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作为开放教育学生,您在每次考试的时候会有考试焦虑吗?您现在考试和在以前中小学考试时有什么异同感觉?您如何看待考试焦虑的形成及原因,您又有哪些方法进行调试?(请根据有关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展开论述)。
我每次考试的时候说实在的话有一点焦虑。但是我能正确对待,自我调节心态。首先回顾历次考试情况,防止自己以偏概全,特别是要重点回顾考试成功的情况。其次,在全面回顾的基础上,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第三,认真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列出各种可能的中间状态,比如失败和成功之间的过渡状态,其次,判断自己目前处于哪种状态之下。第三,采取措施努力学习,使得自己向理想状态前进。首先,需要全面回顾各种事例,特别成功的事例。第二,经常回忆成功的事例,从成功中吸取力量。第三,经常想象自己已经取得成功的情景。
现在的考试与中学时代不同,那个时候想考上好的高中学校,现在工作了想继续深造,多学点知识充实自己。每次考试认真对待,考出自己的水平。
二、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有关学习动机的理论研究很多,最常见和著名的是耶克斯——多得森定律,请准确地画出该定律的坐标图,并作出相应的解释。(请按要求作图并准确说明其含义)。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The Yerks_Dodson Law)表明操作与激动水平之间的曲线关系,随着操作的难易和情绪的高低而发生变化。操作困难的代数问题的最佳状态,处于较低的激动水平;操作初步算术技能的高峰处于中等水平;操作简单反应的高峰,处于较高的激动水平。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The Yerks_Dodson Law)表明,学内容越困难,学习效果越容易受到较高激动水平的干扰。如高度愤怒或过分高兴时,解答难题的效果不佳,简单的操作高度的激动水平效果较佳;而一般操作,适宜于中等激动水平。Yerkes-Dodson Law(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或 耶克斯—多得森定律 )是心理学家耶克斯(R.M Yerkes)与多德森(J.D Dodson)经实验研究归纳出的一种法则,用来解释心理压力、工作难度与作业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1、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3、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很显然,是那些可以灵活调整自己动机强度的人。因为在现实环境中,没有一个人总是在执行固定难度的任务,而是总会遇到不同性质的任务,显而易见,只有能够根据任务性质调整自己的动机的人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
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准确的评价任务的难度;
2.确定合理的目标和期望。
三、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请根据有关学习策略的知识内容,对这句话根据您自己的实际进行解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两个明确的观点:今天教育的内容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未来的文盲就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习方法指导是培养跨世纪的一代创造型人才的需要。我们正处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
学习型社会是二十一世纪的基本特征。创建学习型社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创建学习型社会,从本质上讲就是要牢固树立现代学习理念,使学习成为社会每个人的基本生存方式,成为社会一项新的管理模式,成为社会各项事业与时俱进的保障和途径。为此,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现代人应该具有现代学习理念。
持之以恒,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对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要求就是“终身学习”。创建学习型社会,当务之急是抓好“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现代理念的教育。这不仅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内在动力,而且本身就是创建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人类今天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外部世界的发展极为迅速。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跟不上社会学习步伐的人;未来城区与城区之间的差别,不全看你人口多少,基础设施优劣,更看你有没有能力更快更好地接受和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模式,并锐意创新,不断自我超越,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牢牢把握主动权。
讲究方法,科学学习。达尔文说过:“最好的学习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学习”。科学学习就是要真正懂得学习的本质,真正认识和掌握学习的规律,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按照科学的学习步骤、习惯、方法进行学习,因而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要明确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不是熟记和背诵理论、知识的只言片语,,更重要的是把知识、理论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自加压力,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理念就是要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生命状态、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消除“本领恐慌”的途径,而不是迫于外界和社会的种种压力而学习,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自主学习理念的树立,离不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断完善和改造。“为中华崛起而学习”,为民族兴亡而学习,为人民幸福而学习,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学习,这些都是学习活动的强大的内在源泉和根本动力。
学以致用,实践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理念和作风,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复强调和一贯倡导的。树立实践学习理念,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把学习到的知识、理论运用于实践,推动实践向前发展,同时,验证所学知识理论的正确与否,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是直接从自己的实践过程中,从自己对各种自然社会现象的观察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直接的经验、知识。不能把这两层含义割裂开来,要使之成为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这才是正确的实践学习理念。
协调一致,团队学习。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关键是团队学习,但这丝毫不排除个体学习的重要性。实际上,没有个人的自主学习作支撑,学习型社会只能是个“空壳”。但在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开发的同时,更应该抓好社会中的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部门全体成员的集体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强调“团队学习”的目的是要使团队智商远大于成员智商之和。通过确立共同的目标,提高成员的持续学习能力,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促使团队既有创造性又协调行动。团队学习的核心与工作不可分离,就是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勤于思考,创新学习。搞好学习,除了前面讲的勤学习、善学习外,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系统思考能力的养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取前人和他人从来没有获取的新知识、新认识、新技能和能力,或者对前人、他人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有新理解、新认识、新思路、新解释、新应用。也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创新精神,学习的创新性是实践创新性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一个人自身能力提高的表现,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关键,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习没有止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四、时下经常听到人们说“男孩子要穷养,女孩子要富养”,请问您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从男女性别的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养方式(包括心理健康辅导方式)应该是有所依据的,请问您在具体的生活中如何体现呢?
