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是心灵的回响,每篇文字都在心海中激起涟漪。它让我深思,让我领悟,让我与书中世界产生共鸣。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读后感,是我在书海中留下的独特印记。倾心奉献最好的读后感资料,查找读后感,读后感大全,读后感范文从这里开始。

读后感最新文章
  • 读傅雷家书有感600字2014-06-10

      读傅雷家书有感600字(一)  今天下午,手头没有特别要紧的工作,想想也该休息一下,于是继续读《傅雷家书》,最后终于读完。这本书的阅读从上个星期开始,总计花了约十天的时间。边读书,也边去拿自己对照书中,受益菲浅。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傅雷家书中描写了如何严格要求自己,更多的地方则是要求其儿子傅聪要严于律己,指出了在生活上、与人交往上以及在专业和演奏等方面要注意的事项。再想想自己,虽然每年都会为自己树立一些目标,并制定了一些计划,但都难以真正贯彻,主要的原因还是对自己不能严格要求的原

  • 读傅雷家书有感500字2014-06-10

      读傅雷家书有感500字(一)  我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我很向往这种感觉,因此我拜读了这本《傅雷家书》。希望能有所体会。  接触傅雷老师的《傅雷家书》我就体会到了,一种中国传统的但又包含先进的思想。我很欣赏傅雷老师告诉儿子的学习的方法,但我不是很喜欢傅老师对儿子情感的宣泄,与刘庸相比,傅雷明显得比较含蓄、保守。  从书中我体会了父母对我含辛茹苦的养育,他们辛辛苦苦的工作,为我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在一个舒适的场所学习,用功努力,能

  • 读傅雷家书有感400字2014-06-10

      读傅雷家书有感400字(一)  看完了傅雷家书之后,总觉得一股暖流缓缓淌过心间,这就是傅雷对他的儿子的爱吧。  事无巨细,心中傅雷首先强调的是傅聪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以自身的经历来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见困境不气馁,得到成功不骄傲,要有国家和名族的荣辱感,要热爱祖国。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他还对傅聪的生活进行指导,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如何处理婚姻恋爱等问题他都给傅聪提出了建议。傅雷作为一名文化底蕴深厚,在艺术方

  • 读傅雷家书有感2014-06-10

      读傅雷家书有感(一)  这个暑假我读了很多很多中外名着,觉得收获很多,现在回想起来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它不仅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一个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 读《傅雷家书》有感2014-06-10

      读《傅雷家书》有感(一)  儿子去表弟家,舅母为其购得《傅雷家书》,为教育部《新课程标准》指定书目。  只读了几篇,颇感其在用心灵扶着孩子成长,婴儿时要依赖乳汁,学步时要搀扶……当然了,成人(18周以上)后仍需要心灵的呵护,很多父母没做到,极少数父母做到了。做到了,其子其女成名成家了,也就不奇怪了。  傅先生,为其子成才,凡对子有益之事,要说,要写,要去做。有的要求

  •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2014-06-10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在读全书的过程中,有一种情感一直在深深地吸引着我: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教育和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一个理性的人能够支配自己的行动,使得他的行动不仅仅因为感官的刺激而本能地应用,而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如果一个人无法达到这个目的,他就不能获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种人物角色的统一。”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

  • 爱的教育读后感1500字2014-06-10

      爱的教育读后感1500字  文/张晓微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 爱上双人舞读后感2014-06-10

      爱上双人舞读后感  刚刚读完《爱上双人舞》,心中深有感触。这本书的作者是李中莹,他被誉为“华人世界国际级NLP大师”.他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人们懂得为自己做点事,在感情生活上获得更大的成功和快乐。这本书中介绍了一些真实有效的概念和技巧,旨在帮助和指导人们能够实实在在并主动地为自己、为自己的感情生活、更为自己在乎的人做得更好。  一男一女组成一个家庭,然后有了孩子,夫妻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如何相亲相爱,这是关系到每个人幸福与否的大问题,李中莹老师的这本书正是一把为我们开启幸福生活

  •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2014-06-10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看了泰勒·本-沙哈尔的《幸福的方法》之后,想到许多,学到许多。我觉得这的确是一本让我们可以触摸到幸福的书。其实,幸福很简单。只要你留意,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幸福里。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健康的体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一样都可以是幸福的源泉。  泰勒·本-沙哈尔说,快乐学习、开心工作和美满婚姻是实现幸福的基础与根本。幸福并不取决于我们得到了什么或身处何种境地,而是取决于我们选择用什么样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作

