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宋词选读》读后感2016-10-27
《唐诗宋词选读》读后感(一) 直到上了高中,学了《唐诗宋词选读》,我才感受到那韵味。 如果说现代诗是揭示了现实的黑暗,讽刺社会丑恶嘴脸,是一把尖锐的匕首;那么唐诗是一杯茶。只有淡淡的品茶,宁静的看着茶水的雾气,才能知晓它的韵味,了解美丽与恬静背后诗人的思想与情绪。唐诗纵使带了太多的愤懑,伤感,豪迈不羁,离愁别绪…但在我眼中,它终究是一杯茶,一杯蕴含了无数情绪的茶。 这杯茶里,曾有一位诗人的豪情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杯茶里也曾融入了一个诗人的豪迈
-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2016-10-27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一) 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那简洁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 书中各种诗体都有,如:五言律诗、绝句、七言诗……在各个诗人笔下出现了一首首名诗,一个个名句。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
-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读后感2016-10-27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读后感(一) 清晨的一抹阳光落在书桌上的一本书上——《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翻开细细品读。 欧·亨利是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欧·亨利的代表作,是写美国格林尼治村三位贫穷画家相濡以沫、彼此帮助的故事,是一曲美好心灵的颂歌。苏和复西的邻居贝尔门是一个画了一辈子画却还没名气的画家。不久,复西得了严重的肺
-
《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读后感2016-10-27
《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读后感(一) 读完整本书以后,我最有感触的是这篇《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它主要讲述的是一位路过赫德莱堡的陌生人,因为被这个市镇的人无意冒犯而绞尽脑汁想报复这个市镇居民的故事。他拿着一袋有一百六十磅四盎司的金币去诱惑赫德莱堡的人们,想让赫德莱堡的人们引以为傲的诚实的好名声受到玷污。结果那位陌生人成功了,他假借一个死去的人来虚拟了一个故事,让十九位首要居民受到了金钱的诱惑而撒了谎。最终当谎言被揭穿时,那些人都成为了众人的笑柄。...
-
《契诃夫中短篇小说选》读后感2016-10-27
《契诃夫中短篇小说选》读后感(一) 契诃夫是世界文坛上一位罕见的艺术家。他的小说经受了百年的时间检验,依然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彩。契诃夫的着眼点总是平凡的人的日常生活,他是个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最平凡事情的现实主义者。但是他从不陷入日常生活的“泥沼”,他对生活素材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选择”,而在创作过程中又进行“推测、组合”,使生活素材形象化,平平常常的似乎是偶然的现象中揭示出生活的本质。所以我很喜欢契诃夫的作品。在这本短篇小说选中
-
《马克思传》读后感2016-10-27
《马克思传》读后感(一) 看了这《马克思传》之后,通过作者朴实的文字,间单的描述,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我就不完全那样认为了。我开始认为我们将马克思的威严庄重的一面扩大化了,甚至将他"妖魔化"了。要知道他坚持自己的理论研究必然一定程度上对一些生活琐事不太关注,只能说他不拘小节。他的确有作为伟人常人所不及的科学探究精神,可事实上,他也是是普通人,不是"神",不是遥不可及的圣人。 拿马克思自己的话说:"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也是个实实在
-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500字2016-10-27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500字(一) 读了《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后,我感触良多。在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工作中,生活里,形形色色的人充斥其间。有的固步自封,吊儿郎当;有的玩世不恭,对所在单位报以嘲讽;有的自我懈怠,自甘堕落。这些人的最终结果只有一个:一事无成。记得当年读《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时候,
-
《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2016-10-27
《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一) 看完这本书,我得双眼湿润了,我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其实,作者笔下的这些故事,是我们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都经历过的。年幼时的贪玩、年少时的反叛,也曾让我们的妈妈为此操碎了心。我想到了中考时,家里那台静悄悄的电视机;想到了脸盆里消失不见的脏衣服;想到了考场外,妈妈远远守候的身影……这一点一滴的小事,都饱含着妈妈的爱女之情。当我们渐渐的长大,不再是妈妈怀里撒娇的小孩子时,妈妈用自己的智慧牵引我们去认识这个世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至始
