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结构和色彩。
2.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表达这样一个流程。
3.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涂鸦线条有四种水平: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
4.遮挡式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
5.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与整体练习。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1923年幼儿教育家( )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 B. 陶行知 C. 陈鹤琴
2.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 )”和“因材施艺”的两大基本原则。
A. 废物利用 B.物尽其用 C. 因意选材
3.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 )、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A. 装饰阶段 B.兴趣阶段 C.游戏阶段
4.色相、明度、纯度被称为( )三要素。
A.色相 B.色彩 C. 色调
5.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 ),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人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某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A. 外显性 B.直觉性
C. 弥漫性
6.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我国20世纪初期幼稚园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 )传 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A. 法国 B.德国 C.日本
7.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之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和( )。
A.绘画能力 B.作画灵感 C.手的控制能力
8.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类型有( )、写生画、命题画、意愿画。
A.素描画 B.临摹画 C. 色彩画
9.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 )、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A.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 B.家长给以提示帮助 C. 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
10.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 )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A.生活经历 B.美术作品 C. 教学要求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美术与其他各种艺术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陈鹤琴先生的“刺激一反应”说。
3.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哪些方面?应关注怎样的评价方法?
4.指导儿童欣赏时,形式分析阶段主要从哪几方面人手?
四、论述题(共30分)
谈谈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形体
2.反思
3.命名线
4.前后关系
5.分步练习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B 2.C 3.A 4.B 5.C
6.C 7.C 8.B 9.C 10.B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美术运用的物质材料与其他艺术不同。声乐用发声器官,舞蹈用形体,器乐用乐器,美术用的则是笔、纸、墨、刀、颜料、泥等工具材料。当然,影像也是视觉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体之一。
第二,表现形式与其他艺术不同。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是通过声音、音符组成的由听觉弥漫开来的感受,舞蹈的基本表现手段是经过提炼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造型,而美术的基本表现手段是通过造型、构图、设色来创造的可视的艺术形象。
2.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在他脑子里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陈鹤琴先生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正确的。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没有外部事物的刺激,就不会有心理活动的内容。外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绘画的本源。
3.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
测量和评估,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组织、指导和效果的评估。
在评价方法上,应关注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价观念。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强调幼儿教育评价应以参与评价的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尽可能地使他们的素质得到
整体而充分的发展,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他们变化与成长的历程。
4.形式分析主要是通过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以及构成原理的应用,加深儿童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理解能力。
要用启发诱导性的语言,引导儿童深入感知、体验作品;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浅显而简明的描述,让儿童理解这些艺术语言与形式美原理的内涵;启发儿童对作品形式美的感觉。可以经由美术创作活动使儿童获得对欣赏的基本艺术语言和形式美的原理的认识。
四、论述题(共30分)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赋予儿童自发的美术游戏以极大的教育价值,使儿童能在这种,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的游戏活动中愉悦自己,满足自己,表现自己,使幼儿人格的“种子”通过美术游
戏这一自然生长的土壤得以发芽,为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所具有的先天的艺术潜质,可以在适当的教育的激发和影响下得到很好的发展。而学前阶段是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关键时期。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过程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创造力,而教师对这种创造性的美术作品的赞赏和鼓励必然会使儿童对美术创作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更进一步地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儿童在视觉形象的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领悟审美思想和审美形态,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作为学前教育“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的载体,也就是说,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在发展独特性的同时,也发展个体的社会意识。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使幼儿能从美术的角度,为在情感和思想上有资格介入人类心灵交流的系统提供必要的准备。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备考:病句和古诗词鉴赏注意事项04-27
高考语文备考:快速提升高考语文成绩的方法04-27
高考语文备考:语文二轮复习方法注意事项04-27
高考语文备考:探秘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04-27
高考语文备考:做题要有针对性04-27
高考语文备考:临阵考场 语数外必备策略04-27
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阅读最易忽视的四个暗示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