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
1.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主体性表现:
(1)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
(2)教育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授者;
(3)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4)教育者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
(5)教育者也是一个具有自我提高能力的学习者。
2.教育的本质特性: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3.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1)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2)重视早期教育;
(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
(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4.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做中学”理论:
杜威认为:自然的发展进程总是包含着从做中学的那些情境开始,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
从做中学实际上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要给儿童创设各种活动的情境,指导儿童利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探究式学习。
5.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3)教育是现实生产力产生的重要手段;
(4)教育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
6.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7.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2)人的遗传素质优于动物的最大特定在于它潜藏着发展的巨大可能性;
(3)遗传素质的生物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4)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5)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影响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
(6)遗传素质对人的影响在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不同。
8.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制约着人的发展程度和范围;
(2)社会关系影响着人的发展的方向和性质;
(3)社会的精神文化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发展内容;
(4)社会环境的不同还可能造成个体发展上的巨大差异;
(5)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偶然性。
9.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本质与核心就是:每个社会成员在智力和体力上都得到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和统一的发展。
该思想的本质特征为:
(1)全面发展的人的量的方面规定性——智力和体力的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
(2)全面发展的人的质的方面规定性——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3)全面发展的人的度的方面规定性——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
10.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4)倡导建构的学习;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11.课程内容改革方面新课程的特征:
首先,删除了原有课程内容中艰深、晦涩、陈旧的部分,使课程内容呈现出简洁、明了、有条理和新颖的特征;
其次,增加了与学生和社会现实生活相关的成分,使课程内容更加具体、更富有生活气息;
再次,放弃以往对课程内容进行统一尺度的界定,实现课程内容标准的层次化。
12.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1)整体性;
(2)实践性;
(3)开放性;
(4)生成性;
(5)自主性。
1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教师职业的发展趋势
(1)教师职业职能的转变:以“学会生存”为其根本职能,要求以“四个学会”作为教育的原则;
(2)教会学习是教师职业的新的工作方式;
(3)教师职业被认定为专业性职业;
(4)教师的终身教育得以实施;
(5)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
14.教育如何满足学生的期待与要求:
(1)使学生达到基础性、发展性与创造性学力的统一;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在社会上生存的技能,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础能力,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必要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2)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价值观的引导。对学生进行有价值导向的教育,发展他对事物价值的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以及批判能力,帮助学生建构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价值体系,最终形成一种稳定的、个体发展与人类发展方向相一致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15.当代学生观:
(1)以人为本的理念;
(2)尊重的教育理念;
(3)重视学生发展性的教育理念;
(4)依法施教的理念;
(5)自我教育的理念。
16.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对策 (可能性):
(1)提高教师职业对教育理论的依赖性;
(2)延长教师培养年限,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
(3)严格教师的入职和解职标准,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主性;
(4)厉行严格地教师职业伦理规范。
17.在终身教育体系下,学校教育面临哪些挑战?
(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2)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目的和功能;(3)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4)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阶段和组织。总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必将极大地改变工业革命以来以学校为中心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关系,因此改变学校的专属性和封闭性也就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18.自然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反对中世纪宗教教育或封建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压抑,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2)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需要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3)学校应使儿童愉快地生活和学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征进行教育;(4)教育原则和方法应“模仿自然”,反对体罚。
19.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
当个体已有水平与外部环境要求之间出现矛盾,使个体内部产生需要;当个体意识到这种需要并且客观条件允许时,需要转化为动机;在动机驱使下,个体制定目标,采取行动,最终满足需要,同时获得发展。这个过程循环往复,从而推动个体身心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20.现代教学的任务:
(1) 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
(2) 建构学生个性化的多元智力结构;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21.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的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1)它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定;
(2)它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它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专业设置;
(4)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和教学组织形式。
2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本质和核心是:
每个社会成员在智力和体力上都得到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和统一的发展。其涵义包括:
(1)全面发展的人的量的方面规定性,即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
(2)全面发展的人的质的方面规定性,即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3)全面发展的人的度的方面规定性,即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
23.我国新课程与现行课程在课程结构上的根本区别。
现有课程结构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设置过多且缺乏整合。
而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打破了学科本位,以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24.三种教育力量整合的重要性有哪些?
