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简答题
1、社会分工对领导学产生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主要在哪些方面?社会分工是生产发展、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社会分工主要在两个方向上展开:一是按照劳动部门的不同进行横向分工;二是按照劳动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纵向分工,包括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决策与咨询的分工以及决策与监督的分工。横向分工通过推动生产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扩展了领导活动的领域和内容,为领导学的产生构建了更为广阔的实践性平台;纵向分工,特别是决策与执行的分工直接导致了领导与管理的分离,成为领导学产生的客观基础。
2、领导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方法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领导学的研究借鉴了很多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并且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得到补充、更新和完善。主要的研究方法有:1、辩证研究方法;2、实证研究方法;3、历史研究方法;4、比较研究方法;5、案例研究方法;6系统研究方法。
3、领导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习与研究领导学,并使之逐步走向科学化与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这主要表现在:1、学习与研究领导学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2、学习与研究领导学是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现代化建设和促进民族发展的需要;3、学习与研究领导学是提升领导者整体素质的必要条件。
4、什么是领导?它包括的要素主要有哪些? 领导是以实践为中心展开的,由具体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和任务,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竞争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制动和致变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共同事业的强效社会工具和行为互动过程。领导这一定义包括的要素主要有五种,即领导主体、领导客体、领导手段、领导目标与领导环境。这五个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就是领导活动,我们只有深刻地认识每个要素的客观特征,并在其相互结合中寻求规律,才能发现领导的本质并提高领导的绩效。
5、什么是领导主体?领导主体是领导的构成要素之一。领导活动的主体是由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和监督等职责的人员,包括领导个体和领导群体。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得以展开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它是领导活动的发动者与组织者。
6、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与联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主要体现为:(1)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就领导活动自身发展的历史而言,决策与执行的分离、领导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是领导科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变革,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同样证明了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而来的; (2)领导和管理无论是在社会活动的实践方面,还是在社会科学的理论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相容性和交叉性。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主要有:(1)领导具有战略性。领导侧重于重大方针的决策和对人、事的统御,强调通过与下属的沟通和激励实现组织目标;管理则侧重于政策的执行,强调下属的服从和组织控制实现组织目标。领导追求组织乃至社会的整体效益;管理则着眼于某项具体效益。(2)领导具有超脱性。领导重在决策,管理重在执行。工作重点的不同,使领导不需要处理具体、琐碎的具体事务,主要从根本上、宏观上把握组织活动。管理则必须投身于人、事、财、物、信息、时间等具体问题的调控与配置,通过事无巨细的工作实现管理目标。
7、领导的属性表现在哪两个方面?他们的关系如何?领导活动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领导的属性主要包括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个方面。1、领导的自然属性产生于社会整体活动的自然需要,是由人们社会集体实践活动中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其一般标志,就是统一的意志和一定的权力,它是任何社会与时代的领导都必须具有的共同的标志。权力是领导的重要标志,权力和服从是领导关系的永恒属性。 2、领导不仅具有自然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渗透于领导活动的全部过程之中,并规定着它们的社会性质,即领导的社会属性。3、领导的双重属性是指同一领导活动的两个方面,世界上不存在只有单一属性的领导。在领导的双重属性中,社会属性占据着主导地位,决定甚至改变自然属性,使其发生某种形式上的变化。
8、认识和理解行政领导双重属性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行政领导的双重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它是指同一领导活动的两个方面,世界上不存在只有单一属性的领导。只要认真分析,才能把握特定社会的领导关系。一方面,如果看不到领导的自然属性,就无法考察领导活动的一般特点与规律,就会否认一切领导关系的共同之处,导致忽视或者拒绝吸收以往社会中积累下来的优秀领导经验。另一方面,如果看不到领导的社会属性,则容易将各种性质不同的领导活动混为一谈,抹杀它们之间的界限和区别,从而很难立足实际来发展自己的特色。
9、领导的特点主要有哪些?领导是人类社会中最早产生和最广泛存在的一种社会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相比,领导具有的特点表现在三方面:1、系统性和互动性;2、强制性与权威性;3、战略性与前瞻性。
10、按照领导的历史发展进程,领导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以领导的历史发展进程为标准划分,可以划分出五种领导类型:1、自然式领导;2、专制式领导;3、民主式领导;4、专家式领导,也称专家辅佐式领导;5、专家集团式领导。
11、按照领导的工作性质和对象为标准,领导可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以领导工作的性质和对象为标准,可以划分出四种基本类型:1、政治领导;2、行政领导;3、业务领导;4、学术领导。
12、以领导关系为标准,领导类型主要分为哪几种? 以领导关系为标准,可以划分为五种主要的领导类型:1、层次式领导;2、单线式领导;3、星式领导;4、轮式领导;5、网络式领导。
13、领导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领导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他们分别是 1、引导功能。领导从根本上规定了组织发展目标,规范了组织前进的方向。2、组织功能。组织功能是指按照目标合理地设置结构、建立体制、分配权力、调配资源等。 3、指挥功能。指挥是领导的一项重要功能,是确保决策得以执行的重要条件。指挥功能有两种主要的实现形式:(1)命令;(2)合理授权。4、控制功能。组织的目标和战略决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只有授权而没有控制,是很难达成目标的。领导的控制功能是从外部对组织战略与规划的执行过程进行宏观把握,以保证组织相对的稳定和有序发展,防止组织的失控或瓦解。5、协调功能。协调是为了实现领导战略目标而对领导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所做的调整过程。领导协调的内容非常广泛,具体包括:领导系统与环境的协调,领导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领导系统内外人际关系的协调、领导活动中不同功能、目标、利益的协调,等等。6、激励功能。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过程。激励功能是领导的主要功能之一。激励功能是领导的主要功能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1)提高被领导者接受并执行组织目标的积极性与自觉性;(2)通过物质环境和心理气氛的营造,提高被领导者的行为效率。7、教育功能。教育成为获取、保持、发展组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必然要求,成为反映时代需求的一项重要领导功能。
14、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是什么?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主要有:1、儒家。儒家反对一味以刑杀治国,主张以“德治”和“仁政”维护政治统治。2、道家。道家的政治思想是无为而治,主张“齐物论”和“道法自然”,认为从“道”的观点来看,万物一体,无是无非。3、法家。法家主张“法治”、刑治、霸道。其核心是以力服人,依靠严刑峻法。4、兵家。兵家以谋略著称。
15、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哪些?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有:1、民本思想:即以民为邦本,正确看待民众的地位与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执政者与民众、国家与民众的关系。儒家的“君以民为本”,“民贵君轻论”是这一思想的典型代表。民本思想包括的内容主要有:(1)信民。要求执政者信任民众,更要取信于民;(2)富民。民众既然是国家的基础和根本,使民众富裕起来就是执政者的主要职责;(3)教民。儒家认为,有无教化是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准,认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希望通过良好的教化改善执政者与民众的关系,并赢得民心。2、谋断分离的思想。我国古代有关谋的思想与实践,及谋、断分离的意识是对管理思想和领导思想的一大贡献。其主要内容包括:(1)重视谋的作用;(2)重视纳谏;(3)提倡民谋。 3、人本思想。重视人才,善于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古代领导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古代的人本思想包括一系列用人的原理、原则和方式,主要表现为:(1)提倡为政在人;(2)重视选贤任能,知人善任。
