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备考-作文时的易见误区解析

时间:2024-04-27 18:10:34 5A范文网 浏览: 复习资料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备考-作文时的易见误区解析

“创新是作文的生命”“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之类的话语,中考作文评卷标准中常见,语文老师嘴里常说。对于作文而言,视角独特、立意新颖、情感真挚、思想深刻、语言含蓄等等,皆属于“创新”的范畴。然而,总是有很多同学把“创新”理解成“玩花哨”,理解成“标新立异”,理解成“投机取巧”,不是在思想、情感、文笔上下工夫,而是在表面形式上耍小聪明,净搞些拾人牙慧的所谓“创新”,结果常常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针对中考阅卷中作文出现的一些问题,为我们考生总结常见的失误。希望我们能从中吸取教训,在中考作文中以“真实的体验、独特的感悟、新鲜的表达”的创新文本征服阅卷老师。

有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读书也不少,但是一写作文还是没话说或写不好呢?”阅读,是学习语文以及一切人文学科的根本,故古文谓学习为“读书”。但是,却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书读得不少,作文却写得不好!到底是踩了哪些雷区导致自己在写作徒劳无功?

一、极端在意文笔

刚开始写作的人,最常见的问题都一样:极端在意文笔。这样的做法当真很糟糕。

在开始写作的时候,最困难的事情是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但是,许多人大概觉得这个难度还不够,还要自己额外加一项要求:以优雅的姿势完成。结果就造成文气中断,文章最后几句会有种恨不能赶紧结束的感觉。

文笔是个巨大的误解,当一个人在没有能力评判作品价值的时候,就会开始聊文笔,因为这样最安全。

但是,当这样做的人多了,就让文笔变得仿佛很重要。

中学开始,我周围就有一堆孩子,作文比我写得漂亮,会用许多我不会使用的语句,赢得广泛的赞誉,被视为“文笔一流”。     

从我上网开始,我见过无数用词考究、句子精巧、恨不能每一句都是金句的网友,他们的文章让人望而生畏,觉得今生也难以在中文上达到如此水准。

然后,他们写着写着都不见了,而我还在。

后来我慢慢开始理解,人们看到那样的文章,都会真心地赞叹文笔,不过赞叹完了也就完了。回过头来,人们还是愿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看我糟糕的文笔。

原因很简单:文笔只是文章很小的一部分,如果用房子来比喻的话,它只相当于房子的墙面和地板。

墙面刷得再平整,地板的木纹打磨得再漂亮,房子本身盖歪了,或者房子太小,里面的人也不会觉得舒服。

那些让我为之惊叹的美文,过几年我回去再看,往往会发现除了精美的语句,文章里一无所有,自然不会有任何生命力。

所以,在一开始写文章的时候,先尽量忘记文笔。

如果是要讲故事,那么应该优先考虑这个故事从哪里开始,在哪里转折,在哪里达到高潮,最终又是如何结束的;如果是要讲道理,那么应该优先考虑从哪里引发话头,如何引出观点,然后怎么从正反面论证,最终如何得出结论,而且把可能遭到攻击、引发争议的地方抹平,或者加点钢筋,免得被人一炮就给轰垮。

由于不用考虑文笔,所以写作的时候会自然、流畅,不至于随时停下来找漂亮的字眼,反复调节句子结构。

你是怎么想的,你手下也就那么写了。

这是四平八稳盖小平房,可能不那么漂亮,但是它能站得住,没有明显的优点,但也没有致命的缺陷,关键胜在文气贯通、顺遂心意,极少出现文章跟不上自己想法的情况。

    像这样的小平房盖多了,人自然就会变得熟练和自信起来,提笔就能开始写作。

通过这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学会评判事物的标准:我们究竟是从整体上来衡量一件事情的得失成败,还是用某个局部、某个切片来做判断?

以文笔评判一篇文章的价值,用的是相同的一套方法论。

以文笔作为写作核心价值的,最后写出来的只是一堆漂亮的“垃圾”。

这是我在写作上遇见的第一个大坑,希望你能及早意识到这一点。

虽然大家注定都得跌进去一回,但希望你能更快一些爬出来,专注于写作本身,找到写作的快乐。

学生作文的语言不生动,常常是作文老师最头疼的难题。在作文教学中,学生语言的提高,是最为困难的。备考作文,语言的准备是最难的。在此给考生们提几点建议:一是遇到你喜欢的句子和段落,你干脆背下来,也许能用在考场上,反正就是这一锤子卖卖,即使没产生作用,也不会扣分。二是,记住要有描写。写人要有动作和语言描写,写事注意细节和环境描写。三是,句子最好短一些,不要一逗到底,一个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都有了,就用句号。四是注意修辞手法。

二、看的书和应该看的书不是同一种书

古人曾经说“开卷有益”,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但必须要在良好的阅读环境前提下。

阅读名著,才是真正的“读书”。中外的经典与名著,都是众人、几代人甚至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且经受住了历史长河的检验,方能流传至今,阅读名著,才是真正的“读书”。

现在大多数孩子读一些“郭敬明”“辛夷坞”的青春伤感文学,或者网络快消小说,便觉得自己“学富五车”。写一些看起来华丽,实则空洞无味、无病呻吟的文章。

读书的方向都错了,怎么会写得好?所以,第一个问题出在,看的书,和应该看的书不是同一种书。

三、读得太浮,没有沉下去体验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请注意这个“破”字,读破的意思就是要把书读熟,要消化。如果没有这个“破”字,只是读书万卷,恐怕杜甫也未必会成为下笔有神的诗圣。

语文学习一定要重积累,把真心喜欢的词句,一定要通过某种方式积累下来,最直白的方法就是摘录,但量绝不可太大,如果这一步没有做,就没有做到读转写的第一步骤,后面的基本都是失败,简言之:要动手。

比如,有的同学爱读动物书,读了一小时,茶歇的时候,和他聊聊,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哪个情节?这动物你为什么喜欢,因为长得可爱还是什么?哪句话是这么说的?给妈妈看看,哦,是这句啊,我建议你就把这一句话写一写。

或者看了一篇童话,有很多拟人和比喻用得好,就让他说说,哪句最有想象力呀?

四、不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吸取思想是重要原因

不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吸取思想和知识的营养,这也是多读而不善写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作文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对一个事物,认识透彻,感情充沛,知识丰富,材料充足,便能顺利地写出一篇好作文;反之,对这个事物既没认识,又无感情,知识贫乏,材料不足,是写不出作文的,即使憋出来了,也必定淡如白水,味同嚼蜡。

这说明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对于作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读书的过程中,扩大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感情,再提笔作文,自然会是一篇言之有物、感情充沛的文章了。

很多孩子不明白这一点,读书就是读个乐子,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要求他们思考,带着他们一起思考,问一些书中的问题,帮助他们消化,才能用到“写”上!

