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分类: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考点分析:
分析散文题目要把握四个方向:一要把握文章的线索。二要抓住文章的“文眼”。三要领会文章内涵。四要体会散文意境。
一、在文章线索上设题
怎样找到文章的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
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二、在散文的“文眼”上设题
怎样找到文章的“文眼”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
1出现在标题。2出现在篇首。3出现在篇末。4有时会出现在篇中。
三、在散文的内涵上设题
1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四、在散文的意境上设题
散文意境中常出现的关键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细处落笔,以小见大,侧面暗示。
1散文中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
答题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
2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五、在散文的语言特色上出题(从修辞方法或者表达方式分析)
1品味语言常用表达词: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品味散文语言的含蓄美;散文语言富有音乐美,具有诗情画意。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六、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
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例如: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
①对描写对象;②对人物情感;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④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a、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b、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c、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附表达常识
1、常用修辞方法
(1)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例1: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拟人(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其作用是使所写“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生动,表意丰富。
例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例2: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例1: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5)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例1: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6)引用:说明文、记叙文: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在议论文中,作为论据可以增强语言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
例1: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设问:作用:强调问题,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例1: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8)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例1: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9)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例1: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10)对比:突出强调其中某一对象的特点。
例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1)反复: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
例1:“盼望着,盼望着,……”强调了盼望的急切。
(12)反语: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例1:(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2、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记叙文阅读
常考考点归纳:解读标题、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理清线索、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概括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手法、赏析精美语言、设题方式及解题技巧如下:
一、在标题上设题
1、标题有什么含义
从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主旨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蕴含的情感、主旨等几个角度考虑。
2、题目有什么作用
(1)是否概括了文章内容,是否为主要情节,
(2)是否蕴含(点明)文章的……主旨,蕴含或表达了……情感,
(3)是否新颖、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等。
《智取生辰纲》——主要情节,《羚羊木雕》——贯穿全文的线索,
3、如何拟写标题
可抓住文章的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用简练的语言去表述。
二、在情节上设题
1、如何概括全文内容、情节或场面
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三要素缺一不可。
答题模式为: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2、简述故事情节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在环境描写上设题
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有什么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关于社会环境描写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如《孔乙己》中对咸亨酒店的描写)
注意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多个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常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
四、在人物形象上设题
1、辨识、分析刻画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本文运用了xx手法,塑造了xx形象,表现了主人公xx性格特征。
(1)正面刻画也叫直接描写,方法简称为肖(外)、语、动、心
肖像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语言描写刻画xx的性格特点,表现xx的某种品质
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2)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心情感、品质性格,以突出中心。如杨二嫂顺手拿走母亲的手套,胡屠户替女婿扯衣裳襟,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等。
(3)侧面衬托(间接描写)
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写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可以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2、如何概括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指的是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概括人物形象要从分析人物所做之事入手,结合具体的写人方法,抓住抒情、议论语句,用准确的词语写出人物身上的品质、精神方面的特点,尽可能不要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即多方面概括。
3、如何评价人物
评价人物不要架空,尽可能紧扣文中人物的行为表现,结构为:概括叙述+精当议论。
“形象”既包括具体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人物群体或事物、景物,
