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双手读后感2016-10-19
一双手读后感(一) 看课文《一双手》以后,我想到张迎善的手,这双手显得非常粗壮,布满老茧,手上还分布着人字形的裂纹,手指像三老干蘑,一看就是一个劳动人民。他用双手在小兴安岭,每天栽下一千多棵树,用这双手栽下了26万多棵树,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双手。终于,他成了人们的功臣,得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我读了这课书以后,深深想到他的一双手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让自己的手,变得那么粗糙,他的一双手给人们带来了幸福,使山变得更绿,使水变得更清,使
-
囚绿记读后感2016-10-19
囚绿记读后感(一) 人人往往喜欢囚住别人,可他却忘记了是谁真正被囚禁了。天地万物其实是平等的,只是人往往起主谋或主导作用。其本质都有一样的向往、追求、执着。可人类还略低一些,因为一般取决于思想冲突,矛盾的促使,往往会改变本质。使其朝另一个方向发展。 陆蠡的《囚绿记》是最好的一个例子。一个迷恋绿色的人,视它为生命、希望、安慰、快乐。疲累于灰暗的都市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怀念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更是为了它住进了简陋的公寓。因为外面长着常春藤,喜欢这片绿影。常春藤,众所周知,它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
-
绿读后感2016-10-19
绿读后感(一) 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是由朱自清写的,书名《绿》。这里写了梅雨潭的绿是多么奇异;梅雨潭的绿是多么醉人;梅雨潭的绿是多么可爱;梅雨潭的绿是多么明亮……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的艺术手法,并且用大量的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使诸多美丽景色,构成了动态的感人画卷。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特点。我对这篇文章印象很深。有很多非常的生动的句子:“那醉人的绿啊!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
-
捕蛇者说读后感2016-10-19
捕蛇者说读后感(一) 近日,学习了《捕蛇者说》我深有感触。通过《捕蛇者说》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对苟捐杂税的控诉和对老百姓深切同情。 《捕蛇者说》全文通过围绕着蒋氏一家的遭遇表现了当时苟政猛于虎的状况,引发人思考。柳宗元写作的这段时间里,战乱频繁,先后发生过安史之乱,全国户口锐减,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旧税加新税,无有限制,使人民的负担日益加重。尽管在唐德宗建中元年颁布了两税法,并明文规定敢在两税外加敛一文钱,以枉法论,但这不过是欺骗百姓的手段,事实正如陆贽所说:大历中供军、进奉之类,既收入两
-
论美读后感2016-10-19
论美读后感(一)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
-
学问和智慧读后感2016-10-19
学问和智慧读后感(一) 罗家伦著有《学问与智慧》一文。顺便说一句,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把此文编进了教材,让我有出乎意料的尊敬。 罗文对智慧与学问,智慧与文章有极富启发意义的阐述,反衬了曹雪芹之言。 论断一:有学问不一定有智慧,真正的学问,必然是智慧的结晶。 孟德尔研究豆子的交配实验,这是生物学家的最常规的学问,但孟德尔以前的生物学家,此实验生物学家们做过千万遍,但只有孟德尔由此发现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达尔文、爱因斯坦与孟德尔一样,都有从常规中发现非常,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智慧。...
-
创造学思想录读后感2016-10-19
创造学思想录读后感 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如何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 ——毕加索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美国思维科学学者罗吉尔·冯·奥赫的《创造学思想录》,读完之后,我深有感触。 《创造学思想录》为我们讲述了一系列的“聪明人做聪明事”的例子,说明了“创造性思维就是以不同于常人的方法看同样的事情”这个道理。例如:亚历山大用剑把高尔丁死结劈为两半从而解开了许多人都无法解开的结而成为
-
成功读后感2016-10-19
成功读后感(一) 对于成功的理解,我没有探讨过,只是喜欢简单地把成功理解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做好每件事情就算是成功了。因为每个人给自己设定的成功的标准不一样,有高有低,所以在我心里,成功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过了半辈子,虽然并不以为自己很成功,但是也很知足,因为我的经历告诉我,无论走到什么体制的单位、无论为谁工作、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学到的东西是别人拿不走的,磨练出的经验和阅历是自己的,获得的成功也是自己的,喜悦