沟通读和写之间的渠道是一个“慢功”,不能操之过急。只要在多读的过程中,注意消化吸收积累,给“写”打下坚实的基础,就能达到一个多读而善写的境界。 

五、审题不抓关键词。

在近几年的中考评卷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考生审题不抓关键词,这样在写作时就很难抓住重点,容易跑题。如 “动力来自……”这个作文题的关键词是“来自”,考生只有将“来自”作为重点才能写出好文章。不少考生没有审题抓关键字的意识,看一眼题目就急着动笔,有的考生考前背过一些范文,一到考场就往里套,不仔细审题,这样最容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初三生要养成审题的习惯,对作文题目要逐字细看,明白题目的 要求后再下笔。

审题时还要注意文章体裁和字数要求,看看题目要求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字数不要超出或少于要求字数太多。

语言贫乏缺少文采。专家说,有的初三生写文章不会抒情议论,没有理性思辨语 言,这样的作文很难拿到高分。考生在平时就要注意对语言素材的积累。 一方面可以多看看名家大师的文章,看看别人的遣词造句,自己在写到相关文章时就可以参考借鉴;另一方面,初三生还可多关注同龄人的优秀文章,和同学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平时,考生可抽出时间阅读一些报纸杂志,如《读者》,每期都有不少亲情励志方面的文章,对作文素材积累很有帮助。此外,初三生还要注意古 诗词的积累,在文章中恰当地运用古诗词也是让文章增色的好办法。

文章较“平”缺少细节。一些考生写的文章没有细节,没有重点,记“流水账”一样洋洋洒洒一大篇。初三生在写作时要有两把剪刀,一把剪出自己最擅 长的一件事,另一把在这件事中剪出要重点描写的部分。如在写跑步时,早上怎么集合、怎么准备,都可以略写甚至不写,但发令枪响时自己如何紧张,跑的过程中 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详细描写。有细节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一般来讲,一篇文章中抓住两个精彩的细节就够了,这需要考生平时苦练。

、过于透明的篇章结构

记忆的底线

翻开一册册厚重的史书,我们会发现太多历史上的风云人物,笑看窗外花开花落,静观天上云卷云舒,生活得十分潇洒。因为他们坚守住了记忆的底线:忘记应该忘记的,记住应该记住的。

苏东坡一生坎坷,仕途十分不顺利,但他淡泊名利,把记忆中的失落与悲伤抛弃,潇洒地走向名山大川,在文学的海洋里遨游。在赤壁之上,他记住了清风与明月,把它们谱成绝美的华章,让后代的人们永久地记住。潇洒的苏东坡坚守住了记忆的底线,所以他的人生十分潇洒,所以他的诗文流芳百世。

陶渊明因为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于是选择隐居田园,过上了“狂歌五柳前”“悠然见南山”的潇洒生活。对于官场上的庸俗与无聊,他选择了忘记,在充满诗意的田园生活中,他记住了隐逸的菊花,找到了淳朴的桃花源。隐逸的陶渊明坚守住了记忆的底线,于是一首首光芒四射的田园诗世代流传,一直流传到了我们的语文课本里,让我们天天背诵。

常常在溪亭日暮中“沉醉不知归路”的李清照坚守住了记忆的底线,她用凄美的文字告诉我们,她所记住的人生中的点点滴滴,她在“争渡,争渡”的途中所做出的选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坚守住了记忆的底线,告诉我们,他会“从明天起”记住所有幸福的点滴,做个幸福的人;伟大的艺术家凡·高坚守住了记忆的底线,他用一幅幅色彩绚丽的油画记下了这个世界的激情与精彩,让我们后人永久地驻足赞叹……

在漫漫人生路上,年轻的我们也将经历很多很多的悲悲喜喜,我们也应该像那些历史名人一样坚守住记忆的底线:忘记应该忘记的,记住应该记住的。

点评与启示:应该说这篇文章体现了考生一定的写作功底:注意点题,首尾呼应,思路、结构一目了然,语言比较流畅,素材运用灵活。这类文章,阅卷人若看得仓促也许会给出不错的分数。但细读下来,就会觉得这篇作文有说不出的别扭,评阅时笔者将本文判为三类卷。“记忆的底线”到底是什么?是“忘记应该忘记的,记住应该记住的”吗?考生说得铿锵有力,让人读来却一头雾水。还有那一个个小标题,的确让人觉得思路清晰,但因为没有深入的思考与分析,这种“清晰”就成了“简陋”。

这篇文章的“新”,似乎和“创新”不搭界,倒是有些“俗套”。无论是高考作文还是中考作文,历来都旗帜鲜明地反对宿构和套作,而本文给人的感觉恰恰就是这样:考生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材料,硬生生地塞到这个作文题目之下。当阅卷人意识到了这一点,这篇考场作文的处境就十分危险,评为三类卷也就不足为奇了。

、并无必要的“题词”“后记”

心灵的底线

天空有天空的底线,大海有大海的底线,森林有森林的底线,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心灵的底线……没有了心灵的底线,人还能称得上人吗?

——题记

……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沿着时代的边沿舞动着优美的姿势。但倘若超过了心灵的底线,人们将会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我们每个人都要坚守住自己的心灵的底线呀,否则我们将丧失自我,走向万劫不复。

——后记

点评与启示:每当看到“题记”的时候,阅卷人都会情不自禁地长叹一声:“题记已经过时了……”然而还是有许多考生企图用这种过时的“创新”来“让阅卷人眼前一亮”,殊不知此招早已让人审美疲劳,望之生厌了。而这位考生更是厉害,短短500多字的中考作文里,“题记”“后记”一应俱全,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且所表达的观点也不过是对正文的重复啰唆,这除了证明自己表达能力的低下与思路的闭塞,还能证明什么?

“题记”“后记”并不是不可以用,但一定得在必要的时候用。使用之前一定得考虑一下,如果不用是否会妨碍文章主旨的表达。当你发现别人的作文中早已是“题记”“后记”泛滥的时候,那你作文时,如果不是非用不可,还是不用“题记”“后记”为妙。

 八、不伦不类的文体“创新”

坚强的底线

今天,××论坛异常热闹,为什么呢?因为有众多知名版主云集,他们来自古今中外,纷纷就大科学家霍金先生提出的“坚强的底线”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霍金刚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是多么高兴呀,可随后被无情地告知已患有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好像正欲怒放的鲜花被风雨折弯了腰。并没有放弃,坚强地生存了下来,不断探索黑洞,并取得了成功……坚强,有没有底线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一楼回复者:张海迪

……

二楼回复者:史铁生

……

三楼回复者:屈原

……

的确,坚强是有底线的,我们都应该像这些历史人物一样坚守坚强的底线……

点评与启示:该考生的这种“网络论坛体”给人的感觉就是:用怪异的形式来掩饰内容的苍白。考生可能连“底线”的内涵都没有搞明白,就连忙使出了“乾坤大挪移”的功夫,将话题引向了自己平日写过的“坚强”类的话题上去,于是把古今中外的名人“请来”帮忙大话“坚强”,草草地拼凑成一篇作文。这种写作方式,看似“创新”,实则瞎拼乱凑,而且文不对题,内容空洞,滑稽可笑,没有一点“技术含量”,只能让阅卷人心生厌恶,文章得低分也就无足奇怪了。

、有悖常理的反弹琵琶

理解,真是把杀人的好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理解万岁”,把“理解”升格到了与古代的皇帝平起平坐的地位。

皇帝是种嗜血的动物,与皇帝同为“万岁”的理解也是如此吧?

