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动物生理基础》期末复习资料(3)

时间:2024-04-27 18:22:44 5A范文网 浏览: 复习资料 我要投稿

B.补充资料

1.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逆化学梯度或电梯度进行物质转运,转运过程中要消耗能量;后者是顺化学梯度或电梯度进行转运的,转运过程中的动力主要依赖于有关物质的化学梯度或电梯度所贮存的势能,不需另外消耗能量。

2.红细胞比容:每100ml 血液中被离心压缩的血细胞所占的容积,叫做红细胞比容,又叫红细胞压积。

3.红细胞沉降率:如果把动物血抽出,加抗凝剂后置于一垂直竖立的血沉管内,由于红细胞比重较血浆大,红细胞将逐渐下沉,在一定时间内,红细胞沉降下来的距离,叫做红细胞沉降率。

4.促红细胞生成素:动物缺氧时,将促使肾脏生成一种使红细胞增生的物质,叫做促红细胞生成素。它的作用主要是刺激骨髓生成红细胞。

5.机体剧烈运动和处于缺氧环境时,血液红细胞数目有何改变?原因是什么?

机体剧烈运动时,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将增加。剧烈运动时,由于神经系统的反射和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使原来贮存在肝、脾及皮肤等血库中的红细胞数目暂时增加。处于缺氧环境时,促使肾脏生成一种促红细胞生成素。这是一种糖蛋白,主要作用于红系定向祖细胞膜上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促使这些祖细胞加速增殖和分化,使红系母细胞增多,生成红细胞的“单位”增多,最终将使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增多。

6.试述血小板在生理止血过程中的作用?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的功能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①创伤引起血小板粘附、聚集而形成松软的止血栓。该阶段主要是创伤发生后,血管损伤后,流经此血管的血小板被血管内皮下组织表面激活,立即粘附于损伤处暴露出来的胶原纤维上,粘附一但发生,随即血小板相互聚集,血小板聚集时形态发生变化并释放ADP、5- 羟色胺等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对聚集又有重要作用。血小板聚集的结果形成较松软的止血栓子。②促进血凝并形成坚实的止血栓。血小板表面质膜吸附和结合多种血浆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因子Ⅴ、和ⅩⅢ等。α颗粒中也含有纤维蛋白原、因子ⅩⅢ和一些血小板因子(PF),其中PF2和PF3都是促进血凝的。血小板所提供的磷脂表面(PF3) 据估计可使凝血酶原的激活加快两万倍。因子Xa和因子Ⅴ连接于此提供表面后,还可以避免抗凝血酶Ⅲ和肝素对它的抑制作用。血小板促进凝血而形成血凝块后,血凝块中留下的血小板由其中的收缩蛋白收缩,使血凝块回缩而形成坚实的止血栓子。

7.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所构成的活动周期

8.每搏输出量:心脏收缩时一侧心室射入动脉的血量

9.心力储备:指心排出量能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10.期前收缩:在心肌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额外刺激,可引起心肌正常收缩之前的收缩

11.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代偿间歇

12.窦性节律:由窦房结发出冲动引起的心搏节律

13.异位节律:由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细胞取代窦房结而主宰的心搏节律

14.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脉的血量

15.简述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心输出量主要取决于心率及每搏输出量,因此,心率的改变以及能影响每搏输出量的因素都可以引起心输出量的改变。

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在一定范围内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越大,心室肌的收缩能力也越强,每搏输出量也越多。

②心肌后负荷:即心室收缩、射血时面临的动脉压的阻力大小,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心室射血阻力增大,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速度减慢产,搏出量减少。

③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心率的增加能使心输出量随之增加。但如果心率过快,心舒期过短,造成心室在还没有被血液完全充盈的情况下收缩,每搏输出量减少,以致心输出量减少;反之,心率过慢,心舒期更长也不能相应提高充盈量,结果反而由于射血次数的减少而使心输出量下降。

16.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①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②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③吸收和运输脂肪。④防御作用。

17.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呼出或吸入的气量。

18.氧饱和度: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

19.氧解离曲线:以氧分压作横坐标,氧饱和度为纵坐标,绘制出的氧分压对血红蛋白结合氧量的函数曲线。

20.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21.余气量:在竭尽全力呼气之后,仍能剩留在肺内的气量。  

22.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而反射性地引起吸气抑制或吸气。

23.解剖无效腔:从鼻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之间的呼吸道的气体不能参与肺泡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效腔。

24.氧容量:100毫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

25.氧含量: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

26.呼吸商:单位时间内机体CO2产生量与氧气消耗量的比值

27.减压反射:血压过高时,延髓的心交感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功能降低,心迷走中枢兴奋,引起心跳减慢血管收缩强度下降,使血压恢复正常,称减压反射。

28.补吸气量:平和吸气末,再尽力吸气,多吸入的气体量称为补吸气量。

29.补呼气量:平和呼气末,再尽力呼气,多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补呼气量。

30.肺牵张反射: 肺扩张能抑制吸气,并引起呼气;肺缩小则能抑制呼气,并引起吸气。

这种反射性呼吸的变化叫做肺牵张反射。

31.呼吸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发动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叫做呼吸中枢。

3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覆盖在肺泡膜内表面的具有降低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的物质。它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其化学本质是二软脂酰卵磷脂

33.呼吸:动物在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不断从外界摄取氧,同时把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所进行的这种气体交换过程叫做呼吸。

34.呼吸过程中胸内压有何变化?胸内压等于肺内压减去肺回缩力,是一个负压。吸气时,肺扩张,回缩力增大,胸内负压更负;呼气时,肺缩小,肺的回缩力减小,胸内负压也相应减少。

