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
1、10人编队制”:这是罗马帝国的皇帝迈克利先在军队中实行的一种组织制度。罗马军队实行“10人编队制”,骑兵有“10人组”,即由10名骑兵组成一个小组,3个“10人组”组成一个骑兵队,10个骑兵队(300名骑兵)组成一个骑兵团。这种组织制度体现了管理幅度的思想。
2、差分机:查尔斯巴比奇于1882年制造的世界上第一部实用机械计算机。从概念上来看,差分机已具备了现代化的计算机的全部基本要素,它有存储器即储存装置、运算机或计算装置、穿孔卡片输入系统、外存储器以及条件转运器。
3、韦伯超凡权力:韦伯认为社会存在三种为社会所接受的权力,一种是超凡权力。该权力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超凡权力的合法性,完全依靠对于领袖人物的信仰,他必须以不断的奇迹和英雄之举赢得追随者,超凡权力过于带有感情色彩并且是非理性的,不是依据规章制度,而是依据神秘的启示。所以,超凡的权力形式也不宜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
4、经理角色:美国行为科学家明茨伯格等人首先创立的经理角色理论, 是一种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领导行为理论。该理论认为: 经理一般都担任十种角色,即挂名首脑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接受者角色、信息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企业家角色、故障排除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角色。经理的上述角色是一个相互联结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从组织的角度来看,经理是一个全面负责的人。从另一方面来看,经理也是一个专业工作者。
5、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经营管理学派、管理职能学派,是历史悠久并有巨大影响力的一种管理理论。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看作是一个过程,其研究对象是管理的过程和职能,即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诸因素来协调有关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该学派的管理学家往往通过对管理职能和管理过程的分析来论述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6、知识管理:彼德·德鲁克作为最早提出知识社会和知识管理概念的学者,1988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新型组织的出现》的论文。指出在经历了管理权和所有权分离,命令——支配型组织后,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组织将进入新的形态:由专家小组构成的知识型企业,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这表明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已经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知识管理的时代。 知识是人们通过学习,发现以及感悟所得到的,对世界认识的总和,是人类经验的结晶。知识管理是:在充分肯定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创造一种环境让每位职员能获取、共享、使用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知识信息以形成个人知识,并支持、鼓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组织产品和服务中去,最终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对市场反应速度的管理理论和实践。
知识管理的实施效果在知识型企业中最为显著。知识型企业是以知识为主要的投资主体,以知识投入、知识传播、知识转化和创新为目的社会经济组识。
二、 简答题(每题8分)
1、孟子“以德服人”的管理理念:孟子主张对被管理者要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人,主张说服教育,反对压制惩罚。主张“以德服人”实际上就是古代的情感管理方式,是孟子管理思想的重要特点。
2、简述泰勒提出的“心理革命”的主要内容:泰勒认为,真正的科学管理和只追求效率的一阵风式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这种不同就在于雇主和工人之间都必须进行一场“心理革命”。这场伟大的革命就是双方把注意力从分配剩余的问题上移开,转向增加剩余上,以友好合作和互相帮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共同使剩余额猛增,以致工人工资和制造商的利润都大大增加。
3、霍桑试验的主要内容:(1)车间照明试验。
试验目的是研究照明情况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试验把12名女工分成 “试验组”和 “控制组”,研究工作者对两个组的工作情况做了仔细的观察和精确的记录。开始时,两个组的照明度一样。以后逐步把试验组的照明度降低。但试验组同控制组一样,产量都是一直上升的。由此得出结论:车间照明只是影响员工产量的因素之一,而且是补台重要的因素;由于牵涉的因素太多,难以控制,无法测出照明对产量的影响。
(2)电话继电器装配试验。
试验目的是了解各种工作条件的变动对小组生产效率的影响,以便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他们先后选择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每日工作长度、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对工作效率影响的试验。发现无论每个因素变化,产量都是增加的。认为参加试验的女工产量增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参加试验的女工,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并形成一种参与试验计划的感觉,因而情绪高昂。试验的结论:工作条件、休息时间以至于工资报酬等方面的改变,都不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第一位的因素。最重要的是企业管理当局同工人之间,以及工人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
