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关于考试的几点说明
1.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试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本学期形成性考核中的5次平时记分作业,由中央电大布置。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试即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本学期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时间90分钟。
2.命题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文字主教材《市场营销学》。
3.试题类型
本学期期末考试的试题类型及比例为:判断正误、单选、简答、案例分析。
第二部分 各章应重点掌握的问题
第一章 市场营销学的由来与市场观念的演进
一、市场营销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学科、社会学和计量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的以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是一门应用科学。
概括地说,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营销关系、市场营销规律及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并为企业的营销管理服务。市场营销学要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企业的营销管理,即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营销者如何适应其营销环境,捕捉市场机会,设计、生产试销对路的产品或劳务,并在最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以最适当的价格、最灵活的方式,将其送到消费者或用户手中,从而获得赢利。
二、市场、市场营销的含义
市场营销研究中的具体的市场,指的是具有特定的需求或欲望,而且愿意并能够通过交换来满足这种需要和欲望的全部现实的潜在顾客构成的。
市场营销学家:市场=人口+购买欲望+购买力
菲力普.科特勒的定义:“市场营销是个人或组织通过创造并同他人或组织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过程”。
三、企业市场观念及其发展,新旧观念的区别
市场观念即企业的经营指导思想或营销管理哲学,是在一定时期内、占统治地位的组织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在西方国家工商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先后出现了五种营销观念,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销售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其中,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以顾客需要和欲望为导向的经营哲学,它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看作是一个不断满足顾客需要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制造或销售某种产品的过程。
以市场营销观念为分水岭,我们把企业市场观念分为新旧两类。新旧两类观念在以下方面都有根本不同:
1.企业营销活动的出发点不同。旧观念下企业以产品为出发点,新的观念下企业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
2.企业营销活动的方式方法不同。旧观念下企业主要用各种推销方式椎销制成的产品,新观念下则是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利用整体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占领目标市场;
3.营销活动的着眼点不同。旧观念下企业的目光短浅,偏向于计较每一项或短期交易的盈亏和利润的大小,而新观念下企业除了考虑现实的消费者需要外,还考虑潜在的消费者的需要,在满足消费者需要、符合社会长远利益的同时,求得企业的长期利润。
第二章 企业战略及营销管理过程
一、企业战略规划的主要程序
企业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
(1)规定企业的任务(使命);
(2)制定为实现企业任务(使命)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3)制定出指导企业实现目标,选择和实施战略的方针;
(4)决定用以实现企业目标的战略。
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和理解企业任务的陈述、目标的确定、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战略业务单位分析与评价方法的应用及具体的战略类型的选择这几个关键环节,特别是战略的选择。
二、企业发展战略方案的主要内容
企业可供选择的发展战略性增长有以下三种:密集性增长、一体化增长和多角化经营。
密集性增长策略。实行这种策略通常有三条途径: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一体化增长策略。
一体化增长战略有三种形式:后向一体化、前向一体化、水平一体化。
多角化增长策略。多化经营具体做法主要有:同心多角化、水平多角化、复合多角化。
三、产品投资组合与波士顿咨询集团方法
大多数企业,包括规模较小的企业,都有可能同时经营若干项业务。每项业务都会有自己的特点,面对的市场、环境也会有差异。
产品投资组合,指企业将资金投入本企业内部以产品为单位的各部门的比例。换言之,就是如何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合理分配给现状、前景不同的各个战略业务单位。战略业务单位(SBUs)就是企业值得为其专门制定一种经营战略的最小经营单位。
区分SBU的主要依据是各项业务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的经营主线,注意贯彻市场导向,保证切实可行。
美国的波士顿咨询公司提出了著名的对企业战略业务单位分类和评价的方法。其主张企业用“市场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矩阵”对企业现有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分类和评价。矩阵图把企业所有的战略业务单位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A类(问题类)、B类(明星类)、C类(金牛类)、
D类(狗类)。对应这四种类型的SBU应当能够选择不同的投资策略。
四、市场营销管理过程的含义及其主要步骤
企业市场营销管理过程是市场营销管理的内容和程序的体现,是指企业为达成自身的目标辨别、分析、选择和发展市场营销机会,规划、执行和控制企业营销活动的全过程。它包含着下列五个相互紧密联系的步骤:企业市场机会分析、研究与选择目标市场、制定战略性市场营销规划、规划与执行市场营销策略、实施与控制市场营销活动。
五、市场营销组合的概念
是现代营销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新概念。1950年前后,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尼尔.鲍顿教授首先提出来的,指的是企业在选定的目标市场上,综合考虑环境、能力、竞争状况对企业自身可以控制的因素加以最佳组合和运用,以完成企业的目的与任务。
1964年,美国的伊.杰.麦卡锡教授把这许多可控因素概括为四部分,即产品,价格、渠道和销售促进,按英文字头简称“4PS”。
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是既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中可控制的因素,也是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手段。这些手段或因素之间的关系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在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中,企业要满足顾客、实现经营目标,不能孤立地只考虑某一因素或手段,而必须从目标市场的需求和市场营销环境的特点出发,根据企业的资源和优势,整合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形成统一的、配套的市场营销组合,争取整体效应。
六、市场营销计划的概念与内容
市场营销计划是在对企业市场营销环境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按年度制定的企业及各业务单位的对营销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所应采取的策略、措施和步骤的明确规定和详细说明。一个完整的市场营销计划,一般包括八个部分,即:内容概要、当前营销状况、风险与机会、目标、营销战略、行动方案、营销预算、营销控制。
第三章 市场营销环境
一、市场营销环境、宏观环境、微观环境的含义
市场营销环境,泛指一切影响、制约企业营销活动的最普遍的因素。根据对企业活动的影响程度来区别,可以把营销环境分为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微观环境对企业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宏观环境对企业产生间接的影响作用。
宏观营销环境,也称总体环境、一般环境或间接环境,指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社会性力量与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及科技状况。