35.胸腔内负压有何生理意义?(1)对肺有牵拉作用,使肺泡保持充盈气体的膨隆状态,不致于在呼气之末肺泡塌闭(2)对胸腔内各组织器官有影响,可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3)作用于全身,有利于呕吐反射

36.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何生理功能。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

(1)能动态地对肺泡容量起稳定作用。吸气时,可避免因吸气而使肺容量过分增大;呼气时,可防止因呼气而使肺泡容量过小。

(2)防止肺泡积液,保持肺泡内相对“干燥”的环境。

37.胸内负压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生理学意义?所谓胸内负压,就是说胸膜腔内的压力低于外界大气压。  动物出生后胸廓由于弹性而扩展开来,外界大气进入到肺泡中使得肺泡扩张。由于肺泡具有弹性,使肺泡产生回缩力。这是胸内负压产生的根本原因。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由于肺内压与外界大气压相同,压差为0,所以胸内压=-肺回缩力,也就是说,胸内负压是由于肺的弹性回缩力形成的。

38.CO2调节呼吸活动是通过何种途径实施的?CO2调节呼吸运动的途径有两个,即:

1).血中的CO2直接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经化学感受性反射,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深加快。

2).血中CO2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中,与水生成H2CO3,再解离出H+, 刺激延髓的中枢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

39.简述血红蛋白和氧结合的特点?

O2与Hb结合的特点有:

1).是可逆性结合,不需酶的催化,反应迅速。 2).PO2高时,Hb 与O2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 3).PO2低时,氧合血红蛋白迅速解离, 释放O2。

40.简述肺牵张反射的特点?

肺牵张反射的特点有:1).其感受器位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层,属牵张感受器。其传入纤维在迷走神经干内2).其作用在于使吸气及时地转为呼气3).对平和呼吸调节的意义不大。

40.简述颈动脉化学感受器的生理特点?   颈动脉体是调节呼吸和循环的重要外周化学感受器。其生理特点有:

1).虽然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都参与呼吸和循环的调节,但颈动脉体主要调节呼吸运动;而主动脉体则主要调节循环。2).颈动脉体的传入冲动由舌咽神经进入延髓。

41.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有何作用?

CO2对呼吸的调节作用有:

1).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体液因素, 血液中CO2含量的轻度改变能对呼吸发生显著的影响。

2).当血中CO2张力降低时, 可使呼吸运动减弱,甚至引起呼吸暂停。

3).当血中CO2张力升高时, 一方面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通过反射方式,使呼吸中枢兴奋,导致呼吸加强;另一方面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延髓呼吸中枢,引起其兴奋,使呼吸加强。

42.大脑皮质对呼吸运动可进行控制,表现是什么?

大脑皮质对呼吸运动的控制主要表现在:

1).呼吸的深度和频率在一定范围之内可随意控制 2).呼吸可受情绪影响,如动物在恐怖、暴怒等时,呼吸发生变化 3).呼吸可建立条件反射,如动物在听到与使役、运动有关的暗示或信号后,就出现通气量增大等

43.简述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的因素?

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的因素有四个:

1).肺泡气和肺部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分压差:分压差大,则交换率高;反之,分压差小,则交换率低。 2).呼吸膜的通透性和有效面积:通透性和有效面积越大,气体交换效率越高;反之则低。 3).气体的扩散系数:取决于气体分子本身的特性,扩散系数越大,扩散速率越高。 4).通气/血流比值: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之间的比例要恰当。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气体交换。

44.简述CO2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

CO2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物理溶解形式, 溶于血浆运输的CO2比例较少,约占总运输量的 5%。

2).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氨基甲酸血浆蛋白,但形成的量极少。

3).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约占运输总量的7%。

4).以碳酸氢盐的形式运输,是CO2运输的主要方式,约占运输总量的88%。

45.试述缺O2和CO2增多时, 对呼吸影响的主要机制?

缺O2和CO2增多都能使呼吸增强,但二者机制不同。缺O2作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增强。中枢化学感受器不接受缺O2刺激,呼吸中枢神经元在缺O2时轻度抑制,而不是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虽接受缺O2刺激, 但阈值很高, PO2必须下降至80mmHg以下时,才出现肺通气的可察觉的变化。CO2增多对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都有刺激作用,但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变化的敏感性更高。PCO2升高到1.5mmHg时,中枢化学感受器即发挥作用,而外周化学感受器在PCO2比正常高10mmHg时才发挥作用。所以CO2增多引起的呼吸增强,主要是通过延髓的中枢性化学感受器而引起的。

46.物理消化:经过咀嚼和胃肠运动,使饲料磨碎并与消化液混合成食糜,向消化道后段推送的过程。

47.胃的排空:随着胃的运动,食糜分批地由胃移送入

48.反刍:反刍动物在摄食时,饲料不经充分咀嚼,就吞入瘤胃,在休息时返回到口腔,仔细地咀嚼,这种独特的消化活动称反刍。

49.容受性舒张 :当咀嚼和吞咽食物时,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引起胃底和胃体部的肌肉舒张的反射。

50.化学消化:利用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的各种酶对饲料进行消化。

51.微生物消化:利用畜禽消化道内栖居的大量微生物对饲料进行消化。

52.消化: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和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53.细胞内消化:物质在细胞内进行的消化过程,例如细胞的吞噬作用

54.细胞外消化:物质在细胞外进行的消化过程

55.生物学消化:是指消化管内的微生物所参与的消化过程。

56.基础电节律: 胃肠平滑肌的静息电位不稳定,能够自动缓慢而有节律地去极化,出现慢的节律性电位变化,叫做基础电节律(慢波)。

57.容受性舒张:胃肠平滑肌具有明显的展长性,随着它的内容物增多,可以被展长若干倍,而仍保持胃肠内的压力无明显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容受性舒张。

