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刺激泛化,刺激比较,刺激分化,行为强化)
2.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准备律,练习律,动机律,效果律)
3.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收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内在强化,负强化,替代强化,无意强化)
4.发现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布鲁纳,加涅,奥苏伯尔,苛勒)
5.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学习的内容的组织技术或者教学策略叫(先行组织者,认知结构,比较性组织者,固定点)
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短模段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模象直观,实物直观,言语直观,想象直观)
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变式,比较,概括,抽象)
8.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识策略,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复述策略)
9.根据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被称为天才的人,其智力必须超过(100,120,140,130)
10.将教学目标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的心理学家是(加涅,桑代克,布鲁纳,布卢姆)
11.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叫(能力,气质,性格,习惯)
12.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科尔博格,皮亚杰,斯金纳,巴甫洛夫)
13.少年期的年龄一般在(6,7岁--11,12岁,11,12岁--14,15岁,8,9岁--16,17岁,6,7岁--14,15岁)
14.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桑代克,贾德,奥苏伯尔,布鲁纳)
15形成性评价通过发生在(教学过程之前,学生毕业时,教学过程之后,教学过程之中)
二.填空题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步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着,有此确立勒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体系.
2.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生命早期的某个时期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几乎没有影响,这一时期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关键期.
3.元认知指学习者对认知的认知,一般认为它包括对自己作为活动者的认识,对任务
的认识和对有关学习策略及使用方面的认识.
4.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测验量表有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和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量表.
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维果斯基.
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
7.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
8.在认知风格中,与“场独立”相对的认知风格(方式)叫场依存.
9.作为学习动机的基本构成要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叫诱因
10.学生学习了m(a+b)=ma+mb后,错误地得出lg(a+b)=lga+lgb,这在迁移心理学中称负迁移
11.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2.观察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情感,态度,认为,品德等方面是通过对社会环境中他人的观察模仿而获得的,因此,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发展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13.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经过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14.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1989年,又在健康的涵义中增加了道德的健康.
15.心理学家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分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发展阶段.
三.判断题
1.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开始形成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最早心理发展阶段为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
2.与学习动机中其他内驱动相比,附属内驱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降低.(√)
3.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通过研究发展,力求成功者更容易选择非常容易的任务.(×)
4.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发展过程.(√)
5.给定信息与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叫问题.(√)
6.一般迁移是指学习者所掌握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学习态度的迁移.(√)
7.负强化与惩罚是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
8.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9.功能固着是一个人意志坚定的表现.(×)
10.测验的效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和一致程度.(×)信度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中的感知规律.2.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智力与创造性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
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3.简述性格的基本特性.
4.简述学习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
人们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5.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五.论述题
1.试述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2.简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今基础课程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电大《文学概论》试题 2012 年1 月04-27
电大《文学概论》试题 2012年7 月04-27
电大《文学概论》试题 2011 年1 月04-27
电大《文学概论》试题 2011 年7 月04-27
电大《文学概论》试题 2010年7月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