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与玩具期末总复习(3-6章)

时间:2024-04-27 18:08:07 5A范文网 浏览: 复习资料 我要投稿

第三章  幼儿游戏的分类与发展

1.按认知发展进行游戏分类。

提示: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随认知发展而变化的,他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把儿童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等四类。

2.按社会性发展进行游戏分类。

提示:

美国学者帕顿按照幼儿社会行为的不同表现,依据参与游戏的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将2—6岁幼儿的游戏行为分为六种类型,即偶然的行为(或称无所事事);旁观(游戏的旁观者);独自游戏(单独的游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 合作游戏。其中真正属于游戏行为的是后面四种。

3.平行游戏是幼儿社会性游戏的初级形式。

4.幼儿在2—3岁时出现真正的“以物代物 ”。    

5.  2-7岁学前幼儿最典型的游戏形式是象征性游戏。

6. 按照游戏与教育的关系的游戏分类。

提示:

根据游戏与教育教学任务或目的结合程度的不同,游戏可以分为本体性游戏和工具性游戏两类。

本体性游戏也称目的性游戏,是指幼儿进行自主、自发表现的游戏,游戏目的在于游戏本身,强调游戏本身的内在价值和游戏的自发性。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结构游戏都属于此类游戏。

工具性游戏也称手段性游戏,指教师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游戏活动。。工具性游戏的直接目的不在于游戏本身,而是在于通过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游戏形式促进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和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这种游戏强调游戏外在的工具价值即教学价值,音乐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等属于此类游戏。

7. 幼儿游戏内容的发展趋势。

提示:

游戏内容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范围规定,幼儿游戏内容的发展主要是伴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生活范围的扩大而发展的。幼儿所在环境中一切影响其发展的外部条件构成了幼儿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并成为幼儿游戏内容的丰富源泉。

婴儿时期:幼儿游戏的内容更多是反映幼儿周围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和现象,游戏中并无明确、明显的主题。

2、3岁幼儿的生活由于进入幼儿园等更多的社交场合,游戏内容反映的社会现象的范围逐步扩大,游戏出现了较明确的主题。

3、4岁幼儿游戏的内容由反映日常生活过渡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幼儿逐渐不再单纯依赖感知觉,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来构思游戏主题。

4、5岁以后幼儿游戏的主题更具有社会意义,并增加了较难的智力活动,游戏主题的意识性、灵活性、社会性和深刻性渐趋增强。

5岁以后幼儿游戏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复杂,成为具有更多社会意义的主题游戏,而且增加了较难的智力活动内容。

 

8. 幼儿游戏形式的发展趋势。

提示:

游戏形式最终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程度所决定的。游戏动作、语言、持续时间、参加人数、规则等反映了游戏形式的整体发展趋势,具体体现是:

游戏动作的渐次连贯。

游戏语言的准确化。

游戏持续时间的推延。

游戏规则的明朗化。

游戏活动的社会化。

9.从认知发展的维度认识幼儿的象征性游戏发展。

提示:

象征性游戏主要出现在幼儿思维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摆脱当时对实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作思维的支柱,进行想象,并会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象征性游戏可以满足幼儿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和要求,因此它能够重现幼儿的生活情景,让幼儿在假想的情景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并能够呈现幼儿的情绪状态,具有情绪诊断和治疗的意义。

(1)情景转变

情景转变是使行为脱离它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景。一般地讲,情景转变可作为象征性游戏发生的标志,它也是以物代物、以人代人得以进行的前提。情景转变在1-1.5岁的婴儿期最早出现。到幼儿阶段发生更加频繁,持续时间更长,范围更广,反映出此时幼儿具有了更为丰富的经验知识和较高的认知水平。

(2)以物代物

以物代物是指用一种物体代替另一种不在眼前的物体,并且能够用被代替物的名称命名当前的物体。在2—3岁之间幼儿出现真正的以物代物,但此时幼儿的以物代物对具体情境的依赖性太强。到幼儿阶段,以物代物的象征性活动处于稳定的频发状态,幼儿开始使用不定型的游戏材料来代替他物,并且能够用一种材料来创造性地代替多种物品。幼儿年龄越大,使用替代物的范围也越大。