16、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在宏观全局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照搬别国模式,走中国式的革命和发展道路。2、在具体的领导思想与实践方面,主要的贡献有:(1)决策与执行分工的领导观念;(2)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注重领导作风与素质的领导思想。
17、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指的是什么?一条基本线索是指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发展。价值中立是指:只要能掌握一定的权力,占据一定的地位,能够有效地指挥下属实现组织目标,就被认为是领导者,不论这个人物对历史与社会的作用是进步与非进步。非价值中立则是指:领导不仅应注重权力的拥有与组织目标的达成,更应注重对社会的进步意义以及公民在道德上的提高与升华,并强调领导者与权力滥用者和暴君是不相容的。这种在研究过程中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的发展,说明西方的领导理论研究伴随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经历了一个日益丰富化与科学化的过程。
18、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两个研究方向分别是什么? 西方领导理论,尤其是美国领导理论的两个研究方向是:1、从研究领导者(leader)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2、从研究领导活动(lead)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总的来看,研究领导者的时间长,学者多,成果多,影响大;对领导活动的研究则起步较晚,是近20年来逐渐兴起的。
19、西方领导理论主要涉及的研究领域有哪些?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主要涉及的领域主要有三个方面:1、政治与行政领导领域。这主要体现为对政府首脑或领袖素质与行为的研究。 2、企业领导领域。这一领域的领导理论可谓声势浩大,成果繁多,影响也更为广泛。西方的一些经济管理学家普遍认为领导是管理的一部分,他们的领导学著作也往往冠以管理学的专业用语。3、军事领导领域。这主要体现在对战争中的领导艺术的研究。
20、在80年代之前,西方领导理论大体上经过哪几个发展阶段?在80年代之前,西方领导理论大体上经过四个发展阶段:1、领导特质论阶段(20世纪30~40年代);2、行为论阶段(20世纪40~60年代); 3、权威论阶段(20世纪40~60年代);4、权变论阶段(20世纪60~90年代)。
21、领导权变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它的理论贡献是什么?领导权变理论就是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的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权变理论认为:领导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通过与被领导者的交互作用去完成特定领导目标的动态性行为过程,领导的有效行为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一理论认为领导的成效依赖于领导者本身的条件、被领导者的条件、环境条件三个因素的交互关系,即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的函数,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领导者、被领导者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上。领导权变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使领导具有更强的艺术化色彩,并且使得人们对领导的判断不再局限于道德标准。
22、什么是行政领导?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发挥领导职能的行为过程。它贯穿于行政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以执行性为主要特点。其职责包括:推行政治领导和业务领导的决策,负责社会公共事务、劳动人事等。
23、什么是内隐领导理论?有关领导概念的看法,既含有领导者是什么的内容,又含有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内容;既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要求,也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期望。心理学家将这种探明人们“内心”领导概念结构(Sternberg,1985)的理论称之为内隐领导理论。
24、什么是柔性领导和柔性领导理论?柔性领导就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的领导行为。 柔性领导理论认为,领导活动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思想与动机上的互动的过程,组织和社会的发展是由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共同推动的,而不是主要由领导者推动的。因此,现代领导者要善于通过沟通、协调、激励等方法,依靠其非权力影响力实现下属内心的服从和认同,实现平等、理解、尊重基础上的心灵感召和互动。
25、关于权力起源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哪些? 关于权力起源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1、神权说。这是一种关于权力来源的愚昧主张,认为权力来源于上帝,进而创造出“神权论”或“君权神授论”,为封建专制统治辩护并服务。2、德仁说。这一学说主张权力是一种来自道德教化的影响力。中国古代孔子的“德治”、孟子的“仁政”等思想,都属于此类学说。3、智慧说: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提出了权力应该来源于知识的“哲学王”学说;近代英国思想家培根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及现代学者提出的“科技治国论”等主张,都属于此类学说。4、暴力说:这一观点主张权力应以法律、军队等暴力工具为依托。中国古代的韩非、西方中世纪末思想家马基雅维里是该主张的重要代表。5、契约论: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者为卢梭与孟德斯鸠等人。他们认为,国家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契约建立起来的,国家的权力来自人民,而人民的权力则是天赋的。人民主权学说进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的理论基础。 6、资源说:这一学说把权力的来源归结为对组织资源的拥有与控制。这里的资源包括金钱、信息、武力、社会地位、立法权、投票权等。人们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资源,便具有了影响他人的力量。7、接受论:这一观点是由巴纳德第一次系统地阐述的,他认为“应从组织成员是否接受一项命令、指示或建议的角度来考察权力”。此外,在西蒙的权威论中也有接受论的主张。
26、领导权力起源的因素表现在哪些方面?总体说来,权力起源的因素主要体现于人所具有的一些固有的本质特征,具体表现为:1、人以劳动作为自身存在的前提;2、人具有高度的社会性;3、人的欲望具有无限性。
27、领导权力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领导权力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阶段是紧密相连的,它经历了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和社会转型期的领导权力三个阶段。1、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是指与传统农业社会相适应的领导权力,这种领导权力主要具备如下特点:第一,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的社会职能与国家政治权力的统治职能明显地交织在一起。第二,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第三,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法权力等血缘关系权力有根深蒂固的联系。第四,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经济权力有相当直接的关系。2、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是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的领导权力,其与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相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第一,现代社会领导权力的自主性非常明显,社会管理职能日益突出。第二,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不仅实现了同外部权力的分离,其内部的功能分化也日益发达。第三,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是一种法理型的权力。3、社会转型期的领导权力:在转型期社会,行政领导权力的现代性特征与传统性特征就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这种转变中社会的领导权力可称为转型期的领导权力。把握转型期领导权力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对理解发展中国家的行政现代化是很有必要的。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的领导权力状况也异常复杂。一方面,领导权力本身的现代化还不够完善,它往往受到各种传统特征的影响,以致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现代化浪潮的冲击,类似于行政国家的现象在中国也开始出现,领导权力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时常错位,导致贪污腐败等现象时有发生。
