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现代教育思想》期末复习资料(3)

时间:2024-04-27 18:37:12 5A范文网 浏览: 复习资料 我要投稿

 D.案例分析题

1. 试分析下面这则案例材料中语文老师的做法是否妥当,为什么?

【案例材料】一名中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一本新华字典不见了,而她曾在这本新华字典的背面写了个“玉”字, …… 数年以后,学生毕业了,有一天这位老师收到一封信,里面夹着11元钱,信里,这名学生向老师认了错误,并衷心地感谢老师对她的爱护。

(评分参考要点)此题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回答;

I、老师的做法很妥当。因为(1).对于拿别人字典的女生,老师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发现事出有因(因家境贫寒,母亲抱病,无钱买来字典),便没有当众“杀鸡敬猴”,而是自己掏钱为学生弥补了过失,表现了崇高的师德,令人敬佩。 (2).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育的人道精神,在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老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需要和感受,超越简单道德的束缚,对学生的品德影响深远而长久,教育效果是可靠的。 (3).老师也没有采取简单的息事宁人的态度,而是将个别的问题进行个别处理,通过心灵的交流,给学生以自我觉悟的机会,表现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的尊重和对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信任,同时又利用集体的心理氛围的影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着为无声的引导,这些都是教育智慧的集中体现。 [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水平,另计3分]

II.老师的做法并不妥当,因为:(1).老师出于保护学生的心愿,动机无可厚非,但老师为此而不惜自己作假,当众隐瞒了自己完全知道的事实,这样做并不好,至少有了欺骗之嫌。 (2).学生无论有什么原因,都不应该做不道德的事情,而老师过于看重客观原因因而忽略学生行为失当暴露出来的问题及其可能导致的更大的危险,基本上只是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这种表面的善良可能为学生带来更大伤害,因而自掏腰包做法并不可取。 (3).老师煞费苦心营造一种所谓的“人文环境”,其行为是否妥当,情节表明在“数年以后”才从学生的来信中得到肯定,这是不是也太冒险了一点?如果这位学生在当时就产生了一种“占小便宜没事儿”的侥幸心理呢?后果实在不堪设想。因此还是应该及时说清楚,再个别加以解决为好。【视联系实际分析水平另计3分】

 

2.试分析下面这则案例材料,谈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体会并参与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案例材料】班里来了一位同学,她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先是惊讶得面面相觑,而后捂住嘴埋下头嗤嗤笑了起来,因为那个女孩只有几绺稀疏的头发,女孩惨白着脸,象只受惊的小鹿手足无措地找到自己的座位,接下来的几天,一些同学把这个丑丑的女孩当作笑谈的资料,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老师通过主动与女孩接触,……渐渐地同学们都喜欢上了这个“丑”女孩,而且发现女孩原来有一双很大很美的眼睛。女孩的脸上终于有了快乐自信的笑容

解题思路:(1).虽然人文教育的影响时刻都存在于我们身边,但学校教育中的人文环境永远都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去加以细心发现和精心培育,案例中的老师善于利用“办黑板报”、“手工比赛”和“主体班会”等具体方式,让这位容易受到歧视的女生得到展现自己心灵手巧美好品质的机会,也让同学们发现了生活中更多的充满美好希望的事物,提高了思想认识的境界,使班集体的人文环境得到改善,老师的做法是成功而富有启发的。 (2).学生对生活中美与丑的最初的认识,一般都处于简单和直观的水平,但这不是他们自己的过错,为此,教师不能简单使用批评或说教的方式来给他们以帮助。 (3).让生活本身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吧,因为在我们的世界上,往往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更具有发现美好事物的经验,可以帮助学生自己发现周围同学和自己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品质,可以让教育赢得出乎意料的成功。 (4),让同学们的善良的天性都得到发挥,不能靠简单地说教来实现,而是需要教师去创造一些必要的教育方式,如此为学生提供各种发现的机会,共同开拓一片促进美好事物得到发展的空间,这也是我们教师、长辈应有的职责。 

 

3.请阅读下面这则案例材料,谈谈你的处理意见。

某学校一名五年级学生,因为对语文老师的课感到很无聊,就逃课去了学校附近公共图书馆。没想到,一去就迷上了那里丰富的书刊,原本只想逃一上午的课,结果欲罢不能,在那里一直泡了三天。三天中,家长以为孩子每天都背著书包上学去了,老师则以为生病请假了。后来双方对不上号,才知道这位同学去了公共图书馆。这个学生被找回来以后,学校和老师应对她怎么处理呢?