(3)访谈计划试验。
试验目的为了解职工对现有管理方式的意见,为改进管理方式提供依据。试验人员对2万名左右的职工进行了访谈,访谈开始了解和研究职工对公司领导、保险计划、升级、工资报酬等方面的意见和态度。开始自由地谈论起公司和管理人员的事情。但他们不是按照研究者事先拟好的提问表来回答问题,而是谈些他们认为更重要的问题。谈话以后,虽然工作条件还没有改变,工资率也维持原状,但心理却觉得各种情况都改善了。访谈计划试验的结果。企业管理当局认识到必须对工厂管理人员进行训练,使他们能更好地倾听和了解工人的个人情绪和实际问题。访谈计划虽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这就是难以反映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的情况。试验的结论:任何一位员工的工作成绩,都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4)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为了研究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及其奖惩对工人生产率的影响而设计出来的一组试验。试验的过程是选了14名男工在一间单独的观察室中进行。其中绕线工和焊工分成3组,每个小组由3名绕线工和1名焊工组成。两名检验工则分担检验工作。工人的工资报酬是按小组刺激工资制计算的。通过试验,研究人员首先注意到的是,工人们对“合理的日工作量”有明确的概念,而这个“合理的日工作量”低于企业管理当局拟定的产量标准。他们制定了非正式的产量定额,并运用团体压力使每个工人遵守这个定额。试验的结论:第一,非正式组织不顾企业管理当局关于产量的规定而另外规定了自己的产量限额。第二,工人们使上报的产量显得平衡均匀,以免露出生产得太快或太慢的迹象。第三,非正式组织制定了一套措施来使不遵守非正式组织定额的人就范。对电话线圈装配工中社会关系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4、简述复杂人假设的主要内容:复杂人的假说是沙因提出的。他认为复杂人假设的内容有五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能力,工作的动机不但是复杂的而且变动性很大;一个人在组织中可以学到新的需求和动机,因此,一个人在组织中的表现的动机模式是他原来的动机模式与组织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人在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部门中可能有不同的动机模式,在正式组织中与别人不能合群,可能在非正式组织中能满足其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人是否感到心满意足,肯为组织出力,决定于他本身的动机构造和他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工作的性质、本人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动机的强弱以及与同事间相处的状况;人可以依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作出不同的反应。复杂人的假设使之产生了权变理论。
5、简述社会系统学派理论的特点:社会系统学派的形成以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的现代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为标志。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特点:社会系统学派认为,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它是人们在意见、力量、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一种合作关系。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要围绕着物质的、生物的和社会的因素去适应总的合作系统。其特点是将组织看作是一种社会系统,是一种人的相互关系的协作体系,它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受到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管理人员的职责在于使各种冲突的力量、各种不同的需要和目的得以维持成一种恰当的平衡。
社会系统学派理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人员的职能以及应当如何行使这些职能,是由组织的本质、特性和过程决定的。
(2)组织的本质(组织中人的行为)进行了描述性的分析。
(3)将决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组织决策过程。
6、简述第五代管理的内容:1991年,查尔斯.M.萨维奇《第五代管理》,提出了突破工业时代严格的等级制和例行程序,实现“知识网络化”管理。对企业的科学管理不单是重新设计企业的具体管理流程,而是使企业的经营观念、经营战略、组织结构、组织行为、管理规范、管理方法、管理技术、企业文化都要完成适应网络化管理需要的整合。尔斯查·M·萨维奇的第五代管理
对于西方管理理论的历史分期,在学术界没有一致看法。总体而言,基本上是循着这样一条脉络:进一步细分,我们又能从生产力的角度,找出各具特色的五个管理时期:手工作坊孕育了经验管理阶段;大机器孕育了以泰勒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强调以人为中心诞生了行为科学管理阶段;计算机等现代高新科技孕育出了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以网络为基础产生了第五代管理阶段。
第五代管理理论的实现条件是网络经济。