-
多收了三五斗读后感2016-10-19
多收了三五斗读后感(一) 在读完叶圣陶笔下《多收了三五斗》以后,我为自己生在当今的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社会感到庆幸与自豪。在叶圣陶笔下所描绘的旧社会里的老百姓的艰辛生活和我们的幸福生活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在那个时代的他们每天早出晚归的辛勤劳作,盼的是有一个好收成,虽然这愿望实现了,可价钱却被黑心的老板改动了。这是他们的希望变成了泡影,是他们又体验了痛心疾首的滋味。 在旧社会里的人们,晚上无法用上电灯,更别提电视了,取代这些的是洋油灯而如今我们不仅用上了电灯和电视甚至都用上了电脑。在当今社会,我们可以做
-
在烈日和暴雨下读后感2016-10-19
在烈日和暴雨下读后感(一) 今天,我们有阅读,我随手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在烈日和暴雨下》,我便读了起来,这是从老舍写的《骆驼祥子》中摘抄下来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讲述了祥子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拉车的故事。开始,夏天非常热,老舍爷爷把夏天的热描写的栩栩如生,写出了夏天的热,写出了人们是怎样在这样炎热的盛夏里做事的。渐渐地,一阵凉风,人们非常高兴,欢天喜地,祥子正在拉车,也加快了速度,可是,好景不长,一下子满天乌云,风也渐渐加大,仿佛一下子到了夜晚,风带着雨星到处飞扬,祥子在暴风骤雨中奋勇前进,他从头顶到脚
-
画山绣水读后感2016-10-19
画山绣水读后感 “画山绣水”这个标题首先吸引了我的眼球,这个充满着诗意与美感的标题仿佛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山水画。 文章开篇着重描写从桂林到阳朔路途中之景。其中有一个比喻十分的妙。“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作者能把水比作香醇的美酒,让人从色泽、质感、味道等方面更易体会,且作者抓住它们醉人的共性,可谓一个妙笔。 紧接着作者为了能让读者走进文章,用一种类似“催眠”的方式,让读者们闭上眼,与作
-
飞红滴翠记黄山读后感2016-10-19
飞红滴翠记黄山读后感(一)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独特的美。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起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认识到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懂得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飞红滴翠记黄山总写——分写(山上)——奇峰,怪石,古松,云烟,日出——温泉(山下) 《飞红滴翠记黄山》,介绍黄山的成困、特色,赞颂了它雄奇瑰丽的风景,同时又点出了人在美化自然中的作用,人使黄山增添了“欢乐的生趣&rd
-
鼎湖山听泉读后感2016-10-19
鼎湖山听泉读后感(一) 与作者同游在鼎湖山,万籁俱此皆静。若听泉声汨响,若处时光倒流。灵动泉水中,我们如梦,如醒;如痴;如醉。 此篇散文运用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鼎湖山的一片勃勃生机——泉水调皮可爱,忽隐忽现;泉声如铃笑语,美妙动听;树林枝缠藤绕,碧绿幽森;钟声低沉稳重,余音绕梁… …这一切仿佛是鼎湖山的器官,而心脏则是最重要的泉水,那忽而变化的泉声就是其心跳声。假使有一天心跳停止了,那么鼎湖山就不复存在了。...
-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读后感2016-10-19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读后感 莫泊桑的小说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当我们在为其笔下那个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社会感到悲哀的同时,也会自然地联想到自身。 我们现在身处的社会与19世纪的法国社会当然相差甚远,但是,从莫泊桑笔下那些假仁假意的伪君子身上,以及那个毫无人情味、充满资产阶级等级观念的社会中,更让我们感觉人与人之间真诚地相待是多么的可贵!充满相互关爱、相互帮助氛围的社会是多么温暖! 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没有生活在莫泊桑笔下那种只有利益与等级观念,人心却相隔万里的可悲社会中。但如果我们不懂得好好珍惜,与人相
-
悼念玛丽·居里读后感2016-10-19
悼念玛丽·居里读后感(一) 居里夫人对科学的追求对名利的淡薄对社会的责任都是永远值得人们学习的她的精神指引和鼓舞了好多人们的发展,她所展示给人们的都是我们所期待的,也是社会所需要的。所以说那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居里夫人把自己的科学事业称为“纯粹研究”,是纯粹为着探讨真理而研究的,丝毫不存名利之想。镭的发现,本可以获得一笔巨大的财富,然而居里夫妇淡然处之,连申请专利的热情也没有。...