(1)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有利于教育在时空上的相互衔接;(2)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有利于整个教育方向上的高度一致;(3)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有利于加强各种教育的互补作用
25.当代学生的时代特点表现在那些方面?
(1)主体意识增强;(2)信息获取方式多样;(3)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4)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
26.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教育观念现代化((2)教育容现代化;(3)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4)教育管理现代化;(5)教师素质现代化
27.简述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己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2)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3)部分课程内容陈旧;、、(4)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教育和社会实际;、(5)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课程评价基本只重视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7)课程管理过于集中,使课程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
28.如何认识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答: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首先作为教育的对象存在于教育活动的要素之中。第一,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首先是一个求知的个体。第二受教育者也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第三,受教育者还是一个缺乏技能的个体。
受教育者也是学习的主体。 主体性主体表现在多个方面:
1. 受教育者是学校存在的主体。
2. 受教育者及其活动是学校智能部门及其管理的中心。
3. 受教育者是学校和教师评价的主体。
4. 受教育者是教育任务完成的主体。
5.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制约着教师的教,这也是其主体性的表现。
6. 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还体现在,每一个教育对象都有他们各自的独立性、选择性、需要性和创造性,有他们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主观能动性。
29.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内容有哪些?
答:改革后的课程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
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
30.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一)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检验的形式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31.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及发展的过程。
答:一般认为,学校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传递成为可能。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现代学校的特点:1.学校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2.学校教育重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学校教育逐步民主化。4.学校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开始携手并进。5.终身教育思潮开始发端。6.现实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未来学校的发展趋势:1.追求教育民主化的纵深发展。2.追求教育的多样化。3追求教育的国际化。4.追求教育的终身化。
32.简述学校活动的运行机制。
答:学校教育活动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承担着自己的使命。这样一种持久的活动,有自己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动力系统、工作系统、监控系统。
(1)动力系统。 学校教育活动的动力来源主要是由需要、动机和目的等构成。从个体教育的角度看,个体的活动是由动机激发的,动机是现实教育活动的直接动力。所以,激发动机是教育活动(特别是学习活动)的关键一步。从长远的观点看.而要和动机只有转化为目标,才能维持长久的活动,因此,教育活动重要的动力来源还是教育目标。全面激发学生的动机是教育活动得以维系的前提,也是施教者的重要任务。
(2)工作系统。工作系统是教育活动运行的主体部分,它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一施教者、求教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展开的过程。在工作系统中,施教者要调动求教者求知的积极性,实现教育内容的传授任务,指导和协调求教者的活动,促成求教者对教育内容的内化和外化;求教者会主动求教,通过自己的对象性活动,改造自身,改造自己的主客观世界,最终实现教育目标。
33.简述现代学制的发展阶段及未来趋势
答:趋势,1 追求教育民主化的纵深发展2.追求教育的多样化3.追求教育的国际化4追求教育的终身化。
34.简述杜威的教育过程论
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1)"从做中学"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
(2)思维与教学
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所谓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教学过程中明智的经验方法。杜威认为,教学过程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 生的问题;三是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防。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 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在杜威看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儿童可以学到创造知识以应付需求的方法。但是,他也承认,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5.简述布鲁纳的教育思想
答:结构主义教育思想是20实际50-6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潮,它强调儿童认知结构的研究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注重对知识结构的理解,提倡发现学习和早期教育。(1)在教育内容上,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2)教学方法上,使用发现法(3)早期教育
36.素质教育的特征
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四是和谐发展五是充分的发展六是可持续发展
37.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学的贡献
确认了儿童心智成长的内发性与主动性:确认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普遍性:确认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成长速度的个别差异性等
38.什么是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基本规律?