微观营销环境,又称个体环境、市场环境、直接环境或作业环境,指与企业的营销活动(营销管理功能之外的力量和因素)直接发生关系的组织与行为者的力量和因素,包括企业内部环境、供应企业、后续经销企业、消费者或客户、竞争企业等。
二、政治环境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政治环境指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外部政治形势和状况给市场营销活动带来的、或可能带来的影响。一般分为国内政治环境与国际政治环境两部分。
三、经济环境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经济环境指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所面临的外部社会经济条件。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经济发展状况。
(2)人口与收入。包括:人口的数量和变化趋势、从不同角度划分的人口的构成、人口的密度和地理分布、收入。在理解收入概念的时候要注意区分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以任意支配的收入三个概念。
(3)消费状况。
(4) 物质环境状况。
四、文化环境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营销人员对文化环境的研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育状况、宗教信仰、审美观念、语言、亚文化群等。
五、企业对市场营销环境威胁的对策
面对环境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威胁,企业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1)对抗策略,也称抗争策略。即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限制或扭转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发展。如通过各种方式促使(或阻止)政府通过某种法令或有关权威组织达成某种协议、努力促使某项政策或协议的形成以用来抵销不利因素的影响。
(2)减轻策略,也称削弱策略。即企业力图通过改变自己的某些策略,达到降低环境变化威胁对企业的负面影响程度。
(3)转移策略,也称转变或回避策略。即指企业通过改变自己受到威胁的主要产品的现有市场或将投资方向转移来避免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威胁。
第四章 购买行为研究
一、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内在因素、外在因素
1.内在因素:是指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动机、感受、态度、学习。
2.外在因素:主要有相关群体、社会阶层、家庭状况、文化状况。
(1)相关群体。相关群体指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一个人的态度、行为或价值观的团体。相关群体可分为参与群体与非所属群体。
(2)社会阶层。指一个社会按照其社会准则将其成员分为相对稳定的不同层次。
(3)家庭状况。家庭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很大。我们要研究家庭中不同的购买角色、分析家庭生活周期阶段。
(4)文化状况。文化是社会精神财富的结晶,它使人们建立起一种是非观念,从而影响消费者行为。文化状况有时对消费者购买行为起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三、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类型与企业的营销对策
1、经常性的购买,也叫惯例化的反应行为,是一种简单的、频度高的购买行为,通常指购买价格低廉的、经常使用的商品。面对这种情况,企业要保证商品的质量和一定的存货水平,保持价格的相对稳定,还要利用成功的商品陈列和别出心裁的促销方式吸引潜在的消费者。
2、选择性的购买,也叫有限地解决问题。这种类型复杂于前一种。消费者对于这类产品有过购买经历,有些基本知识,但是由于对新的商标、厂牌不熟悉,有风险感。企业应当适时地传达有关新牌号商品的信息,增加顾客对新产品的了解和信任感,促使其下决心购买。
3、探究性购买,也叫广泛地解决问题。指消费者对自己需要的商品一无所知,既不了解性能牌号特点,又不清楚选择标准和使用养护方法。此时企业要突出宣传商品的特点,使消费者在普遍了解大类商品的基础上,建立起对某具体牌号商品的信心。
四、消费者决策过程的主要阶段的特点及相应的营销对策
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可以分成四个连续的步骤,即确认需求、寻求信息、估价比较决定购买、购后评价。
这些步骤表明,消费者的购买活动,先于购买行为而发生,后于购买行为而结束。售货现场的交易过程只不过是消费者决策步骤中的一步,企业切忌以一概全,必须研究整个购买过程,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
五、生产者市场购买行为类型
由于企业采购的目标和需要不同,生产者购买行为可分为三种类型:
1、直接续购。即购买一方企业为满足生产活动的需要,按常规方式订货。由采购部门按过去的订货目录向原来的供货方继续订购过去采购的同类产品。
2、修正重购。即购买方企业,部分地改变要采购的商品的规格、质量、价格或供应者。
3、新购。即指购买方企业第一次采购某种生产资料。
以上三种类型中,第一种直接续购属惯例化购买,一般由采购部门担任。第三种新购表示出最复杂的购买情况。第二种修正重购则介于这两者之间。
六、生产者购买决策过程的主要阶段
生产者采购生产资料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八个阶段:
1.确认需求。即认识需求和提出解决需求的方法。
2.决定需求项目的特点和数量。
3.详细说明需求项目的特点和数量。
4.寻找和判断潜在的供应来源。
5.接受和分析供应企业的报价。
6.议报价和确定供应企业。
7.安排订货程序。
8.执行情况的反馈和评价。
上述八个阶段中,新购型一般要依次通过,并可能增加一些具体步骤,而其他类型的购买可以缩减一些步骤。
第五章 市场营销调研与需求测量
一、什么是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它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市场营销信息系统,是由人、机器和程序组成,为营销决策者收集、挑选、分析、评估和分配其所需要的、及时的和准确的信息综合系统。由以下4个子系统构成:
1.内部报告系统。是营销人员运用的最基本的信息系统。
2.市场营销情报系统。
3.市场营销调研系统。
4.市场营销决策支持系统。是用先进的统计程序和模型,对市场营销信息进行分析,以便从资料中发展更精确的研究结果,指导营销人员制定更好的决策的系统。
二、什么是市场营销调研?市场营销调研的主要内容与程序如何?
市场营销调研,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有关市场营销方面的信息,并提出调研报告,以便帮助管理者了解营销环境,发现问题及机会,作为市场预测和营销决策的依据。
营销调研涉及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有:产品调研、顾客调研、销售调研、促销调研、竞争者调研等。
营销调研一般包括五个步骤:(1)确定问题和研究目标。(2)制定调研方案。(3)收集信息。(4)分析信息。(5)撰写调查报告,提出调研结论。
三、确定市场营销调研的范围和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确定调研对象通常有两种选择: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后者是营销调研中常用的方法。企业应根据调查的内容、目的和企业的实力,合理确定调查范围及调查样本和调查对象,主要有下列选择: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
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问案调查法、观察法、询问法、访问法、实验法。
四、什么是市场预测?市场预测程序如何?
市场预测。就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利用一定方法或技术,测算未来一定时期内市场供求趋势和影响市场营销因素的变化,从而为企业的营销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般来说,市场预测应遵循以下程序:(1)确定目标。(2)拟定预测计划。(3)收集和整理资料。(4)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分析评价。(5)进行预测,估计误差。(6)审查预测结果并进行修正。
第六章 竞争者分析与竞争策略
一、什么是竞争者?分析竞争者的主要步骤如何?
竞争者是那些生产经营与本企业提供的产品相似的或可以互相替代的产品、以同一类顾客为目标市场的其他企业。企业分析竞争者需要经历以下步骤:
1、发现竞争者。
2、判断竞争者战略和目标。
3、评估竞争者的实力。
4、估计竞争者的反应模式。
二、企业竞争战略主要有哪两种基本形式?
企业之间的竞争战略主要为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两种基本形式。随着竞争的发展,企业的竞争战略越来越多地转向非价格竞争。
1.价格竞争──成本优势战略。
2.非价格竞争──多种竞争战略。即通过产品差异化进行的竞争。
三、什么是市场领先者?其竞争策略如何?
市场领先者是行业中在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通常采取的策略主要有:
1、扩大需求量策略。
2、保护市场占有率策略。
3、提高市场占有率。
四、什么是市场挑战者?其进攻策略如何?
市场挑战者即在市场上居于次要地位,但不安于现状,向领先者挑战,争取取而代之的企业。其可选择的策略主要有:
1、正面进攻。
2、侧翼进攻。
3、围堵进攻.
4、迂回进攻。
5、游击进攻。
五、什么是市场跟随者?其竞争策略如何?
市场跟随者是安于其次要地位,参与竞争但不扰乱市场局面,力争在“共处”的状态下求得尽可能多的利益的企业。其跟随策略:
1、紧密跟随策略。
2、距离跟随策略。
3.选择跟随策略。
六、什么是市场补缺者?一个最佳的“补缺基点”应具备哪些特征?市场补缺者的竞争策略如何?
