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中央电大《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2)

时间:2024-04-27 19:10:06 5A范文网 浏览: 复习资料 我要投稿

二、论述题

1.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其基本问题之一首先是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教育是通过培养人这一本体功能的实现进而实现其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因此,教育学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教育与人的发展。

(1)教育培养人必须依据人性和人的本质,必须研究人本身。

(2)教育要培养人,为什么能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还必须依据教育本身回答。教育学必须研究教育本身。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

(1)从社会着眼并从社会出发研究其与教育的关系,以适应社会需要。

(2从教育本身着眼并根据教育自身特点研究其与社会的关系。

2.论述教育学对教师的价值?

答:答案不全,请同学们看P12页答案,可自行综合。

在教育学课程中,通过教育本质,教育功能,教育目的等教育学知识的学习,可全面地提升教师的教育文化底蕴和教育理论修养,从而促进教师对自身所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教育思想的理性思考。  

3:教育是如何受到社会制约的?

答:(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

1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制约   2人口质量对教育的制约  3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制约

(二)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1治制度制约教育的社会性质    2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3政治制度制约教育领导权        4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

5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质

(三)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生产力发展制约教育目的   2生产力发展制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

3生产力发展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生产力发展制约课程设置及内容选择

5生产力发展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

4:论述何谓教育现代化?教师个人如何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答:教师素质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教师素质现代化既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二就,因此要从实际出发,体现达标化、专业化和高质化的有机统一。

如何实现:1教师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即处在现代教育总体时代背景中的教师,应具有符合时代需要和历史发展潮流的科学教育观,如全面质量观和评价观、学生主体观、和谐发展观、整体优化观、终身教育观等。2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即包括继承历史上的优秀职业道德,如传道授业上的无私奉献、无怨无悔、青出于蓝等思想,也包括与现代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以及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国家观念、民族精神、群体精神、敬业精神等。3教师指导构成上的现代化,即教师应拥有一个与现代人培养需要相适应的知识库、理论库、资料库、问题库。教师不仅应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良好动机,而且应富有高度的时代性,能够保持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4教师 能力素质应具有一个完善的能力结构,包括教学语言的运用能力、教学活动的科学组织能力、使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能力、学校与班级的管理能力、新的教学技术与手段的操作能力、探索求知和发现问题的教育科研能力及敏锐的学术意识和学术视野等。    

5、你认为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表现在那些方面?如何才能实现?

答: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主要体现为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和个体个性化功能。具体来说,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主要体现为教育促进个体观念、个体智力和能力、个体职业与身份的社会化;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主要体现为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人的个体特征、人的个体价值的发展和实现。同时,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作为教育个体发展功能的两个方面,是个机结合的,并且统一于教育个体发展功能的实现过程。

6.结合现实谈谈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1)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在静态意义上,个体自身遗传素质和个体所处的环境,都是影响个体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因素。在动态的意义上,个体与环境都是活动的要素,活动把人的内在的遗传因素与外部的环境联系起来,使两者由潜在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使个体在遗传素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

(2)活动是个体各种潜能和需要展开、生成的动力。随着活动的深入,个体的潜在力量会逐步被开掘,由萌芽、发展直到成熟,从而外化为个体的现实力量,通过循环不断的活动的进行,不断产生新的需要,推动自身的不断发展。因此,活动是个体潜能和力量的转换器,也是新的需要和新的能力的再生器。

(3)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机制,体现着人的能动性。一方面,活动是主体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个体对活动目地的确定,对活动客体、活动手段、活动方式的选择,对活动过程的控制,都是个体发挥自己主动、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另一方面,个体发展的动力来自个体自身某种发展状态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自身某种活动的需要,因为只有通过活动,个体才能从活动的结果或过程中满足自身的需要。

7.结合现实谈谈学校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所需要具备的条件。

答案: (1)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人是能动的个体,尽管个体不能选择自己生活的历史时空和社会环境,但是个体对自己的生活依然有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各种活动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学校教育自身的条件。学校是组织化的机构,学校自身的条件影响着人的发展。首先,教育的物质条件是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其次,教师的素质是教育影响力的关键因素;最后,教育管理水平制约着教育功能的发挥。