28、对权力的概念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哪几种?对权力的概念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五种:1、力量说;2、能力说;3、控制说;4、关系说;5、零总和说。
29、什么是领导权力?它大致包含哪些内容?领导权力就是领导者(权力所有人),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权力相对人)做出一定行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领导权力定义大致包含的主要内容有:1、领导权力的主体。领导权力的主体包括党政机构的领导者、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以及广大的社会组织中的领导者。2、领导权力的目标。领导权力的根本目标是要通过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和各类政策来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3、领导权力的作用方式。领导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4、领导权力的客体。领导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以及由居民所组成的不同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可以说,领导权力的客体囊括了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
30、领导权力具有的特征主要有哪些? 领导权力的特点主要有:1、无形性;2、依附性;3、可塑性;4、对象性;5、强制性;6、目的性;7、交换性;8、垄断性;9、诱惑性。
31、什么是领导权力的结构?领导权力的结构是指领导权力的各种构成要素依附于一定的组织机构并进行有序性活动的过程中所构成的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的总称。1、领导权力的静态结构。它主要包括领导权力主体、领导权力客体和领导权力载体三种构成要素。2、领导权力的动态结构:领导权力的动态结构是由领导权力作用的方向、方式、轨道、层次、时间和结果等要素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权力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赋予领导权力的静态结构以生动的实际内容。
32、领导权力与权威是截然不同的。这种观点正确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权威是指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或是在某种范围内最有地位的人或事物。权力与权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的。1、权力与权威的共性:权力与权威的共同性在于能够指导、影响他人的意识和行动。在权力与权威的指示与感召之下,人们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而按照权力与权威占有者的意志行事。 2、权力与权威的区别:(1)权力与权威的来源不同。在一个现代组织中,领导权力一般来源于法律、法规或组织规章条例的规定,具有外在的、法定的性质。领导权威则主要来源于个人影响力,具有内在的、个性化的性质。(2)权力与权威的表现形式不同。领导权力主要以职权形式出现,其所发挥的指引与影响作用是以强制性为后盾的。而领导权威则主要表现为领导者自身的良好素质,往往是通过一种非强制性的影响力来统御被领导者与周围的人。3)权力与权威的影响时限不同。领导权力是通过命令、批示等强制手段产生影响的,具有直观、明显的特点。这种权力随着职位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职务的终止而消失。而领导权威则不同,它来自领导者的自身,通过领导者的崇高威望和优良品行感染并影响人们的言行,使人们在心理上认同,从感情上接受。这种威望在人们心目中存留时间的长与短,是与此人为人们所做的贡献大与小成正比的。(4)权力与权威的作用效果不同。领导权力带有强制性和不可违抗性,在这种强大“外力”的作用下,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一般多表现为消极被动的服从,有时处于敢怒不敢言或敢言而不敢动的反抗状态。而领导权威产生作用的前提是人们心理上的认可与感情上的接受,在这种“内动力”的作用下,人们对领导者时常表现出一种由衷的尊敬与主动的服从和依赖,并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综上所述,领导者只有同时具备法定的权力与个性化的权威,才能实行最佳领导,并取得最好的绩效。
33、如何对领导权力进行合理的划分与配置? 领导权力的行使是以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为前提的,因为领导权力的行使必须首先立足于有序的组织机构,即所谓的在其职,谋其政。1、宏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宏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主要是从与社会大系统诸要素的互动中探索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1)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服从于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政治制度即国家政治体制,通常是指取得政权的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政权。它包括国家的管理形式、结构形式、选举制度、人民行使政治权利的制度等。首先,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置身于一定的政体下进行,我国的政体是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其次,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与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相一致。最后,领导权力的划分与配置必须与司法机关权力的配置与运用相配套。(2)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有利于公民权利的充分享有。我国作为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权力作为一种公共权力,必须遵从人民群众的意愿,为实现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而运行,要利用手中的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4)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考虑民族传统文化的因素。民族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共同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政治观念、价值观念与心理倾向等。民族传统文化对行政领导权力的划分与配置起着长久的、潜在的、无形的与不可估量的影响。2、微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微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主要是从行政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联系中寻求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在组织系统内部,所有的领导与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以及运用展开的。而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又与组织系统内部的组织职能与组织人员等要素密切相关。(1)组织职能的配置是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的基础。(2)组织是领导权力合理划分与配置的载体。(3)组织人员是领导权力行使的主体。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领导权力的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大系统相适应,并充分考虑领导系统内部的各种要素,从而把各种要素相互融合与协调,才能达到领导权力划分与配置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34、行政领导权力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哪些?1、正当性原则。正当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特定的职权范围内履行自己的职责,而无须顾及来自职权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干扰。2、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领导者行使权力要充分注意组织内外的主客观条件,在现实基础上,在组织原则和社会道德规范内行使权力。3、民主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实行决策民主化和领导班子中的集体领导原则。4、效益性原则。效益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讲究取得成果的大小与快慢,即注重社会效益。这种社会效益包括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等。5、权变性原则。权变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依据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审时度势,变换行使权力的方法和手段,调整领导权力的计划和目标。
35、什么是领导授权?领导授权的主要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所谓授权,就是在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将组织和人民赋予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客观条件。领导授权的重要意义表现在: 1、领导科学授权是完成领导任务,实现现代领导目标的需要;2、授权能够减轻领导者的负担,有利于其集中精力抓大事。领导科学授权能够锻炼被领导者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有助于下属的锻炼、提高和发展,是培养干部,进而提高整个组织总体水平的需要; 3、领导科学授权能够改善上下级的关系,使之更为融洽,从而营造一种团结合作,奋发向上的组织气氛,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整个组织的效能。
