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学习(1)
树要吸收阳光雨露,才得以生长。人要汲取知识学问才得以立足生存。
——题记
知识是需要人去努力汲取的。在读书中学习,学习中思考,思考中感悟人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要想学习,就得多读书。知识是从书中获取的。我们要把读书当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乐于读书,痴于读书,才能渐渐的爱上学习,爱上读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在古代时,古人就知道读书是多么重要,惟有读书,方能成才。古人十年寒窗苦读,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将来有朝一日能像孟郊一样:“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进长安花。”所以,读书的乐趣在于你是否真的想要汲取知识,如果你真的把读书当做一顿美味的精神大餐,那么它必定是快乐而有趣的。是的,爱上读书其实很简单。
高尔基说过:“人的知识面愈广,人的本身也与臻完善。”是啊!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唯有读书越多,才能学习与思考越多。让我们在读书中品味社会百态,在学习中懂得人生价值。读书可以明智,陶冶性情,是心灵的鸡汤,是外在与内在的同步升华,是一次净化心灵的完美体验。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学习是件苦差事,这也没错。但请不要把它当做生活中的苦恼,要学会把它转变成“甜果”书籍是心灵的良药。我们要相信,钻研必有收获。读书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书却不能死读。某高校一名主修中文的学生将自己全部时间都用来阅读书籍,古文,现代书记他都广泛涉猎,但动手能力不强,个人自理能力很差,对电脑知识一无所知,所学知识都“死”在脑中,无法与现实社会相结合。这样的人只会难以适合生活与时代。所以,我们也要重视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是的,读书很重要,我们一定要努力培养自己爱读书的兴趣爱好,只有对读书有兴趣,才会勇于去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
“读书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的乐趣就在于它是与苦瓜一样先苦后甜,必须细细去品尝,回味……
读书与学习(2)
1.书是良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书,像交了一位益友;书是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2.书是世界的一个窗口,人们就是通过这许许多多的窗口去认识世界的。书就是一艘船,它载着人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
3.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4.在学校里,读书学习是我的天职,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下,我的羽翼渐渐丰满;在家里,上网是我的课余爱好,与网友们谈天说地,侃侃而谈,是我人生一大乐趣;奔驰在操场,享受狂奔的欢愉;遨游在书海,享受文学的乐趣.
5.我匆忙,书本是我善良的朋友;我悠闲,书本是我真诚的伙伴。生活于善良和真诚的氛围里,哪儿还有不悦之理?
6.如果以考试来对应四季,春天是考试前老师的动员,夏天是动员后考场的铃声,秋天是铃声过后巨大的努力,冬天是努力过后无情的家长会
7.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中考是一次重大的敲打。有人从此可以继续深造,前途一片灿烂;可更多的被拒之“象牙塔”外,望“塔”兴叹,前途一片茫茫。当理想之舟刚刚起锚,就被狂风所掀翻,哪会不黯然神伤?然而,人总要长大,总要逐渐走向成熟。敲打总要挺住,泪水总要拭干,受伤的心总要愈合,布满荆棘的路总要走下去……
读书与学习(3)
读书笔记不论采用哪一种类型,目的都是为学习、工作、科学研究和写作服务。下面是小编我为您准备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书笔记,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书笔记一
暑假前,聆听了王老师关于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彩讲座,讲座后我将《指南》打印装订起来,利用假期的空余时间细细地翻看、品读了一番,在阅读过程中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的同时,总结了以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指南》是一本师幼共同的“成长册”
正如《指南》的“说明”中所说,《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指南》中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的确定并不是随随便便的,有些语句虽然意义相近,但是在数字或言语上的界定却更加详细规范了,如在动作发展中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小小的数字虽然不同,但是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正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而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们教师对于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有了更好的参考数值,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中更详细的标准划分,教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二、《指南》是一本详实温馨的“备忘录”
《指南》中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每个领域中的教育建议,如“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与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利用传统节日和民间庆典的机会,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等等,这些教育建议每一个都很详实有效,且关注到了各个方面的细节和注意点,但这些建议却一点也不显得多余或杂乱,每一条都是工作中着实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非常强。有了这本“备忘录”中的一个个“温馨小提示”,将为我们如何更好地在工作中落实实践行为,做更详细的指引。
三、《指南》是一本强调自主探索的“经验集”