解题思路:(1).学生撒谎,逃学是不对的,应该严肃指正(2).学生对老师讲课感到无聊,说明老师工作存在问题,要认真听取同学的意见,想办法加以改进(3).学校应专门研究一些同学的特殊情况,对于确实可以不听或少听老师讲课的学生,要制定个别的学习管理制度,可以给予学生一定选择学习时间的自由度(4).对于可部分不在课堂上进行学习的学生,要有明确自学任务,并定期检查,指导(5).尊重学生的特点和个别差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是现代教育思想中主体教育思想的重要主张,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要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在转变观念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4.请阅读下面这则案例,谈谈你对这位班主任事后的建议。案例:上课铃响后,某班班主任则准备上课,发现有几个在课间踢球的学生衣冠不整地跑进来,于是当众大声斥责说:“XX,你是体育委员,这个头带得好,请欣赏一下尊容,那德性!”不料,学生不服气地嘀咕了一声。老师问:“我说错了吗?”学生的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八度:“什么‘德性’?老师怎么骂人!”学生的反诘让老师大为难堪,为保住面子,老师放慢了语速,加重了语气说:“今天你违反了中学生行为规范中不行和老师顶嘴这一条,今天你带的什么头?扮演了什么角色?你必须在全班检讨,挽回影响,我等着看你的表现!”然后不容分辩,又把其他几个学生训斥一通后宣布上课。

解题思路:(1)这位教师的做法是不恰当了。显然,这位班主任是过于看重了自己在师生关系中所应具有的地位。他要求学生对自己言听计从,不能有丝毫妥协和让步,以致于不惜破坏上课前全班同学所期待的和谐的教学气氛,也要为“挽回影响”、保住面子而加重语气来训斥学生。

(2)教师不应该过于强调学生必须服从老师的教导,否则我们只能培养出来一大批只会“听话”的孩子。有的时候,学生对于老师的批评,也是促进我们自身进步所必需的,因此我们当老师的应该学会倾听我们学生的意见,而万万不能视学生的批评意见为顶撞老师的不良表现,伤心动气,实在为教育之大忌。

(3)建议这位班主任平时多与同学接触,将对学生的关爱体现在平日的共同交往和活动中,同时加强学习,充分了解当今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优势,克服不良习惯的影响,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共同学习生活的伙伴,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以真挚师生感情为基础建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可靠的威信。

 

5.试从创新教育的角度,谈一谈你对下面这则案例的看法。

我国某学校,来了一位美国的访问教师,对中国孩子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美术教育。有一次,他以“快乐的节日”为题让孩子们画画。结果,很多孩子画的是圣诞树,而且一模一样。他惊叹之余顺着孩子的视线发现墙上画着一棵同样的圣诞树。于是,他把墙上的圣诞树盖起来,要求孩子们仍以“快乐的节日”为主题,重新画一副画。这一回,孩子们咬着笔头,瞪着眼睛,无从下笔。

解题思路: (1)孩子们对“圣诞树”的复制,体现出孩子的模仿,而“无从下笔”则体现了孩子的创造性的缺陷,说明了我们一些教师正津津乐道地“复制”式传统灌输,这种老传统观点已不能够适应现代“孩子”的需求了。

(2)创新教育的实施原则(个性化原则、自主性原则、探索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习惯,就应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回答问题时的丰富的想象力。

(3)创新教育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很重要,如何针对中国孩子的特点来强调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突破单纯模仿的思维习惯,是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的一项艰巨任务。

(4)本案例中孩子们的表现不理想,主要是由于受到环境和认识经验水平的限制,一定程度上说明先前教育上过分强调整齐统一的概念性认识,已经严重封闭了孩子们活泼自由思维活动的空间,后果是可怕的。

(5)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不能凭空想象。应该多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生动和符合认识规律的学习的资料,拓展视野,加深对于事物的体会和认识。这方面要进行专门研究、大胆实践。

 

6.从下面的案例材料中,除人文教育思想的讨论之外,还可以得到哪些方面的认识?