女孩子要富养,男孩子要穷养还有一种说法是:女孩子要厚养,男孩子要薄养。总之一个意思:男女有别,这是生下来就有的定律,为人父母必定要理解这个情理。
从高的境界讲,女孩子就是上天赐赉世间的精灵,从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应该庇护她,珍重她,给她美食让她享受,给她锦衣让她漂亮,给她足够的爱让她安心。
从事实的生活讲,从小衣食无忧,有着公主般自豪的女孩子在懵懂的?女时代,才不会贪恋不良男人的小恩小惠而摈弃自尊和脸面。
爱女孩子,给她锦衣华食,教她做人的尊严就够了。
男孩子要穷养,并不是让他吃粗食,穿破衣,而是像李嘉诚跟儿子们说的那样告诫他:我挣再多的钱,是我凭自己的努力得到的,你没有权利享受。男人只有努力奋斗,凭自己的能力得到的,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
父母赡养男孩子要控制,譬如,他诞辰了,想得到两件可爱的玩具,只许可他一件,节制他的愿望,让他懂得取舍。譬如,他想得到零花钱,让他用劳动去挣取,帮父母擦皮鞋、倒垃圾、洗洗碗都能够,让他懂得世上不免费的午餐,只有付出才干得到。男人就是一片天,是一个家庭的天,是父母、太太、孩子的天,要培养男孩子的责任感和努力奋斗的精神。我也常想起一句老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做父母的是不是也该检查一下:为什么我一把屎一把尿养大的孩子会这么无情?!
女人都是水做的,水很容易沸腾,也很轻易冰冻,所以要控制好火候。
男人的心都是石头做的,只不外有的是暖和的石头,有的是冰冻的石头,看你给了他怎么的底火。当初的社会对于男孩期许的责任比拟大,他们将来除了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外,社会责任和压力也在一劳永逸。作为父母一定要明白,现在儿子受“苦”,长大后才会成为一个“富有”的人,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是在中国传播良久的一句教子格言,之所以积重难返一定有它的道理。那么,男孩为什么要“穷”养呢,对这种传统的教导理念咱们该如何理解,“穷”养男孩又有何深入的道理和内涵?这无疑是每个男孩父母应当细心思量的事。
对每个男孩子来说,无论是成长还是成熟,都需要自立自强,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需要面对更大的难题,需要不懈的自我奋斗,可以说,胜利男人的成长和成熟是一个一直挑战自我艰苦奋斗的进程。假如没有这样一个过程,男孩极易养成浪费的习惯,贪图享受,懦弱无能,不负责任,不知人间真情。
古话说:“艰巨困苦,玉汝于成。”男孩要成才,不躲避“艰苦困苦”,方能“玉汝于成”。让男孩过早地亲热“富”,远避“穷”,看似爱之,实则害之。所以,一定要让男孩在必要的“穷”跟“苦”中得到锻炼,懂得以艰难斗争为荣,以穷奢极欲为耻。
我们这里所说的“穷”养男孩,并非是要男孩吃糠咽菜,忆苦思甜,让男孩蒙受不用要的非人折磨和苦楚,而是让父母减少对男孩的娇生惯养、包办取代,让男孩从小多一些阅历、多一些锤炼,造就他们坚韧、坚强的性情。
概括起来,“穷”养男孩我们重要可从以下多少方面来理解和掌握:
“穷”养内涵一:让男孩过点“苦日子”。
“穷”养内涵二:让男孩休会挫折感。
“穷”养内涵三:让男孩学会独立生活。“
“穷”养内涵四:让男孩适当受点委屈。
