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读后感
文/财主小栈
最近在读一本书《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主人公是期货界的传奇人物-傅海棠,也就是书名中的“一个农民”。
最初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以为是在哗众取宠,出版社或者作者在搞什么噱头,农民的亿万传奇?是不是有些包装过度了,纯粹是为了吸引读者。
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不禁感到,这个书名取得一点都不过分,并且我觉得这个名字还取小了,可以改成“大师列传: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
主人公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种蒜,养猪,收皮毛,收金银器等等都干过,正是亲身从事这些生产活动过程中摸索和积累的经验为其在后期做期货所进行的基本面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正由于此,他形成了一套与众不同的思考体系,在纷繁复杂的众多影响因素中把握住核心要素,直指要害。
在主人公种大蒜之前,他就摸清楚了大蒜的“脾气秉性”,大蒜不是农作物,而只是调味品。正是由于根本属性的不同,才使得大蒜与其他农作物所具备的特点不同。
大蒜受到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的调控力度小,种植面积由信息掌握不充分的种植户决定,而种植户对于大蒜的种植与否,种植面积的多少又是直接受当年大蒜价格影响的。大蒜价格的波动对种植户的种植积极性影响很大,表现在供应量上就是多则更多,少则更少。
当大蒜稀少价格高的时候,农户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就会种植更多的大蒜,而这需要留下更多的蒜种,这会对本来已经供不应求的大蒜市场造成进一步冲击,使得大蒜价格进一步走高。
当大蒜丰产价格低的时候,价贱伤民,农户种植积极性很低,不愿意再种大蒜了,本该留作蒜种的大蒜也被供应到了市场,对本来已经供过于求的大蒜市场无异于是雪上加霜,使得大蒜价格进入低谷。
研究明白了大蒜的特点之后,主人公开始行动了。在大蒜价格极其便宜的1990年,主人公以低于大蒜种植成本2-3倍的价格买了很多蒜种,种了2亩地的大蒜。
当时的情况是周围的大蒜种植户已经连续亏了两年,积极性可以说是已经被打压到了极点,纷纷弃种大蒜。“谁种大蒜谁亏钱”,“大蒜10块钱一斤我也不种,看到大蒜就头疼”,价贱伤民由此可见一斑。
主人公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状况下开始种大蒜的,当时还有人对他说“你种大蒜,明年喝蒜汤去吧”。正是这样的环境为日后大蒜价格暴涨埋下了伏笔。
“没有人想到种大蒜就对了,没有人想到大蒜能涨价就对了,大家都觉得今年大蒜的价格还是会很低就对了。农户们这样的心态必然会影响该年大蒜的产量,这非常有利于大蒜的上涨。当大家都转到一个方向的时候,物极必反的时点就来了,这时也就是赚大钱的机会。往往大多数人是错的,最终,供需关系决定一切。”
最终,这两亩大蒜让主人公赚了7000元,时间是1991年。
谈一谈主人公的大蒜之战带给我的思考与感悟:
一般大蒜种植户的思维层次很浅,他们仅仅是根据当年的大蒜价格从而决定去留,大蒜价格高的时候就一窝蜂冲上去,使劲种,能种多少种多少。价格低的时候又兵败如山倒,心有余悸,扬言再也不种大蒜了。
主人公则不同,他善于观察和分析,思考生活中的日常现象,归纳出大蒜与其他农作物的不同特点,真正地了解价格背后所隐藏的供需关系,基于此来指导他的实际行动,并最终获得了成功。
可以看到,主人公的思维层次较普通种植户是高出一个等级的。普通种植户在大蒜游戏中赚赚亏亏,玩了那么多年也没有把游戏玩明白。主人公在参与游戏之前,以一个较高的视角来俯视这个游戏和其中的玩家,琢磨透了游戏的本质和玩法,所以加入游戏后便成为赢家。
正如主人公在小时候所领悟的,“要做成事,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做一个有心人。所谓的有心,就是指平常看到、听到一些有用的或有启发的事情,就用心去学习、领悟、总结、应用。”相信正是这一条,让主人公在思考层次方面与众不同。
一项投资决定是否成功,不是行动之后才知道的,而是在行动之前的思考之初便已经有了定论。超出常人的思维层次,对标的特点的深入分析以及结合当下环境的思考,这些并不见得有多难,却恰恰是成功的关键要素。
巴菲特说过,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
《道德经》有云:大道至简,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范蠡有云: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总是惊人的相似。
- 《再见了,诺顿》读后感
- 《三观易碎》读后感
- 《我们为什么会发胖》读后感
相关文章:
读《前世今生》有感12-08
《前世今生》读后感12-08
《吃掉那只青蛙》读后感12-08
我们这些人类啊——《杯酒人生》读后感12-08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12-08
漆正星:《怎样解题》读后感12-08
《仓央嘉措诗传全集》读后感12-08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12-08
《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