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 (商品的)硬度:是指商品抵抗较硬物体对它的穿刺或压入的能力。
2. (有机体商品的)呼吸作用:是指有机体的商品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呼吸,分解体内有机物,产生热能,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的现象。
3. “3C”标志:全称为“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它是各国政府为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国家安全、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
4. HACCP:HACCP是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的英文缩写,是以科学为基础,通过系统地确定,食品的具体危害及其控制措施,以保证食品安全性的系统。
5. 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又称戴明环。其含义是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的工作方法,这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一般规律。
6. 安全认证:指认证机构只进行涉及产品安全性能部分的认证,认证内容包括对产品安全性能的试验,再加上必要的工厂检查,符合安全认证条件后,颁发谁证书并准许产品上附有安全认证标志
7. 包装: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所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达到上述目的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8. 包装技术 :包装操作时所采用的技术或方法。
9. 充气包装:是将商品置于气密性好的包装容器中,用氮、二氧化碳等不活泼气体置换容器中原有空气的一种包装方法。这种包装多用于水果、蔬菜等鲜活商品
10. 出入境动植物检疫:是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为了房子危险性病、虫害扩散、针对进出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装载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装载容器、包装物以及来自动植物疫区的运输工具实施的检疫。
11. 防御商标:指非驰名商标的所有人将自己的同一商标在各种不同类别的商品上分别予以注册的商标。
12. 防震包装:又称缓冲包装,是为了保护商品的性能和形状,防止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受到冲击和震动的破坏,所采取的包装技术。
13. 感官检验:又称感官分析,它是用人的感觉器官作为检验器具,对商品的色、香、味、形、手感、音色等感官质量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做出判定或评价的检验方法。
14.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
15.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我国《标准化法》规定,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它的制定和实施,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对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6. 过分包装: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包装的有效容积大大超过内装商品的实际体积,外形尺寸被故意扩大;二是指包装质量和内装商品的质量不匹配,包装被过分的装饰装潢。
17. 行业标准:是指在没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由专业标准化主管机构或专业标准化组织批准发布;在某个行业范围内同意使用的标准.
18. 合格认证:指第三方的认证机构证明供方的特定产品或服务符合相关的技术法规或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
19. 合格声明:是由供方或卖方单方面通过有关的产品说明或文件或合格标志等形式,表明其所提供产品的全部特性能够符合需方或买方的要求。
2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由第三方公证机构依据公开发布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对供方的环境管理体系实施评定,评定合格的由第三方机构颁发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给予注册公布,证明供方具有按既定环境保护标准和法规要求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环境保证能力。
21. 理化检验:是在实验室的一定环境条件下,利用各种仪器、器具和试剂作手段,运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的方法来测试商品质量的方法。
22. 贸易技术壁垒:是指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出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国外进出口产品制定过分严格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目的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
23. 品质公差也叫质量公差,是指在贸易中允许交付货物的特定质量指标有在公认的一定范围内的差异。是指由于科技水平或生产水平所限而产生的、国际上公认的工业制成品的质量误差,即品质规格的上下限度之差。
24. 破坏性检验:是指为取得必要的质量信息,经测定、试验后的商品(样品)遭受破坏,不能继续使用的检验。
25. 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指由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资格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依靠正式发布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说不定,颁发证书和注册名录,以证明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能力符合相应标准或有能力按规定的质量要求提供产品的活动。
26.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是对涉及国家安全、人体健康或安全、动植物生命或健康以及环境保护的产品,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它要求产品必须符合对应的标准或技术法规。
27. 全过程:是相对于制造过程而言,就是要求把质量活动贯穿于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
28.全面质量管理: 是以质量为中心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方式,为保证提高产品质量,综合动用一整套管理体现,思想手段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
28. 全社会推动:指要使全面质量管理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不能把工作局限于企业内部,而需要全社会的重视,需要质量立法认证和监督,进行宏观上的控制引导,即需要全社会的推动。
29. 全员:是企业全体人员都要参与,人人有责。
30. 认证: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
31. 商品编码:是指根据一定规则赋予某个商品项目以相应的商品代码的过程。
32. 商品标准:是对商品质量和与质量有关的各个方面所规定的准则,是商品生产、经营和消费者评定商品质量的共同依据。
33. 商品标准化:是整个标准化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 在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中制定、发布以及推行商品标准的活动。
34. 商品储存:指商品在流通中的暂时停留过程。
35. 商品代码:商品代码:是指为了便于识别、输入、存储和处理,用来表示特定商品项目一定信息的一个或一组有规律排列的符号。
36. 商品的分类标志:是指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方面的一些本质性特征和特性,人们依据这些特征能将商品唯一地、稳定地、明显地区分开。
37. 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用其进行交换从而获得所需要的货币,成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8. 商品的品级:商品质量高低所确定的等级。
