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险故事读后感2014-09-25
探险故事读后感(一)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的名字叫《中外探险故事》,这本书里面包含了各方面的知识。书中有浅显易懂的科学知识,也有令你大开眼界的奇妙世界。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这本《中外探险故事》讲的是各国人类征服了大自然、去探索自然奥秘的故事。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喜爱探险、勇于向极限挑战,并不仅仅是西方人才有的精神,在我们中国,从古到今,从远至近,也有不少勇敢而机智、意志坚强的探险家们。 比如说,书中所写的潘德明就是这么一个人。1930年,在他只有22岁的时候,就想去全世界看看,他在当年就开始了
-
谈生命读后感2014-09-25
谈生命读后感(一) 流年似水,好一个隽永的比喻! 人们曾为生命无数次地寻找比喻,可冰心先生却以为这些比喻都不如水和树来得贴切。如水、如树的心境,或坚毅、或隐忍、或飘逸、或豁达,总是如其一般,清新飘逸。 读冰心的散文,总感到一种惬意,一种心旷神怡,继而恍然大悟。在她的《谈生命》一文中,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生命似水,它总是那样的蓬勃有力,孜孜不倦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踏着坚定不移的步子,享受着一路上它所遭遇的一切,完成着自己的生命历程。因为有目标,所以不论面对什么,它总是坦然—&mda
-
忐忑的中国人读后感2014-09-25
忐忑的中国人读后感(一) 《忐忑的中国人》刚出版的时候,一度销售很火爆,那天打开当当网准备买几本书,习惯性地浏览了一下网页推荐的书,一下子就瞅到了这本《忐忑的中国人》,没有过多地去思考,就毫不犹豫地添加到购物车,其实不仅仅是因为它销售火爆被推荐,也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梁晓声老师的新作,更多的是因为它的名称和简介吸引了我。“人类的历史上似乎还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多于五分之一的人口都生活在一个国家,叫中国人;而在这个国家的国力变得空前强大的二十一世纪的初叶,中国人不分男
-
泰戈尔飞鸟集读后感2014-09-25
泰戈尔飞鸟集读后感(一) 读了泰戈尔的《飞鸟集》,我如同进入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在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真实。那犀利的言语和不切实际的事早就化为泥土里的枯枝败叶。在这《飞鸟集》中,虽然只是一些平淡无奇的语句,却都是泰戈尔内心深处的呐喊! 我很庆幸,在高楼耸立的今天还能寻觅到如此一方美好的土地,这里的园丁就是泰戈尔老爷爷。他用复杂而又平凡的诗歌来引导我们进入永不衰败的哲学天堂,他用美丽的像云、星星与晚霞的诗歌来点缀哲学的天空,为它添上了不可言喻的清爽,使它拥有了非一般的神韵!...
-
谈生命冰心读后感2014-09-25
谈生命冰心读后感(一) 我们存在于天地之间,都是大自然的生命,可我们有没有想过生命是什么呢? 前两天,我拜读了作家冰心的《谈生命》。作者形象地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阐述了生命诞生于自然,又回归自然,是战胜困难、享受快乐、不断前进、去争取成功的过程。 生命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生命于文天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岳飞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而于秦桧是只顾
-
态度决定成败读后感2014-09-25
态度决定成败读后感(一) 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的确不假,因为在生活中常常从一个人的态度中可以决定这个人的高度,可以从细节中决定成功和失败。如果一个人之注重细节而不注重态度是不行的,如果只注重态度而不注重细节也必定会失败。所以态度和细节是分不开的,只有态度端正并且注重细节才会成功。我就在这两点上栽了一个跟头。 那是在今年上五年级,我就想,今年学的东西那么少,又那么简单,我原来学习成绩也不错,就不用努力了。就因为这种骄傲自满的情绪,造成了我的成绩一步一
-
太行山读后感2014-09-25
太行山读后感(一) 我最近看了一本红书——《太行山上》,这本书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讲述了八路军是怎样东渡黄河的,怎样挺进抗日前线的,又是怎样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的。这本书惟妙惟肖地记载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万分重要的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
太阳照常升起读后感2014-09-25
太阳照常升起读后感(一) 很喜欢看老电影《乞里玛扎罗的山》、《太阳照常升起》等美国老电影,后来才了解原作者是大家熟悉的美国作家海明威,他是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61年以62岁高龄自杀身亡。他以自己硬汉子的形象也以作品中主人公的硬汉子形象而着称。中国人比较熟悉他的作品当首推《老人与海》,然后有《永别了,武器》,以及《战地钟声》等。所谓“迷茫的一代”(thelostgeneration)就是从海明威这里而起。...