提起理解,那么多人会椎心泣血地叩问苍穹:“为什么,为什么没有人理解我?!”那么多人因为不被理解而从高楼上跳下,做自由落体运动,最终化作一张照片;那么多人为获得别人的理解也从高楼上跳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在血泊中欣慰地含笑死去,只为获得那些不理解他的人的理解……

好个“理解”!世世代代,让多少大好儿女倒在了血泊之中!

那个忠肝义胆的荆轲,为了获得燕太子丹的理解,放弃了即将到来的最好时机,一时意气,贸然出击,终致身死国灭;那个名传千古的伍子胥,用一个“理解”枉杀了多少倾心帮助他的好人……有多少臣子理解君王?又有多少君王理解臣子?结果终归是,不理解是死,理解了亦是死,全都以自己的鲜血饲养那柄叫做“理解”的宝刀。

理解,真是把杀人的好刀!

为什么要让别人理解,又如何去理解呢?即使被别人理解,又能怎么样呢?理解了,真的就能万岁吗?想想吧,你的思想完全被别人掌控,不是可怕得紧么?

理解,真是把杀人的好刀!

活得好好的,干吗要别人来理解?理解了又如何?

亲爱的同学们,咱们可都是二十一世纪的新人了,你还需要理解吗?

哈哈,理解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点评与启示:本文是以“理解”为话题的一篇作文。大多数同学都围绕这个话题谈理解的重要性,如“理解是一种品味,是对内心的诠释,是对心灵的呼唤;理解就像是品茶,品出了苦尽甘来的甘甜;理解就像是一团火,将寒冷已久的心灵一点一点地融化”等等,或记叙自己与家人、老师、朋友间关于理解与沟通的故事。本文却一上来就把一把血淋淋的“理解之刀”呈现在阅卷人面前,让人不寒而栗,企图把人“雷倒”,可谓做到了“立意新颖”之最显眼的一招——“反弹琵琶”。但琵琶无论怎么“反弹”,最重要的是弹出悦耳的乐曲。倘若不顾乐曲效果,仅仅摆出个“反弹”的架势来吸引目光,就纯属无聊之举了。本文就是如此,考生逆向思维,标新立异,也算得上是“发前人之未发”,却没有做到“化腐朽为神奇”,经受不住细读细品细推敲。文章题目是“理解,真是把杀人的好刀”,但通篇谈的是“不理解”的问题,而且把“不理解”与“专制”“误解”混为一谈,所举事例也都趋于极端、片面,断章取义,没有代表性,近乎胡搅蛮缠。

令人信服的“反弹琵琶”,应该耐品味,耐推敲,在情感的张力、思想的深度、分析的透辟上下工夫。“童话大王”郑渊洁曾写过一篇《不理解万岁》(详见“美文悦读”P38),文章独辟蹊径,从另一角度展开入情入理的分析,给人以激励与启迪,这才是真正的“反弹琵琶”,才是真正的“立意出新”。倘若仅仅为了追求和别人不一样而在那里以偏激为新,然后随意编造,看似新颖,实则俗套,只会弄巧成拙,归之末流。

十、矫揉造作的故事新编

悟空“新游记”

“近来俺老孙心里颇不宁静,空有一身七十二变的好武艺,到底还是败在了一堆白骨之下,被俺师傅驱逐了出去!真是闷杀我也!”

如此这般地叹息一番,孙悟空驾着筋斗云腾空而去。蓦然回首,悟空有些不舍:天天念经的师傅,勤劳肯干的沙师弟,肥头大耳的猪八戒……

悟空有些感慨,回过头来,向花果山方向飞去。

悟空突然一阵目炫,眼前的美景让他目瞪口呆。“怎会有如此美景?俺老孙竟然在天宫也没看见,莫不是妖精作法?”想到此,悟空打了个寒战,挥起金箍棒,大喝一声:“妖怪,哪里逃!”

“哎呀,俺的大圣呀,哪有什么妖精,是那名震天下的大乳山旅游度假村呀。”筋斗云抖抖身子说。

“哦,莫不是那个中外合作开发的维多利亚旅游度假区?”悟空忖度道。

筋斗云仿佛听到了孙悟空心中的问话,答道:“是呀,是呀,山东的乳山市可是联合国评出的‘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这里有山有海,温柔慈爱的大乳山远近闻名,碧海银沙世人瞩目,每天都有无数来自海内外的游客到这里观光度假,都对这里的美丽风光赞不绝口……”

悟空环视四周,如痴如醉,心道:“啊!这一切都是勤劳本分、本领高超的乳山人民创造出来的呀,俺将来也要把俺的花果山建设得像乳山一样美,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像瞻仰乳山一样赞美我的家乡……”

想到这里,悟空对筋斗云说道:“兄弟,咱们掉头去西天取真经吧,将来练好了真本事,我也要建设我自己的美丽‘乳山’……师父呀,师父,俺老孙回来了!”

点评与启示:这是一篇以“我的家乡”为话题的作文。考生撷取《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驱逐后的一个点,扣住话题,展开想象,虚构悟空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赞美自己的家乡,确有新意。同时,作文语言自然流畅,对话也写得生动活泼,体现了考生良好的写作功底。然而本文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内容空洞、泛泛而谈。在这篇“故事新编”里,把家乡“乳山”换成任何一个地名,稍加调整,文章也不会“变形”。也就是说,本文没有写出自己家乡的特色,没有写出自己的情感,是一篇实实在在的“套话作文”。如此看来,考生采用“故事新编”的写作形式,并不是出于表达自己情感与思想的需要,仅仅是为了敷衍一篇作文而拾人牙慧、矫揉造作罢了。

故事新编,最重要的是在把握古人古事精神的基础上,艺术地展开联想与想象,以全新的视角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倘若违背了“故事新编”的精神,只能沦为乏味的“山寨”与无聊的“恶搞”。有了《星光灿烂猪八戒》,接着有了《喜气洋洋猪八戒》《福星高照猪八戒》;有了《悟空日记》,接着有了《唐僧日记》《八戒日记》……第一个尝试吃螃蟹的人或许还能让人惊羡,其后的跟风者若还想以此来博彩头,只能令人生厌了。

十一、朦胧晦涩的语言“出新”

梦未殇,歌未央

夕阳姗姗走过,孱弱的倩影在天边寂静地漂泊,酡红的轮廓如一支笙歌,缠绵悱恻,将孤独的灵魂细腻温柔地抚摩。

凋零的花朵,笑得有些颓唐,往昔的俏丽辉煌已被岁月岑寂地埋葬,剩下的只有点点滴滴的忧伤,如杏花春雨,随着风儿流浪。无奈的芬芳,宛如流泪的梦,空空守候着折断了的双翼……

这个我,铩羽的我,失落的我,悲伤的我,踽踽于小路上,蓦然回首,望见晦暗的月光漫洒着银白色的快乐,没有颜色,苍白得有些单薄,如一张白纸,只等着一幅画来绚丽这个翡翠色的夜……但我在这痛苦的黑夜里穿梭,并不潇洒,并不洒脱,身影淡漠,只会在那张纸上临摹勾勒那个惆怅的我。

