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货币与银行统计分析
第一节 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
一、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的产生与发展
二、货币的定义
由于金融工具在流动性上的差异,各国在具体的统计操作过程中,一般都定义了反映不同流动性层次的、若干口径的货币。目前,我国使用的货币供应量口径有:M0、M1和M2。
三、货币与银行统计的一般结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荐的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框架是: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了存款货币的创造)和非货币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了该类机构对货币创造的影响并为统计广义流动性货币提供了基础)。
在这三个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为了更综合地反映货币创造,并得到M0、M1和M2三个总量指标,还要生成两个合并账户:货币概览和金融概览。货币概览由中央银行与存款货币银行二者的资产负债表合并得到,反映M0、M1的规模。将货币概览与非货币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合并得到金融概览,进一步得到M2的规模。
四、我国货币与银行的统计结构
我国的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结构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荐的标准结构基本类似,由三个基本账户和两个合并账户组成。三个基本账户是: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以及特定存款机构资产负债表。两个合并账户是:货币概览和银行概览。以上账户都是金融机构的人民币信贷收支活动,不包括外币账户。
五、货币与银行统计的特点
第一,货币与银行统计是总量核算;
第二,利用资产负债表的形式进行核算;
第三,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与国内其他宏观经济统计体系相互协调;
第四,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具有国际可比性;
第五,货币与银行统计工作要求较强的时效性。
六、货币与银行统计的基本要求
(一)基础数据
第一,基础数据要完整;
第二,各金融机构单位报送基础数据要及时;
第三,基础数据以提供存量数据为主,以提供流量数据为辅;
第四,金融机构单位应提供详细科目的基础数据,尽量在基础数据报表中不使用合并项或轧差项。
我国中央银行建立了一套“全科目”的上报体系,较为有效地使基础数据满足了以上要求。
(二)估价方法
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对金融交易按照市场价格估价,即按照市场上交易发生时的成交价格估价
(三)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的核算工具
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利用复式记账原理,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使用账户形式进行核算。
(四)项目合并和轧差
对不重要的交易科目,往往采取合并和轧差的方式处理。
第二节 交易主体分类
一、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
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按照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将国民经济基本单位分别归入各机构部门,它们是住户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国外部门。通常把住户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合并称之为非金融部门。
二、金融机构部门的构成
1.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它担负有重要的职责。
2.存款货币银行: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及类似机构。这些金融机构以经营存、放款,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赢利为主要经营目标。其最明显的特征是能够吸收活期存款,创造货币。
3.非货币金融机构:它向其他部门提供除可用于作为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以外的金融服务,它们不具有创造派生存款的机制。
第三节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
一、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的表式
二、货币当局的资产业务
1.国外资产(净):主要包括货币当局持有的外汇、货币黄金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头寸。
2.对政府的债权:主要包括中央银行持有的国债,以及中央银行对政府的借款、垫款和透支。
3.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主要包括对存款货币银行的贷款、贴现、回购等等。
4.对非货币金融机构的债权:主要包括中央银行持有的非货币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5.对非金融部门的债权:主要是指中央银行为支持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直接对这些地区的企业和住户发放的专项贷款。
三、货币当局的负债
1.储备货币: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含存款货币银行的库存现金)、各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储备,以及邮政储蓄存款和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存款。
2.债券:具体指中央银行发行的中央银行债券。
3.政府存款:是指各级政府在人民银行账户上的预算收入与支出的余额。
4.自有资金:指中国人民银行的信贷资金。
5.其他(净)。
第四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一、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表式
二、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
1.国外资产:主要包括存款货币银行持有的国外有价证券、与国外的同业往来以及外币库
存现金,它是存款货币银行以人民币记值的对非居民的债权。
2.储备资产:包括存款货币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库存现金。
3.中央银行债券和对政府债权:主要指它持有的中央银行的债券和政府的债券。
4.对非金融机构债权:是指存款货币银行向各类非金融机构单位发放的贷款和投资。
5.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是指存款货币银行在非货币金融机构存放的款项,以及存款货
币银行拆出给非货币金融机构的款项。
三、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
1.国外负债:是存款货币银行以人民币记值的对非居民的负债。
2.对非金融部门负债:是指存款货币银行所吸收的各项存款,统计上按存款的性质分,可以将存款分为三类: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3.对中央银行负债:是指存款货币银行向中央银行借入的款项。
4.对非货币金融机构的负债:是指非货币金融机构在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以及存款货
币银行从非货币金融机构拆入的款项。
5.债券:这是指存款货币银行为筹措资金而发行的债券。
6.所有者权益:这是指存款货币银行的资本金。
7.其他(净)。
第五节 非货币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
一、非货币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表式
二、非货币金融机构的资产
1.国外资产
2.储备资产
3.国内信贷
4.对政府债权
5.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
三、非货币金融机构的负债
1.国外负债
2.对非金融部门的负债
3.债券
4.对中央银行负债
5.对存款货币银行负债
6.所有者权益
7.其他(净)
第六节 货币概览与银行概览
一、货币概览与银行概览的表式
货币概览和银行概览的核心任务是反映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货币概览是由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和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合并生成的,主要目的是统计M0和M1;银行概览是由货币概览与特定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合并生成的,目的是进一步全面统计M2。
二、M0
M0:是指流通中的货币,它来源于中央银行发行的纸钞和辅币,要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的发行货币扣除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库存现金才能得到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M0。
三、M1.
M1:由流通中的现金M0和活期存款两部分组成。
四、M2
M2:由货币供应量M1和准货币组成。准货币的流动性低于货币,它主要包括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信托存款、委托存款等其他类存款。
第七节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统计分析
一、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统计分析的理论依据
1.货币政策与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在某个时点上全社会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总额,它是一个存量概念,反映了该时点上的全社会总的购买力。货币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货币需求理论:货币政策选择的出发点是货币需求。经济学史上曾产生了许多重要的货币需求理论,由于中国的特殊性,它们都很难较好地解释中国的货币需求,许多经济学家对中国的货币需求作了大量研究。
二、货币供给分析实例
1.货币当局的资产操作与基础货币的创造
2.存款货币银行与派生货币
三、货币需求的实例分析
1.利用简单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2.对回归模型和参数的评价;
3.线性回归模型的实证结论。
第八节 对货币与银行统计中其他重要指标的统计分析
一、基础货币统计分析
基础货币的定义;对应到货币银行统计中具体包括的内容。基础货币统计分析主要是对货币当局基础货币的数量和结构及其变动的分析。
二、货币乘数统计分析
货币乘数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中央银行实现货币供应量控制目标的两条途径;货币乘数受影响的四个因素;货币乘数的统计分析就是对货币乘数的变动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三、信贷总量统计分析
信贷总量的定义;货币与银行统计上对应的部分;信贷总量统计分析主要是分析信贷总量的变动及其原因,并可以进行结构分析。
四、储蓄存款统计分析
储蓄存款指标的重要性;分析储蓄存款的变动及其影响。
五、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关系分析
主要通过通货膨胀形成因素模型来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通货膨胀形成与货币供应量等因素的主要数量关系。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电大《人类与社会》作业讲评(1)04-27
电大《人类与社会》作业讲评(4)04-27
电大《网络实用技术基础》作业讲评5-6章04-27
电大《网络实用技术基础》作业讲评7-9章04-27
电大《网络实用技术基础》作业讲评3-4章04-27
电大《经济法》综合练习304-27
电大《经济法》综合练习104-27
刑法学(1)综合练习04-27
电大《网络实用技术基础》作业讲评1-2章04-27
电大《经济法学》综合练习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