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文论专题》模拟试题及

时间:2024-04-27 18:16:43 5A范文网 浏览: 复习资料 我要投稿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梁启超薰浸刺提说对文艺社会作用的阐释,侧重于文艺作品的美感特征与接受者审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其对文艺的审美特征的探讨,是对(    )的一种深入研究。

A.庄子言不尽意B.孔子兴观群怨说”C.司空图韵味 D.严羽妙悟

2.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高峰期,其问曾先后出现过文论史上的若干个第一,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论巨制——《文心雕龙》

B.第一部诗话——曹丕的《诗品》,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

C.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钟嵘的《文赋》,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

D.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第一部诗话——钟嵘的《诗品》

3.《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    )”是全书的理论核心。

A.诗辨   B.诗体     C.诗法      D.诗评

4.才力,是诗人创作必备的主体性要素,叶燮认为,四者之中,处于(    )的地位。

A.配合和中介    B.支配和协领   C.从属和边缘    D.核心和主宰

5.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离骚》、《庄子》、《史记》、《杜工部集》、(    )、《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6.郭沫若曾在《文艺复兴》第2卷第3期的《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肯定王国维用科学的方法来回治旧学,将王国维的(    )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称为中国文艺研究史上的双璧

A.《文学小言》    B.《屈子之文学精神》    C.《宋元戏曲考》  D.《人间词话》

7.黑格尔说:艺术之所以异于宗教与哲学,在于艺术用(    )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

A.科学性    B.理性    C.感性      D.目的性

8.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有四个层面:即(    )层面、意义层面、意象和隐喻层面以及由象征和象征系统构成的世界神话层面。

A.声音    B.画面   C.形象   D.历史

9.表现人的精神生活的艺术中,尤其是文学中有三组原素,它们是人物性格、遭遇与事故、风格,持这一主张的是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被老师预言为为思想生活的人(    )

A.泰纳    B.伊瑟尔C.孔德    D.拉封丹

10.弗洛伊德在他的早期研究中将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    )

A.理性意识    B.无意识    C.感性意识   D.潜意识

二、简答题(每小题l2分,共36)

1.司空图关于诗歌韵味的审美内涵具体表现为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结合下面提供的王维诗歌的片段,简单阐释司空图的韵味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汛》)

2.简要说明李渔浅处见才通俗戏曲观表现在哪些方面?

3.韦勒克、沃伦认为日常语言相对于文学语言来说没有质的差异,但是在量的方面却显现出区别,请简要说明。

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

1.教材中关于刘勰的通变说,有这样一部分论述,请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认识。

    刘勰通变说对今人的文章写作,究竟留有怎样的启迪?笔者以为至少有如下三点值得后人借鉴:

    首先,把构成文学作品的内在质素分为有常之体无方之数两方面,这就告诉我们要结合,在写作时要学会用因袭与革新两条腿走路。前面引文已清楚表明,所谓有常之体不仅指诗、赋、书、记等各种体裁样式,同时也包括各种文章的体制规格及写作原理,两者是明理相因的关系。各种文体及其体制规格、写作原理都是在发展进程中历史地形成的,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刘勰主张体必资于故实,即学习过去的作品,以既有的成例和成法为凭借,也就是赞语中所说的参古定法。所谓无方之数,则是指作品的文辞和风格,那是随时而变、无规则可循的,所以刘勰提出数必酌于新声,即无妨参考新兴作品的新鲜经验,以便有所酌取,这也就是赞语中所说的望今制奇。前者渊源于传统、重在,后者植根于现实、主于,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使文学创作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此不可谓不是一种很好的写作策略。

    其次,刘勰通变说不仅是写作策略,同时也是写作者对文学传统、文学遗产的一种态度和方法。文学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一代文学的繁荣,固然首先与特定的时代社会相关,但在文学本身,也有其相承相续、递变革新的规律……

    事实证明,文学传统、文学遗产是文学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必须加以学习和钻研,有所继承,有所发展。如果处理不好的关系,则势必对文学创作造成危害。为此,刘勰批评刘宋之后的讹滥文风,认为其症结在于竞今疏古,是片面地追求新变、抛弃优良传统的恶果。针对这一时弊,刘勰提出矫讹翻浅,还经宗诰。与此同时,刘勰也反对因袭传统而不思革新的思想,在他看来,是辩证统一的,之前提,而乃是的目的,不可为继承而继承,继承的目的在于求变革求发展。刘勰讲通变之术,就是讲参伍因革,正确地处理好文章创作中古与今、因与革的关系。

最后,刘勰提出,作家要贯彻通变思想,就应当掌握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作家是自由的创作主体。如同时代社会等外部条件必须内化为作家的审美个性,才能进入创作过程一样,尽管通变讲的是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但刘勰认为也需把它落实到作家的修养和创作实践当中,才能发挥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刘勰对作家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宜宏大体,即通过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钻研,掌握各体文章的规格要求和写作原理;二是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即按照表达情志的需要和根据作家的才性特点贯彻通变的原则。文学既不能背离优良传统,又要求应时适变,这中间关键靠人、靠作家。无数创作实践证明,文学的发展离不开作家个性的发展和文学风格的多样化——文学的恒久生命力,正在作家不断提高人文修养和写作技术的过程中,唯其通变,作家才能在历史境遇的不断挑战下与时俱进,并最终站在优秀的文章写作者之列。   

2.教材中关于本文和读者进行交流活动之基本结构的空白”’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的认识。

伊瑟尔谈道:空白是用来标示存在于本文自始至终的系统之中的一种空位,读者填补这种空位就可以引起本文模式的相互作用。换句话说,在这里,完成作品的需要被联合本文模式的需要代替了。只有当本文的图式被读者联系起来时,读者才开始构造想象性客体,正是空白使这种联结性运作得以进行。这些空白表明,本文各不相同的部分应当被读者联结起来,尽管本文并没有这样说明。空白是本文看不见的结合点,因为它们把本文的图式和本文的视野互相区分开来,同时在读者方面引起观念化的活动。理所当然,当读者把本文图式和本文视野联结起来时,空白就消失

电大《文论专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

1B    2A    3A    4D    5B    6C    7C 8A    9A    l0D

二、简答题(每小题l2分,共36)

1.诗歌的形象要具体、生动、不浮泛,仿佛是读者可以触摸得到的,亦即近而不浮 (4)在具体、生动、可感的形象中还要有丰富的蕴藉,所抒发的情感含而不露,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能让读者愈读愈有发现,愈读愈有味道,亦即远而不尽(4)结合作品4分。

2.第一,题材的通俗性。(3)第二,曲文的通俗性。(3)第三,科诨的通俗性。(3)    第四,舞台的通俗性。(3)

3.区别主要有三点:

第一,文学语言对于语源的发掘更加用心而有系统性。(4)第二,文学语言的实用意义较为淡薄。(4)第三,文学语言呈现的是虚构的、想象的世界。(4)

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

1.视学生问题回答的程度与表述给分。

2(1)调动和激发读者的想象;(2)空白是潜在于本文中的结构模式;(3)空白在文学交流活动中发挥着自我调节的结构作用;(4)空白是存在于本文和读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种基本成分。

    (简答题与论述题,学生的回答只要能够围绕要点组织答案,且能够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以给相应分数。)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大学语文机考复习题库04-27

电大《电子商务常用工具》期末模拟试题C04-27

高中英语机考复习题库之完形填空题04-27

电大《电子政务》期末复习资料104-27

专升本英语机考复习题库04-27

电大《电子政务》期末复习资料204-27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题A04-27

旅游基础英语复习资料104-27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题B04-27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题C04-27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