第五代管理的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1)博弈问题。这里所说的博弈不仅指模型中的企业内部博弈,还包括企业内外的博弈以及改制企业与传统企业之间的博弈。企业内部的博弈往往来源于人与人之间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疑,虽然第五代管理博弈现象反而可能比传统组织更严重。
(2)构建虚拟企业。第五代管理中虚拟企业是建立在企业与其顾客以及顾客的顾客深度沟通的基础上的。
(3)革新成本。企业是市场中的企业,是产业中的企业,因此,一个企业的行动无疑会受到其他企业的影响。 第五代管理的建立所要付出的成本是巨大的。这种成本主要表现在对利益激励奖惩制度的废除以及因为“路径依赖”①和文化重塑带来的成本。
(4)规模问题。组织的规模越大,个人从组织中获得的利益就越少。第五代管理在较小的组织中似乎更容易实现,而在规模庞大的组织中,难度会加大。甚至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五代管理的实施过程应遵循的原则利益激励原则、优化组合原则、集体协作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15分)
1、试述管理的领导方式的类型:利克特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他提出的支持关系理论认为管理的领导方式有四种类型,即四种制度:专权的命令式。企业管理当局对下属毫不信任,很少让下属参与决策。大部分的决策和组织目标都是由高级管理阶层决定并向下推行。下属被迫在恐惧、威胁、处罚之下工作,报酬不多,至多只能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和安全上的需要。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交流很少。即使有些信息交流,也是在恐惧和互不信任的气氛中进行的。在这种制度之下,最易形成与正式组织的目标相对立的非正式组织。温和的命令式。重要方针由最高阶层制定,但有许多具体决策则由较低阶层按照规定做出。协商式。企业管理当局对下属有相当的信任,但并不是完全信任。重要方针由最高阶层制定,但下属对较低层次的问题可做明确的决定。参与式。企业管理当局对下属有完全的信心和信任。前三种可统称为权力主义管理方式。只有第四种制度才是效率高的管理方式。
2、为什么要进行管理创新?你认为当前我国的管理创新应侧重于哪些方面?
答:(1)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作为管理主体的管理者他在整合企业资源的过程中会遇到两类问题:
一是程序性问题,如生产流水线的运行。管理主体只要按照既定的程序或范式(基本规则和基本规律)配置资源,便可达到既定目标。
二是非程序性问题,即管理主体没有可以参照的程序或范式配置资源,而是需要针对这些问题的特性去创设全新的资源配置程序或范式,以达到既定的目标,如信息高速公里给人们带管理新阶段。
当代管理者已经不能把自己的思维限定在如何创造性地有效整合组织内资源,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和责任的范围之内,而要考虑所使用资源的长期供给问题,需要考虑组织的既定目标和责任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与全人类、全社会健康长远发展相一致,而不仅仅从某个利益集体出发;需要进一步审视你所创新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是否对人本身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益。
(2)管理创新的内容
组织在运行中的创新要涉及许多方面,不同的组织其创新的具体内容会有所不同。但主要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管理理念创新、组织机构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管理制度创新。从广义上来看,管理制度包括从产权制度到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各个方面。在这些制度中,有些制度,法律将其固定化。而其它内部制度则能加以发挥、发展和创新;不过,这种创新首先应针对制度的共性,即管理的基本规则方面,其次,才是制度特性方面,即与企业自身特点相关的方面创新。管理制度包括各类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管理制度的效用评价、管理制度的制定方法、系统化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内部工作流程的设定与创新、科学议事规则设定等。
3、如何评价法约尔的管理思想:法约尔的管理思想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后人根据他建立的构架,建立了管理学并把它引入了课堂。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思想是西方古典管理思想的代表,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重要依据,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历程均有着深刻的影响。管理之所以能够走进大学讲堂,全赖于法约尔的卓越贡献。一般管理思想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强,对管理五大职能的分析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构架,其来源于长期实践经验的管理原则给实际管理人员巨大的帮助,其中某些原则甚至以“公理”的形式为人们接受和使用。因此,继泰勒的科学管理之后,一般管理也被誉为管理史上的第二座丰碑。
法约尔的贡献是在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管理的原则方面提出了崭新的观点,为以后的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法约尔十分重视计划职能,尤其强调制定长期计划,这是他对管理思想做出的一个杰出贡献。法约尔的管理程序理论是西方管理思想和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为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勾勒出了基本的理论框架。时至今日,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思想仍然闪耀着光芒,其管理原则仍然可以作为我们管理实践的指南。