  •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2014-06-10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有幸拜读了日本教育学佐藤学博士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为佐藤学博士的平易、务实的研究态度所感动,为他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的批判所震动,阅读《静悄悄的革命》,给困惑中的我带来了许多思考、启示。  思考:教师的角色  1、守望者。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让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学生学习知识的灌输者,教室维持秩序的管理者,因而,我们的教室要么是寂静、沉闷的,要么听到的只是学生们齐声的高呼“是”、“是”.在这里,我们看

  • 达芬奇密码读后感2014-06-10

      达芬奇密码读后感  该书讲述的是关于主角哈佛大学的宗教符号学教授罗伯特。兰登解决巴黎卢浮宫声望卓著的馆长雅克·索尼埃被谋杀一案的故事。索尼埃赤裸的尸体是以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名画维特鲁威人的姿态在卢浮宫被发现的,索尼埃死前在身边写下一段隐秘的信息并用自己的血在肚子上画下五芒星的符号。达芬奇的一些著名作品(包括《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中隐含的信息,都在解密的过程中真相大白。  《达芬奇密码》的故事情节的紧张有序,让我随着主人公的逃亡之夜跌宕起伏着。故事的

  •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2014-06-10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  《激荡三十年》这本书叙述了中国的企业家们在1978-2008这三十年中的奋斗历史,它也是一部中国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瓦解,祖国崛起的历史。本书通过一个个企业家的成功或者失败,勾勒出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进程。就如作者吴晓波自己所说的:“要完成一次跨度长达30年的宏大叙事毕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我的学术基础、掌握历史的经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论,甚至是我的时间和体力等等,

  • 有关品质读后感2014-06-10

      有关品质读后感  知道《有关品质》这本书,是因为去年咱们杂志要做一个关于品牌的专题,当时有一块是讨论和论述品质与品牌的关系,当时苦于没有素材,以及新的角度来切入,于是就开始搜索资料,某一天看到“有关品质”这几个字,看到这一系列文章。于是就开始了下面与《有关品质》的缘分。  原来,这书里的一大部分是2003年7月开始《三联生活周刊》总编朱伟开设在其杂志中的“有关品质”专栏,还有一部分是写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文字,另外还有诸如张国荣、王小波、张欣

  • 幸福了吗读后感2014-06-10

      幸福了吗读后感  几个城市的周转,忙碌的生活,日子还是那么的平白无味,工作吃饭睡觉工作。曾经有一段时间我非常的抑郁,人说相由心生,那期间我觉得自己奇丑无比,惨不忍睹。在整整泣不成声的哭了三个小时后,我觉得自己有大病初愈的感觉,我决心做些改变,毕竟日子还长,毕竟我活着不是为了感受忧伤,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让自己感觉到幸福,我努力地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我幸福了吗?如果不幸福,那我努力的价值在哪里?白岩松在书中写到:“曾国藩坐到皇帝身边,吃了一顿至高无上的饭,似乎一生,都为了这奖励一般的一顿饭。

  •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2014-06-10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文/周松亭  皮亚杰强调顺应生物自身的脑力发展水平,鼓励顺势而上,教育者所要做的重要工作是启蒙,他相信孩子在脑部神经系统发展日益成熟的同时,孩子能在教师、家长的引导下发现那些“普遍的真理”.莱布尼茨和牛顿都是微积分的创立者,除此之外,大多数第二个发现者都被忽略掉了。关于造纸,各个大陆在过去彼此割裂的时代都发明了纸,但是很快教科书下了比较的结论,中国的造纸水平最高。我们一般只认可最早的,最好的,最经济的。所以即使现在的教育者在谈素质教育,实际上仍是在堆积素

  • 了凡四训读后感2014-06-10

      了凡四训读后感  “立命”是什么?立命就是自己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被命运束缚。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命由天定和努力奋斗之间的关系,我并不是完全不相信命运的人,但我更愿意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直到看完了《了凡四训》,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说服自己的观点,袁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算定,不差分毫,虽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同时也没有了人生的追求,而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不可知的意味才能过得兴致盎然,回味悠长,直到遇到了云谷禅师改变了他的一生,说来简单,“曰:人未

