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思考与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运用诗歌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解读张九龄的五言古诗《感遇.其二》。
《感遇.其二》
张九龄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二)运用诗歌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解读杜甫的七律《月夜》。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三)运用诗歌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解读刘长卿的五绝《送灵澈》。
送 灵 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灵澈: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运用诗歌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解读张九龄的五言古诗《感遇.其二》。
张九龄,又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是唐代著名贤相之一,诗人。为权奸李林甫所忌,贬为荆州长史。被贬期间作《感遇》十二首,本首为《感遇.其二》。
1、借物喻志:
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张九龄也是南方人,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2、以物拟人: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张九龄特地要赞美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3、借物抒怀:
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是指丹橘结出累累硕果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的意思。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丹橘的命运、遭遇,在心中久久萦回,诗人思绪难平,终于想到了命运问题:“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看来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遭遇的不同。最后诗人以反诘语气收束全诗:“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人家只忙于栽培那些桃树和李树,硬是不要橘树,难道橘树不能遮阴,没有用处吗?在前面,已写了它有“经冬犹绿林”的美荫,又有“可以荐嘉客”的佳实,而“所遇”如此,这到底为什么?
4、含蓄深沉:
杜甫在《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一诗中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说他的诗意余象外,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而且语言清新而简练。读这首诗我们不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当时朝政的昏暗和诗人坎坷的身世吗!这首诗平淡而浑成,短短的篇章中,时时用发问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势,而诗的语气却是温雅醇厚,愤怒也罢,哀伤也罢,总不着痕迹,不露圭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二)运用诗歌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解读杜甫的七律《月夜》。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郎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1、构思奇特,用字独到:
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已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2、对仗工整,意在言外:
第三联对仗工整,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3、沉郁顿挫、“诗史”显著: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
(三)运用诗歌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解读刘长卿的五绝《送灵澈》。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769—770)。刘长卿自从上元二年(761)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着,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诗歌的内容与特色: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
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十八世纪法国狄德罗评画时说过:“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时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尽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会有足够的景色。”(《绘画论》)此诗如画,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绘画,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社会保障学知识重点(单项选择)04-27
社会保障学知识重点(判断)04-27
社会保障学知识重点(多项选择)04-27
社会保障学知识重点(名词解释)04-27
社会保障学知识重点(简述一)04-27
社会保障学知识重点(简述二)04-27
在我国,某客户于6月6日通过期货公司买入5手豆油期货合04-27
我国期货交易所日盘交易每周交易( )天。A3B4C5D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