……

空荡的心,逐渐被灯火照亮。一年一年的风霜摇曳在灯火里的光芒,寒冷的窗外春暖花开,黑暗中不再有箫声里的彷徨。

只因爱的灯火炙燃着坚强的力量。

走在路上的我,想起坐在海棠下的那个我,温一壶热酒,任凭风吹浪打,看薄暮里的晚霞,嗅酒觞边的残花。残缺的美,更加妩媚,不绝如缕的琴声在黄昏里仍然动听,只因花飘零,依然守着树,霞满天,依然偎着夕阳。

点点滴滴的灵魂,支离破碎,也要美得壮烈,也要荡气回肠。只因灯火,梦未殇,灯火里有温婉的画,歌未央。

点评与启示:从本文可以看出考生十分重视语言积累,并能运用到作文中来。但这篇作文是失败的,因为它不过是用语言的晦涩来掩饰内容的贫乏,缺少情感积累与思想积淀。文中许多词语是生造的,行文逻辑是模糊混乱的,只能让细读本文的阅卷人堕入云雾之中。

作文最基本的功能是表达与交流,真正好的语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来传达真挚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如果以为辞藻华丽、晦涩就是好语言,就大错特错了。刻意营造的朦胧晦涩的语言,或许能一时吸引住别人的眼球,但终究难以获得阅卷人的认可。

关于“语言创新”的问题,值得特别注意。许多学生喜欢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如PK 、顶、汗、沙发、偶、囧、努力ing、东东、菜鸟、酱紫、FT、BT等等。这类常常让人一头雾水的“语言创新”,十分随意,极不规范,其“创新”的质量需要时间来检验,暂时还是不要拿到中高考的考场作文中去“以身犯险”为好。

后记:

在每年的中考阅卷场中,每位阅卷老师都要在炎炎夏日里评阅几千份考场作文,对那些拾人牙慧、矫揉造作的所谓“创新”早已不堪忍受,而那些返璞归真、本性自然的作文常常大受欢迎。中学生朋友若想写好作文,若想在考场上得高分,需要做的就是勤于动脑,留心观察,紧扣时代脉搏,从丰富多彩的现实中“捕捉新意”,从无垠广阔的天地中“寻觅新意”,写出自己的真感情、真性情、深思考。无论是日常写作练习,还是考场作文,都不可止步于玩花哨、搞文字游戏,一味追求表面的所谓创新,而是要用自己的心灵去营构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写作注意技巧】

审题不抓关键词。专家认为,在近几年的中考评卷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考生审题不抓关键词,这样在写作时就很难抓住重点,容易跑题。如 “动力来自……”这个作文题的关键词是“来自”,考生只有将“来自”作为重点才能写出好文章。不少考生没有审题抓关键字的意识,看一眼题目就急着动笔,有的考生考前背过一些范文,一到考场就往里套,不仔细审题,这样最容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初三生要养成审题的习惯,对作文题目要逐字细看,明白题目的 要求后再下笔。

审题时还要注意文章体裁和字数要求,看看题目要求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字数不要超出或少于要求字数太多。

语言贫乏缺少文采。专家说,有的初三生写文章不会抒情议论,没有理性思辨语 言,这样的作文很难拿到高分。考生在平时就要注意对语言素材的积累。 一方面可以多看看名家大师的文章,看看别人的遣词造句,自己在写到相关文章时就可以参考借鉴;另一方面,初三生还可多关注同龄人的优秀文章,和同学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平时,考生可抽出时间阅读一些报纸杂志,如《读者》,每期都有不少亲情、励志方面的文章,对作文素材积累很有帮助。此外,初三生还要注意古 诗词的积累,在文章中恰当地运用古诗词也是让文章增色的好办法。

文章较“平”缺少细节。一些考生写的文章没有细节,没有重点,记“流水账”一样洋洋洒洒一大篇。初三生在写作时要有两把剪刀,一把剪出自己最擅 长的一件事,另一把在这件事中剪出要重点描写的部分。如在写跑步时,早上怎么集合、怎么准备,都可以略写甚至不写,但发令枪响时自己如何紧张,跑的过程中 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详细描写。有细节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一般来讲,一篇文章中抓住两个精彩的细节就够了,这需要考生平时苦练。

关于卷面

为助力考生在中考语文作文中取得高分值,提醒考生,一篇生动的作文,如果卷面不整,分数就不会高。

同学们必须记住,考场作文,是阅卷老师读了你的作文后打分的。卷面的整洁、写字的工整、段落结构的协调,都直接影响着阅卷老师的视力感觉,对阅卷老师的打分心理产生冲击。一个好的卷面,即使作文不怎么出色,分数也不会少。一篇生动的作文,如果卷面不整,分数就不会高。

很多同学写字并不好,你们在考场上一定要记住,必须一笔一划写清楚,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千万别写得太潦草。你不认真,阅卷老师也不会认真。

关于文体

国家教育部关于中考的《指导意见》中,对作文的要求是:不得设置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据此,我们可以明确地准备记叙文一种体裁。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要阅读优秀的记叙文范文,掌握几种叙事方法。譬如:开头情景渲染、开门见山点题、中间注意插叙等等。

这里提一下小应用文。小应用文今年中考八成要考,大家要注意。书信、通知、颁奖词、短信、导语、简单的说明文、分析概括某种现象等,可能还会出现。建议大家查查资料,把去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小作文题复习一遍,做到有备无患。

关于标题

根据新课标精神,近两年的作文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命题和半命题作文成为主流。去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作文约占70%,半命题约占7.5%,话题和材料作文,占15%。即使出现了材料作文,有些也是二选一题目。

关于立意

作文的立意必须积极向上。

首先,我们必须记住,作文是让阅卷老师读的,不是自己在QQ空间上信马由缰地乱写,因此,作文的立意必须积极向上。对于有争议的内容,不要太大胆。譬如,你要求中日开战夺回钓鱼岛,中菲海军在黄岩岛摆战场,你骂朝鲜独裁,等等类似的内容,只能降低你的分数。一句话,我们要写阅卷老师愿意看的,作文得高分才是正途。

其次,无论中高考作文怎么出题,立意的范畴基本分为8类。一是生命意义,写生活中感悟的滋味。二是自然景物,写对周遭世界的感悟。三是情感体验,写你珍藏在内心的人和事。四是享受幸福,写那些给我们温暖和智慧的情节。五是成功成长,写花季中的酸甜苦辣。六是道德修养,写生活中宝贵的品质如诚信、真诚、勇敢、善良等。七是哲理品悟,写自己从生活细节中提炼的规律性认识。八、告别往昔,写对生活中值得珍藏的片段。 上面几个方面,有侧重也有交叉,同学们要根据作文题目,明确不同的立意。初中语文备考-作文时的易见误区解析

“创新是作文的生命”“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之类的话语,中考作文评卷标准中常见,语文老师嘴里常说。对于作文而言,视角独特、立意新颖、情感真挚、思想深刻、语言含蓄等等,皆属于“创新”的范畴。然而,总是有很多同学把“创新”理解成“玩花哨”,理解成“标新立异”,理解成“投机取巧”,不是在思想、情感、文笔上下工夫,而是在表面形式上耍小聪明,净搞些拾人牙慧的所谓“创新”,结果常常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针对中考阅卷中作文出现的一些问题,为我们考生总结常见的失误。希望我们能从中吸取教训,在中考作文中以“真实的体验、独特的感悟、新鲜的表达”的创新文本征服阅卷老师。

有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读书也不少,但是一写作文还是没话说或写不好呢?”阅读,是学习语文以及一切人文学科的根本,故古文谓学习为“读书”。但是,却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书读得不少,作文却写得不好!到底是踩了哪些雷区导致自己在写作徒劳无功?