在《指南》划分的几个领域中,并没有刻意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幼儿健康、心理、社会性交往、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同时也更强调“自主”二字。如“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如想知道院子里有多少种植物,可以进行实地调查”、“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等等,《指南》像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学者,不仅将幼儿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鼓励”、“支持”、“和幼儿一起”这样的字眼随页都可看到,让一件件学习中的小事都变得瞬间灵动了起来,幼儿的思维需要发散,教师的教育也需要发散,《指南》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
现在的孩子多数都生活在教育的条条框框之中,他们需要自主,因为只有自己动手动脑得来的直接经验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要想摆脱“填鸭式”的教育,想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班级的主人,相信在《指南》中就能够找到答案。
或许我对《指南》的解读还不够深入,还比较片面,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会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反思、实践,将《指南》的精神和经验落实到未来的工作中,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和孩子共成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书笔记二
《指南》作为国家指导性文件,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了幼儿学习与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目标和教育建议。《指南》解决了困扰教师的实践难题,看了此书,对我帮助甚大,感触颇多。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读全文,对《指南》的基本框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如:《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习与发展目标,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共32个目标。二是教育建议,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我们老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教育建议。
全书从五大领域做了详细的介绍。语言领域从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方面,强调语言领域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口语交流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以及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幼儿提供与同伴和成人交流的机会,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萌发幼儿对文字的兴趣。科学领域以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个方面,强调幼儿的科学学习应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在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初步理解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健康领域从幼儿身心状况、幼儿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方面,着重强调了三点:一是幼儿积极健康的身心状况不仅是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二是身体动作和手的精细动作发展;三是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充足的睡眠、适宜的锻炼和有规律的生活。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保持愉快的情绪,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反对成人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在艺术领域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培养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
通读全书,让自己的教育理念更为丰富。幼儿是积极主动地学习者。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在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中感知体验、分享合作、享受快乐。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孩子年龄越小,个体差异就越明显。成人不应要求孩子在统一的时间达到相同的水平,应允许幼儿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所呈现的发展“阶梯”,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重视家园共育,倡导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设平等、温馨的家庭环境,注重家长对孩子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家长和幼儿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学习《指南》,让我们有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去关心幼儿、观察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为幼儿成长创设宽松、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书笔记三
本学期我们在园领导的带领下,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认真地研读并逐步领悟《指南》的精神,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来谈谈学习了《指南》的艺术领域方面对音乐活动的一些感悟与理解。
《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由此可见,艺术活动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感受和欣赏美”,“表现和创造美”,如何来为幼儿创造条件和机会呢?《指南》指出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在艺术活动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激发幼儿不断去实践,去探索。
对幼儿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兴趣培养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前提。由于幼儿的兴趣具有偶然性、不稳定性等特点,他们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这种兴趣容易转移,也易于波动。艺术教育激发兴趣的目的是将浅层兴趣引申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