幼儿晚期(6-7岁)思维逐渐向抽象性、概括性过渡,对事物的关系、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也进一步发展,在游戏中表现出可脱离实物,完全凭借想象。

(3)以人代人

以人代人是指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情言语等来模仿或假装成他人或某一非属自己真实身份的角色的行为及其物征,即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心理结构较复杂,它主要包括角色行为、扮演意识、角色认识等。从角色扮演的发生、发展过程来看,它是循着角色行为——角色意识——角色认识的途径发展的。到幼儿中期,角色意识成为游戏的中心,幼儿首先是确定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然后根据角色来组织动作、语言等,角色扮演的目的性和同伴间的协作性增强,标志着角色扮演的发展进入成熟的阶段。

10. 幼儿社会性游戏的发展。

提示:

幼儿的社会化主要是在游戏活动中,在与同伴的相互影响、相互交往

中形成的。幼儿在游戏中彼此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一种活动,游戏又为幼儿社会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幼儿的游戏由非社会性游戏向社会性游戏转变,美国学者帕顿提出的游戏类型体现了游戏的不同社会性发展水平。

(1 )单独游戏阶段。婴儿期和幼儿早期的幼儿通常以这种方式进行游戏。阶段游戏的发展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社会性特征。

(2)平行游戏阶段。3岁左右的幼儿,游戏的性质发生变化,逐渐具有社会性。这个阶段游戏的特点是相互模仿,形成了初步的玩伴关系。

(3)联合游戏阶段。多见于3-4岁幼儿,此期幼儿对于与其他幼儿一起玩表现出较大的兴趣,但相互的交流时间不会太长,游戏时间也不会持久。在联合游戏中幼儿开始表现出明显的社交行为,但每个幼儿在游戏中仍以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为中心。

(4)合作游戏阶段。5岁以后幼儿开始出现较多的合作游戏。幼儿在游戏中有共同的目的,有达到目的的方法,活动的组织有分工,可以相互商讨,确定游戏的主题、角色的分配、游戏材料的选择。他们开始感到游戏中必须有某些规则,使所有参与者都能遵守。6岁左右的幼儿在合作的角色游戏中,能建立整体的角色结构,合作游戏是社会性程度最高的游戏,在这一阶段里,幼儿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合作,游戏的内容也较多样化。

幼儿的游戏从个人的单独游戏向集体(或小组)的合作游戏转变是幼儿游戏的社会性发展趋势,对此应进行整体把握,各个阶段的区分不能绝对化。

第四章  幼儿游戏的指导、观察与评价

1.我国对幼儿园的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明确规定应不低于2个小时。对寄宿制幼儿园的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规定不少于3个小时。

2.从结构特征上可将户外游戏场地分为传统的游戏场地、创造性的游戏场地以及冒险性游戏场地。冒险性游戏场地起始于丹麦。

3.人类发展生态学家对幼儿室内游戏环境的观察研究结论。

提示:

材料配备齐全的积木角能激励幼儿积极的动手操作及进行想象游戏;安静的阅览室和图书能养成幼儿认真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在美术角,幼儿经常更多的独立完成自己的创作;在娃娃家,幼儿则会频频的与人交谈,认真扮演自己的角色,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4.幼儿游戏目标制定。

提示:

应考虑儿童年龄特点;根据游戏类型确定不同的目标;游戏的目标要有实际针对性;游戏的计划和目标应体现渐进发展性;

5.游戏的内容选择。

提示:

游戏内容的选择要体现趣味性和生活性,要具有可操作性。

6.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的自由选择过程中的指导策略。

提示:

(1)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共享幼儿自由选择获得的快乐。

(2)提供幼儿选择的条件。教师在协助幼儿组织、完成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满足幼儿自由选择商议,决定游戏的时间空间。② 为幼儿提供感兴趣的、适合年龄特点的、促进幼儿学习发展的玩具材料,让幼儿选择并与各种玩具材料发生交互作用。③ 要重视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