58.饥饿收缩: 随着胃的运动,胃内容物不断后送,胃内逐渐空虚。如不及时进食,整个胃将出现周期性的强烈收缩,并伴发饥饿感觉,这种胃运动叫做饥饿收缩。

59.肠-胃反射: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其中的酸、脂肪以及渗透压过高或过低等均刺激十二指肠壁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胃运动减弱,胃排空减慢,这种反射叫做肠-胃反射。

60.蠕动冲: 小肠的蠕动一般速度很慢,每分钟约推进数厘米,但有时也发生快速的蠕动,每秒推进5~25cm, 推进食糜快速通过相当长的一段肠管,这种收缩叫蠕动冲。

61.分节运动: 主要是指由肠壁环行肌的收缩和舒张所形成。即在一段小肠壁上,许多点同时出现环行肌收缩,将食糜分成若干不全断的节段。随后原来收缩处舒张,原来舒张处收缩,使食糜又形成许多新的节段。

62.摆动运动: 以纵行肌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为主的一种运动形式。表现为肠袢的一侧时而伸长时而缩短,形如钟摆运动。

63.发酵作用:大肠中的发酵菌能使饲料中的纤维素和未被小肠消化的可溶性糖产生有机酸(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以及气体(甲烷、二氧化碳、氮和少量氢等)。这种作用叫做发酵作用。

64.腐败作用:大肠中的腐败菌能使饲料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尿素等物质产生吲哚、尸胺、粪臭素、氨以及一些其它气体。这种作用叫做腐败作用。

65.微生物为什么能在瘤胃内生存?瘤胃内具有微生物生存并繁殖的良好条件:(1)食物和水分相对稳定地进入瘤胃,供给微生物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2)节律性的瘤胃运动将内容物搅和,并后送。(3)瘤胃内容物的渗透压接近于血液渗透压。(4)瘤胃内温度高达39~41度。(5)PH值变动于5,5~7.5(6)内容物高度缺氧。

66.胃液中的盐酸有什么生理作用?(1)提供激活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2)使蛋白质变性,便于受胃蛋白酶消化;(3)有一定杀菌作用;(4)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

67.简述胆汁的消化作用。(1)胆酸盐是胰脂肪酶的辅酶,能增强脂肪酶的活性;(2)胆酸盐有利于脂肪酶的消化作用;(3)促进脂肪酸的吸收;(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5)中和进入肠中的酸性食糜,维持肠内适宜PH;(6)刺激小肠的运动。

68.简述唾液分泌的调节。

唾液分泌受神经反射性调节。摄食时唾液分泌是通过条件反射及非条件反射引起。食物对口腔的机械、化学、温度等刺激引起口腔粘膜及舌部的感受器兴奋所发生的反射性分泌;采食时食物的形状、颜色、气味以及采食的环境等各种信号,可建立条件反射而引起唾液分泌。

69.简述肝脏的功能?肝脏是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也是极为重要的代谢器官。肝的主要功能有:①消化与吸收功能②代谢功能③清除功能④解毒和排泄功能⑤造血功能

70.简述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的原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这是因为: 1.小肠内集中了许多重要的消化液和消化酶,如胰液、胆汁、小肠液等。其中的各种消化酶,对饲料(食物)的各种成分都能进行彻底的消化。饲料在小肠内经过充分消化后,已变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2.小肠具有较大的吸收面积。马、牛、猪等动物的小肠较长,约为10~18米,且小肠粘膜上有环状皱褶,皱褶上又有大量的绒毛,这些结构可使小肠面积增加数百倍,很适合于营养物的吸收。3.饲料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可作充分的消化和吸收。

70.简述胃内盐酸的生理功能?胃内盐酸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1.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2.促进蛋白质的膨胀变性,加速胃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水解。3.使胃内维持适当的酸性环境,以利胃蛋白酶的活性。4.能杀灭细菌或抑制细菌生长。5.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

71.简述小肠分节运动的作用?小肠的分节运动由肠壁环行肌的收缩和舒张所形成。其作用主要有: 1.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化学消化。 2.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3.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72.胃运动的基本形式有哪些?胃运动的基本形式有: 1.紧张性收缩 胃壁平滑肌和消化道其它部分的平滑肌一样,经常保持着一定程度的持续收缩状态。2.容受性舒张 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刺激咽和食管等处的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的肌肉舒张,以利容受和储存入胃的食物。3.蠕动 胃壁肌肉呈波浪形向前推进的舒缩运动。

73.刺激小肠运动的化学物质有哪些?促进小肠运动的化学物质有乙酰胆碱、 5-羟色胺、促胃液素、 缩胆囊素、胃动素和P物质等。其中以P物质和5-羟色胺等作用最强。

74.胃液有哪些主要成分?各有何作用?胃液除水以外,主要含有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等。 1.盐酸 又称胃酸,由壁细胞分泌。生理作用是:①杀死随食物进入胃的细菌;②激活胃蛋白酶原为胃蛋白酶;③提供胃蛋白酶作用所需的酸性环境;④盐酸进入小肠引起促胰液素释放,后者可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⑤盐酸在小肠上段造成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吸收铁和钙;⑥使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 2.胃蛋白酶原 由主细胞合成。在盐酸和已激活的胃蛋白酶作用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在强酸环境下水解蛋白质为或胨,产生的多肽或氨基酸较少。 3.粘液 由粘膜表面上皮细胞、粘液颈细胞、 贲门腺和幽门腺共同分泌,主要成分为糖蛋白。 它与胃粘膜分泌的HCO3-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使胃粘膜表面处于中性或偏碱性状态,有效地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的侵蚀。 4.内因子 是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 可与维生素B12结合成为不透析的复合物,使其不被水解破坏。当复合物运行至回肠后便与粘膜受体结合,从而促进维生素B12吸收。