“穷”养内涵五:让男孩学会承担责任。 “穷”养内涵六:让男孩多点乐观和爱心。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儿子,但爱有“小爱”和“大爱”之分。那种一味地溺爱儿子的做法,就是“小爱”;而那种“穷”养儿子的做法,才是真正的“大爱”。大爱无疆,男孩只有在这种教育下,才能成长为健康快活、优秀出色的男人。
《男孩为何要“穷”着养》
很久以来,中国就有“穷养男孩”的说法。这一被良多人奉为格言的说法之所以根深蒂固一定有它的道理。
社会意理学家丹尼尔.科鲁格说:“社会对男人的冀望值无比高,给他们造成了伟大的压力,这是有起因的。”这种原因在于:男人就是一片天,是一个家庭的天,是父母、妻子、孩子的天;是一个社会组织或集团的天,是下属的天。作为天,就要有维护一切、统驭所有的能力。
“穷”养男孩就是从小培养他们能吃苦、勇敢、坚韧、独立、有责任感、真诚坦白、机灵武断的品质;就是要让他们多经历风雨,多去实际,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失败了从新再来。
性别给了男人宏大的能量,因而,父母不要奢望把儿子教育得多听话、多灵巧、多温柔,而应依据男孩的本性给予他们准确的教育和引诱。男儿如石,让他们多受点穷,吃些苦,能力磨炼他们的意志,锻炼他们的能力。男儿须要独立,让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决议,才能解脱依附性;给他们独立成长的空间,才能让他们学会依照一定的方式取得信息,尊敬别人。
父母作为刚强的后盾及精力的指引者,永远在儿子的身后给予他最多支撑与信赖,越早撒手的孩子越是父母对他们最大的爱。什么都为孩子承当的父母是不负义务的,他们在不经意间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力,当孩子有一天必需要单独面对生涯的时候,这种爱就成了影响他们独破的杀手。
男孩子要穷养,但并不是让他吃粗食,穿破衣,遭遇不必要的折磨和疼痛,而是像李嘉诚跟儿子们说的那样告诫他:我挣再多的钱,是我凭自己的努力得到的,你没有权利享受。男人只有努力奋斗,凭自己的能力得到的,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
本书联合海内外一些培养孩子的经典实例,具体阐明了“穷”养男孩的意思,并从物资享受、挫折浸礼、自控才能、大胆无畏、独立自主、学会负责、宽容大度、积极乐观、善良爱心九个方面,给家长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倡议和办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不仅仅给予孩子性命,更无时无刻地不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塑造着孩子的将来。詹姆士.杜布森博士在《培养男孩》中写道:“作为父母,我们的目的就是把儿子们从‘不成熟、出尔反尔的少年改变成老实而有爱心的男人,他们尊重父母、尊重婚姻、信守许诺,是果断有力的首领、优秀的劳动者、坚持着健康的男性气质。’”
盼望本书能辅助每一位爱孩子的父母认识到,再富不能富孩子,并学会让孩子体验生活的艰辛,学会尊重他人,孝顺父母,从而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性格坚强、勇敢果断、自负自强、不怕困难、开朗乐观、宽容大度的男子汉。
五、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不少国家,消费辅导发展很快,如日本在全国设置了“消费者生活中心”,专管消费辅导,90年代日本又陆续在各级学校实施消费辅导。请问这对您有什么启示?作为现代家长或教师,您觉得消费心理的辅导该如何进行?