从而使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孩子的兴趣还来自教师积极的评价,每个孩子都有被老师肯定的心理需要。如:在艺术教育中我常用赏识、赞扬的口气肯定幼儿独特的构思,奇异的想象抓住某一闪光点加以肯定、表扬,常以“你的小耳朵真灵”“你听到了什么”“你做的小熊真像……如果走路时左右摇摆点就更像了”等的口气来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又如:在“金蛇狂舞”的活动中,我让幼儿通过听觉、视觉、运动觉等,让幼儿在观看教师图谱演示下学习儿歌、跟随乐曲做动作等方式方法中,反复地倾听乐曲、感知乐曲。运用了集体、小组、个人等形式让幼儿参与活动,在欢快的乐曲声中,舞龙比赛的场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准确地表达了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并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也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活动的氛围轻松愉快,《指南》指出: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艺术教育应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如:在晨间活动、游戏、吃点心时,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游戏时,在小舞台尽情地装扮表演。同时我们还利用家长资源,鼓励他们带孩子去剧院欣赏文艺表演,带幼儿到广场欣赏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资源,来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指南》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歌唱、表演等艺术活动。”艺术教育它是一种操作教育,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也是感受和创造美的过程,我们在教室里有意识设置表演小舞台,提供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音乐图谱、头饰、彩带、民族服饰等,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度,为他们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和环境让他们自由思索、大胆想象。《指南》指出: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在音乐教育中,很多时候注重的仅仅只是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者几句歌词的学习,片面强调技能的训练,而不去调动幼儿的情感生活积累,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愉悦地体验音乐艺术。如:在音乐活动《狮王进行曲》中,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老师不做过多的要求。音乐中明显的威武鲜明的音乐特点,展现了狮王自信的心理和小动物们见到狮子都是又怕有敬的样子,我让幼儿反复来听这一段音乐,然后在这段音乐中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大胆地用身体动作去表现音乐、描绘音乐。有的孩子边用动作表示边说:狮王来了,狐狸和小兔们都躲到了大树底下;有的说:狮王真是威武,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还有的孩子说:狮王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看了害怕;狮王在说我是森林之王……我知道孩子此时已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充分进入在音乐的情景中。音乐使他们置身在大森林中,仿佛看小动物们在森林里发生的一切。
通过《指南》的学习,我领悟到了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必须遵循其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求知欲,用正确的方法去支持幼儿体验与学习等,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做到细心、耐心,有责任心和一颗童心,要了解幼儿的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支持和帮助。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根据本班每位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读书与学习(4)
《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讲述的是罗文中尉在接到任务后如何将信送给加西亚将军的故事,这本书写于1899年,虽然已经过去100多年,但书中主人公安德鲁?罗文所体现的忠诚敬业、尽职尽责、主动服从的精神却成为了一代代领导者的信念,也使得此书在世间流传了百余年至今魅力无穷。
《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主人公——安德鲁·罗文是美国陆军的一位年轻的中尉,他是一位送信人。在美西战争爆发前夕,因为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起义军的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于是军事情报局向总统推荐了安德鲁·罗文,罗文接受任务后就立即出发,没有任何人跟随前往。经过三个星期的徒步跋涉,穿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最终他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将军。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送信故事,却经历百余年至今风靡全球,原因就在于罗文身上体现的精神。
看似简单的送信过程,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整个送信过程中充满了艰辛和危险,罗文正是在”山穷水复疑无路”时,一直抱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自信与坚持,最终顺利完成任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做一件事时可能会深陷泥沼,但是为了完成任务,即使困难重重,我们也不能放弃,因为逃避不能解决问题。要从心理上树立自信心,坚持不懈,积极主动地完成前方为我们布置的任务。
另外,我们还需要一种敬业精神,这是一种人生态度,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就像《把信送给加西亚》中说的:”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指导,而是需要一种敬业的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地完成任务。”让我们学习罗文的忠诚勇敢、坚持不懈的敬业精神,做一个现代的罗文吧!