-
台儿庄战役读后感2014-09-25
台儿庄战役读后感(一) 国家情感是一棵树,生长在人们心头,断了身连着筋,刨了干扎着根:国家情感是一棵树,它让我们在焦躁冷漠的世界里,为自己保留一处让心灵休憩,让心灵轻舞飞扬的场所:国家情感是一棵树,有为我们挡风遮雨的同时,也需要我们的热爱、信任和保护。 在影片《台儿庄战役》中多少英雄战士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国家的胜利而献出宝贵的生命。那是一种力量,一种永生不息的美丽,那是我们国家在苦难之中的时候,他们用他们的一切来换取一份小小的安宁。然而,就在我们的先辈用几近所有扞卫了我们的国家之后,在我们国
-
塔铺读后感2014-09-25
塔铺读后感(一) 这个社会每一天都会有许多的故事在上演,自然每个故事也会有不相同的结局,或完美,或遗憾。《塔铺》所讲述的则是一部充满着伤情与悲情的作品。 文革十年的动荡终于结束,人们终于在1977年迎来了可以改变命运的高考。当然在1978年,高考对许多人来说依旧有相同的意义。然而故事中的人却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体验着各式各样的辛酸与痛苦。比如王全,他说他参加高考的目的是为了有朝一日自己可以当个官改变官场的腐败之风,然而他毕竟已经是成了家的人了,还有妻儿老小需要他去照顾,因此在高考前一个月选择了退学回
-
所谓大学读后感2014-09-25
所谓大学读后感(一) “学而优则仕”,取得一定的成绩就得给予相应的官职,否则便是重视不够关怀不到。当然,没有一官半职也无法说明你取得了成绩。 正是这一句辛辣的书评吸引了我,从头至尾,一气呵成! 书中对人物的刻画可以说做到了极致,心理描写更彰显了人物百态,然而读罢给我最深的感觉却是:这里不是校园。没有莘莘学子的朗朗读书声;没有青春校园的生机和活力;没有学术论坛的笔剑争锋。...
-
岁月神偷读后感2014-09-25
岁月神偷读后感(一) “在变幻的生命中,岁月,是最大的小偷。”电影《岁月神偷》揭示了这个道理。老街上不管风吹雨打,最紧要的就是保住家的那个房顶。在巷子口罗父罗母用心做鞋,积极销售,努力供孩子读书,不望飞黄腾达,旧时的梦想破灭了。往后人生就踏踏实实的过。可天意弄人,好好的孩子罗进一却逃不过病痛的折磨,最终离开人世。一步难,一步佳,难一步,佳一步。虽说做人总要信,但岁月不可逆转,他偷走了一切,他是无情之徒,把奋斗一一偷走,“为什么鱼儿总是那么开心”&ldq
-
岁月如歌读后感2014-09-25
岁月如歌读后感(一) 《岁月如歌》写于老师的悲欢和酸甜,写于老师的成败与得失,教我们怎么立志立德,教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岁月谱写了与漪老师无私奉献的颂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扬飞越的欢歌。“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身上
-
随想录读后感2014-09-25
随想录读后感(一) 在起笔之前,我想说:“我并未完全看懂这本书,到目前还没看完。”因为巴金先生要求我写真话。既然巴金先生将心交给读者,把写作当成与人交流,那么我就要延续他的道路。如果连真话都不敢说,那就等于白看此书。 很多人将此书认为是对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回忆,可像我这样的人对这段历史能有多少了解呢?我只看到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与我触膝而谈。 随想,也许就是随便想想罢了——巴金先生就是从随便谈谈开始解析自己,重新审视自我。从无标题到有标题,从无计划到有
-
隋唐英雄读后感2014-09-25
隋唐英雄读后感(一) 《隋唐英雄》故事本身便是一大手笔,它可以再现《三国演义》式的朝代更迭与纷争,也可以打造《水浒传》诸多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它所展示的历史画卷犹如《清明上河图》一般的繁华,以点带面勾勒出乱世风云图。而《隋唐英雄》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却不是大气磅礴,英雄大义,导演着墨方式是从长相入手,打出了“外貌协会”的牌,以帅哥美女的阵容吸引人的眼球,意图集帅哥美女之魅力,结观众之欢心。 《隋唐英雄》演员大腕云集:老戏骨陈冲、赵文瑄、刘晓庆,陈冲演的是隋文帝的独孤皇后,刘晓庆
-
隋唐演义读后感2014-09-25
隋唐演义读后感(一) 《隋唐演义》一百回,是一部兼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小说。作者褚人获,字稼轩,又字学稼,号石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二十年前后在世。终身不仕,文名甚高,能诗善文,尤喜涉猎历代稗史轶闻,着作颇多,最能代表其文学成就的是《隋唐演义》。 《隋唐演义》叙事从隋主伐陈开始,以“安史之乱”后唐明皇回京作结。它的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以隋炀帝--朱贵儿为中心人物的隋末官廷故事,二是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等“乱世英雄”
-
塑造教师读后感2014-09-25
塑造教师读后感(一) 近日,我读了《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感到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着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职前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
-
苏轼水调歌头读后感2014-09-25
