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明园的读后感100字2017-02-27
圆明园的读后感100字(一)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无比的愤怒! 这些可恶的英法联军,把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烧成了一片灰烬。 要知道,圆明园可是我国着名的皇家园林,占地面积约三百五十多公顷,花了一百五十多年建成。多少代人民花了这么长时间建成,多么辛苦,这可是他们辛苦劳动的成果,智慧的结晶啊! 这帮强盗,横行霸道,无所不为,闻名世界的文化宝库就这样毁于一旦!...
-
读课外书读后感2017-02-27
读课外书读后感(一) 我读了《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以后,愚公的那种不怕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执着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 愚公—一位九十高龄的老人,他的家就住在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的后面,这两座大山阻碍着愚公和全家人的出行。有一天,愚公和全家人决定要把这两座大山铲平,开出一条通往外界的平坦大道来。 这件事让一个名叫智叟的老人知道了。他劝愚公说﹕“不要异想天开了,你都一大把年纪了,能搬运多少泥石呢?何况这么高的两座山呢。”愚公答道﹕“我挖不了,还有我的儿子;
-
读课外书的读后感2017-02-27
读课外书的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一本很有趣的书,书名叫做《马小跳》。 这本书是杨红樱阿姨写的,她是一位非常着名的作家,她写的书最多的都是关于我们小学生的,我非常喜欢。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马小跳,是一个非常可爱的淘气包。他有三个铁哥们,分别是:说十句话有九句都是废话的“废话大王”毛超,肥的走路像企鹅的唐飞,还有就是喜欢和汽车赛跑的张达。其实我也很喜欢和路上的汽车赛跑。可我总是很难跑过汽车。...
-
看一本好书读后感2017-02-27
看一本好书读后感(一) 今年寒假,我读了美国着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我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一定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渔夫,在一次单身出海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却拉不上来。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弃。后来又因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弃,最终突出重围,将大鱼带回了渔港,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
-
狼牙山武壮士读后感2017-02-27
狼牙山武壮士读后感(一)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许许多多、有趣的课文,可是令我感受最深刻的还要说起《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篇课文了。 当我阅读了这篇课文后,我的心中便像五味杂陈一般,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受。 这篇文章叙述了1941年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顽强的与敌人做斗争。而且,五位英雄还胜利的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紧急转移的任务,这个任务是艰巨的、是困苦的,但五位英雄毫不畏惧,还是光荣的完成了。然而,在弹尽粮绝,马上就要被敌人俘虏时,五壮士毅然跳崖,以身殉国。真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啊!...
-
西游记的读后感400字2017-02-27
西游记的读后感400字(一)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它栩栩如生的描写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人物形象:爱抱打不平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生性豁达的沙僧:济世为怀的唐僧:行善济贫的观音:法力无边的如来佛祖: 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孙悟空,它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人,它敢作敢当,敢爱敢恨,又不失机灵可爱,我可喜欢他了! 《西游记》中,唐僧,取经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艰辛,都勇敢面对,执着!孙悟空,成佛路上无论碰见怎样的妖怪,都毫不手软,不会对妖怪留情,就算失败也不放弃,坚定!沙僧,无论担子怎样的沉重,都任劳任怨
-
巴金家读后感2000字2017-02-27
巴金家读后感2000字(一) 家是什么?家是王维《杂诗》中“来日绮床前,寒梅着花未”的那朵寒梅;家是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轮明月;家是马致远《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九曲回肠;家是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缕缕愁思;家是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那撩人的夜曲;家是张继《枫桥夜泊》中“姑苏城
-
读后感不少于1000字2017-02-27
读后感不少于1000字(一) 读《童年》,是高尔基写的一部小说《童年》。这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家童年的成长经历,描绘了19世纪末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画面。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逐渐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
-
渔夫和金鱼读后感2017-02-27