市场补缺者,就是指精心服务于总体市场中的某些细分市场,避开与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竞争,只是通过发展独有的专业化经营来寻找生存与发展空间的企业。其取胜的关键在于专业化的生产和经营状况。
寻找和发现补缺基点对补缺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理解一个最佳的“补缺基点”应具有的特征。
市场补缺者策略主要在于进行专业化营销。
第七章 目标市场营销
一、什么是市场细分?市场细分的重要意义何在?
市场细分,是指按照消费需求的差异性把某一产品(或服务)的整体市场划分为不同的子市场的过程。这是50年代中期由美国著名市场学家温德尔.斯密(Wendell R.Smith)提出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表明战后西方市场营销思想和战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营销已成为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决定企业营销成败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市场细分对企业有重要的意义,概括地讲有以下三个方面:
1.有利于企业发现和比较市场机会。
2.有利于企业有效地分配人、财、物力。
3.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应变和调整。
二、有效的市场细分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细分消费者市场,除选择和把握最能反映消费者需求特征的标准外,还需要注意以下五方面的要求:
1、要做到分片集合化。市场细分的过程应从最小的分片开始,根据消费者的特点先把总体市场划分为一个个较小的片,然后把相类似的小片集合到一起,形成一个个较大的片。对这个集合后的相对大一些的片要求特征明确,每个片(即细分市场)必须有各自的构成的群体、共同的特征和类似的购买行为。
2、细分后的子市场要有足够的购买潜力。这既要求细分后的子市场具有与企业营销活动相适应的规模,还要求子市场不仅具有现实的购买力,还需要具有相当的购买潜力,这样的子市场才有发展前途。
3、细分后的子市场要有可接近性。主要指企业能够有效地集中营销力量作用于所选定的目标市场的程度。
4、市场细分要有可衡量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作为细分的标准应该是能够得到的,有些消费者特征虽然重要,但不易获取或衡量,不适宜作细分的标准,其二,细分后的消费者市场片的人数、购买量及潜在购买能力应该是可以衡量的,否则,细分则被视作不成功。
5、市场细分要有相对的稳定性。每一个分片划定之后,要有一个相对的稳定期,具体期限的要求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和商品的特征而定。
三、消费者市场细分的依据主要有哪几类?
一般从事消费品市场营销的人员,常用的几个具有代表性市场细分的标准主要有地理环境因素、人口和社会经济状况因素、心理因素、购买行为因素等。
1.地理环境因素。即按照消费者的地理环境来分析市场。
2.人口和社会经济状况因素。人口、社会经济状况因素包括消费者的年龄、性别、家庭规模、收入、职业、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民族、家庭所处生命周期阶段这些具体项目。
3.心理因素。即按照消费者的心理特征来细分市场。心理因素十分复杂,包括生活方式、个性、购买动机、价值取向等变数。
(4)购买行为。购买行为可以从消费者购买的着眼点、购买频率、偏爱程度及敏感因素等方面判定不同的消费者群体。
四、生产者市场的细分依据主要有哪几类?
生产者的购买行为不同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因此,其细分的标准、方法与消费者市场的细分存在着不小的差异。除了使用与消费者市场共同的细分标准外,还要根据生产者市场的特点,补充必要的细分标准,主要有:
1.用户行业。产品最终用户的不同要求,是生产者市场细分的最通用的标准。工商企业要根据生产资料用户的要求来细分市场,把要求大体相同的用户集合成群,以便企业开展针对性营销,设计不同的合适的市场营销组合方案。
2.用户规模。用户规模的大小,也是生产者市场细分的重要依据。企业对大用户市场和小用户市场应分别采取不同的营销组合。
3.用户地点。用户地点涉及当地资源条件、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生产力布局等因素。按用户的地点来细分市场,选择用户较为集中的地区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不仅联系方便,信息反馈快,而且可以更有效地规划运输路线,节省运力与运费,同时,也能更加充分地利用营销力量,降低营销成本。
五、企业的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如何?
1、无差异性市场策略。即企业不考虑细分市场的差异性,用一种商品面对所有消费者。采用此策略的企业把整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不进行细分,或是在企业作了细分化的工作之后,决定把整个市场作为目标市场。
这种策略的优点在于能够节约成本。但在具体实施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一般企业难以开发出让所有消费者都感到满意的产品。实行无差异营销的企业一般针对市场中的最大细分市场提供单一产品,当几家企业同时这么做时,在最大细分市场中便会出现激烈竞争,而较小细分市场的需要难以得到满足。
2、差异性市场策略。即以不同商品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这种策略的优点在于它能分别满足不同消费者群的需要,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感,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有利于企业扩大销售。同时,由于一个企业在数个细分市场上都能取得较好的营销效果,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顾客对企业产品的信赖程度和购买频率。这种策略的缺点是,成本和销售费用会大幅增加。所以在采用这种策略时企业必须慎重,要算一下所耗的费用是不是能够抵得上利润的上升。
3、集中性市场策略。即用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和营销方案去满足一小部分特殊消费者的需要,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策略。这种策略的优点是可以节省费用,可以集中精力创名牌和保名牌。但是也有缺点:实行这种策略对企业来说要承担一些风险,因为选的市场面比较窄,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这儿,一旦市场情况变化快、预测不准或是营销方案制订得不利,就可能失败。
六、影响目标市场策略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三种目标市场策略各有利弊,各自适用于不同的情况,企业在选择目标市场策略时,必须全面考虑各种因素,权衡得失,慎重决策。需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1、企业经营的实力。包括企业的设备、技术、资金等资源状况和营销能力等。一般地讲,大型的企业实力比较雄厚,资金多,原材料比较充足。那么,它就有条件采用无差异性市场策略和差异性市场策略。反过来,如果没有这个实力,就适合把力量集中起来专攻一个或两个市场面。一般地讲,我国的中小企业比较适用集中性市场策略。
2、产品的自然属性。指产品在性能、特点等方面差异性的大小以及产品特性变化的快慢。比如汽油、钢铁、原粮,长期以来没有太大的变化,这类商品适宜采用无差异性营销策略。反过来说,特性变化快的商品,如服装、家具、家用电器等,适合采取差异性或集中性策略。
3、市场差异性的大小。即市场是否“同质”。如果市场上所有顾客在同一时期偏好相同,对营销刺激的反应也相近,则可视为“同质市场”,宜实行无差异性营销策略;反之,如果市场需求的差异性较大,则为“异质市场”,宜采用差异性或集中性策略。
4、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的阶段。新产品在试销期和成长期较适合于采用集中性市场策略或是无差异性市场策略,到了成熟期,一般适合采用差异性市场策略和集中性策略。
5、竞争对手状况。一般来说,企业的目标营销策略应该与竞争对手有所区别,反其道而行之。假如竞争对手采用的是无差异性市场策略,以一种产品来供应所有的消费者,企业就应当采用差异性或集中性市场策略。当竞争对手已经采取了差异性营销策略,就不宜采用无差异性市场策略。当然,这些只是一般原则,并没有固定模式,营销者在实践中应根据竞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市场具体情况灵活抉择。
七、何谓市场定位?市场定位的程序如何?