(3)帮助幼儿解决选择中的困难和矛盾。

7.教学游戏组织的环节。

提示:

准备游戏经验,投放游戏材料;确定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方法;观察游戏;参与并指导游戏;评价游戏,分享游戏体验。

8.教师介入幼儿游戏进行指导的时机。

提示:

(1)当幼儿在游戏中因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时。

(2)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的倾向时。

(3)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

(4)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

(5)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

9.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

提示:

(1)幼儿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发挥了创造性。

(2)幼儿能认真游戏,在游戏中体现坚持性。

(3)幼儿会正确、创造性地使用玩具。

(4)幼儿在游戏中能与同伴合作,并不妨碍他人游戏的进行。

(5)游戏内容丰富、积极向上,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

10.幼儿游戏的观察视角。

提示:

(1)幼儿的兴趣点。

(2)幼儿的行为类型(表征行为、构造行为、合作行为、规则行为),行为过程和结果。

(3)幼儿与环境、同伴的互动情况。

(4)幼儿的情绪体验。

(5)影响幼儿行为的(外部)因素。

(6)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11. 游戏评价的价值取向。

提示:

(1)强调幼儿自主发展,这是以幼儿为中心为取向的。

(2)强调个别差异性和具体感受性,这是以个体经验为取向的。

(3)强调发展的不同层次和水平,这是弹性发展的取向。

12.保证幼儿游戏观察的有效性。

提示:

第一,从横向来说,观察的面要广泛,教师在观察孩子的游戏过程中,要关注班内每一个孩子,知道他们都在哪个游戏主题里玩,玩什么,和谁在一起玩,产生了哪些有价值的游戏情节。

第二,从纵向说,教师的观察要有一定深度,不要简单地只看到游戏的表面,而应看到孩子出现的游戏行为背后所蕴涵的发展意义。

第三,在观察孩子游戏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具备观察的灵敏性,要善于捕捉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热点和所出现的矛盾焦点。

13.如何评价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

提示:评价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的大小或游戏是否成功,其根本出发点是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具体来讲,应从以下几方面来作评价。

(1)幼儿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发挥了创造性。评价一个游戏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是否有了愉悦的体验。

(2)幼儿能认真游戏,在游戏中体现坚持性。一个成功的游戏活动,幼儿不仅有兴趣,而且还对出现的困难有继续挑战的信心,并且对一些规则游戏能遵守一定的规则,保持较强的纪律性和组织性。

(3)会正确创造性地使用玩具。成功的游戏中,幼儿不仅能正确地使用玩具,而且能创造性地使用玩具。

(4)在游戏中能与同伴合作,并不妨碍他人游戏的进行。幼儿对同伴友爱、谦让,在游戏中互相协商、互助合作,这些都为游戏的继续深入增加了可能性,提高了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

(5)游戏内容丰富、积极向上,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

 

14. 幼儿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评价。

提示:

(1)引导游戏的进程。引导幼儿选择活动开始游戏;参与幼儿的游戏过程;依照幼儿的不同需要给予适当的帮助;游戏结束时引导幼儿评价游戏。

(2)教师自身与幼儿的相互作用。

(3)教师指导对象的差异性。在指导过程中既照顾全体的幼儿,又注重对幼儿个体的指导,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具体帮助;同时教师还应注意逐渐增加对幼儿活动小组的指导,从而激发小组内幼儿之间的积极相互作用影响。避免单一性的集体指导和整齐划一的要求。

(4)探索多样化的指导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指导方法,并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指导游戏。

(5)激励式指导方式。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运用启发激励式指导方式,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心理环境和气氛,激励幼儿的积极活动,鼓励幼儿的探索创造。同时注意发挥常规的作用,使幼儿通过执行游戏常规,逐渐形成行为自律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还应注意全面指导幼儿行为,从而促进幼儿在游戏中身心和谐发展。