甚至于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如宗璞笔下的紫藤萝、周敦颐笔下的莲、鲁迅笔下的朔方的雪等。鉴赏事物形象,重点要了解形态、特征、性质、含义、影响等。
五、在词语上设题
1、如何解答重要词语的含义
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派生义、特定义、隐含义),而不是词典义。
可以试用同义词、近义词替代,解释时注意联系语境分析原因,保持词性一致,最后代入验证。
2、词语有什么作用、表达效果(词语赏析)
特别是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注意观察该词的特点,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属于哪种刻画方法,如何表现了陈述对象的什么特点,表达了文中人物或作者的什么情感态度。
人的心情、性格
带句解词+手法效果++
物的特点、状态
答题模板:本句用了xx手法,刻画了/描写了xx,语言生动有趣,简洁凝练,xxxx,表达了人物的xx情感。
六、在句子上设题
1、特殊句子中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文中描写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记叙文中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记叙文中议论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考句子的含义(考虑是否使用某种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
具体做法有:
(1)思考作者的真正表达意图,即剥去修饰,直达本质义,也可以叫做翻译句意。
(2)换种句式,如双否、反问变肯定
(3)突破关键词语
(4)指出句子所蕴含的哲理
(5)指出句子体现的作者倾向、态度
3、句子的作用
重要句子的作用一般是从内容、结构和语言三个方面入手。
(1)内容上的作用
指出该句子运用了……表现手法或者修辞方法,写了……内容,表现了陈述对象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或作者的……情感,揭示了……的哲理。
(2)结构上的作用
开头句总领全文、开篇点题、照应题目、埋伏笔、设悬念。
结尾句点明中心(卒章显志)、深化主题、升华情感、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线索句贯穿全文,使文章紧凑;强调中心句、紧扣主旨,揭示中心。
过渡句承上启下。
疑问句表达鲜明、强调,激发读者思考作用。
哲理句具有启迪作用,画龙点睛作用。
引用句故事传说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3)语言风格上
注意:句子中某个词换成另外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xxx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形象生动地描写了xx
(3)副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xx的情况,换了后就变成xxx,与事实不符。
4、句子鉴赏(自主批注、赏析)
(1)找修辞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理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增强语言的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能传达出作者十分鲜明的感情色彩。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对象+特征。
夸张突出某一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揭示本质,表达作者主观感情和态度,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排比把某事物的不同特征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条理清晰;流畅贯通,节奏鲜明;感情强烈,增强气势。强调了+对象+特征。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有感染力。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征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以上是修辞的基本作用,在分析文章中的具体句子时,还要联系语境,分析句子的内容和表达出的情感。
(2)找手法
渲染烘托、联想想象、对比衬托、反语讽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以声衬静、以动写静、动静结合、调动感官、多种角度、虚实结合、色彩搭配等
(3)找句式
主要从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来考虑。整句与散句的结合,长句与短句的错落,都使句子节奏富于变化,形成错落有致的美,让人读来朗朗上口,很有气势,很有感染力
(4)找用词
在记叙文中主要是抓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叠词。
拟声词和叠词,主要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美感。
七、在段落上设题
归纳段意题:
A记叙文:(时间+地点)+人+事
B说明文: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
C议论文:用xx论证方法证明了xx论点。
段落的作用
1、开头段的作用
开门见山;引出下文的……;照应标题(点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伏笔,做铺垫。(注意和说明文、议论文开头段作用相比较)
2、结尾段的作用
(1)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2)先概括最后一段的内容,再指出点明了(升华、深化)……主旨(主旨是指:表现了人或物……精神(品质),表达了文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揭示了……道理,揭露了……现实(本质)等
(3)总结全文,照应前文或开头;照应题目。
3、过渡段
紧承上文……内容,转入下文……内容,使情节紧凑,结构严谨。注意表达方式的转变,如由记叙转入议论,由描写转入抒情等。
八、补白题
1、揣摩人物心理:符合人物身份,用第一人称叙述,
2、补充人物的语言:贴近人物内心
3、补充人物行为,特别是神态、动作细节。
九、在写作技巧上设题
1、表达方式的运用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1)记叙文中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又包括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环境描写则又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2)记叙文中的议论可起到承上启下、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升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的抒情
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二是间接抒情,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4)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2、顺序的安排
记叙文的顺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和平叙,主要考查倒叙、插叙
(1)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答题思路:渲染一种氛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避免了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2)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答题思路:插入叙述了……内容(背景材料,某个细节,情节),补充交代了……,刻画人物……性格,突出其某个特点,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更好突出文章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爸爸的花儿落了》)
(3)补叙,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答题思路:补充交代了……内容,使情节前伏后应,使文章结构严密完整,更有力地突出中心。
3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A运用了xx手法
B渲染xx气氛。
c托人物xx性格(情感)
d名xx中心(揭示主旨)
e突出xx主旨(深化中心)
4、行文结构的安排
⑴如何找文章的线索:
1文章的标题2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3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4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5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⑵记叙文开头句子有什么作用(从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5为下文埋下伏笔
⑶记叙文中间句子有什么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3、为下文埋下伏笔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⑷记叙文结尾句子有什么作用