“过度消费会伤及中小学生身心,畸形消费观的直接后果即是人生观、价值观误入歧途。”中央财经大学心理学博士辛志勇认为,学校、家长和包括明星、传媒在内的社会各界应各尽其责,尽可能遏制中小学生过度消费。如今,很多家长都在抱怨培养孩子的成本过高,除去读书贵和物价因素外,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就是孩子们的乱花钱带来的过度消费。。“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过度消费的不良后果是严重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除了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我国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我们的消费教育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普及。日本从60年代初,就在经济企划厅设置了“国民生活中心”,各地都设置了“消费者生活中心”,专管消费教育。70年代开始组织实施有关消费者教育的指导大纲。日本还规定所有学生必须接受学校开设的消费教育课。美国现在也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消费教育,并将消费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之中。但是,我国的消费教育却一直没有转变为政府行为,没有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消费教育体系。其实,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费教育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权益得到保护,而且关系到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关系到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消费观还不成熟,消费知识缺乏,消费权益容易受到侵犯,但中小学生的消费教育并没有得到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应有的重视。因此,在中小学生中推行消费教育,既可以培养和树立中小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又可以增长消费智慧。因此,作为家长和教师强烈建议,消费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尽快转变为政府行为,将它纳入学校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之中,列入各级学校的教学计划之中。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完整的消费教育网络和教育体系很有必要。
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应该初步了解了有关心理咨询和辅导的知识,作为心理咨询重要内容的个别咨询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新的人生经验和体验,可以展示不同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请个别咨询的目标和价值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请根据有关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展开论述)。
“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是具有法定性质的课程文件。”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进行教学。通过认真学习《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深刻感受到新课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下我仅从新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出发,谈谈自己对政治课教学的一点想法。
新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包括三个分类目标,分别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包括:“⑴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⑶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⑷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倡导团结友善的精神。⑸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⑹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⑺热爱和平,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培养世界眼光。”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对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关注。我们作为一线教师也应充分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进行情感教学。
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我们应该明确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既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为目标,又是以运用情感因素为手段。要将“培养情感”与“运用情感”有机结合起来。
我认为,既然有教学目标要求就应有相应的教学评价,以促成目标的实现,以检验目标的达成。
一对情感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⒈评价评什么也会影响教师教什么,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就是以往我们片面重视对认知的评价带来的结果。在对认知评价的同时,对情感进行评价,对于开展以人(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情感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⒉对情感进行评价,教师才会获得关于学生情感的科学认识。例如:教师对学生是否“乐于学习”及其“乐于学习”的程度进行一个前后对照的情感测评,教师才会了解到学生对学习的态度的前后发展变化,并据此调整随后的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情感。
二对情感进行评价,还需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⒈教师应该学习如何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专业知识。这种专业支持,对于教师确定何时对学生进行情感评价,对学生哪些情感进行评价,以及如何编制情感测量工具等具有重要意义。
⒉教师应该学会编制简捷的情感测量工具。