一、极端在意文笔

刚开始写作的人,最常见的问题都一样:极端在意文笔。这样的做法当真很糟糕。

在开始写作的时候,最困难的事情是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但是,许多人大概觉得这个难度还不够,还要自己额外加一项要求:以优雅的姿势完成。结果就造成文气中断,文章最后几句会有种恨不能赶紧结束的感觉。

文笔是个巨大的误解,当一个人在没有能力评判作品价值的时候,就会开始聊文笔,因为这样最安全。

但是,当这样做的人多了,就让文笔变得仿佛很重要。

从中学开始,我周围就有一堆孩子,作文比我写得漂亮,会用许多我不会使用的语句,赢得广泛的赞誉,被视为“文笔一流”。     

从我上网开始,我见过无数用词考究、句子精巧、恨不能每一句都是金句的网友,他们的文章让人望而生畏,觉得今生也难以在中文上达到如此水准。

然后,他们写着写着都不见了,而我还在。

后来我慢慢开始理解,人们看到那样的文章,都会真心地赞叹文笔,不过赞叹完了也就完了。回过头来,人们还是愿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看我糟糕的文笔。

原因很简单:文笔只是文章很小的一部分,如果用房子来比喻的话,它只相当于房子的墙面和地板。

墙面刷得再平整,地板的木纹打磨得再漂亮,房子本身盖歪了,或者房子太小,里面的人也不会觉得舒服。

那些让我为之惊叹的美文,过几年我回去再看,往往会发现除了精美的语句,文章里一无所有,自然不会有任何生命力。

所以,在一开始写文章的时候,先尽量忘记文笔。

如果是要讲故事,那么应该优先考虑这个故事从哪里开始,在哪里转折,在哪里达到高潮,最终又是如何结束的;如果是要讲道理,那么应该优先考虑从哪里引发话头,如何引出观点,然后怎么从正反面论证,最终如何得出结论,而且把可能遭到攻击、引发争议的地方抹平,或者加点钢筋,免得被人一炮就给轰垮。

由于不用考虑文笔,所以写作的时候会自然、流畅,不至于随时停下来找漂亮的字眼,反复调节句子结构。

你是怎么想的,你手下也就那么写了。

这是四平八稳盖小平房,可能不那么漂亮,但是它能站得住,没有明显的优点,但也没有致命的缺陷,关键胜在文气贯通、顺遂心意,极少出现文章跟不上自己想法的情况。

    像这样的小平房盖多了,人自然就会变得熟练和自信起来,提笔就能开始写作。

通过这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学会评判事物的标准:我们究竟是从整体上来衡量一件事情的得失成败,还是用某个局部、某个切片来做判断?

以文笔评判一篇文章的价值,用的是相同的一套方法论。

以文笔作为写作核心价值的,最后写出来的只是一堆漂亮的“垃圾”。

这是我在写作上遇见的第一个大坑,希望你能及早意识到这一点。

虽然大家注定都得跌进去一回,但希望你能更快一些爬出来,专注于写作本身,找到写作的快乐。

学生作文的语言不生动,常常是作文老师最头疼的难题。在作文教学中,学生语言的提高,是最为困难的。备考作文,语言的准备是最难的。在此给考生们提几点建议:一是遇到你喜欢的句子和段落,你干脆背下来,也许能用在考场上,反正就是这一锤子卖卖,即使没产生作用,也不会扣分。二是,记住要有描写。写人要有动作和语言描写,写事注意细节和环境描写。三是,句子最好短一些,不要一逗到底,一个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都有了,就用句号。四是注意修辞手法。

二、看的书和应该看的书不是同一种书

古人曾经说“开卷有益”,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但必须要在良好的阅读环境前提下。

阅读名著,才是真正的“读书”。中外的经典与名著,都是众人、几代人甚至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且经受住了历史长河的检验,方能流传至今,阅读名著,才是真正的“读书”。

现在大多数孩子读一些“郭敬明”“辛夷坞”的青春伤感文学,或者网络快消小说,便觉得自己“学富五车”。写一些看起来华丽,实则空洞无味、无病呻吟的文章。

读书的方向都错了,怎么会写得好?所以,第一个问题出在,看的书,和应该看的书不是同一种书。

三、读得太浮,没有沉下去体验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请注意这个“破”字,读破的意思就是要把书读熟,要消化。如果没有这个“破”字,只是读书万卷,恐怕杜甫也未必会成为下笔有神的诗圣。

语文学习一定要重积累,把真心喜欢的词句,一定要通过某种方式积累下来,最直白的方法就是摘录,但量绝不可太大,如果这一步没有做,就没有做到读转写的第一步骤,后面的基本都是失败,简言之:要动手。

比如,有的同学爱读动物书,读了一小时,茶歇的时候,和他聊聊,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哪个情节?这动物你为什么喜欢,因为长得可爱还是什么?哪句话是这么说的?给妈妈看看,哦,是这句啊,我建议你就把这一句话写一写。

或者看了一篇童话,有很多拟人和比喻用得好,就让他说说,哪句最有想象力呀?

四、不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吸取思想是重要原因

不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吸取思想和知识的营养,这也是多读而不善写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作文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对一个事物,认识透彻,感情充沛,知识丰富,材料充足,便能顺利地写出一篇好作文;反之,对这个事物既没认识,又无感情,知识贫乏,材料不足,是写不出作文的,即使憋出来了,也必定淡如白水,味同嚼蜡。

这说明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对于作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读书的过程中,扩大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感情,再提笔作文,自然会是一篇言之有物、感情充沛的文章了。

很多孩子不明白这一点,读书就是读个乐子,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要求他们思考,带着他们一起思考,问一些书中的问题,帮助他们消化,才能用到“写”上!

