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中央电大《动物检疫技术》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

时间:2024-04-27 19:05:56 5A范文网 浏览: 复习资料 我要投稿

一、名词解释  1 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在一定部位寄居,生长繁殖,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称为传染。

2 抗传染免疫: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或因不适于在其中生长繁殖,或因机体迅速调动自身防御力量将其消灭,从而不出现可见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这种状态称为抗传染免疫。

3 易感性:动物对某种病原微生物缺乏免疫力(亦即没有抵抗力),称为有易感性。

4 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引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5 疫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统称为疫病。

6 显性传染:表现出某种传染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床症状的传染过程称为显性传染。

7 隐性传染:感染后不呈现任何临床症状而呈隐蔽经过的传染过程称为隐性传染。

8 外源性传染:病原体新近由动物体外侵入体内引起的传染过程称为外源性传染。

9 内源性传染:正常存在于机体内的条件性病原体,在诱发因素的作用之下,引起机体发病的传染过程称为内源性传染。

10 单纯传染:由一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过程称为单纯传染。

11 混合传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引起的传染过程称为混合传染。

12 典型传染:感染过程中表现出某种传染病特征性或代表性临诊症状的传染过程称为典型传染。

13 非典型传染:感染过程中临诊表现或轻或重,与典型症状不同的传染过程成为非典型传染。

14 局部感染:由于动物机体的抵抗力较强,而侵入的病原体毒力较弱或数量较少,病原体被局限于一定部位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一定病理变化的传染过程称为局部感染。

15 全身感染:动物机体的抵抗力较弱,侵入的病原体冲破机体的各种防御屏障侵入血液向全身扩散,引起严重的病理变化和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全身感染。

16 良性传染:以死亡率作为判定传染病严重性的主要指标,一般将不引起大批动物死亡的传染类型称为良性传染。

17 恶性传染:以死亡率作为判定传染病严重性的主要指标,一般将引起大批动物死亡的传染类型称为恶性传染。

18 病毒持续性感染:某一些病毒侵染机体后,动物呈现的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称为病毒持续性感染。

19 慢病毒感染:慢病毒感染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

20 潜伏期: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到动物机体开始出现临诊症状为止的一段时间。

21 传染源:病原微生物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不断向外环境排出的动物有机体称为传染源。

22 传染期:传染源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

23 继发性传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以后,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称为继发性传染。

24 病原携带动物:病原携带动物是指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的动物。

25 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26 垂直传播:病原体由上一代受感染的动物传至下一代动物的传播方式为垂直传播。

27 水平传播:病原体在动物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横向平行传播的方式为水平传播。

28 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已受感染动物与健康动物直接接触发生传播的方式称为直接接触传播。

29 间接接触传播:在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下,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的传播方式称间接接触传播。

30 传播媒介:从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动物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称为传播媒介。

31 易感动物: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缺乏免疫力容易感染的动物称为易感动物。

32 疫源地: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或分布的地区称为疫源地。

33 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自然疫源性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34 自然疫源性:某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即使没有人类或家畜的参与,也可以通过吸血节肢动物感染野生脊椎动物等宿主造成流行,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疫源性。

35 自然疫源地:存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域称为自然疫源地。

36 疫病预防:疫病预防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将疫病排除于一个未受感染的畜(禽)群之外。

37 疫病防制:疫病防制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或消除疫病的病源,降低发病数和死亡数,将疫病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38 疫病消灭:疫病消灭是指一定种类病原体的消灭,使其引起的疫病不再流行发生。

39 检疫:检疫就是应用各种诊断方法,对畜禽及畜禽产品进行疫病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40 产地检疫:产地检疫就是畜禽生产地区的检疫。目前一般指集贸市场检疫和畜禽收购检疫。