美国一所中学的老师在教二战历史时,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日本军队袭击珍珠港后,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敌我兵力状况,如果你是罗斯福总统,将作何决策?谈谈你的理由。结果,不少学生查阅了大量资料,把作业写成了长长的论文,五花八门,异彩纷呈。对于这种教学方法,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一位中国的老师就认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没有错,但也不能太离谱,让不谙世事的中学生模仿一个国家的总统,后果实在可怕。如果学生真正进入了角色,把学校里全部老师都征招入伍,他们在指挥战争的时候所出现的知识性错误,又应该由谁来负责加以纠正呢?

解题思路: (1)孩子们对“圣诞树”的复制,体现出孩子的模仿,而“无从下笔”则体现了孩子的创造性的缺陷,说明了我们一些教师正津津乐道地“复制”式传统灌输,这种老传统观点已不能够适应现代“孩子”的需求了。

(2)创新教育的实施原则(个性化原则、自主性原则、探索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习惯,就应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回答问题时的丰富的想象力。

(3)创新教育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很重要,如何针对中国孩子的特点来强调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突破单纯模仿的思维习惯,是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的一项艰巨任务。

(4)本案例中孩子们的表现不理想,主要是由于受到环境和认识经验水平的限制,一定程度上说明先前教育上过分强调整齐统一的概念性认识,已经严重封闭了孩子们活泼自由思维活动的空间,后果是可怕的。

(5)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不能凭空想象。应该多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生动和符合认识规律的学习的资料,拓展视野,加深对于事物的体会和认识。这方面要进行专门研究、大胆实践。

 

7 小王放幼鹰   上海某中学初二学生小王是个瘦弱的女孩,在她的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让所有的鸟儿都回到自由的空间去,因为鸟儿是属于蓝天的。有一天,她遇到一只受伤的幼鹰,看着幼鹰那无助的眼神,她的心颤抖了。她把小鸟带回家,精心的加以喂养和治疗,幼鹰终于康复了。为了让这只幼鹰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她将幼鹰送到上海动物园。她说人类应是动物的朋友,放飞了一只鸟儿,实际上也是放飞了自己的爱心。然而这件事也有另一种看法。和小王做邻居的小张对此很不以为然,他对同学说,她家也要吃肉的,再说,要放鸟儿还不容易,非到动物园,真是虚伪。题目要求:从这个案例材料中你认为能够得出对我们的教育思想的启发有哪些

解题思路: 接近自然,善待自然,是现代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这是人文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的观点。从小培养对于自然的关爱,不仅有利于现代人建立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人们博爱的精神。

人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的天性是要亲近自然的。小王同学能够为“幼鹰那无助的眼神”所打动,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挽救一个自然界的生命,这种善良的行为是人类的美德,也是人文教育所要追求一种目标。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自觉地做到“善待自然”,尤其是片面理解“弱肉强食”竞争规则的人们,案例中小张的言论就代表了漠视良心的这种社会现实。

小王和小张是邻居,然而他们对于自然的情感体验相去甚远,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们社会本身存在着严重的价值冲突,所以我们的人文教育应该注重把自然和社会统一起来,培养理解与和平仁爱的生存空间。

 

8.【案例材料】小小学生当官搞腐败,引人深思

一位姓范女士曾打电话给报社反映了这样一个情况:该女士 11 岁的女孩张灵今年在某市一所小学上四年级,昨天一大早女儿就早早起床收拾,准备外出。临走时,女儿神秘兮兮地告诉妈妈 : “这一学期期末我当上了班上第四组小组长,今天我们 10 个同学凑钱请我到公园吃烧烤。”范女士追问女儿为啥同学要请她,……   某市三中三年级二班的一位姓董的同学昨日向记者透露,他们班上竞选班长,有的同学竟为拉选票送同学东西,请同学吃饭,有的甚至珠光宝气地抬出父母的“官帽”。有的同学当了“班官”,不是想着为同学服务,而是为有人送礼物、糖果,被同学前呼后拥。  题目要求:试 从社会环境的角度谈谈如何才能把人文教育思想落到实处