沟通读和写之间的渠道是一个“慢功”,不能操之过急。只要在多读的过程中,注意消化吸收积累,给“写”打下坚实的基础,就能达到一个多读而善写的境界。 

五、审题不抓关键词。

在近几年的中考评卷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考生审题不抓关键词,这样在写作时就很难抓住重点,容易跑题。如 “动力来自……”这个作文题的关键词是“来自”,考生只有将“来自”作为重点才能写出好文章。不少考生没有审题抓关键字的意识,看一眼题目就急着动笔,有的考生考前背过一些范文,一到考场就往里套,不仔细审题,这样最容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初三生要养成审题的习惯,对作文题目要逐字细看,明白题目的 要求后再下笔。

审题时还要注意文章体裁和字数要求,看看题目要求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字数不要超出或少于要求字数太多。

语言贫乏缺少文采。专家说,有的初三生写文章不会抒情议论,没有理性思辨语 言,这样的作文很难拿到高分。考生在平时就要注意对语言素材的积累。 一方面可以多看看名家大师的文章,看看别人的遣词造句,自己在写到相关文章时就可以参考借鉴;另一方面,初三生还可多关注同龄人的优秀文章,和同学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平时,考生可抽出时间阅读一些报纸杂志,如《读者》,每期都有不少亲情、励志方面的文章,对作文素材积累很有帮助。此外,初三生还要注意古 诗词的积累,在文章中恰当地运用古诗词也是让文章增色的好办法。

文章较“平”缺少细节。一些考生写的文章没有细节,没有重点,记“流水账”一样洋洋洒洒一大篇。初三生在写作时要有两把剪刀,一把剪出自己最擅 长的一件事,另一把在这件事中剪出要重点描写的部分。如在写跑步时,早上怎么集合、怎么准备,都可以略写甚至不写,但发令枪响时自己如何紧张,跑的过程中 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详细描写。有细节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一般来讲,一篇文章中抓住两个精彩的细节就够了,这需要考生平时苦练。

、过于透明的篇章结构

记忆的底线

翻开一册册厚重的史书,我们会发现太多历史上的风云人物,笑看窗外花开花落,静观天上云卷云舒,生活得十分潇洒。因为他们坚守住了记忆的底线:忘记应该忘记的,记住应该记住的。

苏东坡一生坎坷,仕途十分不顺利,但他淡泊名利,把记忆中的失落与悲伤抛弃,潇洒地走向名山大川,在文学的海洋里遨游。在赤壁之上,他记住了清风与明月,把它们谱成绝美的华章,让后代的人们永久地记住。潇洒的苏东坡坚守住了记忆的底线,所以他的人生十分潇洒,所以他的诗文流芳百世。

陶渊明因为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于是选择隐居田园,过上了“狂歌五柳前”“悠然见南山”的潇洒生活。对于官场上的庸俗与无聊,他选择了忘记,在充满诗意的田园生活中,他记住了隐逸的菊花,找到了淳朴的桃花源。隐逸的陶渊明坚守住了记忆的底线,于是一首首光芒四射的田园诗世代流传,一直流传到了我们的语文课本里,让我们天天背诵。

常常在溪亭日暮中“沉醉不知归路”的李清照坚守住了记忆的底线,她用凄美的文字告诉我们,她所记住的人生中的点点滴滴,她在“争渡,争渡”的途中所做出的选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坚守住了记忆的底线,告诉我们,他会“从明天起”记住所有幸福的点滴,做个幸福的人;伟大的艺术家凡·高坚守住了记忆的底线,他用一幅幅色彩绚丽的油画记下了这个世界的激情与精彩,让我们后人永久地驻足赞叹……

在漫漫人生路上,年轻的我们也将经历很多很多的悲悲喜喜,我们也应该像那些历史名人一样坚守住记忆的底线:忘记应该忘记的,记住应该记住的。

点评与启示:应该说这篇文章体现了考生一定的写作功底:注意点题,首尾呼应,思路、结构一目了然,语言比较流畅,素材运用灵活。这类文章,阅卷人若看得仓促也许会给出不错的分数。但细读下来,就会觉得这篇作文有说不出的别扭,评阅时笔者将本文判为三类卷。“记忆的底线”到底是什么?是“忘记应该忘记的,记住应该记住的”吗?考生说得铿锵有力,让人读来却一头雾水。还有那一个个小标题,的确让人觉得思路清晰,但因为没有深入的思考与分析,这种“清晰”就成了“简陋”。

这篇文章的“新”,似乎和“创新”不搭界,倒是有些“俗套”。无论是高考作文还是中考作文,历来都旗帜鲜明地反对宿构和套作,而本文给人的感觉恰恰就是这样:考生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材料,硬生生地塞到这个作文题目之下。当阅卷人意识到了这一点,这篇考场作文的处境就十分危险,评为三类卷也就不足为奇了。

、并无必要的“题词”“后记”

心灵的底线

天空有天空的底线,大海有大海的底线,森林有森林的底线,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心灵的底线……没有了心灵的底线,人还能称得上人吗?

——题记

……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沿着时代的边沿舞动着优美的姿势。但倘若超过了心灵的底线,人们将会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我们每个人都要坚守住自己的心灵的底线呀,否则我们将丧失自我,走向万劫不复。

——后记

点评与启示:每当看到“题记”的时候,阅卷人都会情不自禁地长叹一声:“题记已经过时了……”然而还是有许多考生企图用这种过时的“创新”来“让阅卷人眼前一亮”,殊不知此招早已让人审美疲劳,望之生厌了。而这位考生更是厉害,短短500多字的中考作文里,“题记”“后记”一应俱全,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且所表达的观点也不过是对正文的重复啰唆,这除了证明自己表达能力的低下与思路的闭塞,还能证明什么?

“题记”“后记”并不是不可以用,但一定得在必要的时候用。使用之前一定得考虑一下,如果不用是否会妨碍文章主旨的表达。当你发现别人的作文中早已是“题记”“后记”泛滥的时候,那你作文时,如果不是非用不可,还是不用“题记”“后记”为妙。

 八、不伦不类的文体“创新”

坚强的底线

今天,××论坛异常热闹,为什么呢?因为有众多知名版主云集,他们来自古今中外,纷纷就大科学家霍金先生提出的“坚强的底线”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霍金刚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是多么高兴呀,可随后被无情地告知已患有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好像正欲怒放的鲜花被风雨折弯了腰。并没有放弃,坚强地生存了下来,不断探索黑洞,并取得了成功……坚强,有没有底线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一楼回复者:张海迪

……

二楼回复者:史铁生

……

三楼回复者:屈原

……

的确,坚强是有底线的,我们都应该像这些历史人物一样坚守坚强的底线……

点评与启示:该考生的这种“网络论坛体”给人的感觉就是:用怪异的形式来掩饰内容的苍白。考生可能连“底线”的内涵都没有搞明白,就连忙使出了“乾坤大挪移”的功夫,将话题引向了自己平日写过的“坚强”类的话题上去,于是把古今中外的名人“请来”帮忙大话“坚强”,草草地拼凑成一篇作文。这种写作方式,看似“创新”,实则瞎拼乱凑,而且文不对题,内容空洞,滑稽可笑,没有一点“技术含量”,只能让阅卷人心生厌恶,文章得低分也就无足奇怪了。

、有悖常理的反弹琵琶

理解,真是把杀人的好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理解万岁”,把“理解”升格到了与古代的皇帝平起平坐的地位。

皇帝是种嗜血的动物,与皇帝同为“万岁”的理解也是如此吧?

提起理解,那么多人会椎心泣血地叩问苍穹:“为什么,为什么没有人理解我?!”那么多人因为不被理解而从高楼上跳下,做自由落体运动,最终化作一张照片;那么多人为获得别人的理解也从高楼上跳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在血泊中欣慰地含笑死去,只为获得那些不理解他的人的理解……

好个“理解”!世世代代,让多少大好儿女倒在了血泊之中!