75.试述胃排空的过程及机制?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胃的间断性排空发生的机制与以下两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 (一)胃内因素促进排空 促进胃收缩的因素有二: 1.胃内食物量 胃内大量食物的机械扩张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或壁内神经丛反射加强胃运动。食物由胃的排空速率与存留在胃内食物量的平方根成正比。 2.胃泌素作用 食物的扩张刺激和蛋白质分解产物等化学成分可刺激胃窦粘膜释放胃泌素。胃泌素对胃运动有中等强度刺激作用,它提高幽门泵的活动,并使幽门舒张,促进胃的排空。 (二)十二指肠因素抑制排空 抑制排空的因素是: 1.肠-胃反射 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后,机械扩张刺激、盐酸、脂肪及高张溶液刺激了肠壁上的机械和化学感受器,引起肠胃反射抑制胃运动。 2.十二指肠激素抑制排空 盐酸和脂肪可刺激小肠释放促胰液素、抑胃肽和胆囊收缩素(它们统称为肠抑胃素),均可抑制胃排空。  随着盐酸在小肠内被中和,以及脂肪等食物的消化物被吸收,它们上述对胃排空的抑制性影响逐渐消失,胃运动便逐渐增强。如此反复,形成胃排空的间断性。  

75.试述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口腔消化特点:唾液分泌量很大,腮腺连续分泌。唾液的碱性较强,唾液中含有相当量的尿素,可被瘤胃内细菌利用合成菌体蛋白。 2).胃的消化特点:反刍动物具有庞大的复胃,它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组成。其中前三胃的粘膜没有消化腺,也不分泌胃 液,合称前胃,只有皱胃才是有胃腺的胃。复胃与单胃消化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胃的消化,它具有独特的反刍、嗳气、食管沟的作用,瘤胃和网胃运动以及微生物的作用等特点。 反刍动物采食时较粗糙,饲料未经充分咀嚼即吞入瘤胃。休息时通过反射活动可将这些未经充分咀嚼消化的饲料,送返到口腔中,经仔细的咀嚼后,再吞咽到胃,这一系列过程叫做反刍。反刍的生理意义在于把饲料嚼细,并混入大量唾液以便更好的消化。

瘤胃内的饲料发酵产生大量气体,这些气体大部分要通过嗳气排出体外。嗳气是一种反射活动,它是由于瘤胃内气体增多,胃壁张力增多,刺激了牵张感受器,反射地引起瘤胃第二次收缩,并由后向前推进而产生的。

食管沟是由两片肥厚的肉唇构成的一个半关闭的沟,它起自贲门,经网胃伸展到胃瓣胃孔。牛犊和羊羔在吸吮乳汁或饮料时,它能反射地引起食管沟肉唇卷缩,闭合成管状,因而乳汁或饮料不会落入前胃而是直接从食管达到网胃瓣胃孔,径瓣胃进入皱胃。 反刍动物瘤胃和网胃运动是混合运动,二者关系密切。首先网胃发生两次相继的收缩,在第二次收缩尚未完全时,瘤胃的前肉柱便开始收缩,之后瘤胃有时还发生一次单独的附加收缩,并伴有嗳气。瓣胃的运动比较缓慢而有力,它与网胃的收缩是协同配合的。当网胃第二次收缩时,网胃瓣胃孔开放,瓣胃舒张,压力下降,部分网胃内容物流入瓣胃。当瓣胃压力上升时,网胃瓣胃孔闭锁,瓣胃内容物只能入皱胃而不能逆流回网胃。瓣胃内容物比瘤胃、网胃内容物都干燥,不利于微生物的作用。 瘤胃和网胃是个发酵的大缸,具有厌氧微生物繁殖的有效环境条件。饲料中可消化的干物质有70~85%经瘤胃的细菌原虫的分解,产生挥发性脂肪酸、 CO2及氨等饲料中的糖类经微生物作用依次发酵,其中纤维素可被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 CO2和甲烷等。瘤胃微生物可利用氨、氨基酸和肽类,合成它的蛋白质和其他细胞合成,当其经过皱胃和小肠时,又被消化分解为氨基酸,供动物机体吸收利用。瘤胃微生物能合成某些B 族维生素及维生素K,供动物机体利用。 在瘤胃的发酵过程中,不断产生大量气体,主要中是CO2和甲烷, 此外还含有少量氮和微量的氢、氧或H2S。 与单胃动物相比,反刍动物皱胃胃液盐酸浓度较低,凝乳酶含量较多。皱胃分泌胃液是持续的,分泌量和酸度,大部分决定于瓣胃内容物进入皱胃的容量和内容物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而与饲料性质关系不大。皱胃分泌胃液也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3).小肠消化特点:反刍动物前胃消化中起重要作用的纤毛虫和细菌,经过皱胃绝大部分被杀死并分解,形成小肠食糜营养物的一部分,在小肠中被继续消化吸收。反刍动物胰液分泌是连续的。饲喂对胆汁排出没有立即的效应,而胆酸盐则可增加胆汁排出。 4).大肠消化的特点:反刍兽的大肠与其瘤胃具有相似的微生物繁殖和发酵的生理条件,只是大肠微生物与瘤胃微生物的菌株类型之间的比例不同。大肠微生物同样具有发酵作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大肠将消化道上段彻底消化的食糜进一步发酵利用。大肠微生物也能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并被大肠粘膜吸收,供机体利用。 5).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在反刍动物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要比马慢三倍左右,牛、羊一般需7~8天,甚至十几天才将饲料残余物排尽