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评价,应该自己编制情感测量工具。强调教师应该自己编制情感测量工具,是因为情感因素不同于认知因素,它更容易受到情感主体、外部环境等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依据具体的教学阶段,特定的教学对象(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等因素,亲自编制情感测量工具。
其次,教师要学习编制容易操作的情感测量工具。否则就会因为工作量增加和繁琐的数据统计等,降低教师进行情感评价的积极性,从而忽视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⒊简捷的情感测量方法,是针对学生群体的,可以看出情感教学的整体的教学效果。不适合对个别学生的情况进行推论,因为在进行情感测量时,难免会有学生不如实回答,至于个别学生的情感评价及培养,这还要基于教师与学生的个别交往,特别是因材施教,在针对个别学生的情感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七、 您是一位老师吗?如果是,您认为如何从教师角度认识良好的师生关系?您在实际中是怎么做的?如果不是,那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希望老师该怎么做,作为学生又该如何才能创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请根据有关知识,充分结合您的实际所想、所做展开论述)
一、人格上尊重学生
从心理角度看,处在这一年龄段(中师)的学生,心理已经基本成熟,但还有待完善。他们特别重视人格的尊严,对自尊心方面的问题特别敏感,而且自尊心非常脆弱,所以,教师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这是让学生理解师爱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二、感情上关心学生 从感情上来说,每一个生活在集体中的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这是人之常情。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如学习遇到困难,由于家庭成员的纠纷而终日焦虑不安,实习后对自己的成绩不满而感到忧虑,等等。老师要及时有效地帮助他们,使学生切实地、具体地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在感情上拉近师生的距离。 三、工作中信任学生 老师信任学生,是师爱的一种很深刻的表现,是让学生理解师爱的最有效的方法。信任是心与心的直接交流,无需语言解释,学生能心领神会,并在学生内心产生巨大的动力。即使是一个很顽劣的学生,如果老师肯信任他,让他去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他也会做得非常出色。而且,在信任他的这段时间内,他违反纪律的现象要少得多,甚至有可能完全改掉自己的缺点。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教育效果却大大提高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地位问题,总是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也关系到培养人的质量,从而更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重视这个问题。
在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更新的今天,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已经是必然的趋势。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是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这已是无庸置疑的了。因为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不同于一般的生产对象,他们首先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不同素质、不同个性、不同特点的人;其次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他们有主观能动性,他们有选择接受与不接受的权利。一切教育影响都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经过他内在的矛盾斗争才能被他所接受。教师只有清楚、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地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 尊重学生的人格。 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的权利。过去,我们总是认为家长、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这主要受长久以来的封建家长制的毒害。现在该是摆脱这种错误观念的时候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才能培养出有自尊心、有民族自豪感的人。教师不应该看不起学生,对学生应态度温和、谦逊、平等、友好,让学生有表达自我的机会,有保留意见的空间,有发挥特点的余地。抱着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的、平等互助的态度,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教育的主体,才会有主人翁的精神,而不致消极、被动。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和老师是同样平等的人,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二. 学会欣赏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了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这个观点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细细品味的。过去,作为教师,总以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为荣,总是摆着高高的架子,让学生敬而远之。其实,这种刻意,是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的。试想,让学生敬畏,让学生仰视,学生又怎会向你倾吐内心,又怎会使你真正地了解他们。没有了解,谈何教育?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富有个性特点的个体,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闪光的地方。而这些闪光点,不是教师所恩赐的,教师仅仅是起到挖掘、培养、塑造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即教育过程中,应是双向、互动的,也就是说是教师和学生是在相互学习、相互作用的。既然老师能成为学生的崇拜对象,学生也应该能被老师所欣赏。很有可能哪一天,你的学生就会成为一位不仅让你崇拜甚至于让世人崇拜的人。应该说,每一名未成年的孩子,都潜藏着这种可能性。感觉到被欣赏,学生就会从老师身上找到知已的感觉,老师就不再是一个严厉的管制者,一个权威者。老师欣赏学生、走近学生,是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 允许学生犯错。 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完美,都有犯错的时候。而大人与孩子相比,犯大错的往往是大人。