(6)常规的建立。依幼儿不同年龄,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建立必要的游戏常规,结合环境中的自治因素,引导和督促幼儿执行常规,逐渐培养幼儿在行为方面的自律、自治特性。

15.分析游戏指导案例,根据幼儿游戏的指导时机和方法,分析案例中教师的指导是否合理。

第五章  幼儿游戏的分类指导

1.幼儿角色游戏的实质与特点。

提示:

幼儿角色游戏的实质在于扮演某个角色,即幼儿通过自己的形体动作、面部表情和言语等来塑造某一特定的人物

幼儿角色游戏具有假想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特点。

 

2. 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

提示:

指导角色游戏的核心问题是使教师的指导与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起来。具体应该做到:

(1) 丰富幼儿对于角色的认识。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帮助幼儿了解现实生活中不同角色的表现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幼儿的生活经验主要来自家庭、幼儿园的生活,教师要在上课、日常生活、劳动和节日娱乐等多种活动中丰富幼儿对周边生活的知识和经验,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社会生活,积累角色印象。

(2) 和幼儿一起创设开展游戏的物质条件。

游戏的玩具材料、场所、设备是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条件,这些物质材料对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和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有重要作用。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玩具材料,包括形象逼真的玩具、真实程度较低的简单物品和材料,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教师还应在活动室或户外设置固定的游戏场地,和幼儿一起进行游戏环境的创设。

(3) 帮助幼儿进入游戏,学会分配和扮演角色。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角色游戏的主题应由幼儿自己提出。但有时需要教师启发幼儿游戏的动机,帮助他们进入游戏;教师还要教会幼儿分配和扮演角色。

(4) 观察幼儿,与幼儿展开互动,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活动,在游戏中他们充分地表现着自我。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游戏,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想法、能力和行为特点,给幼儿以及时的帮助和指导。教师可以通过亲身参加游戏,扮演角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教师在指导幼儿角色游戏时,要尽量保持幼儿做游戏的自然状态,避免因教师观察游戏而影响幼儿游戏的真实感。

3.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

提示:

(1)帮助幼儿了解建筑物的形状和构造。

(2)保证幼儿有适当的结构游戏材料和时间。

(3)帮助幼儿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幼儿规则游戏的结构.

提示:

规则游戏的结构包含:游戏的任务;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规则;游戏的结果。

5.幼儿规则游戏的指导。

提示:

规则游戏有其特有的结构,包含游戏的任务、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规则和游戏的结果。教师在指导规则游戏时,必须符合其结构,才能保证其作用的实现。

(1) 选择和编制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的规则游戏。教师要根据特定教育任务和要求,并考虑幼儿实际的知识范围和智力或动作的发展水平,选择和编制能适合于上述条件的任务、玩法、规则和结果的有规则游戏。首先,要根据教育任务和幼儿的发展水平确定游戏的任务,其次选择合适的玩法和规则。对小班幼儿来说,有形象玩具和与动作相联系的游戏是适合的,而根据已有的经验或以语言进行的游戏则适用于中大班。对小班幼儿来说,游戏的规则要简单交易于遵守,而中大班幼儿游戏规则难度则应提高。

(2)教会幼儿游戏的玩法

规则游戏有一定的玩法和规则,幼儿只有学会了玩法,明确了规则,才能顺利地开展游戏。因此,在开始一个新的游戏之前,教师要以简明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示范,帮助幼儿学会游戏的玩法,掌握游戏的规则。在幼儿学会后,要鼓励幼儿独立地、积极地开展有规则游戏。在游戏中,教师要注意督促儿童遵守规则,以保证游戏的顺利开展和游戏任务的完成。      

教师要充分重视规则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广泛开展规则游戏。一方面要在语言、常识、计算、体育等各科教学中充分运用规则游戏,特别是在小班更要广泛开展,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游戏时间中应安排开展规则游戏的时间,鼓励幼儿独立地开展已学会的规则游戏,促进全面发展。

6.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

提示:

表演游戏是一种带有表演性质的游戏,其特点是兼具表演性和游戏性。幼儿表演游戏的实质在于通过扮演特定角色以产生游戏性体验;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性优先于表演性。