41 运输检疫:畜禽及其产品在启运前有专门检疫机构所进行的检疫。目前一般指铁路检疫和交通要道检疫。

42 口岸检疫:对进出国境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所进行的检疫称为口岸检疫。

43 疫区:一般将疫源地称为疫区。

44 受威胁区:疫区周围的地区称为受威胁区,这些地区随时可能遭受疫区内疫病的侵入而受到威胁。

45 传染性变态反应:动物患某些传染病特别是慢性传染病时,可对该病原体或其产物(某种抗原物质)的再次进入产生强烈反应,这种反应称为变态反应。

46 发病率:某种传染病发病动物数所占易感动物总数的比率为发病率。

47 感染率:某一种或几种诊断方法检查为阳性的动物数所占易感动物总数的比率称为感染率。

48 死亡率:一定时期内,某种传染病死亡动物数占易感动物总数的比率指死亡率。

49 病死率:一定时期内,某种传染病死亡动物数所占发病动物数的比率指死亡率。

50 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指给易感动物接种预防性生物制品,提高其特异性抵抗力,降低其易感性,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动物。

51 计划免疫接种:计划免疫接种是指按照一定免疫程序对易感动物(群)所进行的免疫接种。

52 紧急免疫接种:紧急免疫接种是指在发生某种传染病或动物在运输等情况下,对尚未发病的动物进行的应急性免疫接种。

53 主动免疫:主动免疫是指给动物接种抗原性的生物制品,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降低易感性。

54 被动免疫:被动免疫是指给动物接种免疫血清、抗毒素等抗体性的生物制品,使动物机体获得特异性抵抗力,降低其易感性。

55 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是指用生物材料作为原料,采用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等方法制备用于预防传染性疾病、免疫病、肿瘤病等的制剂。

56 免疫程序:免疫接种时,根据传染病流行的规律、使用疫苗的性质和接种动物的特点确定接种次序、接种途径、免疫剂量、接种次数和时间间隔等因素所制定的免疫计划。

57 人兽共患病:人兽共患病是指脊椎动物和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或感染。

58 抗病育种:抗病力作为一种遗传性状,与其它性状一样,可通过亲代传给下一代动物。通过选种培育,筛选出抗某些传染病的动物品系称为抗病育种。

59 SPF动物:SPF动物是指无明确规定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也就是没有明确规定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动物或动物群。

60 流行过程:家畜传染病的流行是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基本环节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所谓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由个体感染发病发展到群体感染发病的过程,也就是传染病在畜禽群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1.病原学检查法:病原学检查法是利用兽医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的方法,查出动物疫病的病原体,这是诊断动物疫病的一种比较可靠的诊断方法。

2.病理剖检:病理剖检是动物检疫人员检查动物体内各脏器的病理变化,确定病变的性质,进而探讨病变与病变间的相互关系,然后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判定动物疾病的性质。

3.铁路检疫:铁路检疫是指农牧部门设在铁路车站的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点),或铁路站(点)所在地的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检疫工作,凡经铁路运输的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督,均由铁路动物防疫监督人员负责进行。

4.感官检验:感官检验是皮张检疫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是检查皮张的颜色,洁净度,是否带有皮肌、脂肪、油污、泥土,是否有皮肤疹块,以及有无异味、有无缺陷等,并凭手抓皮张的感觉判断皮张的厚薄、致密度,以及被毛的附着状态等。

5.禽流感: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各种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

6.动物检疫的范围:动物检疫的范围:动物检疫的范围是指动物检疫的责任界限。根据我国动物检疫有关法规的规定,凡在国内收购、交易、饲养、屠宰和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的贸易性、非贸易性的动物、动物产品及其运载工具,均属于动物检疫的范围。

7.直接凝集试验:直接凝集试验是颗粒性抗原与抗体在体外的结合。细菌为颗粒性抗原,在有电解质存在的适宜条件下,可以和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而产生明显的凝集现象。

8.动物检疫处理:动物检疫处理是指对检出的患病动物及其污染环境的处理。及时而合理地进行动物检疫处理,可以防止疫病扩散,不仅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措施,而且也是人类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措施。在动物检疫工作中,只有做好检疫后的处理,才算真正完成了动物检疫工作的任务。