36、领导授权的特点主要有哪些?1、领导授权在本质上是组织内部权力分配的特定形式;2、领导授权实际上是领导活动过程的一部分,其核心内容是上级领导给下属分派任务;3、领导授权是一种权责高度统一的行为。
37、领导授权的程序表现为哪几个步骤?一般情况下,领导授权的科学化程序依次表现为:1、确定授权的工作内容;2、选择授权的对象;3、正式授予权力并明确责任; 4、坚持请示汇报制度,及时检查监督。
38、领导授权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1、适当原则;2、责任原则;3、可控原则;4;信任原则; 5、考绩原则。
39、什么是权力腐败?权力腐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腐败”概念一般被作为“权力腐败”概念的简称。它特指权力的蜕变,即权力主体滥用权力或者偏离公共职责,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的特殊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
40、权力腐败的特征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权力腐败的特征主要包括: 1、权力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权谋私;2、权力腐败的主要内容为寻租与造租; 3、权力腐败的主客体趋向法人化与集团化;4、权力腐败的范围扩大,程度加深;5、权力腐败的新形势不断涌现。
41、权力腐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权力腐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1、权力腐败直接损害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并可能造成危及根本的合法性危机;2、权力腐败直接消解了一个国家政治生活朝着民主化方面发展的积极力量;3、权力腐败阻碍了行政与经济体制的变革。一方面,权力腐败不利于行政管理机构自身的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权力腐败对于经济体制的运行及其变革产生阻碍作用;4、权力腐败造成了社会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5、权力腐败已经、并将继续对经济收入的分配产生极其严重的不利影响;6、权力腐败完全可能造成优秀人才的外流和埋没;7、权力腐败会导致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下降。
42、什么是领导权力制约?它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所谓权力制约,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对权力的限制与约束。具体地说,就是享有制约权力的个人或者组织与群体,运用民主、法制与新闻舆论等多种手段,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权力所有人与行使者所形成的特定的限制与约束关系。领导权力制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权力制约关系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权力才能形成,单独的权力无法形成制约;2、权力制约关系是横向的,各种权力的地位是平等的或同层次的,而不存在隶属关系。3、权力制约的关系是双向的,各种权力之间的限制与约束是双向的。
43、领导权力制约的本质要求体现在哪些方面?权力制约的本质要求主要体现在:1、权力制约主体活动的独立性,即制约主体依法独立行使制约权不受其他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涉;2、权力制约对象活动的公开性,即依法在一定的范围内将国家机关的政治事务和施政活动公布于众,使之广泛置于人民的关注之下;3、权力制约关系的对等性,即对权力的赋予应对应对等;4、权力制约手段的强制性,即制约主体的制约活动具有权与法的强制力量作保证;5、权力制约机构的协调性,即各类制约主体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从而形成制约系统的良性循环。
44、简述领导权力制约的功能。领导权力制约的基本功能是对权力正常运行的肯定和保护,是对权力偏离轨道的防范与矫正,是对权力的补充与完善。它具体表现为:1、权力制约的导向功能,即引导权力始终按照人民的意志运行;2、权力制约的保障功能,即保证社会公仆忠实地为人民服务;3、权力制约的防范功能,即预防和阻止滥用权力的行为发生发展;4、权力制约的矫正功能,即对偏离正轨的权力行为予以及时的矫正和补救;5、权力制约的惩戒功能,即对滥用权力的行为及其责任者予以必要的制裁;6、权力制约的调整功能,即使权力所有者与权力行使者之间的矛盾得到及时调解。
45、如何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对于领导权力的制约应该是与领导权力同生并存的,是由权力自身的特性决定的。而要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就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这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种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的建设:1、权力制约机制: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这一机制的核心是分权,并使不同权力机构之间形成一种监督与被监督或相互监督的关系。监督者负有监督的权力或职责。以权力制约权力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一是由一种高级的权力监督低级的权力;二是平行权力层级之间的监督与制约。 以权力制约权力这一种机制可以存在于民主社会,也可以存在于专制社会,不过在两种社会中的分权程度和保障目的有所不同。2、道德制约机制:以道德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这一机制的涵义是通过学习和教育的方法使社会或统治阶级对政府官员的要求内化为他们的道德信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培养他们勤政廉政为统治利益或公共利益服务的意识和品质,使他们能够自觉地以内心的道德力量抵制外在的不良诱惑,自觉地严格地要求自己,行使好手中的权力。与“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机制相比,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机制侧重于事先的预防,期望将问题解决在可能出现之前。而前者侧重于事后的阻止或惩罚,以使已经出现的问题得到解决。 3、权利制约机制:以权利制约权力: 此种制约机制是民主社会所独有的一项治国战略。它的主要涵义是,在正确理解权利与权力关系的基础上,恰当地配置权利,以使它能够起到一种限制、阻遏权力之滥用的作用。这里包含着两重意思:(1)承认公民的权利,政府权力不能逾越它的界限而侵入公民的权利领域。这样,公民的权利对于政府滥用权力起着一种阻碍与消极的制约作用。(2)一些公民权利不仅具有这种消极的制约作用,而且具有一种积极的制约作用,也就是说,当政府逾越权力的法定界限、滥用权力或有不当行为时,这些权利可以保证公民做出一些积极的反抗,迫使政府收回它的权力触角或改变不当行为。以公民权利制约政府权力这一机制的实质是使公民成为监督政府的力量。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道德制约权力,这两种机制都属于统治体系的内部监督。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机制意在使公共权力内部的机构和官员实行相互的监督与制约,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机制在于培养官员的自我监督和自我制约的能力。而以权利制约权力这一机制所要建立的是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的监督。这是一种体现民主性质、与公民的民主地位相称的监督与制约。在民主社会中这三种机制是可以相互并存、相辅相成的。舆论监督是以权利制约权力这一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民主性质的监督。
要达到有效制约权力的目的,上述三种制约机制应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作用。
46、领导权力只能用权力进行制约,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对领导权力进行制约,单靠某一种制约方式,都可能给权力拥有者留下滥用权力的空间,从而以权谋私,产生权力腐败。对于领导权力的制约应该是与领导权力同生并存的,是由权力自身的特性决定的。而要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就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除了以权力制约权力这种权力制约机制外,还应有以道德制约权力的道德制约机制,以及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权利制约机制。而且这三种制约机制应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作用,才能真正达到有效制约权力的目的。
47、什么是领导体制?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领导体制就是指在组织内部与领导活动中,组织机构的设置和领导权限的划分及其所形成的用以规范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的制度体系。它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1、领导体制的核心是各级各类领导机关职责与权限的划分;2、领导体制的载体是各级各类领导机构的设置;3、领导体制的内容包括领导者的领导层次与幅度;4、领导体制的内容体现为领导者的管理制度,即狭义上的人事制度。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监督、轮换、培训、离退休等方面的制度规范。
48、认识领导体制的双重属性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领导体制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正确、全面而深刻地认识领导体制的双重属性具有重要的意义:1、认识到领导体制具有社会属性,我们就可以根据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的改变与上层建筑的完善,不断变革并发展领导体制,以使其适应变化了的情况,突破原有的僵化与教条的观念;2、认识到领导体制具有自然属性,我们就可以在变革、发展与完善行政领导体制的过程中,正确地对待历史上与国外的领导体制,既不能盲目照搬,也不能一概排斥,而应在立足自身现实条件的基础上,采取客观、科学的态度,去粗取精,取长补短,用批判继承的观点吸取其中的合理因素,为我所用,以加快我国领导体制改革与完善的进程。