解题思路:  人文教育思想认为: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做进步的现代人;人文学科教育与人文实践活动相结合是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接近自然、善待自然,是现代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题中案例反映出当前不良社会风气渗透到我国学校教育中来的严峻现实,说明要把人文教育思想落到实处,必须全社会都来重视综合治理社会风气,杜绝腐败现象对于青少年学生身心的侵害。

案例描述的事实反映了学生盲目仿效社会上的庸俗作风和官场腐败的消极现象,给我们提出了“必须重视优化整个社会的人文环境”这个严肃的课题。学校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同时国家主管部门和其它社会机构人文教育方面也同时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负有责任。目前特别应该注意对网络、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及一般舆论宣传环境和文化事业发展加以正确的规范和引导。文化、宣传部门应该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理直气壮维护社会良知,保持社会生活中的正确的价值向导。

 

 

 

 

 

附:其他案例材料(非重点,供课外阅读用)

1.“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经受着同其他差生一样的遭遇。然而我并不想当差生,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老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起早摸黑,加倍努力,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也记不住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预考时,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当时我心里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心理感到一阵刺痛,那种心情真是比死还难受一百倍。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阅读了上述案例,谈谈你的体会,请着重于心理指导方面。

除上案例内容外(应将海伦老师的做法除去),应增加:老师要信用学生,要对学生的进步进行暗暗地调查,不能武断地妄下结论。对学生的学业进步,要适当地予以表扬,以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

2.人的智慧80%决定于基因,17%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因素。

1)此种观点是“遗传决定论”,是完全错误的。

2)这种观点过分地夸大了遗传素质的作用,忽视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

3)遗传素质为人的智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而只有通过环境和教育才能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许多事实和研究表明,没有正常的生活环境和教育,人的遗传特质便不会得到正常的发展。1970年在美国加尼福里亚州发现了一名长期与外界隔绝的女孩,尽管被人类养大,但由于被剥夺了与人类交往和受教育的机会(食物由人送入但不与其交流),当13岁被发现时,根本没有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可见,对人的智慧影响较大的不是遗传素质,而是环境,尤其是有意识的教育活动。

3.某地四名初三女学生,相约服鼠药自杀,其中两名因抢救无效死亡,一名重度昏迷成植物人,另一名经抢救脱险后休学在家。学生为什么想自杀?原来是在初三期中考试后,学校进行全年级大排队,张榜公布成绩,并又重新调整座位。结果四个孩子被调整到最后一排。这样,孩子们就给父母写了一份遗书,说我们这次考试没考好,我们没脸见你们。他们还给班主任老师也写了一封信,说某某老师,我们自杀不怪你,怪我们自己没有好好学,如果领导、校长追究你的话,你就把这封信给他们看。

你如何看待这一事件?从素质教育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这是一起恶性事件,是一幕悲剧,也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我们替这几名学生感到惋惜,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

时代呼唤素质教育,但不能回避的是,素质教育的切实推进受到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在现有的考试评价体系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以高考为核心的一系列升学考试几乎成了扭曲整个基础教育的指挥棒,现行的考试制度不改,素质教育就是空谈。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忽视对“人”的培养,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明确规定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及其必须采取的主要措施;加快教育改革,关键使各级领导的思想和工作真正到位,严格“依法治教”;为了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应改变传统的以必修课为主的评价制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实行合格、良、优的等级制,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和体育实行学分制,评价学生思想素质必须从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全面衡量,这样就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确定了明确的要求,学生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则可能在这方面获得较高学分,以激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另外,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教师,要随时为自己充电,补充业务知识,提高教学艺术水平,提高自身的素养,更要尊重学生(学生年龄虽小,但也是活生生的人)。因为,教师的人格、气质、修养,不仅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而且也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但要注意方法,做到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