指人的身心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得,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也就是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和谐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4具有个别差异性
39.论述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胜利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影响大小与其本身师傅符合常态有关5.遗传素质对人的影响在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不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制约着人的发展程度和范围2.社会关系影响着人的发展的方向和性质3.社会的精神文化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发展内容4.社会环境的不同还可能造成个体发展上的巨大差异5.环境因素对人影响的特点是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偶然性。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和组织性4教育可控制和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5.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个体遗传上的优势,弥补遗传上的缺陷。
40.我国现行教育方针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国教育方针的根本特点。第二,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第三,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质量标准。特点:1.现行的教育方针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意志。2.现在的教育方针是对我国建国以来提出的教育方针的继承和发展。3。现行的教育方针符合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反映了当今时代的特征。
41.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
答:全面发展的人的量的方面规定性——之力和体力的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第二,全面发展的人的质的方面规定性——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第三,全面发展的人的度的方面规定性——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
42.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当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43.教科书的编著应从哪几个方面来考虑?
答:1.教科书的内容要贴近儿童的生活,从其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2.教科书不是现成知识或真理的罗列,而是要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的能力。3教科书应该是开放性的,能引发学生长生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4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出学生的情感。5.教科书的编写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空间。6教科书的编写要给教师留有一个充分发挥自己的余地。
44.谈谈你对教学基本任务的时代新发展的理解。
答:学校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完成下列任务:1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在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基础学力的核心。2.构建学生个性化的多元智力结构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45.试述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育途径的作用。
答:第一。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第三,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形成学生的服务意识,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6.试述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中的内容。
答:1研究型学习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信息技术教育4劳动与技术教育。
47.现代社会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1.开放性2群众性3多样性4补偿性5融合性
48.现在家庭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1家庭教育的先导性2.家庭教育的感染性3.家庭教育的权威性4.家庭教育针对性5家庭教育的终身性
49.学校教育有哪些特点及局限性?
答:1.职能的专门性2.组织的严密性3.作用的全面性4.内容的系统性5手段的有限性6形成的稳定性
局限性:学校教育并没有占据学生活动的所有时间和空间。第二,学生生活被制度化、非主体化和符号化。
50.学生的主体性包括哪些?
答:1.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2.学生是出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3.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
51.当代学生观有哪些?
答:一、以人为本的理念。二、尊重的教育理念。三、重视学生发展性的教育理念。四、依法施教的理念五、自我教育的理念。
52.学生的本质有哪些?
答:1.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2.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3.学生是售价与的对象
53.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答:(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54.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答:(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2)重视早期教育。(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55.教育现代化的内容有哪些?
答:1、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2、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3、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 4、教育管理现代化 5、教师素质现代化 .
56.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及其规律是什么?
答: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1)根据马克思关于事物发展的动因学说,事物的发展是由事物自身的矛盾所决定,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人的身心发展的内部矛盾是“本我”与“自我”的矛盾,即个体的需要与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其外部矛盾是“自我”与“超我”的矛盾,即个体现有的发展水平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正是这对矛盾构成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人的身心发展。(2)规律: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4、人的身心发展还具有个别差异性.
57.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
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对策是:(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4)倡导建构的学习;(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6)促成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58.现代社会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现代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开放性;(2)群众性;(3)多样性;(4)补偿性;(5)融合性;
59.“教师教育”概念的含义和意义是什么?
答: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统称,是师范教育与教师继续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组织的现代体制,是实现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历史要求。现在的教师教育就是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进行的连续性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的教育。
60.代学生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当代学生的主要特点有:(1)主体意识增强;(2)信息获得方式多样;(3)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4)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2015春中央电大《小企业管理基础》期末复习模拟练习04-27
2015春中央电大《心理学》学前教育专科期末复习资料(04-27
2015春中央电大《心理学》学前教育专科期末复习资料(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