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答题
1.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2.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3.试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此外,儿童心理学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4.简述儿童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要表现阶段。
1) 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
2) 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
3) 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5.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1) 以无意识记忆为主,
2) 机械记忆和意义识记忆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并较多地运用机械记忆;
3) 再认好于回记忆;
4) 具有自传体记忆能力;
5) 有特殊的记忆恢复现象。
6.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1) 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2) 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3) 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7.简述儿童产生惧怕的原因。
1) 熟悉环境的改变;
2) 被他人惧怕情绪感染;
3) 后天经验所致。
8.简述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及其表现范畴。
1) 儿童不考虑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听他说话而自己讲话。
2) 分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独白。
9.简述依恋及其表现。
1) 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持久的情感关系。
2) 通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吮吸、喊叫、抓握、依偎和跟随等,以此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10.试述依恋的特征。
1) 依恋对象具有选择性;
2) 有亲近行为;
3) 能从依恋关系中获取慰藉和安全感;
4) 依恋关系的破裂会导致分离焦虑和痛苦;。
5) 双方在情感和行为上有协调性。
11.简述安沃斯提出的儿童依恋的模式类型。
焦虑——回避型、安全型、焦虑——反抗型
12.简述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1) 从浑浊—体到逐步分化;
2) 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3) 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
4) 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13.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 环境因素;
2) 认知因素;
3) 移情;
4) 强化。
14.简述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特点。
1) 对规则的理解:规则是万能不变的 ;
2) 评定行为的态度是极端的;判断行为根据后果大小;
3) 把惩罚看成是天意,赞成严厉的处罚;
4) 单方面尊重权威,遵守成人标准和成人规则。
15.以社会性参与程度可将游戏分为几类?
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16.简述操作性游戏的发展阶段。案
无目的游戏、功能性游戏、结构性游戏
17.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
Ø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
Ø 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
水平更为妥当。
18.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Ø 横向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但这种方法由于时间较短,难易寻找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也难以分析出儿童早期经验对当前反应的影响。此外,若研究
控制不当,容易造成虚假结果。
Ø 纵向法的最大有优点在于可以是研究者随着时间的进程,直接测量个体变化的速率,取得发展的第一手资料。纵向研究对于探索某种心理现象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和发展快慢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
种研究耗时费力,对象又是缺乏典型性,且难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19.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会产生什么影响?
Ø 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Ø 身体的分离包括与父母过早的离别等,心理的分离包括情感剥夺、精神虐待、在团体中受排斥、
不为集体接纳等
Ø 有时孩子和分母的长期分离会产生极度的悲伤。
Ø 新入园儿童的“入托分离性焦虑”
20.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Ø 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就这个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转的。但这这三种思维方式之间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事实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往往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
Ø 学前儿童(主要是幼儿阶段)的思维结构中,特别明显地具有三种思维方式同时并存的现象。这时,在其思维结构中占优势地位的是具体形象思维。但当遇到简单而熟悉的问题时,能够运用抽象水平的逻辑思维。而当遇到的问题比较复杂、困难程度较高时,又不得不求助于直觉行动思维。
21.心理学家Parten是怎样划分游戏种类的?
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 : 独自游戏 平行游戏联合
游戏 和合作游戏
。
22.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Ø 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Ø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Ø句子机构从不完整到完整
Ø 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23.儿童在音乐世界扮演的角色?
扮演着音乐的感知者、表现者和欣赏者的角色
24.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
Ø 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不理解规则是由人制定的
Ø 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
Ø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后果的大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
Ø把惩罚看作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
Ø单方面做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25.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Ø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同伴和社会文化传统及大宗传播媒介等
Ø 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知、对情景信息的识别、观点采择及归
26.气质与儿童情绪调控的关系?
Ø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气质有重要联系。
Ø由于气质不同,有些儿童主导情绪积极,容易与成人配合;
Ø也有些儿童主导情绪不稳定,难易与成人合作。
Ø大部分儿童要到10岁才能形成一套恰当的亲故控制技巧
27.玩具及电视对儿童发展有何影响?
Ø玩具在儿童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Ø 儿童的活动空间过小或者没有足够的玩具,儿童之间容易起冲突
Ø 儿童较长时间收看电视节目,自主活动时间减少,会阻碍儿童思维的活动,易形成刻板的、模
式化的行为方式。
Ø 儿童会模仿电视中的如暴力这样的反社会行为。
28.教师对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
Ø 一个儿童在教室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会间接地影响到同伴对这个儿童的评价。
Ø米勒发现教室对儿童的特征和价值的认可曾度会通过一种复杂的方式影响其他儿童对这个儿童
的接纳性。
Ø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对儿童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Ø 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儿童的影响
29.儿童评价一幅画的标准是什么?
Ø喜欢的物体和颜色是儿童评判作品好坏的两个标准。
Ø 儿童喜欢一幅画的的首先是因为他们喜欢图画中所画的对象。
Ø 颜色是儿童喜欢一幅画的第二个理由。
30.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
Ø 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
Ø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Ø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31.消极强化与惩罚有什么不同?
Ø 消极强化是指当刺激减少后,某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反而增加;
Ø 惩罚是指给予刺激,以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或消除行为的再次发生;
Ø消极强化是为了增强行为、激励行为,而惩罚时企图消除行为,两者目的不同
32.研究儿童气质有什么意义?