9.感官检验:感官检验是皮张检疫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是检查皮张的颜色,洁净度,是否带有皮肌、脂肪、油污、泥土,是否有皮肤疹块,以及有无异味、有无缺陷等,并凭手抓皮张的感觉判断皮张的厚薄、致密度,以及被毛的附着状态等。

10.尸僵:是指动物死亡后,最初由于神经系统麻痹,肌肉先出现暂时性弛缓。但经过很短时间后,肌肉收缩变得致密而僵硬,使尸体固定于一定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尸僵。

11.直接凝集试验:直接凝集试验是颗粒性抗原与抗体在体外的结合。

12.动物检疫处理:动物检疫处理是指对检出的患病动物及其污染环境的处理。及时而合理地进行动物检疫处理,可以防止疫病扩散,不仅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措施,而且也是人类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措施。在动物检疫工作中,只有做好检疫后的处理,才算真正完成了动物检疫工作的任务。

13.鉴别培养基:利用不同细菌分解糖、蛋白质的能力及其代谢产物的不同,在基础培养基或营养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成分或指示剂,使得混合在一起的多种细菌在同一种培养基上生长时,表现不同的肉眼变化,从而达到鉴别细菌的目的。

14.隔离检疫:是指将动物放在具有一定条件的隔离场或隔离圈(列车箱、船仓)进行的检疫方式。隔离检疫主要用于进出境检疫,准备出境动物的产地检疫,动物在运输前、后及过程中发现有或可疑有传染病时的运输检疫,建立健康畜群时的净化检疫。

15.报告疫情:报告疫情是指在检疫中发现规定的疫病或其疑似规定疫病时,应及时按程序向上级动物防检机构报告。迅速而准确地报告疫情,对于掌握疫情,作出判断,有效处理都有重要意义。

16.国内动物检疫:对国内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对象的检疫,称为国内动物检疫,简称内检。内检包括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市场检疫监督。

17.动物检疫:动物检疫(animal quarantine)是指由国家法定的检疫、检验监督机构和人员,采用法定的检疫方法,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检疫对象和检疫检验标准,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18.中和试验:中和试验是有生物活性的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使其失去原有生物活性的一种血清学试验。该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并有严格的量的关系。

19.梗死:当血管内迅速发生阻塞而侧枝循环又不能充分建立的情况下,因血流阻断而引起的局部组织的坏死,称为梗死。

20.隔离检疫:是指将动物放在具有一定条件的隔离场或隔离圈(列车箱.船仓)进行的检疫方式。隔离检疫主要用于进出境检疫,准备出境动物的产地检疫,动物在运输前.后及过程中发现有或可疑有传染病时的运输检疫,建立健康畜群时的净化检疫。

21.动物检疫对象:动物检疫对象是指动物检疫中各国政府或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应检疫的动物疫病。

22.产地检疫:产地检疫是指在县境内流动的畜禽及其产品在离开饲养.生产地之前所进行的检疫,即到场到户到指定地点的产地检疫。

23.运输检疫:运输检疫是对运出县(市)境的动物实施的检疫。运输检疫的任务是对运出县境的动物实行检疫,并出具运输检疫证明。

24.市场检疫监督:市场检疫监督是对畜禽及其产品在市场交易过程中所进行的检疫与监督。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是(  )。04-27

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时,计算分配原材料费用和分配加工费04-27

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2019年10月购入甲材料04-27

在确定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费用的分配方法时,应该考虑04-27

月末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中,约04-27

某企业产品经过两道工序加工完成。产品耗用的原材料在04-27

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制造费用的是(  )。04-27

下列各项中,应在制造费用中列支的是(  )。04-27

某企业A产品经过三道工序加工完成。A产品耗用的原材料04-27

甲、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公司委托乙公司加工04-27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