这么一想,作为大人,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允许孩子犯一点儿小错呢?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犯错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学得更聪明些;而整个人类,也是在不断地犯错、不断地碰壁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从而获得进步。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孩子是在不断地犯错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只有被蜜蜂蜇过才深切知道以后不能再捅蜂窝。当孩子犯错后,必要的指导、教育还是要的,但我们不要指望,经过教育,孩子就不再、也不能犯错误了。因为"犯错、吸取教训、获得进步",这本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必然过程和规律。有一点,教师应该明白,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学会,在犯错后明白一定的道理,并懂得自己总结出避免今后犯同样错误的经验。因为,学生的每一次的错误、失败都有可能成为他今后某一个成功的铺垫。 总之,新型的师生观要求教师必须放下那让教师本身感觉沉重、让学生畏惧的架子,真正地走近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建立平等友好的、融洽的、良师益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八、现在中学生“恋爱”的话题不可避免也不能避免,我们不能做关在笼子里的人,如何正确认识和引导中学生的异性交往是重要的心理健康内容,意义重大,现实作用和需求也十分突出,您如何看待和面对此问题?如何解决?
中学生谈恋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小刚(化名)和小丽(化名)是某中学初三的同学,他们相互欣赏,共同进步……最终发展到以爱相诉,共同落后的地步。小刚及时将自己的烦恼告诉了父亲并请求父亲帮忙解决。小刚的父亲笑笑说:“这很简单!”在父亲的安排下,小刚约小丽见了父亲。通过沟通之后,小刚的父亲对小丽说:“感谢你们心中有爱,因为有爱世界才美丽。爱是没有错的,只是你们爱的不是时候……”在小刚的父亲朋友般的理解和真诚的说服下,小刚和小丽又回到了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之中。
(1)小刚和小丽交往的变化发展说明了什么?说明他们没有正确把握好青春期的情感。
(2)“爱是没有错的,只是你们爱的不是时候”,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进入青春期后,随着对异性的了解的加深,异性之间的吸引力增大,与异性的交往愿望加强。这种情感不乏纯洁、好奇,需要我们好好的珍惜和保护,同时也需要我们理智、正确的对待。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过早的谈恋爱会影响学习,而且中学生的身心还并不很成熟,过早的谈恋爱也不可能由一个良好的结果。
(3)我们应该怎样与异性同学交往?遵循交往的规则,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这样才能获得异性同学的好感,成为受欢迎的人;男女生在交往时既要活泼开朗、热情大方,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能过分亲近、随便;在男女生的交往中,尊重异性同学尤其重要;同学交往要保持纯洁的友谊,与异性同学相处态度自然大方,故作姿态往往让人感到别扭,过分羞涩又会导致交往障碍。
你是男生我是女生:
①男生和女生各有其自身的优势;②男女生的优势互补构成社会美妙的图画男女之间由于生理、心理、成长环境及社会角色的不同,在智力特点、体力、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进入青春后,中学生的性意识、性心理开始萌发,对异性有一种亲近或爱慕的情感,希望多与异性接触。这是健康而正常的情感流露。与异性正常交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表现。
树立男女同学之间积极交往的意识:(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的意义)1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可以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可以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③还可以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3人类世界是由男女两性组成的,男女之间相互交往是很平常的事。4如果我们只与同性同学交往而不与异性同学交往,无异于放弃了一半朋友,也失去了与异性同学互相学习的机会。5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和纯真的友情,不仅有益于我们身心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形成团结的班集体氛围。6有利于智力上取长补短,丰富完善自己的个性。7有利于情感上互相交流,促进心理健康。8有利于活动中互相激励,提高学习和活动效率。9有利于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奋发向上,完善自我。10有利于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
正视男女生交往中的情感问题: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了解异性,甚至可能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这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但面对男女同学的感情问题,一定要记住:秋天才能成熟的果实,不要提前在春天采摘。萌动的青春,需要理性的驾驭和意志的控制。 少年男女过早涉足“爱河”,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什么影响:①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②带来一些心理负担,使双方受到不必要的伤害。③减少与异性交往的机会,不利于交际圈的扩大。 男女生交往过程中的原则:①自然交往;
②适度交往,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到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③真实坦诚,平等待人;④避免过分亲昵。男女生交往时要注意自尊自爱;⑤不哗众取宠;⑥了解异性同学的特点,在说话、办事时尽量考虑周全,避免伤害同学。
男女同学之间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 ①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既要相互尊重,又要自重自爱;②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③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如何把握情感:(如何正确处理男女生之间的情感?) ①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选择。②当我们在情感的门前徘徊时,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③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 处理对异性情感的方法有: 一、①冷冻感情。②借助外界力量。