渔夫和金鱼读后感(一) 这一本书是教育人不要贪婪、要知足的一本书。 书里的主人公有金鱼、渔夫、老太婆。渔夫去海边捞鱼的时候,捞到了一条不平凡的金鱼,金鱼说如果放了它,它就满足渔夫的一个心愿,渔夫拒绝了,把它放回了海里。回家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太婆,不料老太婆熊了他一顿,并说让他回去跟金鱼说,她要一个好木盆,渔夫就去了,金鱼答应了他。回家后,老太婆又说他了一顿,说让他去,去跟小金鱼说,她要一个好木屋,小金鱼又答应了他。但老太婆还不满足,让他再回去跟金鱼说,她要当贵妇人,渔夫又去了,渔夫去的时候,浪花越
-
高中语文课本读后感2017-02-27
高中语文课本读后感(一) 贝多芬是一个举世闻名的音乐家,也是我打儿小就开始崇拜的钢琴家。我崇拜贝多芬并不是因为他弹琴的技术,而是因为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 自从他的耳朵聋了之后,他还是没有放弃他对艺术的追求,而是在艺术——这条崎岖的山路上努力拼搏,最终达到了光辉的顶点。所以当我读完《贝多芬》这篇文章时,不由得激起我对贝多芬的敬佩之情。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在乡下的一间简陋的旅店中,贝多芬由于练琴太久,手都发烫了,需要用冷水冷却,但由于水花溅到了木制地板上,滴到了一位正在楼下休息
-
亚瑟王之死读后感2017-02-27
亚瑟王之死读后感(一) 《亚瑟王之死》一书中,描写亚瑟王的内容其实并不太多,而主要是说了圆桌骑士,其中兰斯洛特和特里斯坦骑士的事迹最多。兰斯洛特是天下最优秀的骑士,一直为亚瑟王效力,却与王后斯混,兰斯洛特的不忠,不仅没有被作者突出,甚至他和王后的爱情还被作者赞美,而被他们蒙在谷中的亚瑟王,就像一个小丑一样,到最后亚瑟王与兰斯洛特反目时,兰斯洛特还拒不承认,这不仅是“不忠”了,没气概的亚瑟王最后竟然后悔和兰斯洛特开战,还以为自己冤枉了他,真是可笑之极。兰斯洛特表面上是完美的骑士
-
童年读后感初一水平2017-02-27
童年读后感初一水平(一) 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童年,拥有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童年中有快乐,有幸福。童年是美好的。翻开高尔基的《童年》,我的心情随着一行行的文字而忽起忽落。 阿廖沙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在3岁时便失去了父亲,随着母亲去投奔外祖父。由此,阿廖沙黑暗的生活开始了。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是他的脾气十分暴躁,动不动就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然而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贪婪、残忍、愚昧。在这个小市民的家庭里,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整日为争夺财产争吵、斗殴…
-
寻乌调查读后感2017-02-27
寻乌调查读后感 因我老师胡靖先生推荐,我仔细地把毛主席的《寻乌调查》阅读完,受益良多。 《寻乌调查》是毛主席于1931年对寻乌调查所作的调查报告,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工作人员的介绍,第二部分是报告主要内容,共四章。《寻乌调查》的报告内容非常详尽透彻,将寻乌的政治区划、地理交通、商业活动、土地关系、土地斗争等情况,通过大量的深入调查,将收集到的内容,通过分类梳理全面的记录成文,字词简洁易懂,部分词句直接谐音寻乌方言,读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
实践论读后感800字2017-02-27
实践论读后感800字(一) 毛泽东的《实践论》,对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剖析得非常透彻,是在马克思哲学的基础上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论述。 中国有个"闭门造车"的成语,比喻做事不考虑客观情况,脱离实际。至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闭门造车",则是形容不顾实际,也不吸取别人的经验,一味主观地杜撰瞎造的意思,好比关起门来在家里制造车子,而完全不考虑门外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结果就不合规格,不能适用。...
-
小学五年级优秀读后感2017-02-27
小学五年级优秀读后感(一) 读完《埃米尔擒贼记》后,我感觉埃米尔很勇敢并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还有古斯拉夫,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小男孩。 《埃米尔擒贼记》讲了这么一件事:埃米尔想去住在柏林的外婆家玩一个星期,他上了火车后,遇上一个戴硬边帽的人。这个人偷了他的钱。埃米尔一路跟着小偷下了车,他勇敢地面对,经过一次次斗争,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把小偷逮住了。 我想,我们生活中什么事情也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
消防安全知识读后感2017-02-25
消防安全知识读后感(一) 通过对消防法规和消防知识的学习,对消防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懂得了一些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消防安全治理应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消防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火灾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这就是因为没有把防范火灾的工作放在第一位所导致的,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于泰山,至今天仍是消防安全治理的主旨所在。而做好
-
感悟母爱的读后感2017-02-25
感悟母爱的读后感(一) 《母爱》是一篇意义深刻的文章,它主要讲了在一个极度缺水的地区,一头牛渴急了,来到公路上,拦住了运水车的去路。驾驶员和牛的主人都来驱赶它,但老牛还是僵持着,人们被它感动了,把水给了它。但令人吃惊的是,它并没有急着喝水,而是把水让给了自己的孩子,然后它们一起往回走去。 母爱是无私的,母亲会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一切,即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能让孩子渴着,饿着,不只是人,动物也一样,它们也会同样关爱自己的孩子。...
