的心理机制、分析智力的性质及其结构和机能;他构建的思维心理学是一种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

40.弗洛伊德心理学说的主要贡献是突出了“无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41. 20世纪中国20—30年代持续十年之久,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影响重大的论战是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论战。×

42.普及义务制高等教育问题不属“全球问题”。√

43.在抽样调查方法中,较少在实践中应用的是简单随机抽样法。×

44.现代咨询业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现代产业。√

45.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建设功能进一步为人们所认识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

46.教育人类学认为,教育具有文化的多种功能,其中本质的功能是创造功能。√

47.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帮助教师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象”。×

48.当代中国法学研究者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运用邓小平理论,切实把法学研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法与经济的关系上。√

49.“全程教育”的主要内涵是教育不能是一次性的和终结性的,它面向人的一生。√

50.在完整意义上,“世界格局”指的是国际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

51.现代科学革命的发展主潮是现代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趋于综合化、整体化。√

52.成为20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技术“起飞”的主要信号是人造地球卫星升天。×

53.促进中国新时期文艺学发生质的飞跃的主要支撑点是对于文艺活动的主体——人的重视。√

54.我国《教师法》属于教育行政规章。×

55.政治文化是与教育密切相关的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其主要内容是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政治理想。√

56.提出了法律的普遍性、法律的公布、不溯及既往、法律的明确性、法律的非矛盾性、遵守的可能性、法律的稳定性以及官方行动与宣布的法律规则的一致性等“法制八大原则”的法学家是社会法学派的庞德。×

57.人文社会科学在发挥思想教育作用时的最大特征是借助于某种行政权力。×

58.由于早期社会法律制度远未健全,法学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界限不清作为独立学科的现代法学的诞生要推至19世纪,其标志是新自然法学派崛起。×

59.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60.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马斯洛重点分析健康人的心理,全面探讨人类的“基本需要”。在他看来,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人的最高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的,这一目标以及潜在美德的实现就是自我实现。√

阅读理解

61.阅读《儿时》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儿    时

瞿秋白

狂胪文献耗中年,亦是今生后起缘;猛忆儿时心力异,一灯红接混茫前。

——定盫诗

生命没有寄托的人,青年时代和“儿时”对他格外宝贵。这种浪漫谛克的回忆其实并不是发见了“儿肘”的真正了不得,而是感觉到“中年”以后的衰退。本来,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但是,假使他的生命溶化在大众的里面,假使他天天在为这世界干些什么,那未,他总在生长,虽然衰老病死仍然是逃避不了,然而他的事业一一大众的事业是不死的,他会领略到“永久的青年”。而“浮生如梦”的人,从这世界里拿去的很多,而给这世界的却很少,一一他总有一天会觉得疲乏的死亡:他连拿都没有力量了。衰老和无能的悲哀,像铅一样的沉重,压在他的心头。青春是多么短呵!

“儿时”的可爱是无知。那时候,件件都是“知”,你每天可以做大科学家和大哲学家,每天在发见什么新的现象,新的真理。现在呢?“什么”都已经知道了,熟悉了,每一个人的脸都已经看厌了。宇宙和社会是那么陈旧,无味,虽则它们其实比“儿时”新鲜得多了。我于是想念“儿时”,祷告“儿时”。

不能够前进的时候,就愿意退后几步,替自己恢复已经走过的前途。请求“无知”回来,给我求知的快乐。可怕呵,这生命的“停止”。

过去的始终过去了,未来的还是未来。究竟感慨些什么——我问自己。

一九三三,九,二八

(1)这篇散文属于(D )

A.叙事散文    B.说明散文    C.科学散文    D.议论散文

(2)有人对“儿时”感到格外宝贵,是因为(B )

A.儿时无忧无虑         B.感到中年以后的衰退

C.儿时生活富裕         D.生活贫苦

(3)作者说儿时的可爱是无知,是因为(A )

A.正因为无知所以有很多学习的知识         B.儿时不学无术

C.儿时虚度了时光                       D.儿时没有生活压力

(4)作者想念儿时,祈祷儿时的原因是(A )

