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货币银行学》章节复习(12-13章)

时间:2024-04-27 17:56:02 5A范文网 浏览: 复习资料 我要投稿

第十二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给过多,超过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出现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2、公开性通货膨胀(Open Inflation)——是指物价总水平明显的、直接的上涨。

3、隐蔽性通货膨胀(Hidden Inflation)——是指货币工资水平没有下降,物价总水平也未提高,但居民实际消费水准却下降的一种情况。

4、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 Price Index, CPI)——是一种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

5、批发物价指数(Wholesale Price Index, WPI)——是反映不同时期批发市场上多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标。它是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在内的全部商品批发价格,但劳务价格不包括在内。

6、GDP冲减指数(GDP Deflator)——是一个能反映综合物价水准变动情况的指标。它的优点是覆盖范围全面,能度量各种商品价格变动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

7、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emand Pulled Inflation)——是指由于社会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社会总供给而拉动物价总水平上涨。

8、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ost Pushed Inflation)——是指由于生产成本提高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上涨。根据成本提高的原因不同又可以分为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和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

9、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Demand And Supply Jointly Pushed Inflation)——是将供求两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认为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共同起作用而引发的。

10、结构性通货膨胀(Structural Inflation)—— 是指由于国民经济部门结构或比例结构失调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在社会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需求的组成部分发生结构性变化,需求增加的部门或地区的物价和工资上涨,需求减少的部门和地区的工资和物价由于刚性而没有相应下跌,从而造成物价总水平的上涨而形成的通货膨胀。

11 、通货紧缩( Deflation )——是指物价疲软乃至下跌的态势不是偶然的、一时的,而是成为经济走向、趋势的物价疲软乃至下跌。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

1、如何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给过多,超过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出现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① 通货膨胀是在纸质货币流通下所特有的经济现象。纸质货币流通条件下:一方面,由于纸质货币本身没有价值,不能退出流通,缺乏自动调节货币供给量的功能;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可以强制纸质货币进入流通并在技术上具有无限供给的可能性,这就使货币的供给大大超过对货币的需求,造成供给量过多,引起通货膨胀。

② 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紧密相关,但不等同。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是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并不一定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取决于诸多因素,非货币性因素引起的物价上涨,不能看作通货膨胀。另外,物价不上涨也并不是不存在通货膨胀,物价不上涨的货币供给量过多现象称作隐蔽性通货膨胀。

③通货膨胀是持续的、普遍的物价上涨过程。如果出现普遍的,而且是持续的物价上涨,可以断定是向流通中投放了过多的货币,这就反证了通货膨胀是一个持续的、普遍的物价上涨过程。而因季节性、暂时性或偶然性原因引起的部分商品的价格上升,则不应视作通货膨胀。

④ 通货膨胀的不同时期,对物价影响的程度不一样。通货膨胀初期,由于市场对货币具有一定的容纳能力,物价上涨现象并不明显。随着通货膨胀的发展,社会公众意识到通货膨胀的来临,便会将多余的货币尽可能地转换成商品,社会购买力由此增加,物价呈上升趋势。通货膨胀严重时期,社会公众对货币丧失了信心,为减少货币贬值所造成的损失,开始抢购、囤积商品,从而使银行储蓄急剧下降,物价暴涨。

通货膨胀时,各种商品价格上涨程度也是不一致的。物价上涨最快的是那些与社会公众生活密切联系的消费品,以后才逐步波及其他商品。从地区看,货币集中投放地区物价上涨最快,以后逐步波及物价低的地区。

2、试分析通货膨胀成因。

①需求拉上论: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社会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②成本推动论:指对社会商品和劳务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因生产成本提高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的上涨。造成生产成本提高的原因基本有两个:一是工资增长率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二是一些垄断企业为了获得垄断利润,经常大幅度地提高垄断产品的价格。

③菲利普斯曲线论:指即使社会尚未充分就业,同样可能产生通货膨胀,而且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循反方向移动,即高的通货膨胀率伴随着低的失业率;相反,低的通货膨胀率则会引起高的失业率。

弗里德曼提出“自然失业率”理论,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修正:当实际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时,物价将不断上升;相反,物价则不断下降,直至实际失业率达到自然失业率水平,物价便停止上升或下降。

④结构失调论:指在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由于需求结构变化,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结构失调论也将通货膨胀成因归结于需求,但是由需求结构变动引起,而非总量增加。导致需求结构变动的原因大致归为两类:一是产业结构的变化;二是消费结构的变化。

⑤国际传导论:现代社会中,由于投资、贸易、旅游、劳务等国际经济交往的增多,一国通货膨胀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传导至他国,引起他国共同发生通货膨胀。国际传导论通货膨胀可分为价格传导、需求传导、国际收支传导和示范作用传导。

3、如何理解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负效应?

(一)通货膨胀对社会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上,因为它改变了社会成员原有收入和财富的占有比例。第一,通货膨胀通过物价上涨等于在社会成员之间强制地进行了一次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最大的受害者无疑是固定收入的社会成员,那些从事商业活动的企业和个人。特别是在通货膨胀中进行倒买倒卖,哄抬物价的投机商则是受益者。第二,通货膨胀影响社会成员的财富占有比例。通货膨

胀时,实物资产增值幅度高于通货膨胀率,那么持有者就可受益。反之,必然受损;若持有存款货币,因物价上涨货币贬值而受损。若持有证券,则视物价上涨和证券价格变动情况而定;负债的社会成员因通货膨胀减轻了实际的债务负担,因此而受益。一般而言,政府、企业处于净负债人地位,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而居民处于净债权人,是通货膨胀的受害者。

(二)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第一,通货膨胀影响生产。首先,通货膨胀引起生产结构失衡;其次,促使生产衰退;再次,影响技术进步。第二,通货膨胀影响流通。首先,各地区、各种商品价格涨幅不平衡,商品盲目逐利流动;其次,物价持续上涨,人为加剧了市场供求矛盾,使商品流通更混乱。第三,通货膨胀影响消费。消费者实际购买力削弱,消费水平下降。消费者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形成畸形的消费行为。第四,通货膨胀影响分配。首先,通货膨胀对平衡财政收支不利;其次,造成货币流通混乱;再次,通货膨胀破坏正常的信用关系。

4、试说明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①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保证基本建设投资与国力相适应。目的是克服社会总需求的膨胀。关键问题是改革现行的投资管理体制和强化投资的风险约束机制。

②制定合理的收入政策,克服消费基金膨胀。即工资总额的增长率不应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在收人分配结构上,防止收人差距过大,以避免社会成员盲目攀比而牵动消费基金增长。

③促进生产结构的合理化,增加社会有效供给。发展生产,增加社会有效供给是解决我国通货膨胀的根本出路。发展生产应主要靠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和生产结构的协调。

④保证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社会总需求膨胀,很大程度上是由财政支出过多而引起的。因此,必须保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如果出现赤字,尽可能通过发行公债来弥补,不能随意向银行透支。

⑤强化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的职能。中央银行对治理通货膨胀负有直接责任。要确保中央银行具有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权力,以利于通货膨胀的治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网络实用技术基础模拟练习题204-27

电大《国际公法》期末复习题之简答题(4)04-27

电大《国际公法》期末复习题之简答题(6)04-27

电大《国际公法》期末复习题之简答题(3)04-27

电大《国际公法》期末复习题之简答题(5)04-27

电大《酒店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04-27

电大《管理会计》期末复习试卷(1)04-27

电大《管理会计》期末复习试卷(2)04-27

电大《管理会计》期末复习试卷(3)04-27

电大《古代汉语专题》期末复习指导04-27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