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自发读后感

时间:2014-07-12 15:51:00 5A范文网 浏览: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自动自发读后感(一)

  一口气看完了杨希老师发给我们的自动自发这本书,感觉这本书告诫了进入职场新手做人做事的一些基本准则。对待一本书,不能说完全对,也不能说完全不对,就像马克思说的一样,我们要用辨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社会每一秒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这本书还是给我了相当大的启迪,至少从职场新人来说,受益匪浅。我还是喜欢从文章中找到共鸣的地方,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文章有很多让人深省的话语,不过我还是找几处我最喜欢的句子来阐述下我的心得体会吧。

  有两种人永远无法超越别人:一种是只做别人交代的工作,另一种人是做不好别人交代的工作。诚然,被动的去处理工作上的事物,是永远无法超越别人的,工作给予你薪水,同时也给予你机会,如果你只是看在薪水的份上,被动的接受上级给你的任务,你把自己的工作当成薪水的等价物,永远是看着薪水办事的人,那么自然是无法超越那些勤勤恳恳,主动出击的同事们,我们在抱怨身边的同事薪水涨的比自己快,职位比自己提升的快,看到了外在的东西,却忽视了内在的核心,他们却不知道自己在悠闲的时候,别人却在主动的出击,不仅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还在更高层次上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拘于自己本身的工作范围。而那些连别人交代的事都做不好的人,更不用说超越了,做好自己份内事是工作最基本的一个性质,你连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任务都不能很好的完成,老板如何给你机会,如何给你加薪。所以,作为一个职场新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完成自己份内的事,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的超越。

  不为薪水而工作,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说的人多了,自然也就同化了。不为薪水工作,就现实来讲,是不现实的,每个人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薪水自然是工作的一个最大目的,不过工作固然是为了生机,而比生计更可贵的是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人应该有比薪水更高的目标,打工皇帝黄骏曾经说过,你第十年的工作薪水,可能是你前九年工作薪水总和的十倍,不错,对于刚入职场的我们来说,薪水固然是一个看重的方面,但是比薪水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学到经验,不断的总结和完善自己的工作,工作给你的,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如果你将工作视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经验,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工作的质量决定着生活的质量,无论薪水的高低,我们应该尽心尽力,全力以赴,那么工作才会让你愉悦,生活质量才会提高,我以前就犯过一种错误的认识,觉得第一份工作的薪水高低非常的重要,其实不是,最重要的是,工作给予你一种不断学习的机会和动力,它能让你不断的积累经验,经验就是财富,所以不要计较第一份工作的薪水高低,踏实的做好工作,这才是你应该要得到的。这让我想起了我和父辈这两代人的观点差别,我们知道我们的父辈那时候的学徒学习一门技术,是没有工资的,有可能还是倒给师傅钱,但是他们毫无怨言,因为他们想学好一门手艺,然后靠这门手艺去赚钱养家,而现在的年轻人做学徒,不仅有工资可以拿,而且生活的条件比上代人要好很多,但是他们却抱怨不已。其实暂时的放弃是为了更好的获得。我们在工作的前几年,放弃了自己的私人时间,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放弃了高额的薪水,但是这些,我们可以从十年后全部的补偿回来。所以很多人在入职场的前两年眼高手低,觉得自己被公司压榨的什么都没了,不停的抱怨,不停的跳槽,其实这充分说明了,自己的期望太高,现实却无法满足这种期望。其实我们在工作的前两年,完全可以把期望放低一点,毕竟你刚脱离学校,什么都不懂,也没有工作经验,当你想获得一份高额薪水时,你试想一下,你凭什么能有这么高的薪水呢?

  工作不分贵贱,但是对工作的态度有高低之分,有些人抱怨自己不是公务员,自己不是白领,没有坐在写字楼里面,其实对待工作,完全就像对待朋友一样,把每一个朋友都平等的对待,这样你就会平衡一些了,我们不能看不起自己的工作,一个连自己工作都看不起的人,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怎么可能获得别人的肯定,怎么能得到心灵的满足呢?如果你诚实的劳动和创造,没有人能贬低你的价值,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其实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工作,我们学习了二十多年,却要工作一辈子,工作占到我们生命的五分之三,与同事相处就是一种缘分,与顾客,伙伴见面就是一种乐趣。而成功者是乐于工作的,如果他们停下工作,他们心会不安,所以成功者把工作的情绪传递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接近他们,乐于和他们相处,对待工作,我们要主动出击,有时候工作怠慢了,行动可以让工作节奏变的有条不紊,全力以赴主动的对待自己的工作,不要拖拉。拖拉是一种坏习惯,它最具有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让人变的懒惰,本来今天该完成的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才办,一旦变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那么很难矫正了,对待拖拉,一是要主动出击从,二是心里有一种压力感。拖拉能消磨人的意志,对自己丧失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从而全方位的打倒你。