  • 读《小王子》有感2014-06-10

      读《小王子》有感  喜欢读书,肯定是读过一些名著的。但现在回想起来印象很深的却没有几本。之所以选择小王子并不是因为我对其见解有多深刻。而真正的原因是这本书伴随着我的一段情感经历。很久以前就听闻小王子这本书不错。但迟迟没去涉及。直到她出现,并带着这本书。长发及腰,瘦瘦的,不高,但那么美。书是她让我看的。我喜欢她,所以有关她的一切我都格外珍视。我拼命挤时间,没多久就把一本书读完了。尽管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读。  我不知道仅仅把它片面成感情是不是有些狭隘。更不知接下来孩子般的小情绪是不是与老师的作业要求有很大

  •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读后感2014-06-10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读后感  叶蔚青  偶然读到桐华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这不是本能一口气读完的小说,却是我最想一口气读完的书,难舍难分,感觉就沉浸在了一句:“我在清华等你”.  在罗琦琦成长的路上,遇上了歌舞厅的混混,十恶不赦的老师,最终怀孕的好友,再加上对她施行放行政策的父母及撒娇专宠的妹妹,在平常人想都不敢想的痛苦恶劣的成长历程后,她考取了清华。  她孤独,所以桀骜不驯。从小就被家排挤,被妹妹讨厌,被同学鄙视,被老师嘲笑,可是这不仅没有磨光她的意志,还促成了她的坚强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2014-06-10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文/邓元誉  生活在当代的我们,总会对过去的历史心生好奇。比如当我第一次从某本扁上发现附录上的“历史大事表”时,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看了下去。看看我们中国是如何走到现在的。噢,我明白了,最早是三皇五帝,然后到夏商周、春秋秦汉……元、明、清。也明白了每个王朝的建立者与历史上许多激烈的战斗与对外国侵略者的反抗。

  •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2014-06-10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幼儿园推荐阅读尹建丽老师编著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并以此书作为本学期读书交流会的作品。虽然还没有成为母亲,但是作为几十个孩子在幼儿园共同的“妈妈”老师,我觉得更加有必要学习、了解书中关于教养幼儿的方法与策略。  打开书,刚看到第一章,标题为——“打针有点疼”,再往后阅读内容就已经被深深地吸引了。打针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说到打针,很多孩子都会“谈针色变”,痛

  •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2014-06-10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育人三部曲》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  而在这个三部曲中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从中充分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对教育真诚而持之以恒的爱。他对孩子对教育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的一颗纯真透明的赤子之心。他对孩子没

  • 匆匆那年读后感2014-06-10

               匆匆那年读后感  “你有深潭的眼眸,  你有固执的臂弯,  你曾是少年。”  在听好妹妹乐队的《你曾是少年》。  总觉得“少年”是很美很美的一个名词,就如同我们的青春年华,有着任何人生阶段都无以伦比的美好。陈寻与方茴的遇见,便是在彼此人生最美好,最纯粹的年华。...

  •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2014-06-10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读了龙应台写的《孩子,你慢慢来》以后,浮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细腻如水的女子。这本《孩子你慢慢来》,语言带有异域特点,短句较多,段落简洁,读来别有一番感受。书的封面是作者和儿子的照片,孩子睁大一双纯净的眼睛,小脸朝上,母亲面带微笑看着远处。背景是纯黑色的,突出了人物形象的洁净。  书中的文字不是很多,其间夹杂一些彩页,很是浪漫。如第一个彩页就是一道长长的铁轨中的一段,铺了一地金黄,孩子在慢慢踱步,神情是那样的专注。文字说明是“长长的路,慢慢地(书中是‘的&

  •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2014-06-10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最近看了张德芬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先看了作者写的序——你想要的人生,文章以一位都市白领阶级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我们内在的世界,进而发先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一个不经遇的机会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最终寻得内心的平和,就像春茧破茧而

  • 你在为谁工作读后感2014-06-10

      你在为谁工作读后感  文/陈静  得到一份工作不容易,做好一份工作更不容易,把一份工作做一辈子就更是难上加难。要工作,就要好好做,好好珍惜。特别是面对那些尚不成熟懂事的孩子,要花上许多的耐心与爱心。做完是任务,做好却是责任。  《你在为谁工作》这本书是好几个学期前就发到手里的,可是因为工作忙碌而无暇翻及它,这个假期翻看这本书,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情愫。作者用浅显易懂的故事作为序首,吸引着我的注意力,老木匠临退休前在雇主的要求下建了最后一幢“豆腐渣房子”,然而,雇主却把这幢房子作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