-
巴金家读后感3000字2017-02-25
巴金家读后感3000字(一) 记得以前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不可抗力,它就是合约里唯一一条也是永远都会存在的那一条无人可以更改的霸王条款。”我一直不相信这句话,甚至是不同意的。我始终坚信着:生活是可以靠人来改变的,人是可以做生活的主人的,因为“人定胜天。” 《家》这本小说以五四运动浪潮波及到的滞塞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的描述了高公关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分化
-
高中语文读本读后感2017-02-25
高中语文读本读后感(一) 一部经典的爱情故事,一段离奇的感情经历,一个耐人寻味的悲苦结局,这是我读了几遍《飘》之后的大体感受。 有人讨厌斯嘉丽,讨厌她的自私,孤傲与虚荣,讨厌她抢走妹妹的丈夫,讨厌她看不起贫苦的农民,讨厌她为了钱可以不顾一切的丑陋姿态。但我并不讨厌她,事实上,她令我不得不敬佩她。我佩服她的坚强勇敢,佩服她对土地的执着,佩服她能在那种环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干活,佩服她能不顾社会上的言论而开创自己的事业。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来,当她面对困难时,她选择迎接,当她面对责任时,她选择
-
黛玉之死读后感2017-02-25
黛玉之死读后感 在此之前,我将旧版《红楼梦》看过许多次,然而每次都有不同的感伤。尤为悲剧的便是《黛玉之死》,幼年看红楼,只叹金璧辉煌却在弹指间湮没;少年看红楼,可悲宝黛爱情之悲伤。 每每看红楼、读红楼,颇有感伤。记得去年红楼重梦,于此十分期待,但当看到《新红楼》中浮夸的建筑,怪异的妆束,满心的期待只剩半数。可是考虑但为了表达出不同的艺术也就不再多想。然而,今天终于把长达50集的《新红楼梦》看完了,让我看到一个不同于之前的金陵梦。看到新版黛玉死时,我有些诧异,有些不可思议,只是觉得对于黛玉的死太过香
-
杜甫传记读后感2017-02-25
杜甫传记读后感(一) 这篇传记展现的杜甫生命中的一个片段,如同一首苦难而又壮美的歌。 这篇传记是诗人写诗人,作者冯至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 本书创作追求忠于史实,所有描写都有史实作为根据。但又不作烦琐考据。作品所展现的杜甫形象生动,性格心理 发掘很深入,作品达到了艺术性与文学性的完美结合,是一部传记文学的佳作。 长安十年 杜甫35岁时(746)也到了长安,但他的眼光并没有局限在这些耀人眼目的事物上;他在这些事物外看到统治集团腐朽和人民的疾苦。在长安一住十年,他得到的并不是显耀的官职,而是对现实的认
-
英雄人物故事读后感2017-02-25
英雄人物故事读后感(一) 奶奶给我买了一本《英雄人物故事》,我每天睡觉前都要看一看,其中江姐的故事是我最喜欢的一篇。江姐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她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和豪迈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故事叙述的是只有十岁的江姐为了生活被迫去做工,由于她身材天生矮小,够不到高大的机器,只能坐在特制的高凳上,稍有疏忽就要遭到工头皮鞭的抽打。江姐十九岁那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豺狼,他们用尽了各种酷刑,也不能动摇江姐的革命意志。敌人用特制的四楞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间,双手紧握
-
高中语文读后感2017-02-25
高中语文读后感(一)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呐喊》是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本经典小说集,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品,可以说它是中国的名着,也是世界的名着,书中收集了许多我们所熟悉、津津乐道的文章,例如有《故乡》,《药》,《孔乙己》等等鲁迅先生的名作。 《藤野先生》一文是中鲁迅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即在日本的首都东京留学时,所看到和听到当时一幕幕中国人民的麻木不仁景象为背景,文中较大篇幅叙写了他的老师藤野先生如何的一丝不苟和对先生的欣赏,只是在鲁迅先生看来:学医只能医治身体上的疾病,而思想精神上的疾病不是医学所
-
有关母爱的读后感2017-02-25
有关母爱的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母爱》这篇文章,它讲述了一头老牛倔强地拦路索水,最后竟然被主人打得皮开肉绽,以此来换水给小牛喝。读后不禁使我陷入了思索――这样的母爱难道还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吗? 作为子女,我们常常感受到父母的爱,享受着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索取的是那样的理所当然。接受的是那样的心安理得。 读完这则故事,我感慨万分。是啊!爱孩子、为了孩子,不管是动物还是我们人类,每一位母亲都是这样。然而,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是永远不能平衡的,毕竟我们对父母付出的实在太少了,但父母对我们仍是满怀
-
小学生城南旧事读后感2017-02-25
小学生城南旧事读后感(一) 这个暑假里,我看了《城南旧事》这本令我难忘的好书,它是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通过英子稚嫩的双眼看清了身边人们的喜怒哀乐,它可以视为是作者林海音的代表作品。 这本书主要描写的是主人公英子7-13岁时发生的事,作者用极其丰富的好词进行刻画,让我们读的人看到了北京当时的历史面貌,作者描写的事件也令人深省,在这么一部很有文采的小说里,我最喜欢的是英子结交秀贞并帮她找到女儿的片段,可是最后她们却被火车压死了,这是我所没有预料的,我的心里一下子从高峰跌到了谷底。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