那个忠肝义胆的荆轲,为了获得燕太子丹的理解,放弃了即将到来的最好时机,一时意气,贸然出击,终致身死国灭;那个名传千古的伍子胥,用一个“理解”枉杀了多少倾心帮助他的好人……有多少臣子理解君王?又有多少君王理解臣子?结果终归是,不理解是死,理解了亦是死,全都以自己的鲜血饲养那柄叫做“理解”的宝刀。

理解,真是把杀人的好刀!

为什么要让别人理解,又如何去理解呢?即使被别人理解,又能怎么样呢?理解了,真的就能万岁吗?想想吧,你的思想完全被别人掌控,不是可怕得紧么?

理解,真是把杀人的好刀!

活得好好的,干吗要别人来理解?理解了又如何?

亲爱的同学们,咱们可都是二十一世纪的新人了,你还需要理解吗?

哈哈,理解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点评与启示:本文是以“理解”为话题的一篇作文。大多数同学都围绕这个话题谈理解的重要性,如“理解是一种品味,是对内心的诠释,是对心灵的呼唤;理解就像是品茶,品出了苦尽甘来的甘甜;理解就像是一团火,将寒冷已久的心灵一点一点地融化”等等,或记叙自己与家人、老师、朋友间关于理解与沟通的故事。本文却一上来就把一把血淋淋的“理解之刀”呈现在阅卷人面前,让人不寒而栗,企图把人“雷倒”,可谓做到了“立意新颖”之最显眼的一招——“反弹琵琶”。但琵琶无论怎么“反弹”,最重要的是弹出悦耳的乐曲。倘若不顾乐曲效果,仅仅摆出个“反弹”的架势来吸引目光,就纯属无聊之举了。本文就是如此,考生逆向思维,标新立异,也算得上是“发前人之未发”,却没有做到“化腐朽为神奇”,经受不住细读细品细推敲。文章题目是“理解,真是把杀人的好刀”,但通篇谈的是“不理解”的问题,而且把“不理解”与“专制”“误解”混为一谈,所举事例也都趋于极端、片面,断章取义,没有代表性,近乎胡搅蛮缠。

令人信服的“反弹琵琶”,应该耐品味,耐推敲,在情感的张力、思想的深度、分析的透辟上下工夫。“童话大王”郑渊洁曾写过一篇《不理解万岁》(详见“美文悦读”P38),文章独辟蹊径,从另一角度展开入情入理的分析,给人以激励与启迪,这才是真正的“反弹琵琶”,才是真正的“立意出新”。倘若仅仅为了追求和别人不一样而在那里以偏激为新,然后随意编造,看似新颖,实则俗套,只会弄巧成拙,归之末流。

十、矫揉造作的故事新编

悟空“新游记”

“近来俺老孙心里颇不宁静,空有一身七十二变的好武艺,到底还是败在了一堆白骨之下,被俺师傅驱逐了出去!真是闷杀我也!”

如此这般地叹息一番,孙悟空驾着筋斗云腾空而去。蓦然回首,悟空有些不舍:天天念经的师傅,勤劳肯干的沙师弟,肥头大耳的猪八戒……

悟空有些感慨,回过头来,向花果山方向飞去。

悟空突然一阵目炫,眼前的美景让他目瞪口呆。“怎会有如此美景?俺老孙竟然在天宫也没看见,莫不是妖精作法?”想到此,悟空打了个寒战,挥起金箍棒,大喝一声:“妖怪,哪里逃!”

“哎呀,俺的大圣呀,哪有什么妖精,是那名震天下的大乳山旅游度假村呀。”筋斗云抖抖身子说。

“哦,莫不是那个中外合作开发的维多利亚旅游度假区?”悟空忖度道。

筋斗云仿佛听到了孙悟空心中的问话,答道:“是呀,是呀,山东的乳山市可是联合国评出的‘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这里有山有海,温柔慈爱的大乳山远近闻名,碧海银沙世人瞩目,每天都有无数来自海内外的游客到这里观光度假,都对这里的美丽风光赞不绝口……”

悟空环视四周,如痴如醉,心道:“啊!这一切都是勤劳本分、本领高超的乳山人民创造出来的呀,俺将来也要把俺的花果山建设得像乳山一样美,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像瞻仰乳山一样赞美我的家乡……”

想到这里,悟空对筋斗云说道:“兄弟,咱们掉头去西天取真经吧,将来练好了真本事,我也要建设我自己的美丽‘乳山’……师父呀,师父,俺老孙回来了!”

点评与启示:这是一篇以“我的家乡”为话题的作文。考生撷取《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驱逐后的一个点,扣住话题,展开想象,虚构悟空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赞美自己的家乡,确有新意。同时,作文语言自然流畅,对话也写得生动活泼,体现了考生良好的写作功底。然而本文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内容空洞、泛泛而谈。在这篇“故事新编”里,把家乡“乳山”换成任何一个地名,稍加调整,文章也不会“变形”。也就是说,本文没有写出自己家乡的特色,没有写出自己的情感,是一篇实实在在的“套话作文”。如此看来,考生采用“故事新编”的写作形式,并不是出于表达自己情感与思想的需要,仅仅是为了敷衍一篇作文而拾人牙慧、矫揉造作罢了。

故事新编,最重要的是在把握古人古事精神的基础上,艺术地展开联想与想象,以全新的视角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倘若违背了“故事新编”的精神,只能沦为乏味的“山寨”与无聊的“恶搞”。有了《星光灿烂猪八戒》,接着有了《喜气洋洋猪八戒》《福星高照猪八戒》;有了《悟空日记》,接着有了《唐僧日记》《八戒日记》……第一个尝试吃螃蟹的人或许还能让人惊羡,其后的跟风者若还想以此来博彩头,只能令人生厌了。

十一、朦胧晦涩的语言“出新”

梦未殇,歌未央

夕阳姗姗走过,孱弱的倩影在天边寂静地漂泊,酡红的轮廓如一支笙歌,缠绵悱恻,将孤独的灵魂细腻温柔地抚摩。

凋零的花朵,笑得有些颓唐,往昔的俏丽辉煌已被岁月岑寂地埋葬,剩下的只有点点滴滴的忧伤,如杏花春雨,随着风儿流浪。无奈的芬芳,宛如流泪的梦,空空守候着折断了的双翼……

这个我,铩羽的我,失落的我,悲伤的我,踽踽于小路上,蓦然回首,望见晦暗的月光漫洒着银白色的快乐,没有颜色,苍白得有些单薄,如一张白纸,只等着一幅画来绚丽这个翡翠色的夜……但我在这痛苦的黑夜里穿梭,并不潇洒,并不洒脱,身影淡漠,只会在那张纸上临摹勾勒那个惆怅的我。

……

空荡的心,逐渐被灯火照亮。一年一年的风霜摇曳在灯火里的光芒,寒冷的窗外春暖花开,黑暗中不再有箫声里的彷徨。

只因爱的灯火炙燃着坚强的力量。

走在路上的我,想起坐在海棠下的那个我,温一壶热酒,任凭风吹浪打,看薄暮里的晚霞,嗅酒觞边的残花。残缺的美,更加妩媚,不绝如缕的琴声在黄昏里仍然动听,只因花飘零,依然守着树,霞满天,依然偎着夕阳。

