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

时间:2014-09-17 15:52:00 5A范文网 浏览: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一)

  《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共十篇。前七篇记述了作者的童年生活,是了解少年鲁迅极为难得的材料;后三篇作者追忆了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及回国后的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追求真理的人生轨迹。

  初读此书,说实话,我也不是很读得懂。就连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也是学得似懂非懂的。我甚至觉得:鲁迅的这些文章,看起来简直就是象在跟你聊天似的,哪算得上什么名着?后来多读了几遍,我懂得了,不要把这样的名着当作美文,其实,这本书的文章看似“聊天”也正是鲁迅的文字魅力所在。它看上去很朴实,甚至比较口语化,但为什么却能够深深地吸引人呢?就是因为这样的朴实,让人感觉很亲切,就象他站在你面前跟你诉说着什么似的,“说”到兴奋处,文字又会变得非常热烈,这就让人能够从中品味和感受鲁迅的点点滴滴。郁达夫是这样形容鲁迅的文字的:“鲁迅的文体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不错,这个特点在《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中表现得一览无遗。一开头,便以“寻咒”从侧面点出中心,接下来便诉说了一段他童年的一段故事。其实,鲁迅先生是话中有话啊,他借着说童年看《二十四孝图》的事情,其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即对儿童的不重视。儿童都读不到他们应该读的书,而人们却熟视无睹,视而不见,这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吗?然而我又想到了现在,现在的有些孩子们别说爱读书,他们根本不想读书,不想学习。再看看那时侯的孩子们,他们渴望读书却没有书读,而现在我们有书读却不愿读,这难道不是一个令人悲哀的现象吗?

  《朝花夕拾》中那几篇描写人的文章,我是比较喜欢的。首先,这些文章的内容比较吸引我——因为我喜欢看到各色各样的人,再加上鲁迅那种轻松而生动的语言,读着读着,你仿佛就可以看到那个人似乎站在你面前一样。比如《阿长与<山海经>》,描写的是鲁迅家的保姆阿长。文章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旧时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有人比喻这篇文章是鲁迅从记忆土壤中培育出的一朵异常鲜美的“朝花”。的确,对于这个妇女,鲁迅不但没有避讳写出她的美与丑,反而是怀着真挚的感情怀念她的一切。不论鲁迅对她是佩服、厌烦、喜欢或是讨厌,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的感情。而且我还发现,这个“长妈妈”跟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的“孔乙己”很相似,同是旧中国的人民,遭遇也差不多,比如他们的名字,都是已经被人遗忘了的,而外号也是随便起的。可悲的人啊!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我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学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鲁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激情。我家附近有一大片荒地,杂草丛生。小时侯,总爱和小伙伴们一起去那里玩耍,捉迷藏,享受和煦的阳光,舒爽的清风,还有那些被我蹂躏的野花,使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自由自在。而如今,荒地上造起了住宅楼,我和伙伴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努力着,感受不了大自然,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旧热爱自然,向往自由。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使我在读过文章后有了这么多感动。

  童年已渐渐远去,留下的只是那些琐碎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以下那个不同的年代的童年之梦,体验一下那时鲁迅的美好童年。


  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二)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布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忽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重,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布满激情。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安闲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曾几何时,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天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纷纷挠挠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做着甜美的童年之梦。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属市郊,四周有一大片田野,(www.5a.net)小时候,总去那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小时候,天天一吃完饭嘴都不擦就去邻家串门子,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时不时还跌进泥坑变出个“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就把花藏在树洞里,一会儿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们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然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使我在读过文章后有了这么多感动。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三)

  一直认为,鲁迅也是一副老成而古板的样子,写的文本也是呆板而无味的。大概是受了他某些文的危害罢,自我也成为了“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中的一员了。

  也许是一种微妙的机遇吧,在生日那天,却有人送了一份让我咬牙切齿的礼物,那便是鲁迅的《朝花夕拾》。开始是很生气的,什么个周树人,连生日也要呈现!出于斗气吧,将书扔到了书桌上,不去理睬。时间久了,某天无聊时偶然了解了一本崭新的书,出于无聊得闷得慌,便翻开了依旧散发着书墨香的书,不经意的动作,却颠覆了一直以来对鲁迅的理解……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流失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原来,呆板的鲁迅,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小孩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小孩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那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群众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从书卷里散透出来的天真烂漫,。着实让我吓了一跳,不经意间似乎把我也传染了,看来,老师们所说的他所拥有的魔力确乎是存在的吧。他用1个还是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发了我的共鸣。

  PRO医师说过:要看1个人是不是会写文本,最首要还是要看他的文本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经说过:仅有感情才能把文本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他的一切话语即使平淡朴质,但是炽热的感情却

相关文章:

面朝大海读后感09-18

面粉娃娃读后感400字09-18

秘密花园读后感450字09-18

秘密读后感09-18

梦的解析读后感09-18

孟子名言读后感09-18

孟子读后感800字09-18

孟尝君列传读后感09-18

孟母三迁读后感09-18

孟尝君传读后感09-18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