苏轼水调歌头读后感(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几天,因天气连续阴雨等诸多原因,心情略感低沉,闲暇之余,翻看了书柜中部分唐诗宋词藏书,研读之余,颇有感受,尤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更引共鸣。这首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时年作者四十一岁,任密州太守,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自请外任
-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2014-09-25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一) 再次从网上下载《苏霍姆林斯基的100个建议》这本书的有关章节,刚好看到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这个问题。关于教育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书中有很多想法和见解。许多宝贵的经验仍然能够为我们所借鉴。看这样的书,领人感悟到了很多东西,作为一名刚刚参加教育共作的我,在读到这本书时候,被深深的触动了。下面我就根据自己读到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个建议中提到,“我们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
-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014-09-25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一)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着名教育学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他写了很多充满了“人”的魅力的书:《要相信孩子》、《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关于人的思考》、《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少年一代健康
-
送给加西亚的信读后感2014-09-25
送给加西亚的信读后感(一) 这是一本关于忠诚,责任,创造性执行的管理书,故事讲述了一个英勇的送信人——一位年轻的美国陆军中尉,安德鲁罗文,美西战争爆发时,美国总统麦金莱急需一名合格的信使去完成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将一封密信交给古巴起义军领袖加西亚将军,美国军事情报局的人向总统推荐了罗文,在执行任务过程总他付出了个人的努力,用自己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通过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取得成功不仅是有杰出的才能,而是在于个人的崇高道德品质,每个人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
-
搜神记读后感2014-09-25
搜神记读后感(一) 前几天,我又读完了一本书。这本书就是文言文的《搜神记》。 《搜神记》是晋人干宝编着的一部志怪小说集,收录古代及当时流传的各种神仙鬼怪故事,意在说明神仙之道实有,鬼怪之事不诬的有神论观念。 关于《搜神记》中神仙鬼怪是否存在,我并不确定。但是我更相信科学,而不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但有一点我相信,就是里面的动物报恩故事,比如苏易为老虎接生,老虎报答她的故事。或救蚂蚁而得到回报的故事等。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帮助别人就会得到好的回报,当然恶也有恶报。...
-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2014-09-24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一) 老师要求我们在暑假熟读抄写诗词70首,出于好奇看到了这本《宋词三百首》,里面有那么多的彩图,借过来看看吧!就借了它。 《宋词三百首》挑选了宋朝57位着名文人250多首词。我读时,又感后悔,它难懂难朗读。只得强打精神看一遍译词,再读一遍原词,像读散文那样的很费劲地读完了它。 我喜欢岳飞的《满江红》中‘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作为一个男儿,我要学岳飞那样的有志气,虽然出身农民的孩子,却能文武双全,写出这么好的词!成为浮流芳百百世
-
宋江怒杀阎婆惜读后感2014-09-24
宋江怒杀阎婆惜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宋江怒杀阎婆惜》这一篇,感触很深。 阎婆惜随父母流落到济州郓城县时,她的爸爸得病身亡,没有钱下葬,宋江施舍棺木又给了十两银子,她的妈妈感恩图报,将她送与宋江为妾。 晁盖等人劫生辰纲一事败露,衙门要去缉捕他,宋江通风报信,使他们逃脱。晁盖吴用一伙人逃去梁山,激林冲火并王伦,占据了梁山。晁盖命人送黄金给宋江报恩,宋江只收了一根,其余的退回。 因为阎婆惜背着宋江有外遇,所以以此要挟宋江,要求离婚,住房及房内一切不动产归她,宋江都答应了。她因曾见信内提到送宋江
-
四书五经读后感2014-09-24
四书五经读后感(一) 提起四书五经,我会想起《范进中举》,我会想起《孔乙己》,想起那些八股文下的文人,但我最终发现我错了,我走了一个极端,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走了极端。自从国人不读四书五经以来,就没有这样的人吗?照常有。 但另一个端点却没有,在各个领域里,已经没有以前的“大家”了,有的都是读过、上过私塾读过四书五经的人。我在网上跟随着台湾王财贵教授和大陆南怀谨老先生的足迹,他们的讲演,以及他们十年来的亲身努力。我深深的感到了自己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