39. 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于人或社会的正面意义或积极作用,或者说是指商品具有能够满足人或社会需要的能力。
40. 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商品对其消费者、用户所具有的直接的消费使用价值。由商品的有用性在实际消费中所表现出来的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作用形成。
41. 商品的有形附加物:商品的有形附加物包括商品名称、商标及其注册标记或品牌、商品条码、商品包装及其标志、专利标记、商品原产地标志或证明、质量、安全及卫生标志、环境标志、商品使用说明标签或标识、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维修卡、购货发票。
42. 商品分级:根据商品质量标准(包括实物质量标准)和实际质量检验结果,将同种商品区分为若干等级的工作,称为商品分级。
43. 商品分类:商品分类:商品分类是指根据一定的管理目的,为满足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活动的全部或部分需要,将管理范围内的商品集合总体,以所选择的适当的商品基本特征作为分类标志,逐次归纳为若干个范围更小、特质更趋一致的子集合体(类目),从而使该范围内所有商品得以明确区分与体系化的过程。
44. 商品检验:指商品的供货方、购货方或者第三方在一定条件下,借助某种手段和方法, 按照合同、标准或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惯例,对商品的品质、安全及卫生性能、规格、质量(重量)、数量以及包装等方面进行检查,并做出合格与否或通过 验收与否的判定或为维护买卖双方合法权益,避免或解决各种风险损失和责任划分的争议,便利商品交接结算而出具各种第三方有关证书的业务活动。
45. 商品目录商品是指在商品分类和编码的基础上,用表格、文字、数字和字母等全面记录和反映商品分类体系的文件形式。
46. 商品品种:指按某种相同特征划分的商品群体,或者是指具有某种(或某些)共同属性和特征的商品群体
47. 商品品种策略:是指零售商业部门根据消费需求的变化不断改变或调整商品品种所采取的措施。
48. 商品品种计划:指商业企业计划或规划其经营品种的组合。
49. 商品品种结构:是在一定范围的商品集合体中,对于各类商品及每类商品中不同品种的组合状况及其相对数量比例的客观描述。
50. 商品使用价值规律:由商品交换而产生的存在于同类商品使用价值中的社会必要标准及其对生产者的反作用,就称为商品使用价值规律。
51. 商品条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表示一定商品信息并粘附在商品或其包装上的条纹标志。
53.商品学: 是研究使用价值的一门科学,商品学的研究主体是商品,它是以商品质量研究为中心内容的一门技术和经济合型的管理类科学。
52. 商品质量:指商品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明确规定的和通常隐含的需求或期望的程度。
53. 商品质量监督:是根据国家的质量法规和商品质量标准,由国家指定的商品质量监督机构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监督的活动。
54. 现代商品质量观:应当包含自然质量、无形质量、社会质量三个层次。自然质量是指商品满足消费者明确和潜在需求的各种物质性特性如化学特性、物理特性、功能等。无形质量是指与商品有关的各种服务,如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等。社会质量是指商品从生产、流通、消费、废弃整个生命周期满足全社会利益所必需的特性,如不污染。
55. 运输包装:以运输储存为主要目的的包装。
56. (有机体商品的)呼吸作用:是指有机体的商品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呼吸,分解体内有机物,产生热能,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的现象。
57.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58. 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它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59. 质量方针: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关于质量方面的全部意图和方向。
60. 质量改进:是组织为更好地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要和期望,而改善产品或服务的特性和(或)提高用于生产和交付产品(服务)的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活动。
61. 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62. 质量控制:也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它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63. 质量特征:是指商品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64. 质量指标:商品质量特性通常需要各种数量指标来表示,这些数量指标称为商品质量指标。
67.商品包装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等的总体名称。
68.商品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将社会科学、经济学融合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69.商流是指物品在流通中发生形态变化的过程,即由货币形态转化为商品形态,以及由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的过程,随着买卖关系的发生,商品所有权发生转移。
70.商品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是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包含了商流活动和物流洁动,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种形式。
71.商品养护是指商品在储存过程中所进行的保养和维护。从广义上说,商品从离开生产领域而未进入消费领域之前这段时间的保养与维护工作,都称为商品养护
72.运输合理化是指从物流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按照货物流通规律,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合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以最短的路径、最少的环节、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劳动消耗,组织好货物的运输与配送,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73.规范性文件是各级机关、团体、组织制发的各类文件中最主要的一类,因其内容具有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性质,故名称为规范性文件。
74.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用于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声音、颜色组合,或上述要素的组合,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是现代经济的产物。
75.商品养护是指商品在储存过程中所进行的保养和维护。从广义上说,商品从离开生产领域而未进入消费领域之前这段时间的保养与维护工作,都称为商品养护。
76.绿色食品在中国是对具有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
77.新产品: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
78.绿色食品标志是由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正式注册的质量证明标志。
79.商品检验是指商品的产方、买方或者第三方在一定条件下,借助于某种手段和方法,按照合同、标准或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惯例,对商品的质量、规格、重量、数量、包装、安全及卫生等方面进行检查,并做出合格与否或通过验收与否的判定或为维护买卖双方合法权益,避免或解决各种风险损失和责任划分的争议,便于商品交接结算而出具各种有关证书的业务活动。
80.商品质量是衡量商品使用价值的尺度,这个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得出的科学结论。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2022年初中化学:原子结构关系04-27
2022高考化学答题模板 得分技巧04-27
2022高考物理答题技巧 解题方法04-27
2022高考数学选择题怎么蒙 有什么方法04-27
2022年初中化学“原子中的等量关系04-27
2022年初中化学:原子中的电量关系04-27
2022年初中化学:原子团04-27
理综2022高考提分方法 考场答题技巧04-27
高一英语必修三单词归纳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