4、试对行为科学理论进行客观评价:在管理思想的发展进程中,行为科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突出人的因素和对人的研究。行为科学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要求。行为科学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力资源为首要资源,高度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倡以人道主义的态度对待工人,通过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者工作生活的质量,培训劳动者的生产技能,调动人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劳动效率。这些思想有利于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
2、吸收和借鉴相关学科成果形成了完善的学科体系。行为科学积极吸收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科学知识,应用社会调查、观察测验、典型试验、案例研究等科学方法对人的行为,特别是职工在生产中的行为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学说和方法,并在企业中实际应用,收到了相当的效果。许多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从行为的特点、行为的环境、行为的过程以及行为的原因等多种的角度开展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使行为科学成为现代西方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
3、提出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从梅奥的霍桑实验中可以看出,工人在企业内部共同劳动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一些工作以外的联系,这种联系会加深他们的相互了解,从而能形成某种共识,建立起一定程度的感情,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对工人起着两种作用:保护工人免受内部成员疏忽所造成的损失,如生产过多以致提高生产定额,或生产过少引起管理当局的不满,并加重同伴的负担;保护工人免受非正式组织以外的管理人员干涉所形成的损失,如降低工资率或提高生产定额。梅奥等人认为,不管承认与否,非正式组织都是存在的。它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而且会通过影响工人的工作态度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目标的达成,因此管理人员应该正视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利用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的活动和目标服务。
4、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以提高管理水平。
行为科学理论是管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行为科学理论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号召人们掌握一种综合的管理技能。这些技能对于处理人群问题至关重要。这些技能包括:第一,理解人类行为的诊断技能;第二,对工人进行咨询、激励、引导和信息交流的人际关系技能。梅奥等人创立的人际关系学说为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提出的社会人、非正式组织等概念已为大多数行为科学家所接受。他们的成果使得管理者在对待下属问题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管理思想的发展作了巨大的贡献。
当然,要处理好霍桑工厂所发现的问题,只有人际关系方面的技能是不够的。行为科学的有些术语、概念还不够确切和一致,还没有形成一个大家公认的严密的科学体系。他们过于强调了人的作用,很可能忽视了经济技术等方面的考虑。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单纯依靠梅奥等人在早期提出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已不能适应管理实践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可见,行为科学理论对管理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存在其不足的部分。正是这些不足,为引导管理思想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于是,许多行为科学家在梅奥等人奠定的基础上做了更细致深人的研究。从“社会人”假设发展到“自我实现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等,研究的内容也更为广泛。行为科学仍然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对人的研究还远没有达到人们想象的那么深远,这门学科实际上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电大《比较初等教育》期末复习之简答题04-27
电大《财会法规与职业道德》期末复习资料(判断与多选04-27
电大《财务案例分析》期末复习资料104-27
电大《WTO法律专题》期末复习资料04-27
本科电大《C语言程序设计A》复习资料204-27
电大《dreamweaver网页设计》复习资料(完整版)04-27
电大《安装工程估价》期末复习资料之选择题04-27
电大《安装工程估价》期末复习资料之简算题04-27
电大《办公室管理》期末复习资料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