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讲论语读后感(一)
两千多年前,孔夫子生当乱世,各种社会矛盾暴露无遗,周天子管不了众诸侯,天下成群龙无首之势,各个小诸侯爱怎么干就怎么干;人才流动于国际之间,思想争鸣,群雄争霸,人人自危,是个民生涂炭而思想学术蔚为繁盛的奇怪时代。孔子好学深思,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四处奔走,推行他的政治理想。对于当时的天下大势究竟应该往何处去,他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但很可惜那只是他“理想之世界”,如同黑格尔所言之“合理的必然存在”,而真正的历史大势却是另一番走向,是武力统一了天下,西秦并诸侯为一,上演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一“现实之世界”。孔子若寿命足够长,看到这身后之事,或许会修正一下他的学说也未可知。但孔子所言者,乃是利天下万民之“道”,而秦吞六国,依赖的是霸王之“术”,所以老孔也许必将考虑的是如何与时俱进,在新形势下谋划新措施,在“秦”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来发扬广大他的政治理想吧。孔子被孟子称作“圣之时者也”,也就是善于与时变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意思。
孔子的许多思想其实体现在他所修订的书中,《论语》是个例外。这本语录体的经典历两千年而不衰,除了汉武帝董仲舒的功劳之外,也是这本书的魅力巨大,回答了许多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人生抉择问题问题,无论他们身份如何,虽然,这本书更多是给统治者和读书人看的。
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内圣外王,北师大于丹教授就如何内圣一事,借论语之名,讲了许多自己的看法——有些也很难说就是伊的看法——,这其实并不是论语真实的面目,甚至连“于丹的论语”也不是,而是于教授的思想碎片,挑几个孔子的语录,嫁接而成,用的是三十六计里面的借尸还魂之计。
书归正传,广播局领导要求大家看于丹教授的讲座,非常英明,看后确实有收获,记住了不少小故事,还有寓言和传说等等。于丹老师的特点是类似于中国画的布局法,谁也不挨着谁,把一些众所周知的道理作为新发现郑重其事的讲上一遍,被称作“励志凉拌”。而有些真的道理,需要真见功夫时她却没能讲透。
但我确实深受教益,首先佩服于教授的勇气,充分证明了大学毕业时候我老师的教诲——参与就是机会,表现就是能力——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和巨大现实意义。其次,在于丹老师讲三十而立之时,她老人家半生不熟的讲解也让我豁然开朗。以前看到别人做片子,拍的素材明显不够,事情也没能具体弄清楚,都以为他要继续再拍摄了解采访之时,人家片子开始播出了,真是跨越式发展啊。当时甚觉不解,客户没瞎眼吧,都是县里的精英啊;是人家看出来不说吗,人家下次还是找这次做片子的人,得渠道者得天下啊。于丹老师让我明白,这就是当今时代的主流精神。有机会就要去做,其他的不要管。如同耐克的那句着名广告语justdoit!连学术上的事情都能迷迷糊糊过去,其它又算什么呢?
于丹老师说三十而立,是要在内心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才能不忧不惧。但在这个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剧烈变革时代,能够“立”得下来又谈何容易!能够强大到对抗得了时代精神的人到底是少之又少,更多则如我辈,被时代裹挟而前,身不由己。德国诗人席勒说,谁不具备时代精神,谁就会遭受这个时代的所有不幸。每当看到这句话,不少人都会有“不幸被言中”的无奈之感。
前文说过,儒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当是内圣外王,于丹讲论语讲的内圣,是一个人如何面对他的心理修养问题。这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是很必要的,因为他们的外王已经足够强大了,或者需要让内圣的东西洗礼一番。而且以他们的境界,也会在一些小故事上玩味出大道理来。但我们需要更多的或许是外王的东西,那就是如何在这个时代去做好我们的事情。在这个变化急剧的背景下不落人后,能抢得先机而作而行,而获取到成果,而发挥出价值。很遗憾,这些东西都不是于丹老师所关心的。
百年之后,或者在几十年十几年之后,后人研究现代的我们之时,于丹讲论语胡须会成为一个有意思的个案。与老师教会了我们许多东西,但我耳旁回响更多的,还是局里面惟一一位在电视业务上让我无限憧憬的做片高手的话,八个大字,叫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他对我说时,手上做了一个数钱的动作,意味深长地说道,发展才是硬道理啊。
这是个绝对的真理,谁也无法回避,谁也无法绕过。时代需要什么,咱就亮出来什么招式,管他是玉女心经还是九阴白骨爪。单位需要咱哪方面能力,咱就抓紧修炼,多做贡献,做单位里最可爱的人。
先在外王的层面上立住,再追求于丹老师所阐述的内圣层面上的三十而立吧。因为,所有那些能让我们变得软弱可欺的东西,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最可怕的敌人。
于丹讲论语读后感(二)
自古就有一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于这种说法以前也只是听说而已。当从电视上看到于丹讲《论语》时,立刻被她那浅显而又富有哲理的语言所吸引。电视上的讲座几乎完整的看了下来,随后又买来书仔细地阅读。之后才知道,平时常常用以提醒学生的几句“格言”原来是出自《论语》,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于丹通过白语化的语言,用许多浅显的故事,而使《论语》变得懂俗易懂,看起来很朴素的语言,但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更简单的说:它告诉我们的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处处不合时宜,让每个人都难免会感到有缺憾事和不如意感,也许我们无力去改变事实,而通过《论语》的解读,可以改变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难,如何在工作中把这种缺憾转化为动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实。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因为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内心的完善,合乎大道的追求,比你要求这个社会应该如何如何,要求别人应该怎样怎样,都要重要的得多。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还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在《论语》中孔子谈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定力与信念。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的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吾与点也!”的故事所阐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也如此,从身边朋友的身上也可以直接的反映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的朋友如一本好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让你接触到外面的精彩。孔子说,这个世界上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有三种,即所谓“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谅、友多闻。
无论是孔子的《论语》还是于丹的读后感,都说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与内心。(www.5a.net)如果一个人在当今的社会中,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是极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自己的内心选择能力强大,明白如何取舍,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对别人就会厚道一点,平时大家老说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窝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因此只有给予才会带给你最终的欢愉,不是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嘛!做人无论成功与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度。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它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着我们的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我想无论是古贤圣人还是于丹所想表达的意义在于,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让后世的子孙一一去实践,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这大概就是《于丹论语读后感》所给予我们的终极意义吧!
于丹讲论语读后感(三)
一直对中国文化中动辄扯出的“神圣”一词心存疑惑,甚至于只是把他们当作一组一起使用的字词,而不加以辨析。
可当我看到于丹所说的“神于天,圣于地”时,我才恍然惊觉,这原来“神圣”可以这么理解:神是接近天空的,遥遥远望,缠绕
相关文章:
中华诵国学经典读后感10-08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10-08
中华魂读后感2000字10-08
中华典故故事读后感10-08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10-08
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10-08
中国石拱桥读后感10-08
中国合伙人读后感10-08
中国梦读后感400字10-08
中国合伙人电影读后感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