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词2分;共10分。
1.四体二用
“四体二用”是清代学者戴震针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的新的看法。他认为只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二者是用字的方法。
2.同源词
同源词是指古汉语中一些在读音有着密切的联系,意义又都包含有所标示事物的共同特征,有共同的语源的词。
3.韵摄
等韵学中把若干韵系合并成更大的类,叫做韵摄。同韵摄内各韵系有相近的韵腹和相同的韵尾(入声韵的塞音韵尾与阳声韵的鼻音韵尾属同样的发音部位)。
4.同形字
同形字是指字形结构相同而表示的却不是一个词,也就是为不同的词造出的形体结构相同的字。
5.钟鼎文
钟鼎文是金文的别称。金文最初发现于钟鼎等器物上,所以又称作钟鼎文。
二、每题5分;缺要点酌情扣分,不倒扣;共30分。
1.为什么说隶书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
从小篆到隶书,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小篆的字形结构被打破,象形意味淡薄,符号性加强。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般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小篆变为隶书,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所以说隶书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
2.春秋晚期以后金文中出现的美术字体有什么特点?这些字体主要流行在什么地区的国家?
春秋晚期以后,金文中出现一些美术字体,这些美术字体有两个特点:一是故意将笔划拉长,甚或作曲折宛转之势。这种曲折宛转不是按物体的形态“随体诘诎”,增强形象性,而是故作姿态。二是在字形之外,加画鸟虫之类的装饰品。这些字体主要流行在东方和南方的国家。
3.近代汉语共同语的语音系统跟中古音的主要不同是什么?
近代汉语共同语的语音系统跟中古音的主要不同是:声母里的全浊声母变成了清声母;韵母简化,中古时期以[一p]、[一t)、[一k)为韵尾的入声韵母都变成元音韵尾或者没有韵尾的韵母,韵尾[一m]变成了[一n]。中古的平声分化成阴平和阳平,入声调逐渐消失,明朝时入声字分别派入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
4.什么是图画文字?图画文字和文字画的区别是什么?
图画文字是文字的雏形,又称作原始文字。图画文字和文字画的区别是:图画文字与有声语言有直接联系,它记录了语言中词的声音和意义。文字画是通过画面表达画者的思想意图的,没有跟语言发生直接的对应关系,它没有固定的读音,看画的人可以用各自所操的语言去解读,有不同经历的人,对画面的意义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5.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有几种?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有七种:
(1)“主语+谓语+也”。
(2)“主语+者+谓语+也”。
(3)“主语+者+谓语”。
(4)“主语+谓语”。
(5)“主语+副词+谓语+(也)”。
(6)“主语+为+宾语”。
(7)“主语+是+宾语”。
6.区别字所表示的意义有哪些类型?
区别字表示的意义有三种类型: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三、每个1分,共4分。
博怪切 bai 之芮切 zhui
苦到切 kao 五劳切 ao
四、每词2分,说明句中义和今义1分,说明古今变化或区别字(写出一项即可)1分,共16分。
1.禽:(句)飞禽和走兽总名。(今)主要指飞禽。缩小。
2.媚:(句)亲爱、喜爱。(今)取悦于人。情感色彩不同。
3.甚至:(句)指十分周到。(今)程度副词。句中是两个词,现在是一个词。
4.由于:(句)依赖于、凭借于。(今)连词表原因。句中是两个词。现在是一个词。
5.共4分
反:(句)返回。(今)相反。返回的意义写作“返”。
妻子:(句)指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句中是两个词,现在是一个词。
6.祥:(句)征兆。(今)好的征兆。情感色彩不同。
7.说:(句)喜悦,高兴。(今)说话。区别字写作“悦”。
五、每个2分,说明不完整的扣1分,共10分。
1.祖:祖(屈原)依据:两个名词相连构成一个组合,这个组合既不是联合结构也不是偏正结构,那么这两个名词中的一个一定活用为动词。
2.妻:依据:名词位于代词前,活用为动词。
3.馆:名词活用为动词;驻扎。名词位于介宾结构“于虞”前,活用作动词。
4.君:名词出现在副词后面,活用作动词。
5.药:依据:名词位于代词前,活用为动词。
六、每词2分。指出1分,说明类型1分,共8分。
1.人:名词状语;表比喻。
2.日:名词状语,表时间。
3.师:名词状语,表示对人态度。
4.兄:名词状语,表示对人态度。
七、每词2分。说明词性、在句中的意义和作用各1分,共8分。
1.之:助词,组成“之”字结构,充当主语。
2.相:副词,指代动作行为的对象。
3.是:指示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4.焉:疑问代词,作“适”的宾语。
八、本文标点共占5分,标点错5个扣1分(不倒扣)。9个译文单位,每个单位1分,意思对了即可给分;如有错别字酌情扣分,共14分。
原文: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②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⑤且君尝为晋君赐矣,⑥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⑦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⑧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⑨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参考译文:
①越过一个国家把远方作为自己的边邑,您会知道它的难处;②为什么要用灭亡郑国来增益邻国呢?邻国的加强就是国君您的削弱。③如果若舍弃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④外交使节的往来,郑国供应他们的馆舍和资粮的不足,您也没有损害。⑤而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赐,⑥晋君答应给您焦、瑕两地,但早晨渡过黄河回国,晚上便筑起了防御工事,这是您所知道的。⑦那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边界,又想扩大它西面的边界。⑧如果不损害秦国,将从哪里取得想要的土地呢?损害秦国来使晋国得到好处,希您考虑这件事。”⑨秦伯高兴了,和郑人结了盟。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就回国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电大《汽车用传感器》考试模拟试题A04-27
电大《汽车用传感器》考试模拟试题B04-27
电大《现代汉语专题》试题及2011年7月04-27
经济数学基础12期末复习资料04-27
C++期末复习资料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