49、领导体制具有哪些特征?领导体制除了具备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这两种根本属性之外,还具有以下特征:1、系统性;2、根本性;3、全局性;4、稳定性。
50、领导体制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领导体制作为社会政治体制中的核心内容,其在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与作用。具体地说,领导体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有助于更好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有助于协调各级各类领导机构;3、有助于造就更优秀的领导者;4、有助于建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良性关系;5、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增强领导活动的效率与活力;6、有助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51、领导体制结构的基本表现形式主要有哪几种?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作为领导内部各个基本要素的组合形式及相互关系与联系方式,主要有四种基本表现形式:1、直线式;2、职能式;3、混合式;4、矩阵式。
52、什么是集权制与分权制?它们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根据领导系统中各层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职责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集权制与分权制。集权制是指一切重大问题的最后决定权都集中在上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下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必须完全按照上级的指示或决定办事的领导体制。 集权制的优点在于政令统一,标准一致,能够统筹全局,兼顾其他,指挥方便,令行禁止,有利于集中力量,攻克难关。其缺点在于弹性与灵活性差,缺乏应变能力,不能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不利于发展个性与特色,也不太容易顾及一些特殊情况,不能充分调动下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时甚至会造成官僚主义与独断专行等弊端。分权制是指下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有独立的自主权,可以自主解决问题,上级对下级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决定处理的事情不得随便干预的领导体制。分权制的优点在于由于下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可以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独立自主的工作,因此能够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下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因时因地制宜地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方针与政策等,以利于充分利用并发挥下级与地方的特色与优势。对整个国家或者组织而言,则不易产生独断专行等现象。其缺点在于难以坚持政令统一,标准一致,容易造成各自为政,使组织中各个层级的矛盾与冲突难以协调,也容易造成分散主义、地方主义与本位主义等现象,不利于维护国家与社会的整体利益。
53、什么是一长制与委员会制?它们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者人数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一长制与委员会制,或者称之为首长负责制与合议制。一长制,又称为首长负责制或独任制,是指在一个系统或者组织的领导机关内部,其法定的最高决策权力完全集中在一位行政首长身上的领导体制。一长制的优点在于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灵便,行动迅速,分歧较少,效率较高,易于考核优劣。其缺点在于由于单个人的学识、能力、精力与经验毕竟有限,在做决策时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如果重大决策失误,则更容易造成灾难深重的后果。又由于缺乏完备的监督机制,则容易导致个人专制与滥用权力的弊端。委员会制又称为会议制或者合议制,是指在一个系统或者组织的领导机关内部,其法定的最高决策权力由两位或者两位以上的行政负责人共同行使的领导体制。委员会制的优点则在于能够集思广益,在做决策时考虑比较周详,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委员来自不同的方面,代表不同方面的利益,有利于系统与组织内部的协调;各委员之间分工合作,可以减少主要领导人的负担;由于决策由各委员合议做出,也可以避免个人专断现象的产生。其缺点在于由于参与决策的人数较多,容易导致权力分散,责任不明确,行动迟缓,效率低下,并且难于考核优劣。在现实的领导活动中,常常出现无人负责,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坐失良机,贻误大事等现象。
54、什么是完整制与分离制?它们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根据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行政领导机关的指挥、控制方式与程度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完整制与分离制。完整制,也称为集约制、一元制或者统属制,是指属于同一个领导层级的各机关,或者一个机关中的各个构成单位,不分工作性质异同,其所接受的上级指挥、监督与控制完全集中在一位行政首长或者是一个上级机关的领导体制。完整制的优点在于权力集中,有利于对全局进行统筹规划,因此易于协调各方面的矛盾与利益;责任明确,可以减少相互推诿、扯皮,避免重复投资与减少“内耗”;步调统一,行动迅速,可以防止政出多门与各自为政,有利于加强合作并提高领导效率。其缺点在于由于权力高度集中,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导致行政首长独断专行,代替甚至包办其他领导机关的职责,从而压制下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助长下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的依赖心理,造成行动迟缓,效率低下的局面。分离制,又称为独立制或者多元统属制,是指凡属同一个领导层级的各机关,或者一个机关中的各个构成单位,不分工作性质异同,其所接受的上级指挥、监督与控制不集中于一位行政首长或者是一个上级机关,而是按照各个行政领导机关的不同职责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限,且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并制约的领导体制。分离制的优点在于由于权力分散,因此下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能够各司其职,各掌其权,各负其责,各尽其能,这一方面有利于激发下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发现并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各领导机关之间可以互相牵制与监督,从而防止独断专行与滥用权力。在实行分离制的过程中,即使上级领导机关不健全、不称职甚至决策失误,也不至于对全局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其缺点在于相互独立的下级行政领导机关容易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进而导致机构重叠,政出多门,难以协调各方面的矛盾与利益,“内耗”严重,造成人力、物力与财力的巨大浪费;同时由于权力分散,难于监督,可能导致领导权力失控现象的产生。
55、什么是层级制与职能制?它们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根据组织系统内部各机构的职责权限的性质与范围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层级制与职能制。层级制,又称为直线制、层次制、分级制或者系统制,是指将一个领导机关在纵向上划分为若干个层级,每一个下属层级对上一个层级负责,从指挥中心到基层形成一个类似金字塔式那样的指挥系统,每一个层级的领导业务范围基本相同,但管辖的范围与规模随层级的降低而逐渐缩小的领导体制。层级制的优点在于权力集中,指挥统一,层级分明,整齐划一;由于各个层级的领导者业务性质基本相同,所以无论升迁或是调动,均能很快胜任新的职位;此外,这种体制强调掌握与熟悉各方面业务,因此有利于培养具有统筹安排与综合平衡能力的“通才”型领导者。其缺点在于由于各级领导者管辖的事务太多,容易陷入事务堆里难以自拔,一方面有可能造成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导致滥用权力,轻率而随意地处理事务的现象发生。同时由于中间层级过多,也会导致指挥的效力随层递减。职能制,又称为分职制、功能制或者机能制,是指在一个领导机关中在横向上平行地设置若干个职能部门,辅助领导机关实施领导,各个职能部门所管辖的范围都以本领导机关的整体为对象,只是工作的性质与内容不同的领导体制。职能制的优点则在于分工精细,专业性强,领导者能够各司其职,业务熟悉,因此工作效率较高,同时有利于培养精通各门业务的专家并提高领导者的专业化水平。其缺点在于由于分工过细,容易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容易形成割据状态,滋生本位主义,导致政出多门,互相扯皮,难以协调各部门的矛盾与冲突;同时由于各专业部门只熟悉本身的业务,对整体与全局的情况不够了解,因此容易违反系统原则、经济原则与效率原则。