这本书用最质朴的文笔,最简单的故事,完成一本发人深省的经典著作,告诉我们:通往胜利的道路上布满荆棘,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要有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勇于承担责任,解决困难,才能抵达胜利的终点。
读书与学习(5)
最近,有幸拜读了《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该书内容较为简短,但是寓意深远,质朴无华的字里行间,主人公罗文敬业忠诚的品质震撼着我的心灵。
书的内容主要是讲述了1898年在美国和西班牙的战争中,一位名叫安德鲁·罗文的年轻美国陆军中尉临危受命,将总统麦金莱的密函送给加西亚将军,以取得美国在战场上的主动权。接到送信任务后,罗文穿越重重战火,克服种.种困难,闯过了层层关卡,以绝对的忠诚、高度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创造力,终于在时限内把信交给了加西亚将军,出色地完成了这场使命。
我首先从书中看到了罗文中尉卓越的执行能力。在接到任务时,他没有问“加西亚是谁?”,也没有问“加西亚在哪里”,而是坦然地接受任务,并努力完成任务。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这种执行素质,我们应对自己的工作要有担当精神,不管任何困难,不找任何借口,面对集团总公司下发的各项工作任务,不推诿、不逃避,坦然接受并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
然后是罗文中尉对国家的绝对忠诚和达成使命的能力。书中不断地提及一句话,“我一定要把信送给加西亚将军”,这句话的背后闪耀着罗文的高度忠诚与坚定的决心。“忠于国家忠于使命”,“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这样的“罗文”精神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与瞻仰的。读后感·只有拥有忠诚品质和出色工作能力的员工才能会成为企业信赖的人才。“把信送给加西亚”这句话在员工的角度来看,象征着忠诚、敬业,执行力等,从公司的角度来看,则是象征着对员工的信任、支持。我个人认为“把信送到加西亚”,更是一种全力以赴的敬业精神。
掩卷苦思,不禁发问:“你是否想把信送给加西亚”,“你能否成为那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江西广源集团是一个大舞台,公司给了我们平台,我们能否在那个平台上不忘初心、恪尽职守、忠诚爱岗、锐意进取?唯一的答案就是我们只有在今后的工作中都融入这种“罗文”精神,像罗文一样用自己的忠诚深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把自己磨练成一个值得公司信赖的人,一个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我想,答案也就一目了然了。
#p#副标题#e#
读书与学习(6)
该书的故事发生于1898年,而《把信送给加西亚》写于1899年。但是故事和该书所表述的精神却已经成为了一代又一代领导者的信念。故事中的英雄,就是安德鲁·罗文,美国陆军的一位年轻的中尉,一个送信人。当时美西战争爆发,美国总统麦金莱急需一名称职的特使去完成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军事情报局向总统推荐了安德鲁·罗文。罗文接受任务后,没有问:“加西亚在什么地方?”“到哪里能找到加西亚?”就立即出发,没有任何人跟随前往。直到他潜入古巴岛,古巴的起义军才给他派了几名当地的向导,几经冒险,或者用他自己谦虚幽默的话来说,仅仅受到了几名敌人的包围,然后设法逃了出来,他终于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将军,一个在战争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的人。该书告诉人们: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必须在社会组织中奠基事业生涯,只要你还是公司企业的一员,就应当抛开任何借口,投入自己的忠诚和责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你把身心彻底融入公司,尽职尽责,处处为公司着想,对投资人承担风险的勇气极以钦佩,理解企业主的压力,那么,任何一个老板都会视你为公司的支柱。忠诚带来信任,你将被委以重任,获得梦寐以求的广阔舞台。
该书传达的理念,影响力之大是不可想像的。正如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所说:“文明,就是充满渴望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公司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其员工的主动性、责任感和忠诚都是至关重要的,那“送信的人”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栋梁之才。该书更是一本关于成功的励志佳品,它激励着人们:不被困难吓倒,满怀信心坚持完成所托付的任务。揭示了成功的一种模式。
读书与学习(7)
静静地把信拿去,不会提出任何愚笨问题,也不会随手把信丢进水沟里,而是不顾一切的把信送到。这就是罗文,一个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我们身边经常会有朋友和你说:你看____挺靠谱的(或者不靠谱的),这里的某个人“靠谱与不靠谱”真的就是一个对立的关系吗?我觉得不一定,直到再读一遍《把信送给加西亚》,我问自己,我能做一名合格的信使吗?我能出色的完成任务吗?我能做那个靠谱的人吗?