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6、点题7、前后照应8、首尾呼应
5、各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1)想像、联想,虚、实结合。
(2)渲染烘托主要指环境和场面描写。
(3)对比衬托通过比较,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4)先抑后扬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对象,上下文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突出所写对象,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5)讽刺夸张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和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讽刺,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语言辛辣幽默。
(6)托物言志(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7)以小见大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8)借景抒情、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9)以声衬静、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十在文章主旨上设题
请概括本文的主旨大意
1、找文章标题;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2、概括文章大意。理解文中作者的感情倾向与态度。3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
十一文章的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十二综合表达题该如何做
此类题答案也在文里面,要和作者站在一边”。当然,如能有理有据,自成一说,也是提倡的。答题方法是:
1、重“联系”,巧借用。即一定要按照题干要求,联系文章、结合实际、联系连接材料;巧妙借用文章里的词句组织答案。
2、用上“我认为……”这样的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条理要清楚。
3、要有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4、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答出自己的文采。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方面的特征,或阐述事理。
其考点主要有:
1、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弄清说明对象。
2、准确抓住说明对象的具体特征。
3、分析、识别文章的说明方法,并弄清其在文中的作用。
4、具体分析语言的准确性。正确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作用,准确地对词语的限制、修饰作用进行评析。
5、了解和识别各种说明顺序。
6、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7、把握段落的中心句、关键语句。
一、在说明文的类别和说明对象上设题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⑴从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的文章,其说明对象就是……事物;
⑵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的文章,其说明对象就是……事理,答题时说明对象即为……的原理(原因、成因、规律、联系)(提防上标题的当,如《恐龙无处不在》)
⑶介绍操作、实验、制作的过程的说明文,就是程序说明文。
⑷文艺性说明文: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介绍事物、阐述事理的说明文叫文艺性说明文。这类说明文具有较多的文学色彩。知识小品(或叫科学小品)、名胜古迹、文物的说明简介等都属于这一类。比如,《松鼠》这篇文章就属于。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有些说明文尤其是科学小品文中,作者会运用优美词语、描写性语句和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的事物变得生动形象
注意在题目上设题
答题思路:概括了文章的说明内容(或点名了说明对象),运用了什么修辞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
二、在提取信息上设题
1、给被说明的对象下定义
2、从几句话中提取概括信息
3、从一个段落中提取概括信息
4、从几个段落或全篇中提取概括信息
答题技巧:
(1)明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
(2)注意抓住段首句或中心句,或文段中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
(3)有时需要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三、在说明的顺序上设题
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具体包括: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
1、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2、辨识说明顺序的常见方法有以下两种:
①看内容,辨顺序。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用空间顺序。②找重点词句辨顺序。空间顺序一般用方位词;时间顺序一般用时间名词;逻辑顺序一般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综合所述”等词语。▲理清了说明顺序,说明结构就可根据顺序来划分。
注意:说明事物的文章常采用时间和空间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常采用逻辑顺序。有时一篇文章,可能兼用几种说明顺序,要注意整体顺序和局部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
并列式结构、承接式(时间顺序)、递进式(逻辑顺序)
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其中分的部分常用并列式)
四、在说明方法上设题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引资料)。(10种说明方法的表述均为3个字)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举……的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的正确性),更有说服力,让人深信不疑。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和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比作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摹状貌:通过具体的描写,解释事物的特征.作用是为了使被说明的对象更形象生动具体,令读者印象更加深刻.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作引用: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五、在说明文语言特点上设题
1、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
A、科学、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
答题格式: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考查词句的表达效果)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太绝对了与客观事实不符合或没有这个意味”之类的表述。
六、在说明文的写法上设题
1、结合说明方法谈
答题模式: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答题模式:
这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
答题模式: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七、在段落上设题
1、开头段的作用
答题模式:
内容上概括说明了……,引出了说明对象……,引起读者兴趣。
2、过渡段的作用承接上文的……,转入下文的……
5A范文网小编推荐:
高考语文备考: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高考语文备考:50组易错易混近义词辨析
高考语文备考:失分率最高的语文阅读攻略,不同类型不同方法
高考语文备考:高考语文最新动向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备考:易错知识点多音字误读04-27
电大《经济法律基础》期末复习资料(1)04-27
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成绩怎么上110+04-27
高考语文备考:高三生必知语文答题公式04-27
电大《推销策略与艺术》期末复习资料(3)04-27
电大《微机系统与维护》期末复习资料(1)04-27
电大《推销策略与艺术》期末复习资料(1)04-27
电大《推销策略与艺术》期末复习资料(2)04-27
电大《推销策略与艺术》期末复习资料(4)04-27
电大《资源与运营管理》期末复习资料(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