③转移注意力。④情感升华。而当对异性同学产生了强烈的好感时要: 二 ①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坦然面对②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转移注意力③向父母、老师、心理医生等求
九、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如此重要,那么家庭应该如何参与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传统的家庭观念 随着城乡的发展,中国的家庭结构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统的重男轻女、多子多福、传宗接代与养儿防老等家庭观念已有了很大改变。 二.特殊的家庭地位 目前某些家长将子女作为家庭的轴心,给予特殊的家庭地位,一切活动均围着独生子女转,处处受到特殊照顾。三.家长期望值过高 如今,“望子成龙”是子女家长们的普遍心态。四.爱的失误 父母爱子女,人之常情。五.管教方式不一致 家长管教子女不单是惩罚,主要在于对期望的行为给予鼓励和赞扬,使之建立起分清是非好坏的标准,建立自我控制机制。六.过早进入成人世界。这说明了子女缺乏与小朋友共同生活的体验,渴望与同伴交往。如前所述,某些子女出现行为与特点,或者心理卫生问题,主要由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所致。因此,子女心理问题的矫治与预防也应从家庭入手。 主要措施有包含以下六方面:
一.摆正子女在家庭中的位置 儿童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和家长的不正确教育方式,容易使儿童形成“自我中心”状态,严重危害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形象与地位。要维护子女的心理健康,首先必须摆正他们在家庭中的位置,使其认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逐步培养自我服务的习惯,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自我中心”摆脱出来。
二.爱与教相结合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指出:“溺爱本身是一种伟大的情感,但会使子女遭到毁灭。”爱子女本身是教育。爱得合理、恰当,可使子女感到安全、温暖,激发其求知欲及探索动机,成为健康成长的力量。但若溺爱纵容则会害了子女。在怎样爱子女上,家长可参照以下五个方面: 1.既爱又不溺爱。 2.给予宽松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又有严格管理与要求。 3.注意德、智、体全面发展,又不忽视个体差异。 4.使热情关怀与严格要求和谐结合,切不姑息迁就。 5.对独生子女的优点鼓励赞赏而不过分,对其缺点则应予批评教育。 三.教育统一,要求一致 在家庭教育中,所有家长均是子女的教育者,要求达到预期目的家长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以身作则。 四.儿童教育儿童 同伴关系是发展儿童认知与社会技能,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支柱,也是儿童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在同伴关系中,儿童的生理与心理方面处于近乎相似的水平。他们是平等互惠的,而儿童的道德情感发展正是建立在这种平等合作的基础上的。 五.掌握规律,全面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既有阶段性和连续性,又有个体差异。 六.心理卫生问题的矫治 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大多属于教育上的偏差。家长可参加一些座谈会、家长学校,或者阅读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书籍,了解各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增强这一方面的知识。
十、作为心理咨询重要内容的团体咨询方案设计将体现您的专业技能掌握状况,请简述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项目、步骤和注意事项(请根据题意完整而简洁地进行论述)。
方案设计是活动经营时一种有组织的行动计划,以确保活动的有效进行。
(一)方案设计的内容
1、方案名称:名称应清楚明确,使人一目了然,能够了解团体的性质、目标。
2、活动地点:要表示清楚。
3、活动时间:应有起迄日期,说明团体的常态性(每周一次)或密集性(一整天以上)。
4、参加对象与人数:应说明对象的参加条件。
5、活动方式与设计动机:要简要叙述活动的理论依据。
6、设计目标:包括陈述团体的总目标、次目标、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
7、活动资源:包括陈述活动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
8、活动内容:应简洁明了。
9、时间配置:针对内容作出时间安排,应具体化。
10、方案评估:说明分析鉴定的方法。
(二)方案设计的步骤
1、 确定对象:即确定哪些人适合参加本次团体活动的主要对象。
2、我到底要做什么?即目标的制定。针对这写对象,了解和评估他们的需要,再确定团体活动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3、我要如何做?即进行方式和活动的设计。设计和创造团体经验以引发成员参与分享。
4、思考配合团体进行时所需要的场地、设备与材料。
5、将设计好的活动在同时之间或先行组成一个试验性小团体试用一次,并讨论思考和修正。
6、准备每一活动进行的大纲以及必须的材料。
7、准备一些备用活动,根据团体活动的进展有弹性的调整原先的设计。
8、团体活动结束时,应用问卷或其他方式方法来了解大家对团体的反馈,以评估活动是否达到团体的目标。
9、团体的反馈、自己的检讨以及所记录的资料都应加以保存,以供下一次改进的参考。
(三)方案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设计团体活动的目标和方式要考虑成员的熟悉度、个性、互动习惯等因素。
2、设计成员的座位应考虑团体活动的大小。如小团体的活动,成员座位安排可以是钻石形、圆形、八边形和枫叶形;大团体活动,成员座位安排可以是扇形、小半圆形、圆形剧场和大半圆形。
3、 设计时要注意人性哲学,包括团体成员的素质、价值观和文化观念等。
4、 设计时领导者要了解自己的特质、能力、偏好和带领风格。
5、 方案内各项活动的设计应具有一致性,前后连贯。
6、活动选择应考虑成员的年龄,成熟度、需求、团体发目的与预期的结果;应让所有成员都有参与的机会;活动应是领导者的能力范围和曾有的经验,还要考虑场地的适合性。
7、方案设计要考虑成员的特性,如性别、年龄、表达能力、职业背景等因素。如小学儿童团体,
可设计多一些动态性活动,中学或成年人团体克设计多些静态性活动;同性团体可设计肢体性活动,两性团体可设计分享性活动等。
8、方案设计要有弹性,还应考虑安全性。
十一、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通常认为这种防御机制的产生原因有哪些?它包括哪些内容?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时常启动这些机制,具体谈谈(本大题25分,请根据理论知识,具体给出自己的观点。
心理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是指自我对本我的压抑,这种压抑是自我的一种全然潜意识的自我防御功能
