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之十三
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贡说:老师的学说理论,我们可以学到。但老师对人性和天道的理解,我们没法学到。
读后感:
孔子教学,一贯坚持“有教无类”,而且能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子贡是一个高傲的学生,孔子没有因其傲慢而放弃,而是循循善诱,最终使子贡在晚年有所斩悟,更加感慨夫子的神圣和伟大。
儒学注重在人性中感悟和力行仁爱,在天性基础上微分善恶,在淳朴基础上细化道德,在本意基础上品评行为,在现行基础上确定信仰。仁义礼智是人生具来的性,元亨贞利是人性根本的道。老子说:“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孔子所传的学问,正是这样的淡乎其味,又远乎其深意啊。
论语中的道理太过微妙,如果不是细细品味,就很难理解其中奥妙,甚至会被人当作耳旁风。孔子教学,就是基于这一点,修养达不到一定基础的,就不会给他灌输大道理,灌输了也不起作用,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能力理解。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使每个学生都能(www.5a.net)扬长避短而自我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孔子门生三千而突出七十二贤了。
相对道家来说,儒家更注重力行,对性天之道谈论的较少,不说并不等于无知,而是只传有缘人;道家说教较多,并不等于不力行,而是志在人的意识。这就是为什么我国传统文化各有侧重,精读一门就可以一通百通的道理了。其实,不论三教九流一十二家如何宣扬,都是《易经》思想的分支变遗与细化。
- 《论语》读后感
- 《论语译注》读后感
- 论语读后感2500字
- 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
相关文章:
《健康成长》读后感03-24
《稻草人》读后感50003-24
《那个黑色的下午》读后感03-24
读《柳林风声》有感03-24
《阿朗的桥》读后感03-24
《小乔治的神奇魔药》读后感03-24
《护宝记》读后感03-24
《孤独的赢家》读后感03-24
《苏州园林》读后感03-24
《人类最大的难题》读后感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