-
错过读后感2016-10-19
错过读后感(一)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一次偶然 的 机会,我看到这样一份报道: 有一个穷小子一上午都在找工作,哪怕端盘子洗碗也好,可是直至中午还一无所获。于是,他走到了路旁的一片树阴里,也许是太疲惫的缘故吧,不一会儿,他便靠着树桩沉沉地睡着了。 他刚睡下,大道上就来了一辆华丽的马车。或许是马腿上出了点毛病,车停了,一位绅士扶着妻子走下车,他们一眼就看见了熟睡的穷小子。“睡得多甜啊
-
窗读后感2016-10-19
窗读后感(一) 《窗》是一篇耐人寻味而又感人肺腑的小说。小说共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靠窗的病人,一个是不靠窗的病人。他们所处的环境,也只不过是一个病房,病房里有一扇小窗。但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完整而有波澜,且内涵丰富,表达了深刻而有普遍意义的主题。 小说开头用极其精练的语言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和环境;两个病情严重的病人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他们只能躺在病床上静养,这真是:“一个病房一扇窗,两个患者卧病床。各种娱乐都没有,单调乏味惹人烦。”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读后感2016-10-19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读后感 该文作者贾祖璋(1901-1988),浙江海宁人。先生是着名的科普作家,曾任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等职。他平生的着作有《花与文学》。《生物素描》。《贾祖璋科普文选》等等。 生活实践是先生写作的基础和源泉。他写的科普小品,以花鸟鱼虫为描述,以他独到。的观察,细腻。精确的笔触,朴实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瑰丽多彩,千姿百态的生物世界。,《花儿为红》一文,荣获“新长征科普创作”一等奖。...
-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读后感2016-10-19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读后感(一) 读完了《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这篇课文,我突然觉得人类好小好小。在浩渺的宇宙中,人类到底能算作什么?一粒沙?一滴水?还是一个分子?但有一样却是天地万物的主宰,那就是知识。 课文介绍了从前有一个,他每发现一种新事物,就越肯定他并没有找到所有新的事物。事实正是如些,他又发现了一个又一个未知的事物。很难想象,他将来会有多少诧异的时刻,因为知识永远也探索不尽。 作者在末提到,不知道慧星在成因应给予谅解,这无可厚非。但如果因为暂时的不知道而停下了探索的脚步,那么到今天慧星的成
-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读后感2016-10-19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读后感(一) 这篇文章讲了古代亲身到过沙漠的人,如晋僧法显、唐僧玄奘,都把沙漠说的十分可怕,人们对它产生了恐惧的心理。法显着{{佛国记}}说,沙漠里有很多恶鬼和火热的风,人一遇见就要死亡。沙漠是这样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鸟,看不到一只走兽,举目远看净是沙,弄得人认不出路,只是沿着从前死人死马的骨头向前走。 可是沙漠真像法显和玄奘所说的那样可怕吗?解放以来,地质部、石油部、中国科学院的工作人员已经好几次横穿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戈壁,并没有什么鬼怪离奇的东西阻挡他们行进,这是什么缘故呢?..
-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读后感2016-10-19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读后感(一) 我看了《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篇文章后,略有领悟。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制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的多,因为人有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也不能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崇高和卑鄙。 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
-
多一些宽容读后感2016-10-19
多一些宽容读后感(一) 宽容是一种胸襟,是一种气度,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待人处世的艺术。它体现了人格,它将友爱、体贴、理解与气度完美的凝缩于一点。睚眦必报的人生将会烽火四起,让人心力交瘁,而宽容能融洽气氛,交流情感,从而使人获得真知真情。 紫罗兰把清幽的香气留在了践踏他们的脚下,这就是宽容;大海以其博大的胸襟容纳了百川千河,这就是宽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宽容。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多一点宽容;当别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冒犯了你,多一点宽容;宽容是相互的,当你对别人做到了宽容,别人也会对你做
-
纪念白求恩读后感2016-10-19
纪念白求恩读后感(一) 当我学习了毛泽东写的那篇《纪念白求恩》的时候,我才知道白求恩是一个非常伟大高尚的人,我们要学习他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品质。 白求恩对工作是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是极端的热忱,对技术又是精益求精,白求恩的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出了他对人民对同志都是无微不至。 他不像有些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别人,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自己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
-
治水必躬亲读后感2016-10-19
治水必躬亲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治水必躬亲》这篇文章,受到很大启发。它让我懂得了“不亲身查看,就不知道实际情况;不亲自询问,就不能彻底了解事实真相”这个道理。 《治水必躬亲》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治水既不能固执地采用一种方法,也不能随便听信别人说的话。因为地势有高有低,水流有急有缓急,河流的积水有深有浅,河流有曲有直,不亲身查看,就不知道实际情况;不询问,就不能彻底了解真实的底细,所以,一定要亲身经历、亲自查看才有发言权。...
-
明天不封阳台读后感2016-10-19
明天不封阳台读后感 人与自然是怎样的关系?那应该是人文化的自然。在我们日渐拥挤的城市,在我们的自然逐渐被人类侵吞的今天,真正属于自然的是越来越少了,于是,鸟类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也越来越小。有一天,一只鸽子,飞进了没封的阳台。 《明天不封阳台》就从这里起笔,“闲放在阳台上的一只书架下面,忽然传出几声‘咕、咕’的叫声”,一只陌生的鸽子飘然而至。这只鸽子从哪里来?作者进行了种种猜测,一点也不名贵,非常普通,很显然,作者在这里要说的,这只被气枪打伤的鸽子,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