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模拟试题一及

时间:2024-04-27 18:16:37 5A范文网 浏览: 复习资料 我要投稿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近现代语文教学指的是1903年正式独立设科至今的语文教学。
2、1996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大纲规定:“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
3、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4、语文课程的任务有:积累语言材料的任务;发展语文能力的任务;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任务;构建和应用语文知识的任务。
5、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6、个性的阅读,已经成为新世纪改革阅读教学的一个科学理念了。
7、言语分析法是语文课程与教学区别于其他课程教学的最基本、最有特色的教学方法。
8、语文知识内容包括社会的语言/言语规律,他人的言语经验和个体的言语规则
9、语感是主体对于言语的敏锐直觉力和深刻理解力
10、设计课件时一般要考虑树型结构、呈现方式、呈现控制和拓展选择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1949年10月,决定取消“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统称为“语文”,语文是D 的合称。
A、语言和文字B、语言和文学C、语言和文化D、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2、B 的辩证统一,是语文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
A、人文性与工具性B、科学性和艺术性C、思想性和审美性D、操作性和工具性
3、一般地说,文学鉴赏大致有B等四个阶段。
A、感知、共鸣、得意、延留B、感知、得意、共鸣、延留C、感知、延留、得意、共鸣D、感知、延留、得意、共鸣
4、听话A的强弱是判断听话能力的主要标志。
A、理解力B、记忆力C、评品力D、辨识力
5、C知识是说明事物是什么、怎么样的知识、用于识别事物。
A、开放性B、程序性C、陈述性D、循环性
三、解释名词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合作学习,是同“个体学习”相对而言的,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2、语文教学策略,是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预设的教学措施,它涉及教学过程、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步骤、媒体、组织形式的选择等。
3、区分度,是指测试题目对受测试者实际水平的鉴别程度,又称鉴别度或鉴别能力。他是最大限度地区分受试者的某些特性与能力水平的指标,也是鉴别测试题目有效性的指标。
4、课件,指体现一定的教学思想、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适应一定的教学需要加以优化的教学资源。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自主学习具有哪些特征?

(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识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能作出相应的调适。

2、为什么说阅读是一种审美实践?

(1)因为读物是一个美的世界,其中包含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等方面的美学因素。特别是汉语文读物,还具有汉字形体的造型美、汉语音节的音乐美、汉语词汇和语序的变化美、汉语文本体裁的多样美等。(2)因为在阅读美文和文学作品过程中,读者需要亲自经历审美注意、审美感知、审美联想和想象、审美情感、审美表象和意象、审美理想等一系列完整的审美心理活动,因而有助于形成和完善读者的审美意识系统。
3、口语交际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1)耐心专注地倾听。(2)自信负责的表达。(3)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4、在2001年颁布的“课程标准”中,对语文知识教学的阐述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1)语文知识教学的内容在“淡化”。(2)语文知识内容涵盖的范围小了。(3)语文知识教学理念的明确化。

五、教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仔细阅读下面一篇文学鉴赏习作,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凄凉的倾听
   《秋雨散文》是余秋雨先生的一本散文集子,它以他特有的凝重与沉重讲述着一个个关于中国文化的,关于中国文人的故事
    初读时,只觉得余秋雨定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他所记述的故事是那样的苍凉,他所抒发的情感是那样的悲壮,只觉得有千斤大石压在胸口,心中的苦竟是吐也吐不出,而这种痛苦的压抑却让你舍不得放下他的书,只叫你恨不得跟在他身边一起呐喊:为中国文化,也为中国文人。
    脉搏是随他而跳动的,心是跟他一起漂泊的,似乎那道士塔旁,也有我一双脚印;似乎那敦煌莫高窟的空白墙壁前,也有我滴下的泪水;似乎那天一阁上的书香,我也曾嗅到;似乎阮籍那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仍徘徊在耳边;似乎我也曾伫立在江南水乡的船头,低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似乎那神奇的滩事也曾入梦……似乎我是他身上的一颗灰尘,去过他去过的地方,感受着他的惊诧与战栗,悲愤与惋惜。
    读他的书没有眼泪,也没有笑语。
    合上书,却可以听到心碎的声音,可以感受到滴血的痛楚!

(1)为什么说阅读是读者一系列精神活动的纪实?