《把信送给加西亚》描述的是一个在美西战争爆发时,美国陆军的一名年轻中尉(罗文),孤身一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历经艰难险阻,以其绝对的忠诚与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出色地完成了美国总统交给的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把信送给(加西亚)将军”。书中的英雄主人翁,那个送信的人,也就是安德鲁·罗文,是美国陆军一位年轻的中尉,接到麦金莱总统的任务—给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安德鲁·罗文没有任何推诿,出色地完成了这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的事迹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并在全世界广为流传。
这本书赋予我这样的启示:在工作岗位上应该勤勉敬业,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多一些行动,少一些抱怨,只有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才能完成“送信“的任务。可以说,没有不能完成的任务,只有无法完成任务的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毫无保留坚决的执行,要务实,要绝对的忠诚。
在当今社会,这样的责任感更多地体现在敬业之中,这样的道理似乎人人都会说,但却极少有人能做到。书中也有提到“我们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种.种的指导,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 我想说的是,除了敬业,进取心对我们而言更为重要。
在工作中没有一帆风顺的,就像罗文一样,在送信的整个过程中自然有许多偶然因素,但是他为了目标,克服所有的艰难险阻,最终完成任务。毫无疑问,罗文的成功在于他优良的道德品质,绝对的勇气和不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有人说:“现在的英雄就是做好本职工作的人。”深以为然。愿我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相信自己就是那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做好“送信人”,当好“守信人”,使自己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在平凡的岗位上亦能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读书与学习(8)
《把信送给加西亚》黄晓林译版,看完已经有三四天了。一直没有写读书笔记,原因是懒于动笔,以及有些时候短路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故事。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故事。故事描写100年前美西战争,美国为了争取加西亚将军的支持,以及减少伤亡。派一名美军中尉,只身一人前往古巴,将美国总统的秘信转交给加西亚将军,并将回信安全送回美国总统的全过程。完成了一次,难以完成的任务,也改变了战争的态势,为当时的地区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故事描写的方法,很简单,以时间、时间、冲突合为一的顺序展开至结束。有三个点值得我认真思考和着重下步重读的部分。
第一,首先美军中尉,受领任务后,没有半句怨言和情绪,置身前往,开始去做,才是关键。过程艰难无比,结果璀璨星空。这是英雄的事迹,也是打动很多读者的内核驱动。担当精神、机智勇敢、舍生取义,这些重要品质,是完成这件光荣而神圣任务必须具备的品质。
多年前看过,多年后再看,这个故事,为什么那么多企业,那么多国家,都翻译成本国的文字,供本国人民阅读。因为,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在单位发展过程中,不断会出现反面现象,推诿扯皮,碌碌无为,无病呻吟,不愿亲力亲为,比比皆是。故事的广泛流传,还就是为了一个正道,为了让更多人,学习他的精神,领悟在国家荣誉,在民族危亡,在单位整体利益面前,我们更应该选择怎么样的对待国家和集体荣辱。这种境界,往小说,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高度同理心的具体体现。这是人类,应该有的情怀和品质。
第二,作者描写恰到火候,得以把故事流传至今,源远流长。美国作家哈伯德在100多年前,写的这个小故事。简洁、生动,而又充满跌宕起伏心理和对比描写。比如,在描写他们走在灌木林的时候,年轻的中尉发现他们的队伍有两个人很诡异,为什么诡异,作家都给出了经典的比拟和描写。具体情节我确实忘了不少。但在描写海浪,在描写敌人、在描写他们自己的小船如何冲破重重危险的过程,这些具体的细节仿佛都刻在了读者的脑子里。
一个好故事,最重要的就是起因,过程,结果都给大家呈现与众不同。《把信送给加西亚》,最打动我的就是,这个中尉在送信过程中,一直保持乐观,保持谨慎,保持从容。这在书中都有很鲜明的描写,着重烘托主人公美军中尉的机制、勇敢、担当。