A.并没有穷尽世界上所有的知识,需要鼓起新的生活和求知勇气

B.开始厌倦了自己,不愿意和人交往

C.不能很好地处理工作和生活

D.儿时没有痛苦和尔虞我诈

(5)文中“不能够前进的时候,就愿意退后几步,替自己恢复已经走过的前途。”所表达的意思是( A)

A.寻找求知的快乐B.不求进步C.渴望生活D.不知所措

(6)作者在文章中赞美“无知”是因为(A )

A.无知能带来生命活力。“无知”是“有知”的动力和出发点

B.无知者并不可耻  C.无知是正常现象   D.无知不应该受到指责

(7)文章中“过去的始终过去了,未来的还是未来”一句深刻意义可以理解为( )

A.现实最为重要,要珍惜现实       B.我们无法停止时间

C.日子过的很快                 D.没有必要回忆过去

62. 阅读《乡愁》,回答文后的问题。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一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一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一头

 

(1)“小小的邮票”象征着( D)

A.想念儿时的伙伴         B.想念亲人

C.写信表达思念           D.少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

(2)“一张窄窄的船票”象征着(D )

A.长途旅行的劳累            B.盼望大海的渴望

C.漂泊大海的无奈            D.青年时代乡愁的恋人之情

(3)“一方矮矮的坟墓”象征着(A )

A.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之情        B.对生命的思考

C.对亲人的缅怀                  D.过去岁月的怀想

(4)“一湾浅浅的海峡”象征着(B )

A.千山万水               B.晚年时代乡愁的故国之情

C.对大海的向往           D.无法跨越海峡的痛苦

(5)下列属于该诗歌中的象征性意象的有( A)

A.邮票      B.我    C.母亲       D.大陆

(6)该诗歌的作者是( A)

A.余光中   B.鲁迅     C.冰心    D.巴金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

A.诗歌表现了乡愁的丰富内涵             B.这首诗是抒情诗

C.这首诗歌的主要目的是表现一个人不断成长的过程

D.诗歌中作者的情感层层深入、绵远深长

63. 阅读《笑》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冰 心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入。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那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陇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境,如归故里。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一九二○年

(1)文章中三处环境描写都采用了( A)

A.明和暗对比的方法       B.夸张的方法

C.排比的方法           D.拟人的方法

(2)文章中的“笑”所代表的实际上是( A)

A.爱心     B.理解       C.宽容         D.好人

(3)文章中的形象描写和环境设置采用的方法是( )

A.写实手法    B.虚实相间    C.白描手法      D.虚拟方法

(4)作者写三种不同人的微笑的主要目的可以理解为(D )

A.不同人有不同微笑          B.实质是相同的微笑

C.每个人都是开心的       D.表达爱心无所不在

(5)文中“微妙的神情”是指( A)

A.人类心灵深处的爱心 B.被感动的样子C.很高兴的状态D.情绪的变化

(6)文中写眼前的安琪儿,写五年前小孩微微的笑,写十年前老妇人微微的笑,三个层次的纵向叠合,显示出(C )

A.与众不同的感觉               B.不同时期不同人的生活状态

C.文章主题的历史的透视感和立意的深广度        D.微笑的统一性

(7)对“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句理解错误的是( D)

A.爱心不管沉淀得多深,总会时隐时显

B.人们的爱心有时由于黑暗的挤压并不是完全敞开着的,常常掩藏起来

C.爱心终究不会消失,它将永驻人们心间

D.我们无法预料到爱心在哪里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2022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丁玲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分析04-27

2022年中国现当代文学:老舍、沈从文作品分析04-27

2022年中国现当代文学:郭沫若作品《天狗》分析04-27

2022年现当代文学:鲁迅作品分析04-27

2022年中国现当代文学:成长小说:杨沫《青春之歌》04-27

高三数学教学工作总结5篇04-27

高三语文必背古诗文整理04-27

高二地理下册知识点整理04-27

高二语文老师工作总结5篇04-27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归纳04-27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