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每一个孩子读后感(一)
最近,我读了陈之华的《成就每一个孩子》这本书,和以往读书的感受不同。最突兀的感受就是作者多次对比芬兰与台湾教育,提到了台湾教育的短处。因为反复看到这样的句子,所以,激起了我爱家乡的情感。我觉得教育教学方面,我们以一种比较好的趋势在发展。
不同的人看问题,会有不同的体会。我们不能以作者的否定,而全面否定。读了作者的文章,以下几点,我觉得触动依然很大。我就摘录这本书中的几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在芬兰,任何一门课程,不管是一本书的阅读或者是给孩子的作业,都有待孩子去思索与拒绝,所以,芬兰的老师总是重质而不重量。”我担任一、二年级班主任的时候,素质教育改革要求:一、二年级学生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当时,我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够体会到重质不重量的意义。在课堂上,提高课堂效率,是可以实现的。只是,个别的家长会问:“怎么没有写得作业呢?”当时,我的心里会有一些难于表达的矛盾。我只能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孩子们受益,让家长感受到这样不留书写作业的好处。
“奖励不会永远只给最高段的,也会给予扣掉差点后的前三名。”每个孩子都渴望被关注,被奖励,如果总是奖励最好的,那会有多少孩子丧失信心啊!以前,我鼓励孩子关注的面很广,但是这句话,启发我可以用一个更新的角度去奖励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会在奖励的过程中,不断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教育的最根本目的,不是要让孩子受到挫折后知难而退,而是协助鼓励他们找出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让具有个别差异的孩子都知道,自己是可以一点一滴办到的。”上学期参与了几次课题比赛活动,让我感受到现在的教育界,日渐关注教师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的重要性。老师有了这样的意识,相信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受益。尽管我如今是一位科学教师,我在关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也依然重视孩子的成长过程。
“我们贴上最好的作品,也贴上还可以更好的作品!”对于这句话,在实践中,我是这么做的,那时候,我所考虑的是孩子们内心的想法。如果大多数孩子的作品都贴上了,那么一两个孩子的心会是孤单的。读书,总能让人看到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表达方式。同一件事情,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思考。
“透过经常性的教师培训,帮助老师发展与人沟通的技巧,以面对更多元的社会情况、不同的学生。”这次远程培训,我想可以去感受——
“那种因为发现、领悟后而产生的衷心喜悦,才是驱使孩子乐于主动学习的原动力。”作为老师,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会影响到好多的家庭;作为家长,同样也不可忽视小家庭的发展。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影响到的也远不止是他们自己。
“因为照顾婴幼儿和自我管理的各种家庭事务、日常生活等,都是改善效率及增进人际关系的特殊经验,将更为拓展人们对人生的宽阔视野。”从小到大的生活中,虽然参与了很多,我原本以为我曾经辛苦过,原来就是在辛苦的活动中,成长了自我。
另外,书中提到孩子应该多运动,注重沟通、尊重、协作……在今后的工作、育儿过程中,我会细细地去体会。
成就每一个孩子读后感(二)
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一个快餐式的社会。我们好像都等不及让事情自然发生。但是不管其他的事情是怎样的,孩子的成长是最急不得的。从黑幼龙的《慢养》到我这几天看的陈之华解码芬兰教育《成就每一个孩子》,英国尼尔写的《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让我对于教育有很深的触动。
等待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芬兰的教育中,老师有很好的宽和和耐心。陈女士的大女儿在的时候学着和班上的同学一样开始化妆,(www.5a.net)一开始陈女士也非常着急。“但是老师却对这些并不是非常的在意。他们不会板起面孔训诫孩子,而是从心里面尊重孩子的逐初一渐成长,并且将这些成长时期的身心转变现象,视为孩子的基本人权与成长期应享用的权利。”“经过一段时间后,女儿也开始化淡淡的妆上学。这些不需要被迫在青春与课业中只能择一的北欧孩子,在青春期的自我学习成长之后,深切的了解到念书是为自己而读,一旦选择进入大学,更会认真念书,不会产生长年压抑后的”由你玩四年“,反而会成熟走向更能发展特色的自我形塑之路。”相比较我们,对自己的学生,对自己的孩子,在很多时候并没有真正了解孩子内心的真正的想法就会对孩子大声训斥。或者在需要孩子静下心来思考以后就自己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没有给学生和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己解决问题,而是越俎代庖,自以为是的帮孩子解决了问题。告诉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步骤。