市场定位,就是针对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根据消费者或用户对该种产品某一属性或特征的重视程度,为产品设计和塑造一定的个性或形象,并通过一系列营销努力把这种个性或形象强有力地传达给顾客,从而适当确定该产品在市场上的位置。
一个完整的市场定位过程,通常应由以下四个环节所组成:
(1)调查了解竞争者为自己的产品设计的形象和该产品在市场上(或者说在消费者或用户的心目中)实际所处的位置。
(2)调查消费者或用户对该产品的哪个或哪些特征最为重视;消费者或用户对某种产品特征或属性的评价标准,消费者或用户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该种产品的属性或特征等等。
(3)根据以上两方面的信息,为本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塑造某种个性或形象。这项工作通常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完成的。
(4)设计、实施一系列旨在把产品个性与形象传达给顾客的营销活动,并根据实施果及时调整和改进营销组合,或者重新设计产品的地位。
八、市场定位策略主要有哪两种?
企业常用的市场定位策略主要有以下两种:
1、避强定位策略,是指企业力图避免与实力最强或较强的其它企业直接发生竞争,而将自已的产品定位于另一市场区域内,使自己的产品在某些特征或属性方面与最强或较强的对手有比较显著的区别。避强定位策略能够使企业较快速地在市杨上站稳脚跟,并能在消费者或用户心目中树立起一种形象,市场风险较小,成功率较高。其缺点主要是:避强往往意味着企业必须放弃某个最佳的市场位置,很可能使企业处于最差的市场位置。
2、迎头定位策略,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实力,为占据较佳的市场位置,不惜与市场上占支配地位的、实力最强或较强的竞争对手发生正面竟争,而使自己的产品进入与对手相同的市场位置。迎头定位可能引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具有较大的风险性。但另一方面,由于竞争对手是最强大的,因此竞争过程往往相当惹人注目、甚至产生所谓轰动效应,企业及其产品可以较快地为消费者或用户所了解,易于达到树立市场形象的目的。迎头定位要求企业必须是有与竞争对手不相上下的竞争实力。
第八章 产品策略——产品、产品组合、品牌与包装
一、怎样理解产品整体概念的含义? 产品整体概念的意义。
产品应该是能够被顾客理解的,并能满足其需求的、由企业营销人员所提供的一切。现代营销理论认为,产品应当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任何产品,都应包含着5个层次:即核心利益、产品的实体层、期望产品、延伸产品、潜在产品。
1、核心利益。这是最基本的层次,即顾客真正需要的基本服务或利益。营销人员如善于发现购买者购买产品时所追求的真正的实际利益,将会由此产生出无数的新产品的创意,发掘有利的市场机会。
2、产品的实体层。这是产品的基础。指产品的有形部分,也叫有形产品、实体产品。是消费者通过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可以接触到、感觉到的有形部分。它包括产品的形态、形状、式样、商标、质量、包装、设计、风格、色调等。
3、期望产品。即购买者购买产品时通常希望和默认的一整套属性和条件。
4、延伸产品。也叫附加产品、引伸产品。指购买者在购买产品时得到的附加服务和利益。包括提供贷款、免费送货、维修、保证、安装、技术指导、售后服务等。在现代市场上,产品有趋于 一致化倾向,当竞争中企业的产品在实体层没有明显差别的情形下,企业设计有效的产品延伸层关系重大。
5、潜在产品。即具有变化与改进潜质的产品部分。最终可能会实现的全部附加部分和新转换部分。如果产品形式表明产品的现状,则潜在产品预示着产品的演进和发展前景。企业在这个层次大有用武之地。
产品的整体概念对实际工作有重要作用。
二、怎样理解产品组合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
产品组合。指企业制造或经营的全部商品的有机构成方式。或者说就是企业生产和经销的全部产品的结构。产品组合是由不同的产品线)构成,而产品线又是由不同的产品项目构成。产品组合包括广度、长度、深度和关联性等概念。
产品组合的宽度。指企业制造或经营着多少不同的产品品类,或者说产品线的数目。
产品组合的长度。指产品组合中的产品项目总数。组合内各产品品类中产品项目的数目相加,再除以产品线的数目为产品线的平均长度。
产品组合的深度。指产品线中的每个产品项目的有多少品种。如潘婷护发素中包含多少品种。
产品组合的相互关联性 也称密度。指企业产品组合中的各产品品类在最终用途、生产条件、目标市场、销售方式以及其他方面相互联系的程度。
三、产品组合策略有哪几种?
产品组合策略是制定其他各项决策的基础。企业必须对产品进行组合,做出正确地产品组合决策,使企业的产品组合独具特色,并通过不断调整保持最佳状态。产品组合调整策略一般有以下类别:
1.扩充产品组合策略。
2.缩减产品组合策略。
3.产品线延伸策略。
四、怎样理解品牌和商标的概念?两者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
商品的品牌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核,获准登记注册则成为商标。商标实行法律管理,企业因此拥有该品牌的专用权,并受法律保护。因此,商标是一种法律术语,也就是享有法律保护的某个品牌。企业的商标可在多个国家注册并受到各国法律的保护。
品牌与商标都是用以识别不同生产经营者的不同种类、不同品质产品的商业名称及其标志。
品牌是市场概念,实质上是品牌使用者对顾客在产品特征、服务和利益等方面的承诺。
商标是法律概念,它是已获得专用权并受法律保护的品牌或品牌的一部分。
五、企业的品牌策略主要有哪些内容?
1.有品牌与无品牌策略。
2.制造品牌与销售品牌策略。
3.家族品牌策略。
4.单一品牌或等级品牌策略。
5.更新品牌与推进品牌策略。
六、怎样理解包装的概念与作用?
包装是指为产品设计和生产容器或包裹物的一系列活动。产品包装有两层含义:一是为产品设计、制作包裹物的活动过程;二是指产品的容器或包裹物。产品的包装物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包装即直接包装,是指最接近产品的容器;第二个层次是间接包装,是指保护第一层次包装的物品;第三层次的包装又称运输(或储运)包装,是指产品储存、辨认和运输时和方便进一步销售时所必须的包装。;
在现代市场营销中,包装的功能与作用越来越大,可概括为以下方面:
1.保护商品。
2.方便使用。
3.促进销售。
七、企业的包装策略主要有哪些?