① 读物所负载的知识、思想、观念、情感、态度,都是精神的产物。② 阅读是作者和读者两个头脑的理智的转换,两个心灵的情感交流。读者在阅读中以自己的感知心理技能去解释语言符号,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汇兑读物的价值,以自己的审美观念去再现读物的形象和意境,体验作者的情感,判断和评价读物的是非得失。③ 读者从读物中汲取古今中外人类的精神滋养即阅读之所得,也是精神产品。
(2)这篇文学鉴赏与作者在哪些方面产生了共鸣?
① 共鸣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② 读者从开始阅读之时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情感的涌动,情感始终参与于阅读之中。③ 共鸣状态的产生,说明作品本身具有极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也说明读者自身具有某些与作品相同的或相似的思想见解和情感体验。
2、请分析下面的阅读课教学设计实例,并回答两个问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鲁迅是20世纪最杰出的伟人之一。他作为“五四”新文化的运动先驱,在那黑暗的时代,导引着民族文化前进的方向,鼓舞着进步青年奋勇而前行,被誉为“人类明灯”。60多年过去了,对鲁迅的关注和研究并没有随时代的远去而淡化,如今,国内外研究鲁迅依然很热,那些过去由于政治偏见而引起的对鲁迅的误解也在逐渐化解,甚至有些研究问题还成为新闻的热点。当代初中学生,理应走近这位伟人,进而更好地继承鲁迅精神,高扬鲁迅作品中洋溢的民族正气,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而努力奋斗。这应该是学习《鲁迅自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
    这篇课文不到千字却记载了50年经历的自传,如用一般阅读分析的方法,补充相关材料,帮学生理清作者思想发展的脉络,解说写作特点,估计效果不会太好。因此笔者建议采用相关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和方法,依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一)学生先自读全文。要求能用自己的话大致说出鲁迅人生经历的三个阶段和主要的文学创作活动。
(二)学生简述鲁迅生平。教师进一步提示:本文表面上看确实是以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家庭、求学和回国后的情况(人生历程的三个阶段),仔细读,还会发现文中另隐含着一条反映作者性格特点和思想发展的轮廓线。
(三)学生再细读课文。划出各段能反映作者性格和思想发展的关键语句,并尝试作批注。
(四)课堂讨论交流。教师可用表格或其他形式归纳,勾勒出作者性格形成和思想发展轮廓,如:
文中的语句:
▲“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
表现出性格和思想倾向:幼年鲁迅就具有不甘屈辱、刚强、自尊的性格。
▲“……我总不肯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不走别人老路,能冲破世俗观念,追求新的生活,开拓进取的积极人生态度。
▲“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实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个人志愿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的需要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
关心民族未来,不“坐而论道”,一旦有新的认识,就弃医从文立即付之实施。
▲“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
从侧面反映了鲁迅先生对于革命的积极态度。
▲“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
表明鲁迅坚定地站在反帝爱国的人民一边。他对反动政府的揭露击中了要害。
(五)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自传是作者记述自己人生经历的文章,鲁迅先生写自己的经历和变故并没有事无巨细一律都写,而是有所选择。想一想作者为何有些内容要特意突出,有些却要一笔带过甚至避而不谈?
    引出这一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和深入地认识鲁迅。教师可提供学生查找有关资料的线索——《呐喊自序》、《纪念刘和珍君》、《藤野先生》、《鲁迅传》(王晓明着)等,还可登陆“在线鲁迅”、“大鲁迅网”等众多专门网站搜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经思考研究,在基本解决以上问题的同时,也会对本文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的写法特点有所领悟。
(六)学生仔细研读课文,参读有关资料。
(七)学生交流自己研究的结果。作者突出写的是能反映自己性格和思想倾向的内容,如:受亲戚冷落而回家,不肯做幕友或商人,决意学医,弃医从文,抨击段政府而遭秘密通缉等。其他内容则略而带过。即使是重点记叙的内容,也力求文字简练,点到即止。如讲到弃医从文的原因时,只说:“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至于为什么“医好几个人也无用”,“提倡新文艺”怎么就有用了,文章一概略去,因在此之前的《呐喊自序》、《藤野先生》等文已经提过。再如,讲到去厦门的原因时,只说“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告的什么密,并不谈及。这是因为本文是“传略”,文体要求提纲挈领的叙述。再者,有关详情,作者已在有关文章中记叙过,因而不再重复。教师不必强求划一的结论。
    顺便提一下,本单元的其他几篇人物传记,尽管写法不尽相同,但学习的重点都应是对所记人物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层的认识,故也可以采取相类的学习方法。至于写作上的特点,可在学生研读过程中适时点拨。

(1)联系该教学设计具体分析“阅读教学是多向度的对话”这一基本属性。

①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属性。② 学生、教师与作者的对话。③ 学生和教师与编者的对话。④ 在课堂情境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⑤ 联系教例具体分析。

(2)该教学设计定位于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和方法,请对此作出自己的评价。

① 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②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形成看法。③ 联系教例展开分析。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旅游基础英语复习资料204-27

旅游基础英语复习资料304-27

电大《计算机基础》机考复习题库04-27

电大《秘书学》(选修)平时作业四及04-27

电大《秘书学》模拟试题三及04-27

电大《现代公共关系学》期末模拟试题A04-27

电大《秘书学》模拟试题二及04-27

电大《电子商务常用工具》期末模拟试题A04-27

电大《现代公共关系学》期末模拟试题C04-27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二及04-27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