4.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调查同时显示,中国的中学生在学校用来做数学题的时间是每周307分钟,而其他国家孩子学数学的时间仅为217分钟。令人痛心的是,中国学生为这个“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而且还牺牲了孩子的创造力。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有14.9%。读了这一案例,你有什么感触?请从素质教育的重点来分析。

这是应试教育的悲哀,充分体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核心是学生的创新精神或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人无全才,但人人有才。我相信一个名人讲过的一句话,学生的头脑不是用来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用来点燃的火种。每个学生的火种是不一样的,教师、家长、同学有义务来把这个火种点燃,点燃的方式就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所以我感到能唤起学生好奇心的老师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考试制度,使得我们的一些年轻人整天在被动学习、做题训练中度过。这种状况该彻底改变。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年轻时生活得愉快,充满好奇心,有丰富的兴趣,但同时,学生大量做题也不能被简单地一概否定。比如我在中学里,一个暑假做了1000道数学题,虽然没有去玩,但这对我很有帮助。从此我不怕数学了,同时我的逻辑思维也得到了训练,我是终身受益的。现在的问题是,受高考制度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变成被动的、没有兴趣的解题训练,这就抹杀了年轻一代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自然科学是从好奇心开始的。人的好奇心来自小学、中学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缺少对好奇心的引发与引导,而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要比我们好得多。在英国的伊顿公学是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在上个世纪就实施了导师制。我很欣赏他们的一句话:说导师抽烟(我是不赞成导师抽烟的),不断地把烟往学生身上喷,一直喷到把他们心中的火种点燃。

5.据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2001年7—9月的调查:80.9%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特长,且有41.8%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搞课外活动,有2/3的教师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合格加特长”。你怎样看待这种认识?素质教育的涵义是什么?

不能将素质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合格加特长”,特长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内容。调查中家长与部分教师的认识都是有偏差的,否定了课本的指导作用。现在社会上有许多赢利性的课外辅导班,家长也热衷于让孩子在各种班里“提高素质”。其实中小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正规的课堂学习,建立一个基本的知识体系,这也是基础教育的根本宗旨。素质教育实施的主渠道应该是课堂教学。学校教育要通过课堂教学,通过各个学科的教学,完成全面素质教育的任务。换言之,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课堂教学上,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掌握大量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与个性,要牢牢抓住知识传授这一主线,带动全局,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理想目标具备坚实的基础,而不是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机械地一分为二:课堂教学是应试教育,课外活动是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要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我们重视知识传授,但反对知识中心主义,反对把让学生“知道”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而且教会其获得知识的方法,教会学生用知识进行批判性、创造性的思考。

6.这些孩子真是傻子吗?

今年秋季开学不久,类似学校通知新生家长为孩子做“智育测验”的事件屡有发生。

家住老西门附近的一位刘姓家长反映:她的女儿从小娇生惯养,并由外祖父母领管,因女儿未进过托儿所和幼儿园,刚进校后,对学校生活感到既新鲜又陌生,有着一种难以言表的好奇感,加上女儿生性文静,不喜欢和同学说话和玩,班主任老师见她整日闷声不响,就对家长说:“我看你女儿脑子不灵活,有些傻,你最好带她去做一次测试。”

这些孩子傻吗?请用人的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1)这些孩子不傻。

2)这些事件屡有发生的原因是:学校及教师片面地夸大了遗传素质的作用。

3)遗传素质为人的智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而只有通过环境和教育才能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本案中小女孩并不是“脑子不灵活,有些傻”,而是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缺少学前教育有关。

4)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偶然性,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因为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可以控制和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可以充分发挥个体遗传上的优势,弥补遗传上的缺陷。本案中班主任及教师对小女孩的教育方法肯定不当,未能正确引导小女孩迅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如果小女孩真的“脑子不灵活,有些傻”,应追究教育者的责任。

5)事实上,影响人的发展的三个因素都是必要的,并且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它们有机地形成一种合力,共同地作用于人的发展。教育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因素无法代替的。

7、“点倒为止”陶行知先生批评艺求分析如下:

陶行知作为一代学者,教育家曾因是“行难知易”的首倡者而名闻一时,特别强调从做中学的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念。他认为“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陶行知先生处理这则教案中,正是体现了让偷偷添上一个小数点的这位学生,在日后逐步学会做人的做中学里,来反省自己当年的这一行为。陶行知先生在自己的教书育人的教育实践中贯彻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取得了良好教书育人的良好教学校果,同时又是他反对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让学生在教,学、做的合一里走向成熟与进步的成功范例。

8、老师喊出“再也不减负了”的无奈

(该案例是一个无头案,无法有肯定答案。首先该案例的上半题问“你看到什么问题?”出题的人的意思是“减负”是对的,但将会遇到以“升学,高分”的习惯势力的强大友抗,以致于该班主任哭着认错,并保证再也不减负了。这里,是该班主任遇上阻力就放弃正确的“减负”的教育改革错了?还是因为他(她)在减负的同时,反把学生的成绩下降到倒数第二名这一结果错了?他(她)如果坚持“减负”,学生的成绩会提高吗?今天我们也只能假设。如果“减负”是正确的,那么学生的成绩应该提高,或者换个标准,不以成绩高低为标准,请问在沸沸扬扬教育改革的今天,这类问题有定论吗?上半题已站不住了下半题还有意义吗。

9.一位老师对学生插话的处理

上午第二节课,我正在讲《为了忘却的纪念》中有关柔石“颇有点迂”这一句时,刚提到那个“迂”字,课代表就站起来问:“老师,这个‘迂’是什么意思?是说柔石‘先进’?还是‘落后’?”这一问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课堂上立刻热闹起来,我觉得正好可以利用一下这个机会,让学生们争论一下。A说:“字典上说的‘迂’就是‘迂腐’,是指人的言谈、行事拘泥于陈旧的准则,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显然,柔石的思想有点落后。”B说:“我不同意,柔石是共产党员,对革命忠诚,不怕牺牲,怎么能说他落后呢?”C说:“我觉得‘迂’只是他的性格,不是他的思想,更不是他的生活态度,作者写他的‘迂’不是贬低的意思,而是……”D插话道:“而是赞扬他,这才符合作者的本意。”E说:“我想,我们要扩大点眼界来看待柔石的‘迂’,联系方孝儒的被杀,不难想到柔石的硬气和忠诚。后来写他和作者一起走路时,吃力地‘简直是扶住我’,怕作者被汽车或电车撞死,这不是有点‘迂’吗?他实在太善良,对朋友也实在忠诚,反而让人觉得他‘迂’得可爱。”(笑声)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如同掀起一阵旋风,每个人都被卷入了。我看到同学们充满热望的眼光和专注的神情,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做了小结……在兴奋、愉悦的气氛中,下课铃响了。

一位教师对学生好奇的处理。 一位语文老师给学生上《师说》一课,当介绍到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时,学生问:“老师,‘唐宋八大家’都是哪些人呀?”教师脸一板,冷若冰霜地说:“就你多事,那不是你要学的范围,你只要记得韩愈是‘八大家’之一就行了。”一句话,把大家说得目瞪口呆。以后再有什么问题也不敢问了。

阅读了上述两个案例,请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1)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具有“三童”:童心、童趣、童志。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过去,对待学生的插话,不少教师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其实,是金子都会闪光。有的孩子思维活跃,却看来“贪玩”、“不听话”、违背常规逻辑,甚至“迟钝木讷”。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情境,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善于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独特之处及其背后所蕴藏的潜力和天份,而不是扼杀和毁灭。

正确面对学生质疑问难时的各种表现,面对各种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实事求是、循循善诱的态度。学生大胆指出教师的知识性错误时,教师应抱欢迎、鼓励的态度;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认真解释,不能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给课堂气氛带来负面影响。教师应该融入到与学生中去,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共同探索知识。

2)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各种问题是难免的,应该敢于向教师发问,并积极参与讨论,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和训练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通常,有经验的老师常引导学生进行“五问”;问自己、问同学、问书本(包括词典、课外书)、问老师、问家长(包括有知识经验长辈)。特别是首先“问自己”,有助于打破传统思维定势,进行思维品质(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批判性)训练,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打好基础