-
《本领恐慌》读后感2016-10-27
《本领恐慌》读后感(一) 最近有幸拜读了王小平女士编着的《本领恐慌》,综观众人对此书的评论,有的认为是对基础教育存在问题的反思,有的看到的是对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探索,有的认为是讲述学习的理念和思维方式,还有的把它看作是类似卡耐基的生活指导书,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究其原因,每个人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不同,联系实际的角度和关注问题的重点互有区别,但“本领恐慌”的普遍存在为大家所认同。 这部400多页的书向我们提示:作为每一个刚刚“跨世纪”的中国人来说
-
《史记选》读后感2016-10-27
《史记选》读后感(一) 你知道项羽的霸气足以感动山河吗?你听过吕后冷酷无情、自私跋扈的故事吗?《滑稽列传》中有哪些一鸣惊人的有趣故事?……哈哈,我知道!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介绍《史记》的书,也许大家看过这本书,这就是《史记故事》。 司马迁是中国的史学之父,《史记》就是他花了毕生精力写成的史学巨着,也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rdq
-
《汪洋中的一条船》读后感2016-10-27
《汪洋中的一条船》读后感(一)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后,这本书就在我心中留下不可抹灭的印象。这本书是在介绍郑丰喜先生的一生。郑丰喜先生从小就双脚畸形,但他永不放弃,忍受别人 的冷言冷语,努力苦读。最后,凭着他不服输的个性,不但考取大学,还当上老师。我想,要是我出生就双脚畸形,我可能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呢! 在这本书里,我发现郑丰喜先生的精神真是太伟大了,也发觉我们真是太幸福了。不用忍受身体残缺的痛苦,更可以丰衣足食的过生活,不像有些人,连饭都吃不饱。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生活周遭的每一样事
-
《花季·雨季》读后感2016-10-27
《花季·雨季》读后感(一) 一口气看完了《花季·雨季》这本书,尽管有些片段忽略了但是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深刻感悟 小说中,我最喜欢刘夏,陈明,萧遥,这三个人物。 刘夏,一个一头漂亮长发拉着小提琴的女生,敢爱敢恨,敢说敢做,豁达开朗,洒脱。因为父亲是音乐指挥家的缘故,刘夏天生具有音乐细胞,小提琴在她手中就不是凡间之物。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拉的一手好提琴的女孩子必是十分优雅,矜持,柔美的。但是刘夏不同,这就是她吸引我的地方。她能开玩笑,却也为一只毛毛虫吓的泣不成声。...
-
《男生贾里全传》读后感2016-10-27
《男生贾里全传》读后感(一) 《男生贾里全传》是一本描述一个初一男生的生活的小说,它的内容表达及其丰富,让人产生一种读了再想读的感觉。 它主要写了一个男生的日常生活和各种各样的朋友发生的故事,其中几个让我牢牢记住的事,我来说一下:贾里,鲁智胜,张潇洒三个人展开了一个小队活动,鲁智胜为了让自己楼下的佘奶奶接受他们的帮助,让贾里,张潇洒扮成不良少年,其结果呢?不堪入目,佘奶奶家一团糟,佘奶奶还扭伤了腰!贾梅——贾里家的小公主为了听一一个歌星唱歌,到处赚钱,帮父亲抄字,最终得到了
-
《水浒》读后感2016-10-27
《水浒》读后感(一) 捧着《水浒》感触颇多,因为早已过了那个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的岁月,现在,我已不再年轻。轻轻摩挲着那本曾经陪伴了走过不知多少个寒暑假的小说封面,早年的种种全都涌上心头,再读《水浒》,致我即将逝去的青春。 致青春之一。宋江,人称“及时雨”,刀笔纯熟,一介将才。初读《水浒》对宋江为人处事很反感厌恶,觉得他婆婆妈妈向来行事总要说上一句贤弟且慢,浑不像那帮兄弟个个畅快淋漓,说干就干,豪气干云,事情每每一到宋江的手里,就会变得以另外一种形式开展,经常期盼着有什么事儿
-
《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读后感2016-10-27
《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读后感(一) 打开书,那种幸福感瞬间将我包围。纯真的插图,寥寥无几的文字,却能带给我一种纯真的幸福。 这是一本很适合在冬天阅读的书,温馨,为都市人群烦躁的心灵带来轻松的节奏。 这一定是一本神奇的书,.我想,一定是的。 在这繁华的城市中,到处是纷繁的霓虹,到处,是繁杂的噪声。渐渐的,即使正直青春年少的我们,也渐渐远离了那份纯真。在快乐时感到彷徨,却偏偏只在忧伤时,才能看见希望。这城市的人们,大多以不相信那份单纯的幸福,对于人生的起伏,既坦然,又不安。...
-
《蒙田随笔集》读后感2016-10-27
《蒙田随笔集》读后感(一)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读蒙田的作品。耐读,风格也很平易近人,如同他的性情一样。他是个心态很平和的人,生活作风也很低调,但这并不能说他缺乏个性。他的作品不多,只有三本《蒙田随笔》,如果你不停地读,只需一两个星期,就可以把它读完。读完一遍后,你可能还想再细细品味一下,之后,你可能会明白我喜欢它的原因。 虽然是十六世纪写成的书,而且书中引用了大量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事例,以及哲学家、历史学家、诗人的词句,即使这样,在现代人眼里,却一点也不嫌艰涩。谈起问题来,娓娓道来,显得那么亲切,好像
-
《病隙碎笔》读后感2016-10-27
《病隙碎笔》读后感(一) 这一本书里,史铁生老师不仅是以独特的视角注视着生命,更是用朴实无华的文字,书写着鲜活无比的道理。虽然他已经离开人世,但却将永远在精神的高度遥望我们。他的乐观豁达,他难以想象的意志力,与他亲手写下的这一些人生的体检记录,将是我们精神上的营养补给与坚实依靠。 对于史铁生老师来说,写作不单单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他的写作,早已超越了生命、人性,是他历经世事洗练之后的一方净土,一片乐园。...