(3)家庭环境的因素。家庭和学校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是天然的合作者,家庭环境及其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作用。一些研究表明,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制约着儿童所能享有的教育资源的质量,家庭的经济状况制约着家长在儿童成长精力和经济的投入程度,父母的文化水平对儿童教育有直接的制约作用,家庭的人际氛围对教育影响的发挥有干扰和促进作用。

(4)社会发展状况。  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政治经济制度、整体的社会环境、民族心态、文化传统都可能对教育功能的实现产生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水平影响着教育的育人功能和教育功能的方向,只有在经济繁荣和政治民主的条件下,学校教育才能以个人发展为取向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而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积极进取的文化资源能强化学校教育正功能的实现。

8.结合现实谈谈学校在促进个体发展方面的独特作用。论述题答案不全,请同学们自行综合。

答:(1)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2)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3)唤醒个体发展的意识,挖掘发展的潜能(4)促进个体差异的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9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论述题答案不全,请同学们自行综合。

答:(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2)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3)坚持为社会培养“劳动者”(4)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途径

10  概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答: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要素是(1)德育,德育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重视德育是不同历史时期各国教育的共同特点,也是教育的共性规律。第二,重视德育是年轻一代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确保改革开放战略成功的根本要求。第三,重视德育也是各育全面发展的保证。(2)智育  智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的智力的教育。智育是继承,传递和创造人类社会文明的条件(3) 体育

体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知识和技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和意识品质的教育。(4)美育: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能力的教育。(5) 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现代生产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真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劳动习惯的教育。

它们的相互关系是: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主要表现在:体育是各育实施是物质前提,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智力支持;德育则是各育实施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源泉;美育协调各育的发展;劳动技术教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各育不能偏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1、请联系我国教育现状,试分析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尽管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但其仍然有诸多方面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在教育观念和内容方法上,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面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本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在教育的管理体系上,政府对于学校的管理仍然管的过多、统的过死,制约这学校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在教育体系上,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和沟通机制尚不完善,不利于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在学校内部管理上,行政化倾向严重,教师是主体地位未落实,人事管理、分配制度改革有待深化,民主管理和公共监督制度不健全,尚未建立家长、社区组织以及其他单位参与学校管理和办学的有效机制。

12,联系您本人所在地义务教育普及现状,试分析我国当前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新动向。(P162)

答:经过多方面努力,我市已接近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已逐步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但是,义务教育发展部均衡问题依旧很突出。所以,我国应该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具体为以下几点:(1)通过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努力消除失学.辍学现象等措施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2)通过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等措施提高义务教育质量;(3)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等措施,切实缩小校际.城乡和区域差距,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3,结合实际论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及其目标指向。(P181)

答:在我国,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新课改的理念及其目标指向是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即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良好道德,强调基础教育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14、谈谈你是如何运用新课改理念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的。P215-216论述题答案不全,请同学们自行综合。

分为两大类: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1社会2受教育者3知识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1教学目标是首要2精心选择是关键3删减和整合是保障

15、论述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P228页

1如何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首先我们理解一下“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各自的含义。

(1)自主学习又称为自我调节学习。认识建构主义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的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地过程。

(2)合作学习呈现的是一种新的学习组织形式。它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针对的是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合作学习强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探究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交汇作用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就要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有效地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以落实,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这三种方式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更多的是融会贯通,交汇使用。

16论述现代教学倡导那些新的理念?(论述题答案不全,请同学们自行补上)

答;1有效教学(1)有效教学的内涵,(2)有效教学理念的实现1.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2,关注教学效益;3,讲究适应性。2对话教学,3体验教学,4实践教学,5反思教学,6生成性教学,7生命化教学。

 

17联系实际简述德育教学中如何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答:1、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指在班里德育中既要注意教育班集体,培养班集体,依靠并通过集体的活动.舆论.优良风气和传统教育个人,又要重视个别教育,使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2、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要求德育实施过程不仅要适当合理的加强自身对学生的影响教育,而且还要注意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进而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18结合实际,论述你对教师职业特征的理解

答:1复杂性:教师职业的复杂性首先是由工作对象决定的 2创造性:教师职业的创造性在于学生总是处于变化中,永远是新的  3示范性:教师职业无论教学生做人还是求学,都首先要依靠示范   4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揭示出教师职业的长期性特征 5多重收获性:教职生涯对教师职业人来说,具有多重收获性