1.类似包装。
2.等级性包装。
3.组合包装。
4.再使用包装。
5.附赠品包装。
6.改变包装。
第九章 产品策略——产品生命周期与新产品开发
一、何谓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的经济生命周期理论(P L C理论)是市场营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产品经济生命周期又称产品生命周期,可以理解为一种产品在市场上产生、发展直至被淘汰的过程。
产品生命周期过程可以用一条曲线来表示,我们称之为产品生命周期曲线根据该曲线的特点,我们可以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引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产品有着不同的市场状况与营销对策。
二、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如何?企业如根据各阶段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1.引入阶段。又称试销期,指产品从设计投产直到投入市场进入测试阶段。在这个阶段,顾客对产品不熟悉,因而其市场状况呈以下特点:
(1)生产不稳定,生产的批量较小;
(2)成本比较高,企业负担较大(通常没有利润,甚至亏损);
(3)人们对该产品尚未接受,销售增长缓慢;
(4)产品品种少;
(5)市场竞争少。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着眼点应是建立新产品的知名度,广泛宣传,大力推销,吸引潜在顾客的注意和试用,争取打通分销渠道,占领市场。这一阶段企业营销策略的重点要突出一个“快”字,即尽量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使产品进入成长阶段。具体策略主要有:
(1)建立知名度。
(2)品牌提携。
(3)引导试用。
(4)激励中间商。
2.成长阶段。又称畅销期,指新产品通过试销效果良好,购买者逐步接受该产品,产品在市场上站住脚并且打开了销路。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1)大批量生产经营,成本降低,企业利润迅速增加;
(2)销量上升较快,一般讲价格也有所提高;
(3)生产同类产品的竞争者开始介入。
在这个阶段,产品的产量不断增长,工艺装备和各种专用设备全部投入生产线,销售量增长快,企业开始有较多的利润,随着更多的生产者经营者加入这个行列,竞争逐渐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保持良好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切勿因产品畅销而急功近利,片面追求产量和利润。为了促进市场的成长,企业营销策略的重点应该突出一个“好”字,具体可采取以下策略:
(1)提高产品质量。
(2)扩充目标市场,积极开拓新的细分市场。
(3)转移广告重点。
(4)增加新的分销渠道或加强分销渠道。
3.成熟阶段。又称饱和期,指产品进入大批量生产并稳定地进入市场销售,产品需求趋向饱和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主要有:
(1)购买者一般较多;
(2)产品普及并日趋标准化;
(3)销售数量相对稳定;
(4)成本低,产量大;
(5)生产同类产品企业之间在产品质量、花色、品种、规格、包装、成本和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加剧。
企业在这一阶段,不应满足于保持既得利益和地位,而要积极进取,争取稳定市场份额,延长产品市场寿命。企业营销策略的重点是“改”,即对原有的产品市场和营销组合进行改进。具体的策略主要有:
(1)千方百计稳定目标市场,保持原有的消费者,同时使消费者“忠于”某个产品;
(2)增加产品的系列,使产品多样化,增加花色、规格、档次、扩大目标市场,最少也要维持原市场占有率(覆盖率),改变广告宣传的重点和服务措施;
(3)要重点宣传企业的信誉。还要加强售后服务工作。这一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研制第二代产品,为产品的升级换代做好准备。一旦这个产品一蹶不振,马上有新的产品问世。
4.衰退阶段。又称滞销或衰落期。指产品走向淘汰阶段。这时,产品在市场上已经老化,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市场上已经有其他性能更好、价格更低廉的新产品,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时市场的情况是:
(1)产品的销量和利润呈锐减状态;
(2)产品价格显著下降。这意味着一个产品已经日薄西山了,预示着该产品即将退出市场。
在这一阶段,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应当机立断,弃旧图新,及时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
这一阶段企业的策略重点在于一个“转”字,即转向研制开发新产品或转入新市场。有经验的营销人员总结了三个字,叫做“撤、转、攻”。“甩卖”是“撤”的一种,“撤”还要讲究方法和策略。“转”有几层意思:一是转移目标市场。二是转移产品的用途。“攻”指在“撤”的同时采取进攻型策略,推出新产品是最典型的“攻”。
三、怎样理解新产品的含义?
新产品具有广泛的意义。市场营销学中所讲的新产品同科学技术发展意义上的新产品的含义不完全相同。市场营销理论中强调消费者的观点,认为凡是消费者认为是新的、能从中获得新的满足的、可以接受的产品即属于新产品。
可将新产品进一步分为以下四种:
1.全新型新产品。
2.换代型新产品。
3.改进型新产品。
4.模仿型新产品。
四、新产品开发的程序与开发策略如何?
一般来说,开发新产品的过程,可大致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提出目标,搜集构想
2.评核与筛选
3.营业分析
4.新产品实体开发
5.新产品试制与试验
6.新产品的商品化
第十章 定价策略
一、影响定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价格形成及运动是商品经济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除了价值这个形成价格的基础因素外,现实中的企业价格的制定和实现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此,企业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全面的考虑。
1.市场需求及变化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如果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消费者对某一商品需求量的变化与这一商品价格变化的方向相反,如果商品的价格下跌,需求量就上升,而商品的价格上涨时,需求量就相应下降,这就是需求规律。需求规律是企业决定市场行为特别是制定价格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2.市场竞争格局
企业定价的“自由程度”,首先取决于市场竞争格局。在不同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定价的自由度有所不同,企业定价时必须对其产品的市场模式予以考虑。在现代经济中可分为四种竞争格局:
(1)完全竞争。
(2)纯粹垄断(或称完全垄断)。
(3)不完全竞争(也叫垄断性竞争)。
(4)寡头竞争。
3.政府的干预程度
4.商品的特点
5.企业状况
二、定价的基本方法有哪三类?
1.成本导向定价法
是一种以成本为中心的定价方法,也是传统的、运用得较普遍的定价方式。具体做法是按照产品成本加一定的利润定价。成本加成法包含不同的具体种类,主要有完全成本加成法和边际成本加成法。
2.竞争导向定价法
是以竞争为中心的、以竞争对手的定价为依据的定价方法。常用的四种方法是:随行就市定价法、追随定价法、密封递价法。
3.需求导向定价法
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定价方法。它不是根据产品的成本,也不是单纯考虑竞争状况的企业定价,而是根据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度和对商品价值的认识程度来制定企业价格。主要有两种方法:理解价值定价法、区分需求定价法。
三、企业定价的主要步骤如何?