点点滴滴的灵魂,支离破碎,也要美得壮烈,也要荡气回肠。只因灯火,梦未殇,灯火里有温婉的画,歌未央。

点评与启示:从本文可以看出考生十分重视语言积累,并能运用到作文中来。但这篇作文是失败的,因为它不过是用语言的晦涩来掩饰内容的贫乏,缺少情感积累与思想积淀。文中许多词语是生造的,行文逻辑是模糊混乱的,只能让细读本文的阅卷人堕入云雾之中。

作文最基本的功能是表达与交流,真正好的语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来传达真挚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如果以为辞藻华丽、晦涩就是好语言,就大错特错了。刻意营造的朦胧晦涩的语言,或许能一时吸引住别人的眼球,但终究难以获得阅卷人的认可。

关于“语言创新”的问题,值得特别注意。许多学生喜欢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如PK 、顶、汗、沙发、偶、囧、努力ing、东东、菜鸟、酱紫、FT、BT等等。这类常常让人一头雾水的“语言创新”,十分随意,极不规范,其“创新”的质量需要时间来检验,暂时还是不要拿到中高考的考场作文中去“以身犯险”为好。

后记:

在每年的中考阅卷场中,每位阅卷老师都要在炎炎夏日里评阅几千份考场作文,对那些拾人牙慧、矫揉造作的所谓“创新”早已不堪忍受,而那些返璞归真、本性自然的作文常常大受欢迎。中学生朋友若想写好作文,若想在考场上得高分,需要做的就是勤于动脑,留心观察,紧扣时代脉搏,从丰富多彩的现实中“捕捉新意”,从无垠广阔的天地中“寻觅新意”,写出自己的真感情、真性情、深思考。无论是日常写作练习,还是考场作文,都不可止步于玩花哨、搞文字游戏,一味追求表面的所谓创新,而是要用自己的心灵去营构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写作注意技巧】

审题不抓关键词。专家认为,在近几年的中考评卷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考生审题不抓关键词,这样在写作时就很难抓住重点,容易跑题。如 “动力来自……”这个作文题的关键词是“来自”,考生只有将“来自”作为重点才能写出好文章。不少考生没有审题抓关键字的意识,看一眼题目就急着动笔,有的考生考前背过一些范文,一到考场就往里套,不仔细审题,这样最容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初三生要养成审题的习惯,对作文题目要逐字细看,明白题目的 要求后再下笔。

审题时还要注意文章体裁和字数要求,看看题目要求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字数不要超出或少于要求字数太多。

语言贫乏缺少文采。专家说,有的初三生写文章不会抒情议论,没有理性思辨语 言,这样的作文很难拿到高分。考生在平时就要注意对语言素材的积累。 一方面可以多看看名家大师的文章,看看别人的遣词造句,自己在写到相关文章时就可以参考借鉴;另一方面,初三生还可多关注同龄人的优秀文章,和同学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平时,考生可抽出时间阅读一些报纸杂志,如《读者》,每期都有不少亲情、励志方面的文章,对作文素材积累很有帮助。此外,初三生还要注意古 诗词的积累,在文章中恰当地运用古诗词也是让文章增色的好办法。

文章较“平”缺少细节。一些考生写的文章没有细节,没有重点,记“流水账”一样洋洋洒洒一大篇。初三生在写作时要有两把剪刀,一把剪出自己最擅 长的一件事,另一把在这件事中剪出要重点描写的部分。如在写跑步时,早上怎么集合、怎么准备,都可以略写甚至不写,但发令枪响时自己如何紧张,跑的过程中 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详细描写。有细节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一般来讲,一篇文章中抓住两个精彩的细节就够了,这需要考生平时苦练。

关于卷面

为助力考生在中考语文作文中取得高分值,提醒考生,一篇生动的作文,如果卷面不整,分数就不会高。

同学们必须记住,考场作文,是阅卷老师读了你的作文后打分的。卷面的整洁、写字的工整、段落结构的协调,都直接影响着阅卷老师的视力感觉,对阅卷老师的打分心理产生冲击。一个好的卷面,即使作文不怎么出色,分数也不会少。一篇生动的作文,如果卷面不整,分数就不会高。

很多同学写字并不好,你们在考场上一定要记住,必须一笔一划写清楚,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千万别写得太潦草。你不认真,阅卷老师也不会认真。

关于文体

国家教育部关于中考的《指导意见》中,对作文的要求是:不得设置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据此,我们可以明确地准备记叙文一种体裁。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要阅读优秀的记叙文范文,掌握几种叙事方法。譬如:开头情景渲染、开门见山点题、中间注意插叙等等。

这里提一下小应用文。小应用文今年中考八成要考,大家要注意。书信、通知、颁奖词、短信、导语、简单的说明文、分析概括某种现象等,可能还会出现。建议大家查查资料,把去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小作文题复习一遍,做到有备无患。

关于标题

根据新课标精神,近两年的作文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命题和半命题作文成为主流。去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作文约占70%,半命题约占7.5%,话题和材料作文,占15%。即使出现了材料作文,有些也是二选一题目。

关于立意

作文的立意必须积极向上。

首先,我们必须记住,作文是让阅卷老师读的,不是自己在QQ空间上信马由缰地乱写,因此,作文的立意必须积极向上。对于有争议的内容,不要太大胆。譬如,你要求中日开战夺回钓鱼岛,中菲海军在黄岩岛摆战场,你骂朝鲜独裁,等等类似的内容,只能降低你的分数。一句话,我们要写阅卷老师愿意看的,作文得高分才是正途。

其次,无论中高考作文怎么出题,立意的范畴基本分为8类。一是生命意义,写生活中感悟的滋味。二是自然景物,写对周遭世界的感悟。三是情感体验,写你珍藏在内心的人和事。四是享受幸福,写那些给我们温暖和智慧的情节。五是成功成长,写花季中的酸甜苦辣。六是道德修养,写生活中宝贵的品质如诚信、真诚、勇敢、善良等。七是哲理品悟,写自己从生活细节中提炼的规律性认识。八、告别往昔,写对生活中值得珍藏的片段。 上面几个方面,有侧重也有交叉,同学们要根据作文题目,明确不同的立意。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在回归模型y=β0+β1X+ε中,ε反映的是( )。A由于x的变化04-27

关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模型的R04-27

为了检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所有解释变量04-27

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 )。Ⅰ.政府机构Ⅱ.金融机构Ⅲ.公司04-27

ARIMA模型常应用在下列( )模型中。A一元线性回归模型B多04-27

家庭消费支出一般用( )方法来计算。A一元线性回归模型B04-27

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在风险基金分别达到规定上限后,交04-27

可以作为证券发行人的机构主要包括( )。Ⅰ.商业银行Ⅱ.04-27

金融机构直接融资的特点有( )。Ⅰ.有利于提高金融资产管04-27

既能发行股票又能发行债券的发行人是( )。A股份有限公司04-27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