Ø气质有类型之别,但没有好坏之分,即每一种气质都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
Ø 学前儿童周围的成人和教师,应当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
取得实效。
33.个体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
Ø 生物取向阶段6-8岁
Ø 社会取向阶段9-13
Ø心理取向阶段14-18岁
34.格塞尔学派提出哪些教育的忠告
Ø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
Ø 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
Ø 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Ø不要老是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
你和孩子一道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
35.试述思维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Ø思维的发生不仅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而且思维的发生、发展引起其他认识活动的
质变;
Ø思维的的影响并不局限在认识领域,它还渗透到情感、社会以及个性的各个方面
Ø 思维的发生于发展使儿童的心理开始成为具有一定倾向的、稳定而统一的整体。
36.试述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特点
Ø 兴趣指引 】 学前儿童喜欢游戏,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游戏的内容有强烈的兴趣。
Ø 注意力集中 】 在游戏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在游戏上的,没什么外在的干扰可以组织他们对游戏的投入,而且儿童在游戏中的高度注意力,也使得他们在游戏中思维尤其活跃、想象力丰富。
Ø 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前儿童喜欢游戏是因为游戏能给他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在游戏中他们能尽情
地体验着愉悦及欢乐的积极情感,以及体验到那种战胜恐惧和不安的快乐。
Ø自由性】学前儿童在游戏中是自由的、主动参与的,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游戏,没有很多外在的、多余
的规则,此外游戏中儿童不用担心需要实现什么目的,游戏没有目标压力。
Ø 假想与真实的转换 】 游戏中发生的事情很多都是学前儿童假想出来的,特别是在象征游戏中,他们经常需要发挥想象力,来充实游戏。当有细细过程中的假装部分出现问题时,儿童通常会跳出假想,回
到真实的现实情境中去解决问题。一旦错误纠正,游戏又回到假想状态。
Ø 人与人(物)的交流 】 在社会性游戏、象征性游戏中是非常普遍的,当孩子们需要在一起做游戏时,需要分配角色,这时就需要协商和交流;不仅如此,学前儿童在游戏中海发生人与物的交流,比如在独自
游戏中需要与玩具进行交流。
Ø 各方面能力的延伸 】 游戏能在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搭建一个发展的支架,使其在自我控
制、语言使用、记忆和与他人合作方面延展自己的能力。
37.试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婴儿早期的依恋质量可以预测他们在幼儿至成人期的行为。安全依恋的婴儿到有幼儿期仍然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与人交往、乐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到小学期仍然与父母保持良好的情感联系;不安全依恋的儿童则较多的发展处退缩、交往能力差、
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38【对情感发展的影响】
如果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和后代,反之,可能成为一个缺乏来自依恋力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
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23【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安全依恋儿童的认知通常也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对于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安全依恋的儿童能热情主动地接近问题,乐于求助,寻求合作;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表现为对问题不感
兴趣,很容易失望、放弃问题,忽视成人的指导等消极的情绪反应。
24.试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 皮亚杰论述了同伴关系在社会能力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同伴关系中的合作与情感共鸣使儿童获得关于社会的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在儿童语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并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
25【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 儿童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儿童才能认知到他人的意愿、需要、情感,同时确定自己相对于同伴的角色和地位,从而帮助儿童区自我中心,有利于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
26【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 儿童归属和爱以及尊重的需要的满足更多地从一般的同伴集体中获得。儿童
在成长过程中情感上得到同伴的支持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
27.皮亚杰理论在儿童教育实际中有什么价值。
Ø 皮亚杰的主要成就是发现儿童不同于成人,儿童的思维发展有着自己的阶段,其核心特点是自我中
心。我们要相信儿童是积极的、有成效的探索者。
Ø皮亚杰认为思维和语言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不能彼此解释或相互归结的,在语言的帮助下,思维可以做很多它不能做的事。
Ø 教育必须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教育既要适应儿童的智慧结
构,又要促进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
28.今天学习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Ø 格赛尔的全部功绩,在于向我们证明成熟机制如何在发展程序和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儿童的发展使遵循着一个内部计划的,任何行为,都需要它自身的生物学基础,主要的是中枢神经系
统的成熟。
Ø格赛尔的另一功绩是提请所有研究儿童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树立重视儿童成长规律的观
点,用以正确全面地认识儿童的发展,从而扩大了格赛尔学说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Ø 在现实生活中,成人对儿童的教导过于急功近利,以使儿童无暇享受童年的美好时光,这导致儿童成人后的失落和悔恨,从而引起的心理问题演变成社会问题,这也正是今天学习格赛尔学说的现实
意义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电大《动物检疫技术》期末复习资料504-27
电大《设施栽培技术》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04-27
电大《动物检疫技术》期末复习资料304-27
电大《设施栽培技术》期末考试复习资料304-27
电大《动物检疫技术》期末复习资料604-27
议论文的凤头怎么搞04-27
高中语文解答阅读理解的8种方法04-27
电大《设施栽培技术》期末考试复习资料204-27
高中语文你不得不知的作文题目04-27
高中语文复习知识点议论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