一般企业的定价程序可以分为六个步骤,即确定企业定价目标、测定市场需求、估算商品成本、分析竞争状况、选择定价方法、确定最后价格。
1、确定定价目标。主要有八种选择:投资收益率目标、市场占有率目标、稳定价格目标、防止竞争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渠道关系目标、度过困难目标、塑造形象目标(也叫社会形象目标)。
2、测定需求。企业商品的价格会影响需求,需求的变化影响企业的产品销售以至企业营销目标的实现。因此,测定市场需求状况是制定价格的重要工作。在对需求的测定中,首要的是了解市场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即需求的价格弹性。
不同产品的需求弹性不同,企业的定价也应不同:
(1)当产品富于需求弹性即 E> l时,商品小幅度降价,销售量就会显著增加,企业的总收入也会增加;相反,商品小幅度提价,销售量就会明显下降,企业的总收入也会减少。价格变动方向同总收入的变动方向成反比。对于这类产品。企业宜采取低价策略。
(2)当产品具有一般需求弹性即 E=1时,价格变动幅度与销售量变动幅度大小一致,方向相反,总收入不变。对于这类产品,企业不宜采用价格手段进行竞争。
(3)在产品缺乏需求弹性即 E< l的情况下,即使产品价格下降很多,销售量也只有较少的增加,企业总收入减少;相反,价格提高很多,销售量也只有较小的减少。价格的变动趋势同总收入的变动趋势方向相同。对于这类产品采用低价达不到销售量增加和效益提高的目的,而有限制的较高的定价则对企业有利。
3、估算成本。企业商品价格的最高限度取决于市场需求及有关限制因素,而最低价格不能低于商品的经营成本费用,这是企业价格的下限。
4、分析竞争状况。对竞争状况的分析,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分析企业竞争地位;(2)协调企业的定价方向;(3)估计竞争企业的反应。
5、 选择定价方法。
6、选定最后价格。
四、常用的企业定价策略有哪几种?
1.新产品定价策略
(1)撇脂定价策略。也称速取策略或高额定价策略。指企业在新产品刚上市时,把价格定得尽可能高,以期及时获得较高的收益,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便收回研制开发新产品的成本及费用,并逐步获得较高的利润。以后随产品的进一步成长再逐步降低价格。采用此策略的企业产品一上市便高价厚利,其做法很象从牛奶的表面撇取奶油,故而得名。
实行这种策略必须具有以下条件:第一,新产品比市场上现有产品有显著的优点,能使消费者“一见倾心”;其次,在产品初上市场阶段,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或者早期购买者对价格反应不敏感;另外,短时期内由于仿制等方面的困难,类似仿制产品出现的可能性小,竞争对手少。
(2)渗透定价策略。也称渐取策略或低额定价策略。与撇脂策略截然相反,此策略在向市场推出新产品时,尽量把价格定得低一些,采取保微利,薄利多销的方法。企业的目标不是争取短期更大利润,而是尽快争取最大可能的市场占有率。此策略的产品上市后以较低价格在市场上慢取利、广渗透因此叫做渗透法策略。
采用此策略的条件是:商品的市场规模较大,存在着强大的竞争潜力;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稍微降低价格,需求量会大大增加;通过大批量生产能降低生产成本。
(3)中间定价策略。即按照本行业的平均定价水平或者按当时的市场行情来制定价格。企业可以在不承担较大风险的情况下,获得比较稳定的市场面;同时,价格不高不低,销售渠道成员觉得稳妥因此保持经营的积极性;从企业自身看,可有计划地在不太长的时间收回企业的研制成本。又称“满意法”。
2、商品阶段定价策略
即在对“商品经济生命周期”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商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而制定和调整价格。
3、折扣价格策略
是企业为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或鼓励顾客作出有利于企业的购买行为的常用策略。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1)数量折扣。
(2)季节折扣。
(3)现金折扣。
(4)业务折扣。
4、心理定价策略
(1)组合定价策略。
(2)尾数定价策略。
(3)整数定价策略。
(4)期望与习惯定价策略。
(5)安全定价策略。
(6)特价品定价策略。
5、相关商品价格策略
相关产品,是指在不同的商品在最终用途和消费购买行为等方面具有某种相互关联性。主要有:
(1)互补商品价格策略。互补商品指两种(或以上)功能互相依赖、需要配套使用的商品。具体做法是,把价值高而购买频率低的主件价格定得低些,而对与之配套使用的价值低而购买频率高的易耗品价格适当定高些。
(2)替代商品价格策略。替代商品是指功能和用途基本相同,消费过程中可以互相替代的产品。替代产品价格策略是企业为达到既定的营销目标,有意识安排本企业替代产品之间的关系而采取的定价措施。
6、地理定价策略
指根据商品的销售市场与产地市场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制定的不同的价格策略。通常有以下三种做法:(1)对各个相对独立的市场分别作价;(2)对异地买主提供收费或免费服务措施;(3)向异地经销企业提供价格支持和保证。
第十一章 分销策略
一、什么是分销渠道?其功能如何?分销渠道是怎样分类的?
1.分销渠道的概念
分销渠道是指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过程中所经的通道。在一般情况下,这种转移需要中间环节机构(或中介人、中间商)的介入,因此,分销渠道又可理解为产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运行过程中经由中间环节或机构转移的市场营销活动。产品的分销渠道由位于起点的生产者和位于终点的消费者(包括产业市场的用户),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商组成。
2.分销渠道的功能
(1)收集和传播信息。
(2)促进销售。
(3)洽谈生意。
(4)整理产品。
(5)资金融通。
(6)承担风险。
(7)储存运输。
2.分销渠道的类型
(1)直接式渠道和间接式渠道
直接式渠道:是指生产者把产品直接出售给消费者或使用者,不经过任何形式的商业中间环节转手的渠道结构。直接式渠道在产业市场分销中占主导地位。
间接式渠道:是指产品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者或使用者的过程中,经过若干中间企业的销售渠道。一般经过两次及两次以上的销售活动。间接式渠道是消费品分销渠道的主要类型。
(2)分销渠道的长度和宽度
产品在从生产者向消费者或用户转移的过程中,每经过一个对产品拥有所有权或负有销售责任的机构,称为一个“层次”,或叫“环节”。产品在流通中经过的层次的多少就是分销渠道的长度。产品在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或购买者的过程中,经过的环节越多,销售渠道越长,反之,销售渠道越短。
分销渠道的宽度,即渠道的每个层次中使用同种类型的中间商数目的多少。如果某种产品的制造商通过许多同类中间商将其产品推销到广大地区,送到众多消费者手中,这种产品的渠道就较宽;反之,如果某种的制造商只通过很少的中间商推销其产品,这种产品的渠道就比较窄。
二、影响分销渠道的因素有哪些?