19结合实际,阐述教师具有哪些权利与义务,应该怎样维护自身的权利即恪尽自己的义务

答:权利:1教育权2发展权3报酬权4参与权

义务:1为人师表2执行教学计划3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4制止、批评和抵制社会上侵犯学生健康和合法权益的行为5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业务。

20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尊重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答: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要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分享知识智慧情感精神,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主体间的交往和理解是心灵的沟通,情感的共鸣,知识的交流,能力的成长,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体悟,人格的敬仰,而不是有知者带动无知者,强者对弱者的控制.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关系,反映的是主体与主体间的相互尊重.理解融合.教师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的调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要求学生被动的听课和接受,而要在课堂上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如自主学习的时间.自由探索的空间.自我表达的机会,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课下,教师还要给学生创造各种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研究,思考,动口,动脑,动手,在整个过程去体验。实验创造,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其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而且因为全身心的参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念,自觉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现在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

21结合实际论述学校管理的各项原则,以及如何贯彻这些原则。

答:学校管理原则是科学的学校管理规律、具体的学校教育与管理实践以及优秀的管理经验的反应。目前得到共识和认可的学校管理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学校管理的导向性原则,指学校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和“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2)整体性原则

学校管理的整体性原则,又称为系统性原则,是指把学校工作视为一个整体,从学校整体出发,统一指挥,合理组织各个部门及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提高整体效率。

(3)民主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指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同时,要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学校工作做好。

(4)科学性原则

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原则,指学校管理工作一定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传统经验与现代管理科学之间的关系。

(5)规范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是指学校管理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控制地进行,形成一套合理、稳定、有序的规范,从而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系统化、确保学校工作稳定健康地发展。

(6)有效性原则

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讲求效益,做到低消耗、高质量、高速度,力求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取得尽可能好的工作效果。

22试述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及实施要求。

答:校长负责制的含义是学校内部的一种领导体制。现在的校长负责制是指校长对学校全面的负责,党在学校的基层组织党支部(规模较大的学校设立党总支,规模小的学校设联合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部分有机组成互相联系和统一的管理体制。

校长负责制的实施要求。校长负责制是一种合理、高效,适合小学特点、符合现代科学挂管理要求的领导体制,它的有效实施有赖于以下几项要求:

(1)必须正确处理几种关系

① 正确处理党政关系

② 正确处理校长负责与民主管理的关系

③ 正确处理校长与学校其他行政干部的关系(2)依法保障校长负责制的实施              

三、填空题

1.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代表作,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视为是传统教育      派的代表。

2、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   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3、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研究,为尽力性和量力性像结合的教学原则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

4、教学是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的基本途径。

5、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教学法“产婆学”,在西方被称为启发式谈话法,或苏格拉底法。

6、通过事实和道理,以真情实话来启发和引导学生,提供其思想认识的教育方法是 说理教育法。

7、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义务性的特点。

8、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是蔡元培。

9、教学原则是进行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10、通过询问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影响他们思想品德形式和发展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是心理咨询法 。

11、课外教研的基本组织的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种。

23.杜威认为,教育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是婴孩时期到成人时期的摆渡船。通过这只摆渡船,使人获得赖以生存的资本(经验和知识),并把这些资本源源不断地传给子孙。你对这个规点有什么看法?(1)人是教育的对象。人通过教育实现了自身的完善与发展,成为真正的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必须通过接受教育和学习来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人原则上,并且始终是需要教育的。人的整个一生都需要不断接受教育,教育是帮助人类实现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必要手段。人性是不完善的,人需要通过教育完善自己,进而展开美好生活。

 (2)人需要通过教育传递和创造社会文明。人类教育传递的正是人类社会共同体积累的“类”经验,不只是个体的直接经验。从过去到现在,从宏观到微观,全社会、全人类的所有知识和经验财富都可以为人类所掌握,人类的经验可以实现社会遗传就在于人接受了教育。实现人类智慧结晶传递的重要条件就是人必须接受教育,教育使人具备了发展文化、创造文化、传递文化的素质。在教育活动中,人类个体特有的认识路线为社会文明的遗传提供了可能。人类社会要进步,人类自身的生产要优化,社会物质生产要变得丰富,都离不开教育对人的培养。正是人通过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改善自身的蒙昧于野蛮状态,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更高一级的文明阶段,才能承担传播、创造人类文明的重任。