慢慢的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夏山学校在1820年开始建校的时候,招收的大部分是问题学生,从四五岁到十七八岁的学生。进入学校后学生可以自由玩耍。没有人强迫你去教室听课。有个别学生在校园里游荡三年也不上课。这些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这些都在夏山切切实实的发生了。当然也并不像我们说的那样,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孩子自有的纪律意识在各方面约束着自己。能允许他随心所欲做的事情只有那些仅影响他自己的事情”。夏山的办学理念是等待孩子发自内心的知道自己确实需要去学习了。那么他会在短短的几年里(14岁之后)去学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然后参加英国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进入某个学院深造,然后再参加高级水平考试最后进入大学。
在有个别的学生的一些恶习没有改变时,在学校的全体会议上,大家会告诉他他的恶习是多么令人讨厌。他只是告诉学生做错了事以及他们的错误行为给别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然后让学生自己取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的行为。这种自省的行为最终产生的效果会非常深刻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让孩子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周围的同学和学校带来的不良的影响。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就会有同理心,和同伴们相处愉快。
孩子们经过夏山学校几年的学习和生活后,都能在后续的学习中很好的把握学习机会。发自内心的主动学习。他们会在各行各业中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艺术,医生,大学教授,木匠,主厨,演员,园艺师,农民,记者……
让我们慢下来,学会等待,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的空间去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尽可能的展示自己的才华。收获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成就每一个孩子读后感(三)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人口550万不到,国土面积3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16人。但它,却拥有全球最均衡、学生成绩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芬兰中学生被“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评价为整体表现全球第一,芬兰的孩子是最具有竞争力的。领跑全球的芬兰,其教育方式却很宽松,从小学一直到初中毕业,学校不会给学生打分,不会让他们留级,不给学生排名次,不硬性规定功课。学生上课时间短,课外没有补习班,包括寒暑假在内的所有假期也没有作业。
陈之华,YolandaChen旅居北欧六年的她,结合芬兰教育的特色“以孩子为中心”,并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女儿的学习历程与体制直接对话——落笔成书《成就每一个孩子——陈之华解码芬兰教育》。书中,写下的是一篇篇热切的观察心得,对照芬兰在教育观念、师资养成、教育方式、机制保障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为我们当下的教育大环境带来更多的提醒与思考。
(一)领跑全球,源于以良好的教育理念及与之匹配的教育行为。
芬兰社会视每一个孩子为珍宝,视孩子的权利为最先,从更人性、更基本的角度思考的孩子的需求。因此,你见不到芬兰的孩子长时间埋首学习,甚至连我们常见的仪式式的教育场面在芬兰都极少发生。他们更关注学生在学校生活的细节,譬如每天充足的阅读时间的保障、社团活动的全方位开展,甚至在体育活动后学生都能梳洗换衣。
芬兰的教育理念与教师坚信:“学习必须靠时间,而不是靠压力。唯有经过适当地吸收和累积,学生才能学到应该学到的。”就拿数学学科来说,芬兰中学生每周学习数学的时数不到三小时,学习期间也从来没有所谓的统一的标准化考试题,也不会以大小考和竞赛来检测学生程度。正是这种在学习中强调“将数学运用与生活才是成功”的理念,让芬兰的数理成绩占了多年全球评比的上风。同时,芬兰教育也更重视学生在学习中能不能理解,以及其思想能不能获得启发。
这些良好的教育理念及与之匹配的教育行为的的体现,是否对我们目前的改革评价、改善教材、改进行为有所启示呢?命题如果总是仅仅停留在浇灌短暂记忆和甄别学生所谓的优劣,那教学永远不会转向深层的消化与融会贯通的了解;教材如果无法打破垄断式的格局,内容设计无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试行推广总
相关文章:
地心历险记读后感09-06
地球之最读后感09-06
论语心得09-06
地球上的星星读后感09-06
地球的故事读后感09-06
地平线读后感09-06
地道战读后感09-06
狄更斯双城记读后感09-06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09-06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