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模拟题(2)

时间:2024-04-27 17:32:59 5A范文网 浏览: 复习资料 我要投稿

一、单选题

1.有资料表明西方直到( B )世纪还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

A)16 B)17 C)18 D)19

2.“一两遗传比一吨环境还重”的是(D )的代表性观点。

A)斯腾 B)鲁克森伯格 C)华生 D)霍尔

3、如果有雀斑是显性特征,无雀斑是隐性特征,则下面哪一项表达意味着个体将无雀斑?(D、ww小写)

4、著名的“三山实验”揭示了什么?(C、自我中心性)

5、图中标的哪一点表示经典条件反射充分形成了?(A)

6、(B托尔曼)提出了“心理地图”的概念。

7、为了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的短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研究表明这两个测验的相关程度不错,这说明短测验怎样?(D、一致效度好)

二、填空题

1. 成熟的性细胞作(减数)分裂。

2.少年往往强调友谊的(亲密无间)和(忠诚可靠)这两个特点。

3、皮亚杰把个体认知结构发展的最后阶段命名为(形式运算)阶段。

4、布鲁纳鉴定了三种认知表征方式是(动作)表征、(映像)表征和符号表征。

5、在陈述C类教学目标时,教学目标本身与(行为指示子)构成一个(太阳系)模型。

6、循环往复相互作用里的三个因素分别是个体认识、(人际环境)、(期望信念期望)。

三、名词解释

1.基因的显性效应 :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显性基因压制隐性基因起作用。

2.依恋 :是指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四、简答题

1.托尔曼的用三组老鼠做的潜在学习实验确立了什么重要观念?

答:(1)学习与表现是两回事;(2)强化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它只影响学习成果的表现。

2. 简述A-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答:(1)边界分明、单元小,是此即非彼。(2)对后续学习具有“致命基础性”的特点。(3)教学项目一定数量少。(4)教与学可在短时间里完成。

五、论述题

1.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答:最初,为适应机器大工业生产的要求,学校教育从起码的知识技能方面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此后,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与国家的独立,学校教育又从以价值观为代表的意识形态上缩小本国本民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这在中国的小学里就体现为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方面缩小我国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

再之后,以我国今天为例,学校教育又从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属于全人类共同财富的精神文明方面缩小我国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

显然,上述学校教育的3方面是很少有家庭可以独立地完成的,于是学校教育在这些方面起着缩小个体差异的作用就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会很大,父母的受教育教育程度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如果完全由家庭来承担下一代教育的话,虽全社会家庭教育的平均水准相对而言是比较低的。学校通过义务教育来帮助无力承担子女教育的家庭实施对下一代的教育,这就提高了全社会基础教育的水准,从而缩小了个体差异。例如我国政府动员全民力量兴办“希望工程”就在我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缩小儿童少年教育发展方面的个体差异。


第一讲 遗传与环境(含“第一编”)

(1) 遗传不但造成亲子相似性,而且也造成相异性。

遗传不但造成亲子相似性,或者说造成亲子间和家庭成员间的生物性状的相似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表明人们看到了遗传造成相似性,而且也造成相异性。有两个要点:①请格外留心“相异性”;②无论相似还是相异,都是指“生物”性状,不指社会地位和思想观念之类的社会性状,那都是学习得来的,不是遗传的。

(2) 关于遗传与环境影响的代表性观点。

注意:这有两个要点:①它蕴涵着这么一个观点,影响儿童个体发展的有两大因素系列,一是遗传,二是环境。②根据这个观点,要知道霍尔和华生的对立观点,比如:霍尔的代表性的观点“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等等。。

(3) 遗传与环境影响之间抵抗与互补关系的例证。

关于“抵抗”,书中从遗传抵抗环境和环境抵抗遗传两个方面各举了一,而关于“互补”,则以格塞尔的实验为例,模式是成熟前要多训练,成熟后则训练少。 “苯丙酮尿症”事件表明环境影响成功地抵抗了遗传的作用。。

(4) 细胞分裂的类型。

一是有丝分裂,即指体细胞的成倍分裂。表现为胎儿长大、婴儿出生、儿童成长。。。一是减数分裂,即指成熟的性细胞恢复成只含23个染色体的状态。

(5) 细胞、染色体、基因的结构关系

这可以概括为:细胞里面有染色体,染色体里面有基因;基因里面有DNA。

细胞可粗分为两种:体细胞和性细胞。细胞里面有细胞核,细胞核内有一种条状物质叫染色体,一对里的两条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在人类的一个成熟的性细胞里有23条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标记为XX。男性的性染色体标记为XY。 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座位上就有一对基因,称“等位基因”,它俩控制着同样的生物机能,不过控制的方式可以不同,好比电灯的开关,“开”使灯亮,“关”使灯灭,不同的控制方式用同名字母的大小写表示。

(6) 西方一种旧的儿童观的概括和例证。

承认儿童的特殊性,这在世界教育思想史上也不过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教材中17世纪中叶的一幅画,表明西方直到17世纪还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

(7) 遗传与环境的概念。

遗传与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分割的。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8) 基因的显形与隐性效应。

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如果见两个小写字母,就判断为产生隐性效应,而只要有一个大写字母,就判断为产生显性效应。

(9) 格塞尔关于机能成熟的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做的双胞胎爬梯实验。说明在遗传和环境都正常的条件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围绕“事倍功半”和“事半功倍”两个成语去理解成熟与训练的关系。

(1)胎儿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胎儿环境应该从受精卵的形成算起,延伸到母亲的生产过程,而以婴儿的出生为结束。

(2) 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首先,不同的家庭在社会、经济地位方面有差异,这会在成年前的子女身上体现出来。其次,促进儿童达成最初社会化的教养,受父母对传统与新风的选择与认可的程度所制约,还受到家庭内足以刺激儿童做出反应的不同教养人士之间的力量对比所制约。第三,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教育,受父母或家庭内主要的教育承担人的知识水平和类型的制约。家庭环境影响的上述3个方面还可以交互作用,形成不同的组合,甚至出现奇异的变式。 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在扩大儿童个体间差异的同时,也在缩小个体差异。总之,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特别在儿童的知识、能力、才艺、行为格调、精神风貌诸方面形成多样性差异。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电大《教育管理》复习题之名词解释、填空04-27

电大《广告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习题与解答之判断题04-27

电大《广告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习题与解答之名词解释04-27

电大《广告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习题与解答之简答题04-27

电大《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炒饭版(填空题)04-27

电大《广告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习题与解答之阐释题04-27

电大《广告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习题与解答之案例分析04-27

电大《计算机网络》本科复习资料主观题04-27

电大《操作系统》期末复习指导之判断题04-27

电大《操作系统》期末复习指导(全)04-27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