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村上春树作品读后感
文/塘春
很早就读过村上春树的作品了,大约是在初中的时候,买过他的一本合集,记忆最深的是《再袭面包店》。
那时候读不太懂村上的文字,只觉得写得很深奥、费解。
后来再读过他的什么书,现在已经忘记了,只知道他是一个特别厉害的作家,经典必读的《挪威的森林》就是他写的。
直到今年春天的时候,终于静下心来读完《挪威的森林》,感慨于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以及灵动的文字,直击人心的表达。
最近无意中发现一本村上春树的随笔,刚读完第一章便不忍停下,于是把吴军的《大学之路》暂停读完上册,就开始利用每一个空闲时间读村上的这本书。
这是一本讲“跑步”的书,在我看来,是一本很好地讲述“自律”的书。
说到“自律”这个词语,真的让人很想抓住拥有,但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地就能获得的一个词啊。
最近我也在尝试有意识地培养“自律”精神,说白了,就是培养“习惯”,当你慢慢适应并习惯了一件事,日复一日,自律便产生了。
我的目标是少上网,而作者村上,是每天坚持长跑,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写作。
这本随笔我看来并不是简单的散文,有小说的影子,故事高潮是作者参加纽约马拉松比赛,前后穿插一些回忆的、当下发生的、在世界各地参加马拉松比赛,以及每日坚持跑步的故事。
村上是突然地在某一天,看着棒球比赛喝着啤酒的时候,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要写一篇小说,于是处女作《且听风吟》便发表了,并获得新人奖,从此决意专职写小说,便把酒店关闭,搬家,一心一意写故事。
他的成功必有天赋的成分。不过,正如作者做的,天赋有时候是会枯竭的,或者并不是你想有灵感的时候,就能跟自来水似的,就来灵感。
而要以写作为生,做一个职业小说家,就需要坚持不懈,每天写,每天写,自然也能在灵感消失的时候,靠勤奋来补拙,于是,便能持续不断地有新的作品发表出来,并且通过每天的坚持,积累的经验和写作技巧,对于本身的能力都会大幅度提升,自然在没有天赋的时候,也能写出来高质量的作品。
“勤勉、耐劳、不惜体力”这是村上身上最值得学习的东西。
他说写作是一个体力活,或许是吧,仅用一支笔,就能勾勒出一个精彩绝伦的世界,需要想象力,也需要日复一日地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笔耕不辍。(我还记得去年我写第一个十万字小说的时候,每天在电脑前坐三五个小时,只有手和脑子在动,更新完一天的字数后,总是累的腰酸背痛,还好有金钱的鼓励,得以支撑下去。)
这样看来,写作是需要体力支撑的,那么坚持运动锻炼身体,也就是必不可少的。
或许因此,村上的这种自律精神,不只是用到了写作上,还坚持用到了跑步上。
村上是一个长跑者,每年必定参加一次马拉松比赛,也是财务自由的缘故,外加小说家的身份,世界各地可以想去哪里居住就去哪里住上三五个月,到世界各地的大学讲座访学。
这样的经历,不但增加了写作的素材,还可以参加世界各地的马拉松比赛,多好的事啊。
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居住的那一段时间,也是村上整理写这本随笔的时候,看着村上的文字,体会他临近比赛的心情,更多地是对他的敬佩,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跑步,锻炼了强壮的身体素质,也改变了一个人的性格品行。
正如他说的,如果不是坚持跑长跑,他不会是现在的他,是的,如果不是坚持跑步,或许村上也不是现在是村上,不会有那么多的优秀作品问世吧。
说到底,还是要有兴趣,缘起兴趣,进而通过坚持,培养习惯,最后,即使是一件不起眼的事情,都会收获很多东西。
最近我也在思考,一生那么长,既然价值观已经成熟,未来已经明确,是时候以一个小兴趣为支点,坚持下去,作为一辈子值得骄傲的事情。
比如跑步、画画、写文章、阅读、摄影、学技能……
随便一个,坚持就好。
再也不能过“三天打网两天晒鱼”的日子了。
看完书详细查了一下作者生平(这是我的一个习惯)。最后发现村上和妻子一直没有生小孩,他们属于“丁克一族”。
不清楚为什么,得知他不要小孩的原因后,我久久不能平静,说不上来原因,甚至说不出心里的感受,只是觉得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或许是吧,真正伟大的作家,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都是特立独行。想自杀就自杀(比如海明威、海子),想不要小孩就不生小孩,不会在乎外界对自己的看法。
还有一点,最让我震惊的是,我发现我跟村上的性格很像,看着他写他自己的文字,简直就是在说我自己啊。
不知道这就是伟大作家的厉害之处?——写的文字能引起读者共鸣。
还是本来写的就是真实的村上春树。
- 金庸小说《笑傲江湖》读后感
- 《长征故事》读后感
- 《你坏》读后感
相关文章:
《围城》读后感交流之二12-25
《围城》读后感交流之一12-25
《围城》读后感交流12-25
读《一千零一夜》有感12-25
《十二岁的旅程》读后感12-24
读《狗十三》有感12-24
读《基督山伯爵》有感12-24
《富爸爸穷爸爸》——富人不为钱工作读后感12-24
《火印》读后感12-24
当平凡生活失去理想—《一地鸡毛》读后感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