这位中尉,执行力和担当精神值得任何一个时期读者敬畏和佩服。有时候,我们从现在,再回顾看100多年的经典故事。依然觉得,很励志,很受鼓舞和鞭策。首先作家描写的很很生动,历史事件很真实,而且这些经典故事,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改变很多不必要的战争。用英雄的突出贡献,来表达,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这些更高一级的人才和人品来赞美时代,赞美伟大。
第三从作品反转到我们自己的生活,这是做读书笔记最重要的一环,也是落脚点。很多时候,懒惰这个天敌,让我们没有心思把自己的事情干的更好,只求过的去,不求过的硬。写作本身看似枯燥,看似无聊。但正如中尉在执行一个看似难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看到不一样的人,看到不一样的风光,看到人类最崇高的品质,来自美国,也来自南美,也来自欧洲。这种过程,让中尉更加明白,使命光荣,任务光荣,此行卓越。
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再朝卓越这个方向去着手我们自己的工作。卓越,就是看似别人难以完成的事情,而你通过努力完成。其实任何时候,只有少数人,才能完成卓越。
很多时候,自满,自卑,或是随大流,早已成为我们的思维定势。但就是这样,我还是认为,努力和不努力,执行和不执行,完全不一样。你的面容,你的精神,你的神态,等等,我都看得到,并感觉得到。
好的努力,好的品质,好的修为,其实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得到的。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存在这,生长着,你所需要的就是成为。谢谢大家,打卡共勉。
读书与学习(9)
①书是良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书,像交了一位益友;书是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②书是世界的一个窗口,人们就是通过这许许多多的窗口去认识世界的。书就是一艘船,它载着人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
③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④书籍是知识的一台电脑,题目是主机,目录是键盘,文字、标点是书籍的内存。
⑤在学校里,读书学习是我的天职,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下,我的羽翼渐渐丰满; 在家里,上网是我的课余爱好,与网友们谈天说地,侃侃而谈,是我人生一大乐趣; 奔驰在操场,享受狂奔的欢愉; 遨游在书海,享受文学的乐趣.
⑥我匆忙,书本是我善良的朋友;我悠闲,书本是我真诚的伙伴。生活于善良和真诚的氛围里,哪儿还有不悦之理?
⑦如果以考试来对应四季,春天是考试前老师的动员,夏天是动员后考场的铃声,秋天是铃声过后巨大的努力,冬天是努力过后无情的家长会
⑧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中考是一次重大的敲打。有人从此可以继续深造,前途一片灿烂;可更多的被拒之“象牙塔”外,望“塔”兴叹,前途一片茫茫。当理想之舟刚刚起锚,就被狂风所掀翻,哪会不黯然神伤?然而,人总要长大,总要逐渐走向成熟。敲打总要挺住,泪水总要拭干,受伤的心总要愈合,布满荆棘的路总要走下去……
读书与学习(10)
在学校里,读书学习是我的天职,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下,我的羽翼渐渐丰满; 在家里,上网是我的课余爱好,与网友们谈天说地,侃侃而谈,是我人生一大乐趣; 奔驰在操场,享受狂奔的欢愉; 遨游在书海,享受文学的乐趣。
我匆忙,书本是我善良的朋友;我悠闲,书本是我真诚的伙伴。生活于善良和真诚的氛围里,哪儿还有不悦之理?
如果以考试来对应四季,春天是考试前老师的动员,夏天是动员后考场的铃声,秋天是铃声过后巨大的努力,冬天是努力过后无情的家长会
书是良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书,像交了一位益友;书是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书是世界的一个窗口,人们就是通过这许许多多的窗口去认识世界的。书就是一艘船,它载着人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中考是一次重大的敲打。有人从此可以继续深造,前途一片灿烂;可更多的被拒之“象牙塔”外,望“塔”兴叹,前途一片茫茫。当理想之舟刚刚起锚,就被狂风所掀翻,哪会不黯然神伤?然而,人总要长大,总要逐渐走向成熟。敲打总要挺住,泪水总要拭干,受伤的心总要愈合,布满荆棘的路总要走下去……
相关文章:
爱与教育(精编19篇)07-05
读书是美丽(精编4篇)07-05
二年级丑小鸭(优质19篇)07-05
与启发(合集16篇)07-05
生活与成长(精选8篇)07-05
《童年》读书笔记600字(精选7篇)07-05
童年的600字读书笔记(通用7篇)07-05
追风筝的作文(必备15篇)07-05
呼啸山庄的作文(推荐17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