表演游戏的游戏性和表演性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统一的。游戏性贯穿并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表演性则是幼儿在游戏性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作为活动的结果显现出来的。

7.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

提示:

(1)为幼儿选择适合表演的文学作品。

(2)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

(3)帮助、支持幼儿开展游戏。

8.本章的内容实践性、操作性很强,需要结合各类游戏指导要求和策略进行一定的案例分析练习,分析四种类型幼儿游戏活动指导案例中教师的指导是否正确。

第六章  幼儿园玩教具的制作与利用

1. 专门化玩具。

提示:

专门化玩具又称成型玩具,是指根据游戏的需要,专门设计制作的玩具,这种玩具可直接充当游戏的成员或设备,有助于幼儿模仿成人的活动,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

2.根据儿童玩具的功能和特点的玩具分类。

提示:

形象玩具(主题玩具);智力玩具;结构造型玩具;音乐玩具;体育玩具;娱乐玩具。

3.民间玩具的类型。

提示:

民间玩具按功能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节令玩具;观赏玩具;音响玩具;益智玩具;健身玩具;实用玩具。

4.班级玩教具的管理。

提示:

(1)建立玩教具使用的常规;

(2)合理放置,便于幼儿取放;

(3)定期清洗、检修;

(4)根据需要,及时增减玩具。

 

5.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原则。

提示:

(1)安全性原则。指自制玩教具要符合国家的玩具安全标准和卫生标准。

(2)艺术性与可玩性原则。指玩教具既要好看又要好玩。

(3)科学性与教育性原则。玩教具的科学性原则表现在玩教具所蕴含的知识、概念和原理正确;教育性原则是指自制玩教具以自身的基本性能为载体能够产生相应的教育作用。

(4)经济性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经济性原则是指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通过玩教具制作的活动,培养幼儿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态度,增进幼儿实践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创新性原则。指构思新颖,包括完全的创新和对原有玩教具所进行的超越性改造。

6.教师对玩具玩法的指导。

提示:

第一,把握玩具的教育功能,突出关键经验。

第二,观察幼儿游戏过程,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反应,敏锐地觉察到幼儿的需要,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及时加强对玩具操作的过程指导,便于幼儿经验的提取。

第三,引导幼儿对自己的玩具操作活动的经验进行及时总结和提升,帮助幼儿将零散的动作经验提升到概念层次,有助于经验的迁移和拓展。

7.幼儿园玩教具的利用。

提示:

幼儿园玩教具的利用离不开幼儿的学习和游戏活动,离开了幼儿的学习和游戏活动,玩教具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首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适宜的玩具。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本班幼儿的特点与需求的玩具,可以激发幼儿操作游戏材料的兴趣,满足其游戏愿望与需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能落在幼儿最近发展区内的适当要求。

第二,投放玩具和游戏材料时充分考虑玩具的数量、种类及其搭配。游戏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影响儿童游戏的类型,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玩具相互搭配,也对儿童游戏的性质和主题产生复杂影响。

第三,应对幼儿进行玩具玩法指导。把握玩具的教育功能,突出关键经验;观察幼儿游戏过程并及时指导;引导幼儿对其玩具操作活动的经验进行及时总结和提升。

第四,注重玩具教育意义的开发以及玩具玩法的效果评价。教师注重对玩具教育意义的开发,以及对已有的玩具玩法的效果进行评价,可以提升自己使用玩具的能力和创意,对现有不完善的玩教具进行改造,设计与制作出对幼儿的发展更有价值的新的玩教具。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宜采用锤击沉桩的情况是(  )。04-27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质量验收的主控项目有(  )。04-27

关于沉井下沉监控测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04-27

建筑幕墙防火构造的正确技术要求有(  )。04-27

高一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04-27

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冬期施工最低温度不应低于( )。04-27

高一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复习04-27

设备基础一般应分层浇筑,每层混凝土的厚度为200~300mm,并04-27

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04-27

不属于城市给水排水管道全断面修复方法的是(  )。04-27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