10.优点单  年轻的初中女教师海伦发现自己所教的班里有不少学生学习很吃力,有一些人因此而有些灰心。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增强信心,她想了一条“妙计”:让每个学生用纸写下其他同学的优点,然后海伦分别抄下大家写给每个人的优点,再把这份“优点单”发给学生自己。同学们看到“优点单”上写的优点,一个个惊喜万分,那些信心不足的同学很快恢复了信心,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若干年后,海伦与这个班的学生一起参加本班一个在战争死去的学生马克的葬礼,死者的父亲从其遗物中拿出一张曾经打开、折合过许多次的两张笔记本纸,海伦一眼就认出了这是马克的“优点单”!这时,其他同学也都从自己的贴身口袋里拿出了自己的“优点单”。大家说:我们都保留着这份“优点单”,随时随地带着它。它在我们遇困难的时候可以让我们想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

阅读了上述案例,谈谈你的体会,请着重于心理指导方面。

心理指导是以全体正常人和部分有心理问题者为对象,关注对象的现在和未来,注重预防和发展。本案中海伦老师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很好地采取了心理指导方面的策略。

海伦老师通过优点单,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克服灰心心理,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师的期望是学生进步的一大因素,教师良好的期待会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从而加倍努力,获得更大的进步。11。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从1至6年级中各选三个班级,对18个班的学生“煞有介事”地作发展预测,然后以赞赏的口吻将“有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名单中的学生,有的在老师的意料之中,有的却不然。对此,罗森塔尔作过相应的解释:“请注意,我讲的是他们的发展,而不是现在的基础。”并叮咛不要把名单外传。八个月后,他俩又来对这18个班进行复试。结果是,他们提供的名单里的学生成绩增长比其他同学快,并且在感情上显得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老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原来,这是一项心理学实验。所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机的。他俩通过自己“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调动了教师独特的深情,教师通过眼神、笑貌、嗓音,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使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期望的作用。所以,教师不应该放弃后进生,要改变“朽木不可雕”的观念,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牢固树立后进生也是人才、也能成才的坚强信念,对他们满怀期待。只有这样,才会有博大的胸襟去关心爱护他们,诚心诚意地对待他们,对他们不嫌弃、不歧视,才能与他们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系,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爱好、尊重和期待,他就会很自然地产生肯定的倾向、愉快的心情,消除对教师的敌对心理,愿意对老师讲真心话,愿意接受教师的帮助和教育。也只有这样,后进生的自尊感、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才能油然产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我能学好”的信心,增强“我要学好”的决心。教师接受到后进生良好的反馈后,他的“热情期待”再次受到强化,无意或有意地又给这些学生以更大的关怀、更多的指导,产生良性循环,罗森塔尔效应得到进一步光大。在这样良好的心理氛围里就能产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应,这是后进生发生转变的良好开端。

要长善救失,充分挖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启发他们的自觉性要促进学生良好品性的形成和发展,根本的一点在于调动其积极性,引导他们自觉地巩固发扬自身的优点来抑制和克服自身的缺点。教师如果只是指责后进生的缺点和错误,看不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甚至认为后进生一无是处,那么,无论你怎样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也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其实,正如“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一样,一点缺点没有的好学生和一点优点都没有的坏学生都是不存在的。后进生身上也有优点,只不过由于他们的缺点多且易见,而优点和长处则少而隐蔽,他们上进的心理因素,又常常是“闪电式”的。因此,教师要一分为二的对待后进生,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以充分肯定和积极引导,做到长善救失,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它成为向好的方面转化的转折点,引起良好的连锁反应。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电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复习题(1)04-27

电大《外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资料(1)04-27

电大《项目管理》期末复习资料04-27

电大《土木工程CAD》复习资料04-27

电大《外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资料(2)04-27

电大《外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资料(3)04-27

浙江电大《网络实用技术基础》期未复习资料(1)04-27

浙江电大《网络实用技术基础》期未复习资料(2)04-27

物流本科电大《物流设施与设备》复习资料04-27

电大《物流信息技术》期末复习资料(1)04-27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