76.试述胰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胰液是无色和无臭的碱性液体,含有大量的无机盐和有机物。 (一)无机成分 碳酸氢盐含量最高,它由胰腺小管细胞分泌。HCO3-的作用是:①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盐酸,使肠粘膜免受强酸浸蚀;②提供小肠多种消化酶作用的最适pH环境。此外,有Cl-、Na+、K+和 Ca2+等。 (二)有机成分 有机物主要是由多种消化酶组成的蛋白质。消化酶及其作用是: 1.胰淀粉酶 为α-淀粉酶, 使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及葡萄糖。 2.胰脂肪酶 可以分解甘油三酯为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 3.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两者均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于胰液中。肠致活酶、酸、胰蛋白酶本身及组织液可激活胰蛋白酶原成为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可激活糜蛋白酶原成为糜蛋白酶。两者单独作用时均可将蛋白质水解成为和胨。共同作用时,可消化蛋白质为多肽和氨基酸。 此外,还有羧基肽酶、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等,可水解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酸为单核苷酸。

77.试述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吸收过程?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简述如下:

1).糖类 食物经口腔的唾液淀粉酶作用后,其中部分淀粉被分解为麦芽糖,进入胃以后,在胃内容物未明显酸化前唾液淀粉酶可继续起作用。随着胃排空,食糜入小肠,其中未被消化吸收的淀粉和糖类,经胰淀粉酶和肠淀粉酶的共同作用,分解为麦芽糖和少量葡萄糖,麦芽糖经肠麦芽糖酶的作用分解为葡萄糖。而食物中的乳糖、蔗糖则在乳糖酶和蔗糖酶作用下,分解为果糖、半乳糖和葡萄糖。这些单糖最终在小肠被吸收。

2).口腔对脂肪的消化作用比胃消化脂肪的作用弱。脂肪的消化吸收主要在小肠。脂肪在小肠中经胆盐乳化和胰、肠脂肪酶作用而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磷脂经相应的酶分解。最后的分解产物均由小肠吸收。

3).对蛋白质消化,口腔无作用。食物进入胃之后,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和胨,而进一步的消化则在小肠进行。食糜进入小肠后,未消化的蛋白质经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作用分解为、胨。和胨经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作用,转变为多肽和氨基酸,多肽在肽类消化酶和肽酶作用下转变为2肽和氨基酸, 2肽在肠2肽酶作用下继续分解为氨基酸。氨基酸则经过小肠上皮吸收入血。

78.能量代谢:体内伴随物质代谢所发生的能量释放、转化和利用的过程。

79.基础代谢: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

80.机体如何维持正常体温?畜禽正常体温的维持有赖于体内产热和散热两者保持平衡。体内一切组织细胞活动时,都产生热,同时机体随时都在不断地向外界散热,以保持产热与散热之间的平衡。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使两者在外界环境和机体代谢经常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动态平衡,实现体温的相对稳定。

81.什么叫基础代谢?应在什么条件下测定动物的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指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测定动物的基础代谢的条件是:(1)清醒;(2)肌肉处于安静状态:(3)适宜的外界环境温度;(4)消化道内食物空虚。

82.对体温调节起主要作用的体液因素有哪些?对体温调节起主要作用的体液物质有下列三种:1.甲状腺激素它能加速细胞内的氧化过程,促进分解代谢,产热量增加。2.肾上腺素其主要作用为促进糖和脂肪的分解代谢,促使产热增加。3.缓激肽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机体腺细胞中的激肽原酶被激活,能使组织液中的球蛋白分解,产生激肽,激肽可直接作用于局部血管,使之舒张,增加局部血流量,增加散热。

83.简述皮肤散热方式有哪些?皮肤散热的方式有四种:1.辐射是机体把热量直接放射到周围环境中去的一种散热方式。2.对流机体的热量把周围的冷空气变热,热空气上升,而较冷的空气又流进来补充,这样借助空气的流动而放散体热的方式,叫对流散热。3.传导机体与物体直接接触时,也能把热量传导出去,这种方式叫传导散热。4.蒸发水变成水蒸气时,要吸收一定的热量,蒸发 1克水常要带走0.58千卡的热量。所以,由皮肤表面蒸发水分和由呼吸道呼出水蒸气是机体散热的有效方式。

84.生理性体温调节包括哪几个方面?生理性体温调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改变皮肤血流量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 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其血流量,以利散热;反之,环境温度低时,则减少皮肤血流量,减少散热量。2.肌肉寒颤当机体处于冷环境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 使肌肉发生寒颤,以增加机体产热。3.发汗当环境温度增高时,机体通过发汗来蒸发体热,以维持体温恒定。

85.机体的产热器官有哪些?机体的产热器官主要有:1.肝脏肝脏是机体内代谢最旺盛的器官,产热量大。安静时,内脏占机体总产热量的56%,其中肝脏是最主要的。2.骨骼肌骨骼肌几乎占体重的一半,活动强度大,产热量也大。安静时,占机体总产热量的20%,而运动或使役时,可达到75%以上。

86.试述高温对机体的体温的影响?家畜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很有限的。当环境温度超过等热范围的高限时,由于散热不能与产热保持平行,体温就开始升高。当环境温度升至45~50℃以上时,家畜就很难长期生活下去。

家畜对热的反应,主要是通过出汗和呼吸急促(或喘息)来调节体温。如果环境温度超过了这种能力,体温就要上升,而各种家畜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不一样,有的强些,有的弱些。例如绵羊的直肠温度在气温32℃时开始升高,当直肠温度达到41℃就张口喘息。外界温度高达43℃而相对湿度为65%时,则绵羊只能耐受几个时小时。猪的直肠温度在气温30~32℃时开始升高。在气温35℃而相对湿度为65%时,猪就不能长期耐受,到40℃时,不管温度多少,猪都不能支持。

