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HRSASA
最近,我在微信读书上读了李雪的《当我遇见一个人》,书中提到:接纳并完善自己,教育是一种传递,当自己杯满之后,孩子自然会顺着对的方向蔓延。这本书的很多观念与我们的“常识”相背:“好习惯无法培养,坏习惯只因缺乏爱”。但值得仔细读读。
幸运的是,从卷卷很小的时候,我就请教过长辈,学习了与《当我遇见一个人》中提到的类似的教育理念,倾听孩子的需求,竭力去满足,尽量不评价孩子(详见:不评价的交流方式是怎样的——李松蔚,惭愧,自己有些时候还做不到完全不评价)。所以,即使卷卷偶尔淘气的乱扔东西,我也只是默默收起来,不批评。现在看来,只要多回应孩子,她自然的就培养了同理心,健康的成长。
读了《当我遇见一个人》,我又学习到了一些具体的与孩子交流的方式。比如提到了: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试图解决对方的情绪,其实只要确认对方的感受就好了。孩子失去心爱的小猫,非常想念。如果父母提出解决方案--别太伤心了,再买一只。其实是否定了孩子对小猫的爱。如果父母只是陪伴或者回应--妈妈看到了你的悲伤,孩子就完整的体验“失去”的悲伤,变得自然平静,或许自己就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再买一只小猫。
- 《幸福教育的样子》读后感
- 《傅雷家书》精选读后感
- 《斗努的春天》读后感
相关文章:
《凿壁偷光》故事读后感11-09
读《筑·居·思》有感11-08
红颜多薄命——读《漫长的告别》有感11-08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11-08
《情商是什么》读后感11-08
《让学生学会阅读》读后感11-08
《都江堰》读后感11-08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11-08
《面纱》读后感11-08
《西游记爸爸》读后感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