56、西方领导体制的变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他们对我国领导体制的启示主要有哪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体制从微观角度来看,主要指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领导体制,这种体制的发展过程主要包括五个阶段:(1)家长制领导;(2)经理制领导;(3)职业“软专家” 领导制;(4)专家集团领导制;(5)多级领导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体制从宏观角度来看,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政治领导体制,也就是资产阶级民主制。资产阶级民主制,就其一般意义来说,是指统治阶级平等地掌握政权,并对其他阶级实行统治的一种政治领导体制。通过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以及政治领导体制演变的过程进行简略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大体上是适合现代化大生产的状况的,同时也不得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行某些相应的变革。因此在总体上是符合领导体制的发展变化规律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领导体制反映了社会大生产的某些客观要求,同时具备日益完善的内容与形式,因而对于我们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搞好经济管理,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资产阶级民主制虽然在本质上是少数人对绝大多数人的专政,但其在内容与形式上,比如实行三权分立制度、议会制以及进行分级分权的管理等,对于完善我国的政治领导建设都有可供参考的价值。
57、资产阶级民主制具有的特征主要有哪些? 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特征主要有:1、经过政党来集中统治阶级的意志,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各个不同集团的矛盾与利益,指导政府机构的活动;2、实行议会制,议会由公民普选出来的代表组成,负责制定法律,决定国事;3、政府和行政首长的权力,仅限于执行议会的决议案,并受议会以及司法机关的约束;4、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三种不同职能的机关行使,并且互相平衡与制约;5、实行政党竞选制,全国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自治机构,进行分级分权的管理。
58、我国领导体制的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中国的领导体制演变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1949—1956年,为领导体制的基本确立阶段。这是从分散的根据地政权到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集中领导的领导体制阶段;2、1956-1966年,为领导体制的探索与调整并走向集权化阶段;3、1966年-1976年,为领导体制的混乱与畸形阶段;4、1976年至今,为领导体制的改革发展阶段。
59、我国领导体制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我国领导体制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的领导体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具体说来,它主要具备以下特征:1、人民群众的主人地位;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3、中央集权式的领导和管理。
60、我国领导体制的主要弊端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我国领导体制的主要弊端具体表现为:1、权力过分集中; 2、组织结构的设置不科学;3、领导法规的缺失。
61、我国领导体制权力过分集中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权力过分集中的领导体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受过去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传统领导体制的影响; 2、受原苏联领导体制模式的影响;3、受我国历史上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
62、我国领导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领导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原则; 2、政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原则;3、效能与效率原则;4、统一原则;5、精简原则;6、权责相称原则。
63、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主要有哪些?1、按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原则转变政府管理模式,理清政府职能;2、按照统一、精简的原则构建政府的组织结构,精简机构;3、按照权责相称原则确定职权体系,理顺职权关系; 4、按照政企分开、两权分离原则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实行政企分开。
64、结合WTO的要求,你认为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前景是什么? 面对WTO规则的运作,对中国领导体制进行改革,使其适应并融入国际经济大潮,从而解决领导体制的滞后性,实现政府自身管理改革的目标:精干,高效,公正,廉洁,是中国入世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为此,我国必须在以下方面努力: 1、实现领导权力划分的科学化;2、建立与WTO规则对接的政府法律体系,严格依法行政;3、推行政务公开,健全监督机制;4、加快政府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进程; 5、改进公共服务方式;6、按照国际市场经济通行规则,改进行政审批制度; 7、加强公务员培训,努力树立良好的政府领导形象。
65、什么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领导者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经过选举、任命、聘用或由群众推举出来的能够指导和协调组织成员向着既定目标努力的、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居于中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领导者是一个组织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发动者和推动者。被领导者是指在领导活动中执行具体决策方案、命令、任务,实现组织目标的具体执行者。被领导者是相对于领导者而言的,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相对领导者,即相对于下级而言是领导者,相对于上级而言是被领导者;二是绝对领导者,指在一切社会组织中不担任任何领导职务、不掌握任何领导权力、不承担任何领导责任,完全接受领导的人。随着知识、经验、技能的积累和丰富,被领导者可以变为领导者,绝对领导者也可以变为相对领导者。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是领导活动中的基本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既协调统一又矛盾冲突。它们的互动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1、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领导者对下属的工作能力和业绩给予认可,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领导者通过及时了解和掌握下属的需求并对下属的需求予以适当的满足;领导者通过经常有效的沟通,与下属分享信息,帮助下属了解组织对员工的要求、明确工作努力的方向。2、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领导者的决策效能有赖于被领导者执行与实施的程度;领导者权威的大小取决于被领导者心理认同的程度;被领导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领导者的命运。
66、什么是领导环境?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领导环境是指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发展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它与领导者、被领导者共同构成了领导活动基本要素。领导环境的基本特征有: 1、客观实在性和部分可塑性的统一; 2、多样性与类别性的统一; 3、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 4、环境的连锁性与定向性的统一; 5、常规性与突发性的统一。
67、什么是领导环境发展?它应遵循哪些原则?领导环境发展是指领导主体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适于发挥组织成员积极性的全新环境条件,实现领导环境的优化乃至创新。领导环境发展的原则主要有: 1、科学性原则; 2、层级性原则 3、超前性原则; 4、系统性原则。
68、领导环境发展过程依次为适应环境、认识环境和改造环境。这种观点正确吗? 关于领导环境发展过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领导环境发展的过程包括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三个方面,。这三个过程环环相扣、密切关联、缺一不可,具有时间上的相继性和逻辑上的继承性,应是认识环境在先,然后是适应环境,在此基础上改造环境。在实现领导环境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的疏漏或失误,都有可能造成环境发展的受阻、停滞乃至倒退。
69、外部领导环境的层次体现在哪些层面? 外部领导环境的层次具体体现在十个层面:1、政治层面;2、经济层面;3、文化层面;4、社会层面;5、教育层面;6、技术层面;7、法制层面;8、自然资源层面;9、人口层面;10、国防层面。
70、制度性领导环境包含几个层次的含义,它们的关系怎样? 制度性领导环境主要包含三层含义:1、社会体系性制度,它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体系。2、规模法度性制度,即路线或政策性制度。3、程序准则性制度,即在一定机构设置的基础上,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则或行为准则。 这些层次含义的关系主要有三个方面:1、规模法度性制度和程序准则性制度必以社会体系性制度为基础而产生,程序准则性制度必以规模法度性制度为基础而产生,这种因果关系决定了三种制度在对领导活动产生影响的时候会有所差别;2、社会体系性制度、规模法度性制度和程序准则性制度变化速度不同,三者的变化难度依次减小,而变化频率却依次增大;3、社会体系性制度、规模法度性制度和程序准则性制度与组织机构的关系不同,基本的情况是社会体系性制度、规模法度性制度决定行政组织的机构设置,而程序准则性制度往往需要由行政组织的机构来决定。
71、什么是内部领导环境?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内部领导环境是指组织内部对领导活动产生制约和推动作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即领导活动发生的具体的内部环境。它对领导活动的影响最为直接、最为现实,与领导活动的方式和功效密切相关。
