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穆斯林的葬礼》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曾获茅盾文学奖,源于真实的故事。很多人感叹是因为楚雁潮与韩新月凄美的师生恋情,悲剧最痛心因为它总是把最美丽的事物狠狠地撕碎然后展示出血淋淋的伤口。整本书都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比我们能接受的悲剧更可悲,因为它不源于爱情,而源于信仰。我一直痛心的,不是爱被现实划伤,而是所有的疼痛都因于沉重的信仰,却还不得不靠信仰疗伤。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悲剧:月明、月晦,层层叠叠的索引出两代人的悲剧,我不知道在那个时代有多少这样的悲剧。这本书跨越了抗战、文革,将宗教根深的信仰置于这样的背景下,注定是悲壮的注脚。幸而,最后看到了些微的曙光,或许,疼痛过后我们便会知道如何不再这样疼痛。
一个穆斯林的传奇事典,三代人的沉浮与共,爱苦纠织的凄美恋情,画出一道由: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塑造的完美长篇巨作。主人公们在政治、宗教中挣扎,人们在思想感情和爱情的熏陶中沉浮,缥缈,被作者独特的视角带入了一个从来没有见过可爱又可恨的世界。
如诉如泣的呐喊,冰如刀搅的界世,爱恨情仇的交汇。死去的人往复在地狱与天界的罅隙,活着的人却在现实与浪漫的墙缝中重生。几个世纪的轮回,人们逝去的、重来的,能够永无忘记的只有七情六欲。红颜的薄命,男子的痴情,都在这一界如地狱般的天堂中展开交战。
社会的无形的条件下成形,人们却又在成形的条件下痛不欲生。
在宗教中对人生以及来未的困惑,这之间的流传,只会如浮命般吧。渴望死去的心爱的人再次诞生,那诞生之后又会是怎么样的一段家庭故事呢?争吵,或是平静地度过下半辈子?只是渴望着这一切稍纵即逝的虚拟给自己的生活添加着无形的色彩,爱情就只是被人类无疑当作是精神养料的东西么,那是在现实社会中不允许存在的。
宗教的纯统,政治的锋交。
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的幽斋音乐,始终在读者耳边回荡着,想抹也抹不去。
最终只是存在又不存在现实中值得人回忆的美好的“事物”吧,这一切想要变为真正的享受,只有唯二的原则:一,享受开始的美好……就让生命顺运。二,一路坎坷,却始终有美好的回忆不是么?
人生即使如此,只能有付出,或者是有付出又有回报,没有第三者。这样凄美的爱情故事,我想,在现代是不容生存的吧。只能有热情与奔放,开放的外国人又一次对保守的中国人的冲击,必将会留下永远的漩涡吧。只能够就任它发展下去,强大起来,以外人的(www.5a.net)话说:“就是在发展了。”
相关文章:
《混水摸鱼》读后感03-14
再读《幻城》03-14
《混水摸鱼》读后感03-14
《柳林风声》读后感03-14
《娜写年华》读后感03-14
名著《西游记》读后感03-14
《心,放开了,就什么都好》读后感03-14
读《牙齿生锈的女孩》有感03-14
《海底两万里》500字读后感03-14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03-14