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山涉水去上学观后感2018-11-29
翻山涉水去上学观后感 文/汪娇 来上大学之前的我们,每个人都怀揣着梦想。而当处于大学这样安逸舒适的环境中时,发现自己已经进逐渐迷失,离最初的自己越来越遥远。看完这个视频,感触颇深。如今的我们衣食无忧,不用像视频中的孩子一样担心温饱问题;如今的我们,交通便利,也不用担心因赶路太久而迟到,跟不上大家的学习进度;
-
《生死缉毒》观后感2018-11-29
《生死缉毒》观后感 文/向上的 《生死缉毒》是以缉毒英雄吴光林为创作原型, 由著名导演张建栋编剧兼导演,侯勇主演,用饱满的笔调刻画出工作在我国缉毒一线的刑警既艰苦又危险的工作生活状态。 整部影片以吴光林和队友们堵截大毒枭马文东为故事线索,讲述了缉毒刑警在武器装备简单,
-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2018-11-29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文/王薪茹 闪闪的红星是一部军事电影,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下电影的内容吧! 这一天星期三,老师要让我们看一部电影,名叫“闪闪的红星。” 我一听,就想:闪闪的红星应该是以前八路军帽子上的红星吧!这时,老师说:“开始播放闪闪的红星。” 我目不转睛的看着,
-
《中山国》观后感2018-11-29
《中山国》观后感 文/孙丽娜 “中山一梦醉千年,岁月如流卷苍烟。青锋出剑血滴尽,狂飙铁骑泪光黯。” 观看了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山国》后,作为中山国遗址上的平山人,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中山国英雄们那一颗颗血淋淋的滚烫的赤子之心,在残垣断壁的家园,在烽烟滚滚的战场燃烧着,跳跃着。
-
游子乡情 赤子情怀——《陌上花开》读后感2018-11-29
游子乡情 赤子情怀——《陌上花开》读后感 文/张春英 《陌上花开》是一本真挚朴实的散文集,她犹如盛开在田间地头的野花,扎根在乡间肥沃的土地上,在风吹雨打中倔强地生长、绽放,这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作者黄春燕的写照。 一位只有初中学历的女子,凭着一份追逐人生梦想的美好愿望,背井离乡来到经济特区深圳打工,
-
《老子今注今译》读后感2018-11-29
《老子今注今译》读后感 文/方俊科 一次偶然的阅读接触到了《道德经》的思想,一句很喜欢的话语更加增强想要去阅读的兴趣。《道德经》第七章讲“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说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且久远,是因为天地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滋润万物,所以天长地久。
-
《三十三年梦》读后感2018-11-29
《三十三年梦》读后感 文/巴拉巴拉 《三十三年梦》这本书,原本是计划用旅游参考书的,但是一开头作者就直接跟你说了此路不通。几十年间,去了京都33次,任谁都会以为她是个日本/京都通了吧?看完之后也幻灭了,她直接说了对日本,京都乃至佛教的历史,典故,人文种种,并不熟悉且不感兴趣。-大写的服字。
-
《伤风败俗文化史》读后感2018-11-29
《伤风败俗文化史》读后感 文/沙漠妖姬 作者是罗伯.埃文斯 Robert Evans,搞笑网站主编。文章不出则已,一出便有年平均六千四百万的点击率,而其中爆笑的启示原因,比如酒是怎么来的,咖啡是怎么演变出来的,闻名遐迩的巨石阵在远古时期竟然是一种药。
-
《清醒思考的艺术》读后感2018-11-29
《清醒思考的艺术》读后感 文/段鑫 最近读到《清醒思考的艺术》,惊讶于作者对于问题分析的理性深刻,好像就是在说千万个我们生活中常常迷惑的现象,却又能实实在在的剖析根本,对我而言,醍醐灌顶大概就是这个感觉了吧。 如果说,很多批判性思维的书籍在教会我们如何识别和避免生活中的各种谬误,
-
读《禾花》有感2018-11-29
读《禾花》有感 文/王小兰 这个暑假,我除了做完了暑假作业外,我还读了一些课外书,其中《禾花》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最深。 《禾花》这本书讲的是一对勇敢坚韧、自立自强的姐弟——禾花和谷米。他们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大山中,在那个小山村里他们姐弟俩备受小伙伴的欺凌,大家都不愿与他们玩耍,甚至不愿挨近他们。
-
《小脚与西服》读后感——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2018-11-29
《小脚与西服》读后感——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文/范小米 最近跟着一个读书群在读张邦梅的《小脚与西服》,里面写了张幼仪对于她和徐志摩婚姻的回忆。关于徐志摩的爱情,传说很多,有一部电视剧叫《人间四月天》,讲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爱情。因为看了书,就很想看看电视剧,
-
《慢煮生活》读后感2018-11-29
《慢煮生活》读后感 文/沧州分行团委 闲暇之余有幸拜读了《慢煮生活》这本书,书中作者文笔朴实无华、心境怡然自得,读后洗涤了我的心灵,升华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勤勤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
《第11根红布条》读后感2018-11-29
《第11根红布条》读后感 文/徐子琦 半个月前,我读了曹文轩老先生的一篇文章《第11根红布条》,读完这本书后,书中的情节便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有一个满脸麻子的人——麻子爷爷,他年迈体衰,对人冷漠,性格十分古怪,没人愿意与他交往,因此麻子爷爷被所有的人忘记,这属于正常的事情。