内部领导环境的主要内容有:1、职位权力;2、任务结构;3、领导关系;4、组织的性质与类别;5、组织的物质和经济基础;6、领导者的特质。 此外,还存在一类比较特殊的环境类型,如家庭,幕僚,秘书,同僚,下属等个人或组织,他们往往对领导活动中的组织特别是领导者的行为和决策产生直接和有效的影响,也属于内部领导环境的范畴。
72、外部领导环境和内部领导环境的作用与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般而言,外部社会环境对领导活动的影响和作用是从根本上决定领导活动的特性和功能,具有宏观性、整体性、战略性的特点。内部社会环境则具体规范了领导活动的目标、管理模式、领导者的价值标准、心理特征等。内部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的影响特点包括:一是影响方式直接;二是影响频率更高;三是影响程度更深入;四是相对的不稳定性。组织系统的开放特性,决定了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必然处于一个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之中。在多数情况下,组织的宏观指导思想和总体战略反映外部领导环境的要求和制约,而领导活动的具体规则、行为方式和策略思想则反映内部领导环境的要求和制约,二者都具有动态性的特征,表现为一个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动态的变化过程。内外环境的互动方式和互动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组织发展和领导有效性的重要变量。一般说来,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1、外部领导环境对内部领导环境产生压力和制约作用。2、内部领导环境对外部领导环境存在着适应和抵制的两重性。外部环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内部环境变革的内容和方式,但是二者的转变并不总是协调一致的。内部环境对外部环境既可以表现出适应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压力;又有与外部环境发生抵触的一面。3、外部领导环境和内部领导环境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换,所谓的“外部”与“内部”只有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上的不同,并无实质上的差异。
73、什么是文化?它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文化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条件、方式、状态和结果的综合体。
从结构上文化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1、物的层面,即物质文化。它构成了整体文化的基础。2、精神的文化,或称解释的文化。3、制度的文化。它是精神文化转化后的一种表达形式。文化的三个层次彼此推动、相互影响,在相互渗透中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文化整体。物质文化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前提和条件,构成了文化结构的基础;制度文化是文化结构的保障,合理的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精神文化是文化结构的主导,规范了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在三个层次文化的互动中,制度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一方面,它把人们相互之间及其与自然界之间的现实的物质关系,提升为一种权力意志的精神表现;另一方面,它又选择精神文化的某些部分,具体化为社会行为和组织构建的实践。因此,制度文化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它既是物质文化的精神化,又是精神文化的物质化。
74、什么是领导文化?在认识和理解领导文化基本含义时,应注意掌握的科学方法和原则有哪些? 领导文化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在领导学这一特定领域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样式,是指领导者群体或个体在领导实践中形成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得到发展的,对于领导活动的过程、本质、规律、规范、价值以及方式方法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形式,是客观领导过程在领导者心理反映上的积累或积淀,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和从事领导行为的内驱动力和精神导向。领导文化是代表了一种获得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共同信守的行为模式和广泛流传的态度作风,包括领导意识、领导观念、领导态度、领导价值观和领导行为模式等。 在认识和理解领导文化基本涵义的时候,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原则,它们是: 1、对一般性文化本质和文化特征的理解,将有助于理解领导文化;
2、必须结合政治文化、行政文化和组织企业文化等相关内容理解领导文化; 3、不能把某一个体的价值观、态度、观念等所有文化现象都视为领导文化。
75、领导文化具有哪些功能?文化是人类有别于其他任何动物的最重要的特征,领导文化是文化存在于特定领域中的一种样式,其功能是一般文化功能在领导活动中的延伸。主要有:1、内化功能;2、规范功能;3、导向功能;4、调适功能。
76、领导文化的内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领导文化的内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为个体行为提供了理性支持,提供了判断和选择行为方式的内在依据; 2、决定个体活动的动机和热情。
77、什么是领导素质?它具有哪些特点?领导素质,是指充当领导角色的个体为完成其特定职能职责,发挥其特定影响和作用所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是在一定的心理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的总和。 领导素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物质性和精神性;2、先天性与后天性;3、适应性与发展性;4、相关性与变异性;5、多样性与综合性;6、社会性与时代性。
78、领导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因此领导素质只有后天性特征。这种看法正确吗?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领导素质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的特征。先天性是指领导素质的基础是遗传,从生理到气质、秉性、禀赋、智力等等心理因素都有遗传,这些与生俱来的素质条件构成领导素质的先天性特征。后天性是指领导素质主要是后天学习实践锻炼的结果,即由有需要、有目的的培养而来,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的各方面素质,主要是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能力素质等。
79、领导素质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领导素质的内容主要包括:1、政治素质;2、道德素质;3、能力素质;4、知识素质;心理素质;6、身体素质。
80、我国领导政治素质的标准与内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从我国的国情实际出发,领导政治素质的标准与内容主要体现在:1、政治理论;2、政治知识;3、政治观念和政治意识;4、政治理想与政治信念;5、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
81、什么是道德素质?领导道德素质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道德素质是指一定群体或组织乃至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内化为心灵内容后形成的整个精神内涵,是充满价值内容和主观取向的领导精神素质。领导道德素质的内容主要包括:1、事业心和使命感;2、进取心;3、胸怀宽阔;4、公正;5、自身廉洁。
82、领导知识素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领导的知识素质主要包括:1、宽广的知识面;2、熟悉现代管理知识;3、一般的科学知识;4、本职专业知识;5、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
83、领导心理素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领导心理素质的主要内容包括:1、乐观的情绪;2、坚强的意志;3、广泛的兴趣;4、开朗的性格。
84、领导素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素质作为领导主体重要的内在条件,从根本上决定着领导的成败得失,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领导素质是一种重要的竞争力;2、领导素质是一种重要的领导力;3、领导素质是形成优化高效领导班子的基础。
85、什么是领导群体结构?一个优化的领导群体结构主要包括哪些内容?领导群体结构是在一个系统内,构成领导群体的各种人员的构成比例及其组合方式。一个优化的领导群体结构包括的内容主要有: 1、年龄结构。领导群体年龄结构,是指一个领导群体中不同年龄成员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年龄结构是群体结构中的重要子结构,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群体效能的发挥。一个科学而合理的领导群体的年龄结构,应该是呈梯队构成的结构。2、知识结构。领导群体的知识结构,是指在一个领导群体中,不同知识积累和背景的成员之间的搭配组合状态。现代化领导班子的成员,必须具有足够的知识水平,在整个社会知识结构中,他们应该是属于高知识水平范围的。3、智能结构。领导群体智能结构,是指一个领导群体中,不同智能优势的人才个体的构成比例及其相互关系。4、心理素质结构。领导群体的心理素质结构,主要是指一个领导群体中,不同气质、性格的成员的构成比例及其相互关系。