心理防御机制,防御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人格结构中它属于自我(ego)的功能。当自我觉察到来自本我的冲动时,就会以预期的方式 体验到一定的焦虑,并尝试用一定的策略去阻止它,这个过程就是防御,或称为自我的防御(defense of ego)。防御是自我用来驱赶意识到的冲动、内驱力、欲望和想法,它们主要是针对能引起个体焦虑的性的欲望和攻击性。一般来说,防御是在潜意识里进行的, 因此个体并不会意识到它在发挥作用。根据个体防御机制运做的水平不同,导致的结果也不同。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心理防卫机制的意义, 积极的意义在于能够使主体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甚至激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主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消极的意义在于使主体可能因压力的缓解而自足,或出现退缩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疾病。
逃避性防卫机制 1、压抑:压抑是各种防卫机制中最基本的方法。2、否认:否定是一种比较原始而简单的防卫机制,其方法是借着扭曲个体在创伤情境下的想法、情感及感觉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或将不愉快的事件“否定”,当作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3、退回:退回是指个体在遭遇到挫折时,表现出其年龄所不应有之幼稚行为反应。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4、潜抑在佛洛伊德精神分析中描述为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表现,是指个体把意识中对立的或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想法、情感或痛苦经历,不知不觉地压制到潜意识中去,以至于当事人不能察觉或回忆,以避免痛苦。 自骗性防卫机制
1、反向 2、合理化 3、仪式与抵消 4、隔离 5、理想化 6、分裂 攻击性防卫机制1、转移 2、投射 3、幻想 4、补偿 建设性防卫机制
1、认同2、升华
十二、你的朋友或者兄弟姐妹貌似患了不太严重的抑郁症,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准备给他或她疏导疏导,请问你有哪些方法,具体如何解决?(请根据有关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特点展开论述)。
朋友和兄弟姐妹患了不太严重的抑郁症。我要做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过好每一天,少让父母操心。你将来的路还很长,要经历的事情还很多,只要坦然地面对每一件事,那活着也会更加快乐。缓解抑郁症的方法如下:以喜胜忧。患了抑郁症,应该想方设法使其自己高兴愉快起来,比如多参加集体活动,尤其是文娱体育活动,从中获得人生的乐趣,降低抑郁悲观情绪。因一个人融入集体之中,就可以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同时也可体会到做为集体一员的自己的力量,这样就能够增强自己生活的信心与动力,从而降低情绪上的抑郁。倾诉渲泄。心情苦闷时,可以找亲朋好友谈谈心,将自己心头的积郁全部倾诉出来,使不良的情绪得以疏泄。因此,精神上则会变得轻松愉快1.抑郁心境程度不同,可从轻度心境不佳到忧伤、悲观、绝望。病人感到心情沉重,生活没意思,高兴不起来,郁郁寡欢,度日如年,痛苦难熬,不能自拨。有些病人也可出现焦虑、易激动、紧张不安。2.丧失兴趣是抑郁病人常见症状之一。丧失既往生活、工作的热忱和乐趣,对任何事都兴趣索然。体验不出天伦之乐,对既往爱好不屑一顾,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病人常主诉“没有感情了”、“情感麻木了”、“高兴不起来了”。 3.精力丧失,疲乏无力,洗漱、着衣等生活小事困难费劲,力不从心。病人常用“精神崩溃”、“泄气的皮球”来描述自己的状况。
4.自我评价过低:病人往往过分贬低自己的能力,以批判、消极和否定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现在、过去和将来,这也不行,那也不对,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前途一片黑暗。强烈的自责、内疚、无用感、无价值感、无助感,严重时可出现自罪、疑病观念。5.病人呈显著、持续、普遍抑郁状态,注意力困难、记忆力减退、脑子迟钝、思路闭塞、行动迟缓,但有些病人则表现为不安、焦虑、紧张和激越。
6.消极悲观:内心十分痛苦、悲观、绝望,感到生活是负担,不值得留恋,以死求解脱,可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和行为。7.躯体或生物学症状:抑郁病人常有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睡眠障碍、性功能低下和心境昼夜波动等生物学症状,很常见,但并非每例都出现:?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多数病人都有食欲不振,胃纳差症状,美味佳肴不再具有诱惑力,病人不思茶饭或食之无味,常伴有体重减轻
十三、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A.阿德勒的故事是不是给你很大的震动?想想你的以前和现在,是否有类似的羞怯和自卑?那你是否克服了这些羞怯和自卑呢?请谈谈如何克服羞怯和自卑。(请根据有关内容进行描述自我型的精彩)
《超越自卑》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A.阿德勒博士的代表作品。此书被西方人视为了解自我和他人的教科书,起到了《圣经》起不到的作用。 阿德勒在书中认为“自卑感”在生活中时刻都有可能产生,象先天的生理缺陷、人在面对现实社会产生的不完满、不得志、比别人差时的情绪。他认为有这种情感是很正常的,并不是病态的,关键是如何对待这种自卑。是利用自卑来逃避现实还是克服并超越自卑,由此而形成截然不同的生活风格。如果敢于正视自卑,会激发人的创造性力量,成为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在达到新的境界后,又会发现新的自卑,于是向新的优越目标前进。这样,在自卑与优越的距离不断接近而又拉开的过程中,人便不断地完善自己,这一过程永无止境。由此,阿德勒认为,全部人类文化的动力都建立在自卑感之上。这一观点与弗洛依德认为性本能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是相左的。阿德勒还提出了“生活风格”这一重要概念,它是指一个人的生活目标,对自己和世界的看法以及他实现生活目标的方式。人在他的思维、情感、行动中处处体现着他独特的生活风格。“生活风格”是阿德勒治疗心理疾病患者的一把利器,他通过对病者生活风格的分析,(主要有三种途径),帮助病者找出产生这种错误生活风格的根源,让他去正视、了解它,并让病者作出新的生活选择,形成正确的生活风格。
优点是语言平实易懂,例子丰富生动,笔触细腻,分析精辟,在愉快的阅读中感悟生活道理,完善自我人格。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2022年初中语文字音字形题二04-27
2022年初中语文字音字形题一04-27
2022年初中语文字音字形四04-27
2022年初中语文字音字形题三04-27
2022年初中语文:多音字04-27
2022年初中语文:常见多音字一04-27
2022年初中语文:以音辨形04-27
2022年初中语文:如何使用多音字04-27
2022年初中语文:常见多音字二04-27
2022年初中语文:字形课后练习一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