l、产品条件
(1)产品的价值。指产品单位价值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产品单位价值的大小与分销渠道的宽窄、长短成反比例关系。
(2)产品的时尚性。凡产品的式样或款式变化比较快的,一般宜采取少环节的、短渠道。短渠道也有利于生产者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调整产品结构。
(3)产品的易腐易毁性。易腐的鲜活产品应尽量缩短分销渠道,迅速把产品出售给消费者。对不易运输的易毁、易损性产品也应采取短渠道、就地、就近销售。
(4)产品的体积与重量。体积过大或过重的产品及轻泡产品,应采用少环节的短渠道。
(5)产品的技术与服务要求。凡技术性较强而又需提供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的产品,企业应该尽量直接卖给消费者。
(6)产品的生命周期。对处在介绍期的新产品,生产企业可以组织自己的推销队伍,通过各种方式与消费者直接见面。处在成熟期的产品,以间接渠道销售的居多。
(7)产品的用途。用途广泛、通用的、标准的产品可用间接销售渠道,而专用性强的产品,以采取直接销售渠道结构为宜。
2.市场条件
(1)目标顾客的类型。
(2)潜在顾客的数量。
(3)目标顾客的分布。
(4)购买数量。
(5)竞争状况。
(6)购买者习惯。
3、企业自身条件
(1)企业的规模和实力。规摸大的企业,资金力量雄厚,管理水平较高,如果企业愿意对渠道的控制程度高些,或要求渠道短些,就有可能做到。而规模小,资金力量不强的企业,必须依靠中间商提供销售服务。
(2)企业声誉与市场地位。
(3)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
(4)控制渠道的要求。
三、分销渠道的结构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分销渠道在其本身特征、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渠道成员之间的结合方式上有不同的种类,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个别式分销渠道结构。即传统的分销渠道,是由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构成、关系松弛的销售网络。
2.垂直式分销渠道结构。是由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形成的统一整体。 具体有三种:
(1)所有权式垂直分销渠道结构。
(2)管理式垂直分销渠道结构。
(3)契约式垂直分销渠道结构。
3.水平式分销渠道结构。也称横向分销渠道结构,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级企业为充分利用资源和避免风险而形成的短期或长期的联合营销渠道结构。
4.复式渠道结构。也称多渠道或双重渠道结构。指生产企业通过多条渠道将相同的产品送到不同的市场或相同的市场。
四、确定中间商数目主要有哪三种形式?
企业决定所使用的中间商的数目,一般有三种选择形式:
1.普遍性销售。又叫密集分销,即生产企业对经销商不加任何选择,经销网点越多越好,力求使产品能广泛地和消费者接触,方便消费者购买。这种策略适用于价格低廉、无差异性的日用消费品,或生产资料中的标准件小工具等的销售。
2.选择性销售。生产企业选择几家批发商或零售商销售特定的产品。这种渠道策略大都适用于一些选择性较强的日用消费品和专用性较强的零配件以及技术服务要求较高的产品。
3.独家销售。生产企业在特定的市场区域内,仅选择一家批发商或代理商经销特定的产品。这种策略,一般适用于新产品、名牌产品以及有某种特殊性能和用途的产品。
五、选择渠道成员应考虑的因素
选择渠道成员应全面考虑待选企业的状况,主要有:
1.与目标市场接近度。
2.财务状况。
3.产品组合状况。
4.市场覆盖率(或占有率)。
5.推销能力。
6.储藏、运输能力等。
六、怎样理解批发与批发商的概念及其功能?
批发是指在产品流通过程中,不直接服务于最终消费者,只通过转售等方式实现产品在空间和时间上转移的中间环节的统称。以批发经营活动为主业的企业和个人就是批发商。
批发在产品流通中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集散产品。
2.储存产品。
3.沟通产销信息。
4.为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服务。
5.承担市场风险。
6.推销和促销。
七、怎样理解零售与零售商的概念及其作用?
零售是指所有面向最终消费者直接销售产品和服务,用于个人及非商业性用途的活动。零售商或零售商店是指那些销售量主要来自零售的企业。
零售商业处于流通领域的终端,直接联结着消费者,完成着产品最终实现价值的任务。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沟通生产、批发、消费,实现产品价值和推动社会再生产的继续进行生产发展;
(2)满足消费者多种多样的需求,保证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实现按劳分配,促进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3)实现生产领域创造的剩余产品,为国家提供积累,促进现代化建设。
八、什么是直效营销?直效营销的主要方式如何?
直效营销的含义。直效营销又称直复营销、直接营销,它是一种为了在任何地方产生可度量的反应或达成交易而使用的一种或多种传播媒体的交互作用的市场营销系统。
直效营销的方式主要有面对面的人员销售、直接邮寄营销、目录营销、电话营销、电视或其它电子媒体的营销以及网络营销等。
第十二章 网络营销
一、怎样理解网络营销的概念与职能?
网络营销,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营销方式,即企业以现代营销理论为基础,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从而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活动。它并非独立的,而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网上营销和网下营销相结合形成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营销体系。
网络营销主要具有以下职能:
1.信息收集。
2.信息发布。
3.销售促进。
4.销售渠道。
5.顾客服务与顾客关系。
6.网址推广。
二、网络营销具备哪些优势?
1.竞争更公平
2.眼界更开阔
3.沟通更有效
4.速度更快捷
5.关系更密切
6.成本更节省
7.消费者的力量更强大
此外,要了解网上营销4P策略的特点。
第十三章 促销策略
一、如何理解促销与促销组合的含义?五种促销方式指什么?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促销是企业通过人员和非人员的方式,沟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引发、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兴趣,使其产生购买行为的活动。企业促进销售的实质是信息的沟通,企业必须有效地完成与其现实的与潜在的消费者、零售商、供应商及相关公众之间的沟通。
促销组合(促进销售组合)也可称为营销信息沟通组合,就是企业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营销目标,综合各种影响因素,对各种促销方式的选择、编配和运用,使企业的全部促销活动互相配合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果以顺利实现促销目标。
现代市场营销学认为,企业的促销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五种方式:
1.广告。指由确认的商业组织、非商业组织或个人支付费用的、旨在宣传构想、商品或者服务的任何大众传播行为。
2.人员推销。指企业派出人员直接与消费者或客户接触,目的在于达到销售商品或服务和宣传企业的促销活动。
3.公共关系。指企业为建立传播和维护自身的形象而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渠道保持与企业外部的有关公众的沟通活动。企业常用公共关系活动作为促销手段之一。
4.销售促进。指企业为促发顾客的购买行动而在短期内采取的各种除以上三种之外的特殊营业方法。包括奖励、比赛、优惠、展销等多种方法。
5.直效营销。指使用邮寄、电话、电子信箱和其他非人员接触工具沟通,或获得特定或潜在顾客的回复。直效营销的方式的形式多样,如直接邮寄、电讯、电子营销等。
二、进行有效沟通的步骤主要有哪些?
企业开发和进行沟通及促销时的步骤主要有:
1.找出目标接收者
2.确定沟通目标
3.设计信息
4.选择沟通渠道
5.制定促销预算
常用的方法有:
(1)量力支出法
(2)促销额百分比法
(3)竞争对等法
(4)目标与任务法
三、影响和制约企业促销组合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促销组合的决策者,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使各种促销方式扬长避短,优化组合,以达到最佳的促销效果。有关影响因素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 产品类型与特点
2. 推或拉的策略
3.现实和潜在顾客的状况
3. 产品生命周期阶段
四、制定企业广告促销方案的步骤有哪些?
广告促销方案一般包括五个主要步骤,可以简称为五个“ M”:广告目标是什么(Mission)、广告费用是多少(Money)、传递什么广告信息(Message)、利用什么广告媒体(Media)、怎样估价广告效果(Measurement)。
五、企业销售促进的主要方式如何?
常见的包括如下几种:
1.赠送样品。
2.优惠券。
3.退款。
4.特价包装。
5.赠送礼品。
6.奖励。
7.累计购买奖励。
8.免费试用。
9.产品保证。
10.联合推广。
六、公共关系的功能与公共关系手段如何?