86、领导智能结构与领导的知识结构没有区别。你认为正确吗?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二者是有区别的。领导群体的知识结构,是指在一个领导群体中,不同知识积累和背景的成员之间的搭配组合状态。领导班子的成员,必须具有足够的知识水平,在整个社会知识结构中,他们应该是属于高知识水平范围的。随着教育的普及,现代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水平越来越高,现代化领导班子的成员,不具有更高的知识水平,就很难有效地领导具有高知识水平的部属。在领导集体中,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个人的知识有限,集体的知识就可以全面广泛得多。领导群体的智能结构,是指一个领导群体中,不同智能优势的人才个体的构成比例及其相互关系。领导的知识化及其效能与他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关,即领导不但要有知识,而且还要会运用知识,这就是智能的问题。智能,是知识、技能、能力诸方面的综合体,反映了人类知识和实践的综合能力。智能主要包括:学习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等。领导班子应包括不同智能型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最优的智能效能。
87、领导群体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可以消除领导班子的内耗。这种看法正确吗?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反映了一个领导群体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的重要性。任何一个领导群体,都是由若干人组成的系统,把不同心理素质类型的领导者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班子”,这里面就存在一个群体心理素质结构的问题。群体的心理素质结构如何,将对“班子”的整体效应产生重大的影响。科学而合理的群体心理素质结构,能够弥补领导者个体心理素质上的某些缺陷,产生最佳的整体效应。反之,如果群体心理素质结构不合理,即使每个领导者个体都是优秀人才,有良好的能力素质,却也未必收到好的效果,而且还有可能出现人才能量相互抵消的“内耗”情况。
88、领导者性格对领导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领导者性格对领导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领导者的性格与政治品德的形成有直接联系;2、领导者良好的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和改造不良的气质,使之服从领导工作的需要;3、领导者的性格对能力素质的形成具有促进或阻碍作用;4、领导者的性格直接影响着领导者的领导方式。
89、领导群体具备的基本功能主要有哪些?一个合理的领导群体结构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主要有: 1、群体感应功能;2、群体互补功能;3、群体功率放大功能;4、群体自调节与自组织功能。
90、领导群体中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使职责与权力相称。这种观点正确吗?这种看法是正确的,符合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职权分明标准。在领导群体内部,要明确划分和规定各人的职责范围,做到人各有职,职有专司。每个领导成员对自己职责范围以内的事情,要独立负责,创造性地完成。不能事不分大小都要集体讨论或请示上级,这样会造成该办的事办不成,亟待解决的事解决不了,出现久拖不决的局面。所以分工不清,职责不明,往往要贻误工作。领导成员要有职有权,按责定权。有责无权,或有权无责的职位,是不应该设置的。有责无权,完成所负责任无保障;有权无责,一种可能是权力发挥不了作用,空有其权而无所作为,另一种可能就是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以权欺人,做出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来。在领导群体内部,任何一个领导者都不要干涉其他成员职权范围内的事,要各守其职。对自己职权范围以外的事,如有意见,有看法,可以沟通情况,或者反映给上一级领导,通过领导集体研究解决。但个人不能任意干预,否则将可能造成内部磨擦,影响领导内部的团结和稳定。
91、什么是领导素质的测评?测评的方法主要有哪些?领导素质的测评就是对领导素质进行检测、测试、测量、验证、判断和评价的总称,是对领导的专项素质或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客观把握的系统化应用理论与应用技术。领导的测评方法可以分为领导个体素质与群体绩效的测评两个方面。1、领导个体素质的测评方法:(1)因素评鉴法;(2)心理测验法;(3)情景模拟测评法。2、领导群体绩效的测评方法:(1)双层测评法;(2)群体行为测评表;(3)人际关系的测评法;(4)角色知觉测验法。
92、领导个体素质提高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哪些?领导个体素质提高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三条: 1、教育。教育是最普通的领导素质提高途径,领导者的全面发展或者全面提高领导素质都要依靠教育。2、实践锻炼。领导者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是素质培养和提高的最关键环节。3、修持。修持是公认的各种德才标准内化、德才水平提高的修炼过程,是在自我要求、自我推动、高度自律的状态下进行的品格锻炼、精神锤炼和才干提高的综合性过程。这是一种内向和内省的方法,完全依靠人的自觉性,依靠原来就具有的一定程度的领导素质,而后才有可能进行并有所提高。
93、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一个优化的领导群体结构,有利于实行集体领导,有利于各个领导成员发挥自己的才能,并且有利于领导群体的发展。具体表现在:1、领导结构优化,有利于实施系统性领导;2、领导班子结构的优化,有利于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科学方法;3、领导结构优化是高效能领导的需要。
94、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标准有哪些?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标准主要有:1、立体构成;2、自我适应;3、协调稳定;4、职权分明;5、高效性。
95、领导群体结构的优化应该遵循哪些原则?领导群体结构的优化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目标原则;2、互补原则;3、精干原则;4、开放原则;5、绩效原则。
96、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途径主要有哪些?实现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采取组织措施,也就是适当调整,以重新选拔或招聘群体成员的方法,改变群体结构;二是发挥群体中每个成员的内因作用,改善各自的素质状况,使结构不断优化。具体来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1、从整体上选配领导人才;2、努力开发人才资源,重视提高领导者后备队伍的建设;3、大力开展领导者的“继续教育”工作;4、加强领导群体自身建设,这是提高领导群体“自优”能力的关键措施;5、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能上能下、有进有出”的干部制度。
97、WTO对领导素质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WTO市场化的观念及以公平公正,互惠为主的游戏规则对我国领导素质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领导观念: 立足中国实际,应对WTO的机遇与挑战,中国领导者应强化如下观念:(1)战略思维;(2)创新观念;(3)法治观念;(4)市场观念;(5)竞争观念;(6)开放观念;(7)效率观念。2、领导知识:(1)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2)要优化知识结构。3、领导能力:(1)要提高决策能力;(2)要优化谈判能力。
98、什么是领导关系?它具有哪些特点?领导关系是指领导者在进行领导活动的过程中,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及领导者和领导者相互之间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和感情交往的关系,即领导主体在领导活动中与组织系统中的其他成员发生的工作关系和非工作关系的总和。领导关系的特点有:1、客观性;2、社会性;3、动态性;4、强制性;5、扩张性和渗透性;6、复杂性。
99、领导关系的作用与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领导关系对领导活动的影响分为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两个方面。良好的领导关系,能够形成良好的领导格局,使领导集体富有活力和创造力,从而创造出优秀的领导业绩。1、良好的领导关系能使领导集体内部形成优势互补,激发领导活力,增强领导集体整体的适应能力,优化领导格局;2、良好的领导关系有利于保证领导活动和领导事业的持续发展;3、良好的领导关系有助于提高领导效能。总之,领导关系是对领导活动的综合反映,它产生于领导活动的实践,同时又直接制约着领导行为,直接导致某种现实领导结果和社会结果。正确地把握和处理领导关系并加以充分合理地运用,有助于领导职能职责的履行和领导成功的实现。
100、群体行为与领导关系的联系是如何的?领导关系是在群体中产生和发展的。人是任何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行为主体,也是领导关系中的核心。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在社会活动中的心理特性和行为特性表明:个体行为并不能够随意发生,总是或多或少地受到群体的约束,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很多情况下是以社会活动的具体单位——“群体”的形式存在的,而不是以“个人”这一个体的形式存在的,更不是以“类”的形式存在的。领导者要想建立和维系积极良好的领导关系,既要善于调整与组织内部个体成员的合作关系,更要善于营造与组织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融洽氛围。领导者应该使群体形成比较强的凝聚力,创造良好的领导关系状态。群体不但是领导关系建立和存在的基本元素,而且领导关系的发展和完善更有赖于群体间的良好合作和友好互助。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新源职业技术学院拟建设l栋6000m2的学生宿舍楼,中兴建04-27
下列关于项目目标动态控制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04-27
浅埋地段的地质条件很差时,宜采用( )等辅助方法施工。04-27
涵洞按构造形式不同可分为( )。04-27
关于换填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04-27
沥青混合料摊铺时,应采用走线法施工的结构层有( )。04-27
下列不是申请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的是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