87.试述低温对机体的体温的影响?家畜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得多。当环境温度降低到等热范围的低限时,动物就开始增强物质代谢,来维持体温。家畜长期在冷环境中的生理性体温调节可分为下列三类:1.冷适应:其它环境因素不变,动物暴露在冷环境的头二、三周内,首先发生寒颤产热,然后转到非寒颤性产热。这种增加非寒颤性产热的变化叫冷适应。冷适应能使动物在严寒下生活更久些。当动物处于-30℃的环境中4天后, 这种冷适应的效果即消失。2.冷驯化:动物随着夏季到冬季的气候变化,改进绝热物和血管运动适应变化,以减少散热,来调节冬季条件下的正常体温。这些变化叫冷驯化。冷驯化的动物生活在冬季条件下,通常是不增加产热的3.气候适应:动物由于自然选择,又经几代遗传变异之后,最适于生活在寒冷的气候中,叫做气候适应。气候适应的恒温动物不表现适应性的变化。

88.简述肾脏有哪些生理功能。(1)肾脏是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通过生成尿液,将机体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2)对机体的渗透压、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起重要作用(3)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89.简述尿的生成过程?尿的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三个环节。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液经有孔的内皮细胞层、基膜层和肾小囊脏层细胞之间的裂隙3层分子筛样滤过膜,将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和蛋白质大分子阻挡住,而让水、电解质、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通过形成超滤液,即原尿;原尿流经紧小管各段时,将99%的水、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和绝大部分电解质等有用物质重吸收入血,而将无用的代谢终产物、药物和进入体内多余的物质留在小管液内;肾小管和集合管将上皮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H+、NH3和小管外的K+等物质主动分泌到小管液内。通过此3个连续的过程在乳头管形成终尿。

90.简述能引起肾素分泌的因素有哪些? 能引起肾素分泌的因素有:1.动脉血压降低肾动脉血压下降时,对入球动脉壁上的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促使球旁细胞释放肾素2.循环血量减少循环血量减少可影响心房容量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肾上腺素能神经,引起球旁细胞释放肾素3.肾小球滤过的钠离子减少肾小球滤过钠离子减少时,致密斑感受器受到刺激,触发球旁细胞释放肾素。

91.试述尿的生成过程?尿生成包括三个过程:1.肾小球的滤过: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水、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在有效滤过压的推动下,透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生成滤液即原尿。滤过膜具有较大的通透性和有效面积,而滤过的直接动力来自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它有较高的压力,减去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囊内压的阻力,也有较大的有效滤过压。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原尿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小管液经小管细胞的选择性重吸收,将对机体有用的物质如葡萄糖、 氨基酸等全部重吸收, 绝大部分水、Na+、K+、Cl-、HCO3-等, 小部分尿素被重吸收;对机体无用的肌酐等代谢废物不被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K+等都是主动重吸收的,原尿中约99%以上的水随着溶质的重吸收而被动重吸收,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是受ADH调节的, 是决定尿量的关键。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再进入血液循环。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由肾小管分泌的物质有H+、K+和NH3等, 排泄的物质有肌酐、对氨基马尿酸以及进入机体的某些药物如青霉素,酚红等。  由肾小球滤出的原尿经肾小管重吸收、分泌和排泄,使原尿的质和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后形成了排出的终尿。

92.内分泌: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把胞浆中生物活性物质排到周围血浆或组织液的过程。

93.神经内分泌:某些神经元除了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外,还具有合成和释放激素的功能,称为神经内分泌。

94.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能传递信息的活性物质。

95.应激反应:有害刺激引起的机体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称应激反应

96.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主要生理功能有:①调节体温。下丘脑存在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当体内外温度发生变化时,可通过体温调节中枢对产热或散热机能进行调节,使体温恢复正常并维持相对稳定状态。②调节水平衡。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是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一方面通过控制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另一方面控制饮水来调节水平衡。③调节摄食活动。下丘脑存在着摄食中枢和饱中枢,两个中枢互相制约共同调节摄食活动。④调节内分泌活动。下丘脑本身可以合成或释放多种激素,进入血液,经垂体门脉系统到达腺垂体,调节腺垂体的分泌活动。⑤控制生物节律。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是形成生物节律的重要结构。⑥参与情绪反应等。

97.简述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分泌受哪些因素的调节?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分泌受下述三方面因素的调节:1.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兴奋时,节前纤维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能作用于嗜铬细胞,促进Ca2+进入细胞,使储存激素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裂开而释放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2.ACTH与糖皮质激素ACTH和糖皮质激素能直接提高苯乙醇胺氮位甲基移位酶和多巴胺羟化酶的活性,促进髓质激素的合成。3.负反馈调节当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在髓质细胞内的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对其合成速度产生负反馈抑制。

98.哺乳动物的胰岛可产生哪些激素?胰岛细胞按其形态学特征可以分为五类,不同的细胞分泌的激素不同,主要有:1. A细胞又称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2. B细胞又称β细胞,分泌胰岛素。3. 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4. PP细胞分泌胰多肽。此外,还有一种D1细胞,分泌的物质尚未确定。

99.简述胰岛素使血糖水平降低的主要机制。胰岛素具有很强的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其机制主要是:1.加速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储存和利用,尤其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2.促进葡萄糖转变成脂肪酸,并转运到脂肪组织储存。3.促进肝脏将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储存起来。4.抑制糖原分解及糖的异生作用。