-
《唤醒心中的巨人》读后感2018-11-29
《唤醒心中的巨人》读后感 文/乔赛装饰 这本书是美国著名《成功》杂志创始人——奥里森马登博士写的。 在《唤醒心中的巨人》这本书中,主要通过了几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我们如何挖掘酣睡于生命之中的巨大潜力,成就一个伟大的巨人。是的,无限的生命力量不会轻易地释放出来,也不会钟情于所有的人。
-
《双面猎犬》读后感2018-11-29
《双面猎犬》读后感 文/周重霖 这本书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所写,它的主人公白眉儿是身体里有一半狗血和一半豺血的怪胎。我现在就给大家讲一讲它的故事。 白眉儿刚出生就没有了父母,可是它刚两岁就和豺王夏索尔一样高大,但是夏索尔却让它当“服役繁重”的苦豺,还把它赶出了豺群让它去外面流浪。
-
《区块链》读后感2018-11-29
《区块链》读后感 文/半盏 前言 好了,只对书里感兴趣和有波动的地方做一些感想。希望和大家分享。 上本书《失控》了解了去中心化然后对区块链有了浓浓的兴趣想深入了解,然后才有了这本书的读后感。早在14年就有人跟我说区块链,那时候我还是个只在电商里摸爬滚打的小运营。
-
《猫武士》读后感2018-11-29
《猫武士》读后感 文/邓炫妤 我读过很多书,有神奇科幻的《哈利?波特》,有古色古香的《红楼梦》,有诡异又充满深情的《嫌疑人X的献身》,还有童真童趣的《好心眼巨人》……但我最喜欢的一本,莫属有着“英国沈石溪”之称的《猫武士》了。
-
《乡土中国》读后感2018-11-29
《乡土中国》读后感 文/居安 最近读了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利用晚上入睡前的时间,本来是要养睡意,哪想这本书有瘾。可能和自己农村生活经验相关,书中描写的人情世故就像自己小时候生活的场景,分析这背后的原因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也处处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费孝通先生写这本书,
-
《学习之道》读后感2018-11-29
《学习之道》读后感 文/千慕白 这本书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首先要有学习兴趣。 当我们对一件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我们就会从内心中有热爱和需求! 其次,当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去触碰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就会碰到阻碍,有的选择知难而退,有的一往无前,要改变你的本能反应,
-
《工匠精神》读后感2018-11-29
《工匠精神》读后感 文/刘萍 什么是工匠?什么又是工匠精神?所谓的工匠,都是有技艺专长的人。他们精益求精,对产品追求极致的完美,对质量严苛的要求,坚持,敬业,毕生只专注一件事,将其作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这就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一天又一天的工作中修行积累和修炼而成的。在工匠的心中,工作就是一种修行。
-
《直面教育与生命的悲情》读后感2018-11-29
《直面教育与生命的悲情》读后感 文/张秋芳 在《直面教育与生命的悲情》一文中,我读到“德国教育家洪堡在一百多年前做了两件有深刻影响的事,一个就是极大地提高教师的工资,结果使得优秀的人才大量涌向学校;一个是实行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免费教育。德国,哪怕经过两次世界大战,
-
《中国国家地理特刊:第三极》读后感2018-11-29
《中国国家地理特刊:第三极》读后感 文/赵若彤 或许“第三极”这个概念太过于陌生,它是相较于南极和北极之外,对于人类生产活动影响最大的部分,一位名叫符加雷的作者在他的文章《高峰红日照天下》中曾写道:“撑天的柱,登天的梯,向着人类挑战的地球——第三极!”第三极给人一种苍远,
-
柯灵《乡土情结》读后感2018-11-28
柯灵《乡土情结》读后感 文/武骁 作为一个中学生,人生历程太短、太近,无论时空上都远未离开过自己的故乡,柯灵文字里面所传达出来的那种故乡情愫,也远非我所能完全体悟。但是,美的文字,美的情感,美的赏读感受,却是无关阅历,只在乎人心的,不是吗? 跳跃灵动的文字、修辞、技巧、结构,仿佛是那地板,
-
《赵亚夫》观后感2018-11-28
《赵亚夫》观后感 文/洪永秀 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广大党员学习榜样、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集团党委的组织下,市政公司党支部全体党员集体观看了优秀主旋律影片《赵亚夫》。 电影讲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赵亚夫同志扎根农村的不平凡事迹。
-
任弼时纪念馆观后感2018-11-28
任弼时纪念馆观后感 文/舒艺 黄琪容 回顾任弼时的一生,正如叶剑英在追悼任弼时时所评价的:“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走着漫长的艰苦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 今天,有幸能够参观任弼时先生纪念馆,在参观纪念馆之前,我只知道任弼时这个人是谁,却不曾了解。怀揣着一份新鲜感与敬畏感,踏上了前往汨罗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