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来看,公共关系所发挥的作用和职能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搜索信息、传播沟通、协调关系、处理纠纷、参与决策、改善环境、增进社会效益、树立企业形象等。公共关系的全部活动和职能,最终都是为了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
企业营销活动中的公共关系通常采用以下一些手段:新闻宣传、公共关系广告、企业自我宣传、人际交往等。
第十四章 市场营销的组织、实施与控制
一、企业市场营销部门有哪几种五种组织形式?
1.职能型组织。
2.地区型组织。
3.产品管理型组织。
4.市场管理型组织。
5.产品──市场管理型组织。
二、市场营销控制主要有哪些方法?
企业的营销控制主要有年度计划控制、赢利能力控制、效率控制和战略控制四种不同的方法。
第十五章 服务营销
一、什么是服务?服务主要有哪些特点?
服务是指一方向另一方提供的可以满足某种欲望、需求而不涉及所有权转移的、基本上是无形的任何行为或绩效。
服务的特点:
(1)无形性。即服务是无形的。服务是一种绩效或行为,而不是实物。
(2)不可分离性。即服务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是同步进行的,是不可分割的。
(3)可变性。即服务的质量水平会受到相当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会经常变化。
(4)不可贮存性。又称易消失性,指服务无法被贮藏起来以备将来使用。
二、怎样理解服务营销组合的基本内涵?
一般来说,有形产品营销的理论和原则也适用于服务营销。但由于服务的特殊性,服务营销组合也应有所调整,我们称之为服务业中的扩展组合。其基本要素如下:
1.产品。服务产品必须考虑的要素是提供服务的范围、质量、品牌、保证以及售后服务。整体产品的概念同样适用于服务产品。服务产品应该是价值满足的综合体。
2.价格。由于服务产品的无形性,服务产品定价比有形产品定价更为重要。
3.分销。即如何把服务交付给顾客和在什么地方进行交付的决策。服务营销人员应该寻找制定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适宜的交付服务方法。包括渠道类型、商品陈列、店面位置、运输、管理渠道等。
4.促销。向顾客传达服务的无形元素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要帮助顾客了解和判断服务的好坏,还必须借助于有形线索。其主要手段有广告、个人销售、促销、公共关系、口头传播、直接邮递等。
5.参与者。指卷入服务产出过程的所有人,包括顾客、员工。由于服务具有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所以公司的员工在影响顾客评估产品质量上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6.有形证据。是指服务环境以及服务的其他有形层面。顾客通过检查有形证据来确定一项服务可能达到的质量水平。
7.过程。指为提供服务而发生的一系列活动及其发生顺序。
三、服务价格与有形产品价格的区别何在?
1.顾客对服务价格的理解有限
由于服务产品的无形性、服务项目的不确定性,使得服务的价格更加复杂、灵活,因此,顾客对服务价格的了解远不如对有形产品价格清晰,也难以找到准确的参考价格。
2.非货币成本的作用加大
非货币成本是指顾客购买及使用服务时付出的货币价格之外的其他代价。包括时间成本、搜寻成本、心理上的成本等。在服务产品的购买活动中,非货币成本的作用尤其明显。
3.服务价格更多的被顾客作为判断服务质量的信号
由于服务产品的特征和它的信息有限,顾客在选择服务时往往把价格看作是质量的标志。因此,服务价格必须小心制定,价格的水平必须传达适当的质量信号。
第十六章 国际市场营销
一、什么是国际市场营销?其特点如何?
1. 国际营销的概念
国际市场营销,是指识别和确定国外消费者和用户的需要,并以适宜的产品或劳务满足这些需要、获取利润的一切活动。
2.国际营销的特点
国际市场营销与国内市场营销从本质上说,没有根本不同。但由于国际营销是跨越国境在更大范围内、更复杂的环境中开展营销活动,因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两者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1)国际营销更具复杂性和困难性。
(2)国际营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主要有:①政治风险。②法律风险。③外汇风险。
(3)制定营销策略须考虑的因素的着重点不同。
(4)营销管理不同。
二、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类?
1.出口进入方式
是生产企业把本国生产的产品向国际市场出口的方式,是最简单、最普遍的形式。主要有两种方式:
(1)间接出口。
(2)直接出口。。
2.契约进入方式
契约进入具体有多种方式,如许可证贸易、特许经营、合同安排等。要注意理解这几种方式的含义和特征。
3.投资进入方式
投资进入是指企业在国外进行投资生产,并在国际市场销售产品的方式。当企业已经具有了丰富的国际市场营销经验、企业实力和国际市场潜力较大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投资进入分为独资经营和合资经营两种类型。
三、国际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主要内容如何?
1.国际营销产品策略
国际营销的产品策略主要有以下方面:
(1)产品延伸策略。即对现有产品不加任何变动,并使用相同的促销方式,直接延伸到国际市场的策略。
(2)产品调整策略。即对某种产品进行适当调整和变动,以适应国际市场不同需求的策略。产品的更改通常包括:功能更改、外观更改、包装更改、品牌更改等。
(3)产品创新策略。即全面开发设计新产品,以适应特定国际目标市场的策略。
2.价格策略
国际营销定价不仅要遵循价格策略的一般原理,还要充分了解国际市场竞争状况,熟悉国际上通行的价格术语。国际营销价格策略要比国内营销复杂、困难得多。
(1)国际营销定价应考虑的因素。除了与国内营销共同的因素外,国际营销定价中对某些因素需赋予新的内涵,并需额外考虑一些因素:成本、国外法规及政府对价格的干预、国际市场供求及竞争、汇率变动等。
(2)国际营销定价策略
①同一定价策略。
②多元定价策略。
③控制定价策略。
④转移价格策略。
3.分销策略
(1)选择国际营销渠道成员的标准
选择国际营销渠道成员(中间商)要着眼于长远的规划,在对国外市场的详细考察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慎重决策。遵循的标准主要有以下方面:目标市场的状况、地理位置、经营条件、经营能力与业务性质、中间商的资信条件。
(2)国际市场渠道策略
①窄渠道策略。
②宽渠道策略。
③短渠道策略。
④长渠道策略。
4.促销策略
在制定国际营销促销组合策略时,应注意以下因素:(1)语言障碍。(2)政府控制。
关于考试的说明:
本学期期末考试的试题类型及比例:判断正误(20分)、单选(30分)、简答(36分)、案例分析(14分)。
案例分析主要侧重于以下方面的理论和原理的运用:
1. 市场观念的的含义、建立与贯彻
2. 环境分析,企业与营销环境的适应与协调
3. 竞争策略
4. 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策略
5. 市场定位
6. 渠道策略
7. 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8. 新产品开发的意义与策略
(可以参照“学生手册”和网络课程中的相关案例进行练习)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2015春中央电大《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复习资料(3-04-27
2015春中央电大《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复习资料(2-04-27
2015春中央电大《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复习资料(4-04-27
2015春中央电大《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复习资料(5-04-27
2015春中央电大《动物检疫技术》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