100.简述激素的传递方式。激素的传递方式有以下四种途径:1.大多数激素分泌进入血液,通过循环转运到远距离的靶细胞,这种转运叫远距分泌,是典型的内分泌转运。2.有些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如胰岛 D细胞产生的生长抑素分泌进入组织间液,通过扩散到临近的靶细胞,这种转运叫旁分泌。3.下丘脑细胞产生的激素依靠轴浆流动沿轴突转运到神经垂体或垂体门脉流向腺垂体,这种转运叫神经分泌。4.一些胃肠激素除通过血液转运外,还可直接进入胃肠腔发挥作用,这种方式叫外分泌。

100.性成熟:动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生殖器官基本发育完全并具备繁殖能力,叫性成熟

101.体成熟:动物的生长基本结束,并具有成年动物所固有的形态和结构特点,称体成熟

102.发情周期:由一次发情开始到下次发情开始所经历的时期称一个发情周期

103.精子获能:精子进入雌性生殖道后经历一系列变化而获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称为精子获能

104.顶体反应:精子与卵子接触时,精子顶体中的酶系释放出来以溶解卵子外围的的放射冠及透明带,这一过程称为顶体反应。

105.着床:胚泡滋养层与子宫内膜发生组织及生理联系,使胚泡固定于子宫内膜,称着床

106.生殖:L生物体生长发育成熟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

107.排卵:发育成熟的卵泡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排入腹腔的过程

108.分娩:发育成熟的胎儿通过雌性生殖道产出的生理过程

109.妊娠维持:胚泡附植后,继续在子宫内生长发育直至分娩的过程

110.妊娠:指雌性动物在卵子受精后合子发育、胎儿生长和准备分娩所发生的生理过程

111 黄体:排卵后,残存的卵泡内陷,卵泡腔内充满着由卵泡膜血管破裂时流出的血液。随后卵泡上皮细胞又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层,并在细胞的原生质内积蓄黄色颗粒,使破裂的卵泡形成黄体。

112.雄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什么?雄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1.促进雄性附性器官(如附性腺、输精管、阴茎和阴囊等)的生长发育并维持其成熟状态。2.刺激雄性动物副性征的出现,并维持其正常状态。3.维持正常的性行为和性欲。4.促进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增加氮、钾和磷等在体内储留,从而使肌肉发育和骨骼生长。5.通过直接刺激骨髓,或增加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从而促进红细胞生成。

113.雌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什么?雌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1.促进雌性附性器官的发育和副性征的出现。2.使子宫粘膜内腺体及血管增生,从而使子宫内膜增殖变厚。3.增加输卵管和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力和收缩频率,从而影响卵子和精子的运输。4.促进阴道上皮增生、角化及糖元含量增加,提高其抵抗力。5.刺激乳腺导管系统的生长发育。6.促使水、钠、钙、氮和磷的潴留以及发情行为的表现。7.大剂量的雌激素能抑制卵泡刺激素的分泌,刺激黄体生成素的分泌。

113.孕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什么? 1.使子宫内膜呈高度的分泌状态。2.降低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减少子宫收缩,有助孕和维持妊娠的作用。3.大剂量孕激素能抑制黄体生成素的分泌,制止在妊娠期中排卵,以免再次受孕。4.促进乳腺小叶及腺泡的发育,与雌激素一起使乳腺发育成熟。5.它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能促进阴道分泌粘液。

114.论述卵巢的功能。卵巢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即生成卵子和分泌雌激素与孕激素。

1.卵巢的生卵作用母畜达到性成熟的主要生理特征是卵巢中卵细胞成熟和排出。卵细胞起源于卵巢的生殖上皮。它的生成可分为增殖、生长和成熟三个阶段。在增殖期内,卵巢生殖上皮产生的卵原细胞多次分裂后,产生大量的卵母细胞。卵母细胞被卵泡细胞包裹起来形成原卵泡。原卵泡数量非常多,但只有少量才能发育成熟而排卵。在生长阶段,卵母细胞逐渐增大,四周卵泡细胞很快分裂,使原卵泡体积增大,并形成卵泡腔,最后卵细胞因受液体的压力被挤在卵泡一角,形成囊状卵泡。囊状卵泡继续发育向卵巢表面突出,变成很大的成熟卵泡。突出卵巢表面的成熟细胞,由于继续增多的卵泡液的压迫和卵泡液中的蛋白分解酶的作用,卵泡壁逐渐变薄,最后成熟卵泡破裂,卵泡液和成熟的卵细胞(卵子)随着卵泡破裂从卵巢表面排出,这个过程叫做排卵。

115.卵巢的分泌作用雌性动物的卵巢除产生卵子外,还分泌性激素。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有雌激素和孕激素。

雌激素主要由卵巢中的卵泡囊内层和黄体分泌。此外胎盘、肾上腺皮质、睾丸的间质细胞也能生成少量的雌激素。雌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①促进雌性附性器官的发育和副性征的出现;②使子宫粘膜内腺体及血管增生;③增加输卵管和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力;④促进阴道上皮增生。

孕激素是由黄体和胎盘分泌的,另外肾上腺皮质也能产生少量孕激素。孕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①在雌激素作用基础上,进一步使子宫内膜增生;②降低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减少子宫收缩,有助孕和维持妊娠的作用;③促进乳腺小叶及腺泡的发育,与雌激素一起使乳腺发育成熟。