24.结合实际谈谈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P87要点:(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是: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较强的计划性、学校教育是特殊的实践活动;(2)学校教育要想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必须综合考虑以下条件: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自身的条件、家庭环境的因素、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具有的独特功能主要是: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唤醒个体发展的意识,挖掘发展的潜能、促进个体差异的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25.结合现实谈谈学校在促进个体发展方面的独特作用。P90要点:(1)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2)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3)唤醒个体的发展意识,挖掘发展的潜能。(4)促进个体差异的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26.结合实际论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向。P181⑴改变课程过于注意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⑵改变课程结果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⑶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⑷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手机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手机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⑸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⑹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生三级课程管理,增强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7.论述为什么档案袋评价会成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评价方法?P202档案袋评价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档案袋评价的优点主要体现在:(1)该方法在教学方面的作用表现为:方便评价与教学的结合;提高评价的效度,与课程保持一致;评价广泛领域的任务和活动。(2)评价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过程。允许学习有更多的参与,学生可以选择将什么装进成长记录袋;评估自己的作业,并对自己在一定时间内的学习进行反省;允许学生较多地为自己设定教育目标。(3)可以为教师提供有用的信息,有助于教师检查学习过程和结果,反映学生的发展。(4)对教师行为有积极影响。该评价方法影响整个教学、学习过程,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准确期,方便教师参与评价。

28.请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教学实例,谈谈你对教学过程基本规律的理解。P220教学过程是一律的过程。只有从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中探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教学过程规律性的反映。⑴ 间接性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学生认识的来源有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两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⑵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想统一的规律: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处理好传授知识与提高思想认识的关系,做到教书育人。遵循教学的教育性规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想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自觉、主动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两者是相互促进的。⑶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两者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教学实践中,有些人强调对知识的掌握,认为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就自然地发展了,而有的人则强调开发学生的能力,忽视系统知识的学习。这两者都是片面的,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⑷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既有智力因素的活动,又有非智力因素的活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不可分割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⑸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离开任一方,都不能称其为教学。要正确对待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

28.结合实践谈谈你对生命化教学理念的认识。P242生命化教学所追求的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即人格心灵的完整、个性的发展和情感与兴趣的满足。生命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感情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生命化教学的特征:关注生活的体验;教学的交往互动性;教学的生成发展性。                    

29.结合实际论述现代教学所倡导的反思性教学新理念。P239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反思性教学的实践特点:⑴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反思性教学的思想强调“反思”和“内省”。教师们反思的过程即将新旧教学理念作对比的过程,因此,只要教师长期坚持反思,就能不断锻炼自身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提升教学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师们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意识到足,才能“竭尽所能”地更好地完成任务,一步生成自己的教学机智与教学智慧。⑵在反思中解决实践问题。反思性教学立足于教学实际,面向广大老师的实践问题,主张教师们通过反思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是反思性教学的另一突出特质。反思性教学反映了人们对于实践合理性的永恒追求,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能够在行动前,中,后有效的反思,就能真切提高教学质量,加速实现教学专业化。

30.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学过程基本规律的理解。P219教学过程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教学过程规律性的反映。教学过程基本规律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是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是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是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31.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贯彻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P267知行统一,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又要对学生导之以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品格。实践中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1)要注重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当知、情、意、行等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在方向上和水平上相互协调,和谐一致,就能有效地促进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如果知,情,意,行在方向上和水平上发展不平衡,相互不协调,差异很大,甚至很不一致,就将影响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甚至会导致“品德两性”的产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既要重视知,情,意,行相互联系和作用,又不能简单地相互代替;既要注意知、情、意、行全面培养,又要注意从实际出发确定教育重点。(2)要注重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晓之以理,就是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人生道理和道德常识。当然,理要为学生晓之,不能脱离实际,要有针对性。导之以行,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把一定社会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付诸实践,并使用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导之以行,不仅要注意使学生知其然和所以然,还要注意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而努力地提供多种帮助和指导,使行为持之以恒。3)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知统一上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等多方面的活动中自觉锻炼和培养知行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2022初中化学之溶液酸碱度测定训练题(三十)04-27

高三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04-27

高三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总结04-27

高二地理下册知识点复习04-27

高二必修二生物知识点复习04-27

高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04-27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整理04-27

高一数学教学期末工作总结04-27

高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复习04-27

高一物理上册复习知识点04-27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