  对待事情要主动,就是这本书的精髓了,主动是你随时把握机会,展现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和表现,以及拥有“为了完成任务,必要时不惜打破成规”的智慧和判断力。自动自发的做事,同时为你自己的所作所为所为承担责任。主动的人,往往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得到更好的晋升,获得更多的报酬。所以工作上,要主动出击,做人要主动,做事要主动,调动你的一起积极性,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那么机会不向你招手都难。文章还谈到了忠诚问题,当今社会,很少有人一生只从事于一门工作,那么忠诚问题就是一个工作中需要谨慎思考的问题,其实我们喜欢抱怨老板的苛刻,环境的恶劣,同事的狡诈,或者薪水的低廉,但是我们却从来没有想过,我们的工作是老板给的,薪水是老板发的,有些人工作的环境比我们更差,我们只是把自己跟好的方面做比较,却从来不把自己跟坏的方面做比较,人一直往好的方面看,这我不否认,但是我们更加需要的是满足,就是因为我们不满足的欲望太强烈,使得对待忠诚方面,做的不是那么的好。其实你的不忠诚,不仅背叛了你的老板,更加的背叛了你,日本是一个高度忠诚的国家,对待国家,对待工作,日本人做的比我们要好很多,这并不是说我们都不爱国,只是在工作上,日本人喜欢在一种工作中长久的干下去,因为他们的工作教条第一点就是,对待公司要忠诚,所以在工作方面,我们应该多学习一下日本人的工作态度,不管老板如何的克扣你工资,如何的对你不仁慈,记住一点,当你设想没了工作的时候,请想想以前的种种好,每个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员工忠于自己和服从自己,我们作为员工,也应该站在老板的角度想想,毕竟他花钱雇你,是让你完成工作任务,为公司创造财富的。换位思考,是成功者和失败者的一个本质区别,成功人士往往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多方位的看待问题,所以在处理问题时候,要谨慎很多,而失败者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去度量一切,所以当你失败了,请不要抱怨是运气不佳,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你本来就比那些成功者少了很多因素,失败是很正常的。

  对待工作,对待同事,要做到诚实守信,人无信则不立,良好的信誉能给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而以诚相待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砝码。当一个人完全的失去了诚信的时候,那么身边的人都会离你而去,失败是注定的。对待工作,我们要有信誉,对待同事,我们同样也要做到诚实可信,信誉是最基本的道德,如果你连这点都难以做到,那么谁敢雇你,谁想跟你做朋友,谁想给你机会让你晋升……同样对待自己要有自信,我以前是一个没什么自信的人,使得尝试很多事情的时候都不敢,担心完成的不够好,其实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自己的恐惧阻扰着自己的行动,我们要自信的活着,哪怕有一天你确实在众人面前丢了脸,那也不害怕,也没什么,你能出现在其他人面前,就已经证明了你比别人强很多,所以尽情的展现自己的自信,自信会使得一个人更加的有魅力和吸引力。

  最后,我想说说人的韧性,什么是人的韧性?就是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成功面前不得意,在挫折面前不灰心,在恐惧面前不胆怯。一个人如果能经历多种磨练,他就具备了成功的基石,而韧性,是每个新进员工必须要去磨练的一种意志,只有像钢铁那样禁得起高温和敲打,才会抵挡的住各种潜在的不安因素,每个成功的人身上都有这种韧性。所以当你羡慕成功人士的时候,请学习一下他们身上的韧性,因为一个人的品质是很容易模仿的,如果你想获得成功,请从模仿韧性开始,一步步的去接近成功。

  这就是我看自动自发这本书的一些感受,其中还有很多让人思考的哲理,时间原因,就不在详细的罗列。从这本书中,我们学到了一个新员工应该在职场中所具备的基本工作素质,而工作本来就是一个磨练的过程,主动出击,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这样才会得到更多的机会,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制造掉馅饼的机会。


  自动自发读后感(二)

  《自动自发》一书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句、生动鲜活的职场事例,淋漓尽致的讲述了作为一名企业员工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适时调整心态,使员工能够全面挖掘自身的潜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以优异的成绩完成自己的分内工作并赢得老板的赏识。读完《自动自发》一书后,我个人从中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工作之中无小事

  工作作为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生活内容,不仅为我们提供经济来源,同时也让我们从中磨炼意志、塑造人格、发挥潜能、全面提升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那么作为一名员工,我们不但要把工作做完,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工作做好。要想很好的完成工作中的各项内容

相关文章:

再塑生命读后感500字07-14

再塑生命读后感07-14

再塑生命读后感200字07-14

在桥边读后感07-14

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07-14

货币战争读后感07-14

战争论读后感2000字07-14

战争论读后感07-14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07-14

在人间读后感200字07-14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