116.简述胎盘的功能。主要功能:⑴气体交换:在胎盘中通过扩散作用进行气体交换,以保证胎儿氧气的需要。⑵营养供应:将营养物质输送入胎儿血中,同时使物质结构发生改变适合胎儿需要。⑶排出代谢产物:胎儿的代谢产物,经胎盘渗入母血,然后排出。⑷防御功能:胎盘有一定的屏障作用,但各种病毒及小分子量的药物,均可通过胎盘,而导致畸形甚至死亡。⑸免疫功能:产生一些纤维蛋白物质和酶,避免免疫排斥的发生。⑹内分泌功能:胎盘可合成蛋白激素、甾体激素,甾体激素主要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此外,胎盘还可以合成某些酶,其中催产素酶可能使催产素灭活,起到维持妊娠的作用

117.简述睾丸功能的调节。睾丸的生精和内分泌作用,主要受下丘脑-腺垂体-睾丸轴的调节。来自环境的刺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下丘脑促性素释放激素(GnRH)的分泌,促使腺垂体分泌促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LH促使间质细胞分泌睾酮,当血中睾酮浓度升高时,反馈抑制腺垂体LH和下丘脑GnRH的分泌。FSH对生精起始动作用,适量的睾酮则有维持生精效用。FSH与睾酮都刺激支持细胞形成雄激素结合蛋白(ABP),ABP与睾酮结合可促进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利于生精过程。支持细胞分泌的抑制素对FSH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此外FSH还使支持细胞中的睾酮经芳香化酶作用,转化为雌二醇。雌二醇可能对睾酮的分泌有反馈调节作用,而使睾丸的功能保持适宜程度

117.论述分娩的机制。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在通过产道时,为适应骨盆各个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包括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等动作。用通俗的说法就是 要想从里面取出东西,就要对上“槽”、用巧劲,否则就会内外受伤。临床上枕先露占95.55%一97。55%,以枕左前位最多见。

 

C.前几次部分题目

一、填空题

1、大多数内脏器官都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2、影响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有静脉回心血量、心室收缩力量和心率

3、睾丸产生精子和雄性激素

4、受精由:卵子运行、精子运行、精子获能和受精过程四个部分组成。

5、一个典型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个部分组成。

6、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增多,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

7、畜体机能的调节和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来进行的。

8、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

9、通常以家畜的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

10、微循环血流有三条途径,迂回通路、直接通路和动-静脉短路

11、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增多,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

12、根据突触对下一个神经元的影响,可将突触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

13、血浆蛋白主要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质。

14、胸内负压是由大气压与肺弹性回缩力的差来决定的。

15、甲状旁腺素可使血钙浓度升高,其所通过的途径主要有骨骼、肾脏和小肠。

16、氧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物理溶解,另一种是化学结合。

二、名词解释

 1、红细胞比容:被压紧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的比容。

2、组织呼吸(内呼吸):指组织液与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过程,也称内呼吸。

3、反射:它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刺激所发生的全部规律性反应。

4、特异性传人系统:机体的各种感受器发生的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后,沿特定传人通路传到大脑皮质的一定部位,即感觉区,产生特定的感觉的传入通路。

5、生殖:生殖指动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能够产生和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6、反刍:反刍动物摄食时饲料不经充分咀嚼吞咽入胃,在休息时返回口腔仔细咀嚼,此消化活动为反刍。

7、体成熟:动物性成熟后,组织器官继续发育,直到具有成年动物固有的形态和结构特点,称为体成熟。动物利用于繁殖的年龄,应在体成熟之后。

8、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为心输出量,也称每分输出量。

9、体液:动物体内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总体为体液。

10、排泄:动物将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经血液循环排出体外的过程为排泄。

11、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所以细胞外液为机体的内环境。

三、单项选择题

 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2、生理情况下,对动脉血压影响不大的因素是 心率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心肌细胞的特性  紧张性  

4、淋巴液来源于  组织液

5、小肠液中可以激活胰蛋白酶的物质是  肠激酶  

6、营养物质分解产物的主要吸收部位在  小肠  

7、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和分泌K+的激素是  醛固酮  

8、下列哪一项不是微循环的通路  间接通路  

9、下列哪一种不属于单胃的运动形式?  分节运动  

10、雌性哺乳动物受精部位应在  输卵管中  

11、血浆渗透压相当于  0.9%的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  

12、生理情况下,对动脉血压影响不大的因素是  心率  

13、机体的内环境主要指  心输出量  

14、反刍动物前胃的消化作用主要依靠  前胃内存在的微生物  

15、下述激素中哪一种不腺垂体分泌的  催产素  

16、甲状旁腺激素主要是通过作用于,发生生理作用  骨、肾、肠  

17、氧气在血液中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18、家畜动物的消化方式有物理、生物学、化学消化  

19、淋巴源来源于  组织液

20、家畜吸收营养分的主要部位是 小肠

21、生命的基本特征是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22、生理情况下,对动脉血压影响不大的因素是 心率

23、营养物质分解产物的主要吸收部位在 小肠

24、反刍动物前胃的消化作用主要依靠 前胃内存在的微生物

25、肾上腺髓质分泌 肾上腺素

26、下列哪一提法正确? 外部环境与血液之间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称外呼吸

27、精子在内形成 曲细精管

28、反刍动物微生物消化主要在前胃进行。

29、原尿的生成是在 肾小囊

30、通常以家畜的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 直肠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电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拟试题04-27

电大《工程经济与管理》期末复习资料(本科)(简答)04-27

电大《工程经济与管理》期末复习资料(本科)(计算)04-27

基础写作模拟试题(2)04-27

电大《工程造价基础》期末复习模拟试卷(1)04-27

电大《工程经济与管理》期末复习资料(本科)(论述)04-27

电大《工程造价基础》期末复习资料(客观题)04-27

下列各项有关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之间关系的说法中04-27

我国的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具体可划分为()三大类。A国有04-27

电大《工程造价基础》期末复习资料(案例分析题)04-27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