-
《果壳中的宇宙》读后感2016-10-27
《果壳中的宇宙》读后感(一) 《果壳中的宇宙》这一书名出于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它的隐喻是多重的。哈姆雷特认为,即使把他关在果壳中,仍然自以为是空间之王。从广义上看,粒子,生命和基本的处境都和果壳类似,尚不清楚的是它们中有哪些自认为是无限空间之王。现代量子宇宙学认为,整个宇宙是有一个果壳状的瞬子演化而来,果壳上的量子皱纹包含宇宙中所有结构的密码。 通过对此书的阅读后,使我看到了宇宙的无限空间,及众科学家的伟大发现。爱因斯坦的两个基本理论:相对论和量子论。广义相对论把空间和时间从一个事件在其中发
-
《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读后感2016-10-27
《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一) 我读了肖恩·柯维写的《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一书,学到了很多好的而且实用的习惯。 我们都渴望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肖恩·柯维的这本《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就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书中列举的实例,都是取自现实生活中像我们这样的青少年每天都要遇到的问题,我们都有着自己的梦想,并且为实现梦想我们都做着各种努力。他用他的经历,来教导我们怎样走出困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2016-10-27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一) 《致加西亚的信》由美国着名出版家阿尔伯特·哈伯德据1898年美西战争期间安德鲁·罗文冒着生命危险将信送给加西亚的英雄故事有感而生。他给我们讲述了如何面对自己的工作和人生,这本书引人入胜、睿智而深刻,在献词中,他如此写道:“本书所推崇的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个又个国家。”这本书出版于1899年,但直到今天,它提倡的“敬业”、“忠诚”和&ldqu
-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2016-10-27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一) 《撒哈拉的故事》讲述的是她在偏远沙漠所经历的一系列有趣的生活故事。难以想象,在酷热难耐、物资匮乏又偏僻落后的撒哈拉,她与荷西竟能活得如此有滋有味,乐趣横生。我想,这都源于她对生活的热爱吧。她用廉价的小艺术品把沙漠中的陋室装扮成宫殿,用自制的木头家具组成一个温馨的家。其实三毛也只是普通人,在《白手起家》一章中,讲述了她刚来到这个陌生的小镇,刚踏进这个不能再简陋的小屋的失落和灰心,那儿物资非常欠缺,一切物品都贵的惊人,特别是水,而她们也并不富裕,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但勇敢的
-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2016-10-26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一) 想读《富兰克林自传》,但是找不到好的版本,恰好喜读网有这本书,而且排版不错,就津津有味的阅读了。作为一部影响几代美国人的着作,堪称历经百余年不衰的励志好书。它包含了人生奋斗与成功的真知灼见,以及诸种善与美的道德真谛,被公认为是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精神读本。 查理芒格是投资大师,而他最爱读的书就是《富兰克林自传》,因为从这本书中他得到很多灵感,其中之一就是人年老时活着的意思。可以说当一个人变老时,他的精神他的激情都慢慢的衰退,很难像年轻时那样天不怕地不怕。很多人想,老了我
-
《古文观止》读后感2016-10-26
《古文观止》读后感(一) 《古文观止》是本好书,是中华文明智慧的集现。我喜欢读,它在我心中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辉。自我读起此书时,背过的古文不过就寥寥数文。实在是好文众多,只得走马观花般学习皮毛,而在观止的选传中,犹独钟情于《战国策》李斯的谏逐客书与三国的诸葛亮的出师表。李斯敢写谏章批判秦王的做法是不对的,表现其的勇敢与智慧,文章结构紧凑,举例充分,论理十足,可谓是绝。诸葛孔明写《出师表》,表现他正直,为理想奋斗的精神品格。下面我就选谏逐客书二段来品析。...
-
《傅雷家》读后感2016-10-26
《傅雷家》读后感(一) 翻开《傅雷家书》,一封封深情的家信映入眼帘,父母的谆谆教导、孩子的感恩之情,不觉已流入心间。《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的家信。与父亲傅雷常常书信来往。文革时傅雷家遭到抄家,傅聪的书信只剩下残余的几通,文章中大部分为傅雷对傅聪写的书信,可能为此成为是“傅雷家书”吧。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书信,还是傅雷和傅聪交流艺术的平台,处处可见深厚的艺术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即使相隔万里,依然不减。家书中最常见到的,还
-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2016-10-26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一) 《愤怒的葡萄》是约翰·斯坦贝克所着。这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一部激励无数人民的伟大作品。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崩溃时代,一大群中西部的农民忍痛离弃家园,像逃难一样往西迁移到加州追寻较好的生活。现实虽不如理想,但他们并不放弃希望。 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是汤姆的母亲。在她丈夫的眼里,她的个性非常温驯,但是在一次的车子抛锚中,她毅然决然地要留下来修理车子,为的是不希望拆散全家人,这不正是和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团圆”的观念一样?最让我敬佩的莫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